地下17米挖出古墓,墓中文物極為罕見,專家:就地建個博物館!

秦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非常特殊的封建王朝,它不僅是首個形成統一的王朝,推動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而且此朝代創制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也對後來的中國政治形成重大的影響。

秦朝統治時期,中國的疆域空前擴大,在北面,秦始皇派大將蒙恬擊潰匈奴修築長城,在西南面開闢“五尺道”,南方又打擊越族設置郡縣,奠定了統一帝國的規模。

地下17米挖出古墓,墓中文物極為罕見,專家:就地建個博物館!

可是,秦始皇的基業並不像他預設的那樣流傳萬世,其子胡亥繼位後施行苛政,加強對百姓的剝削,引發了尖銳的社會矛盾從而導致國內起義風起雲湧,隨著秦朝的滅亡,其奠定的統一格局也被打破。在南方,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以南海郡為中心兼併桂林郡、象郡等嶺南地區自立為王,是為南越國。作為秦朝的遺臣,趙佗在當了王以後,自然也會受到秦朝皇權專制思想的影響,在死後的墓葬規模和墓葬保護上,也像秦始皇一樣下足了功夫。據說趙佗活了一百多歲,統治南越國長達70多年,死後光疑冢就建了幾十座,發喪時四支隊伍從不同的方向出發,因此他墓室的位置具體在哪裡,讓後人覺得很迷惑。

地下17米挖出古墓,墓中文物極為罕見,專家:就地建個博物館!

其實不光是趙佗的古墓很隱祕,南越國的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墓室的保密工作,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古墓免遭破壞。因此,因為墓葬位置特殊,許多古墓後來往往都是無意之中被發現的,1983年廣州一支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就偶然發現了一座南越帝王墓,這座墓的位置也十分地神祕,竟然位於地下17米,墓主是南越的第二個國王,趙佗之子趙昧。當時挖掘機在工作的過程中,挖到了許多塊排列整齊的石板,把這些石板移開後,人們發現了墓室,隨後便通知了當地相關部門。

地下17米挖出古墓,墓中文物極為罕見,專家:就地建個博物館!

考古人員進入後,只見墓室四周佈滿彩繪,墓中文物琳琅滿目,有青銅器、陶器、金玉器等各類稀世珍品,後來經過勘察,墓中一共陪葬了一萬餘件文物,一些文物更是十分罕見,例如墓主趙佗死後的殮裝“絲縷玉衣”,他隨身攜帶的“文帝行璽”金印、“帝印”、世界首面藍色平板玻璃、以及富麗堂皇的白釉牡丹紋腰形枕等等。時經兩千年,古墓未被盜掘,因此它不僅完整地向今人展示了秦漢時期的貴族墓葬形式,也對研究廣州及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及漢、越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被譽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地下17米挖出古墓,墓中文物極為罕見,專家:就地建個博物館!

​當年,廣州市政府相關專家就作出了“就地建設南越專題博物館,保護古墓陳列文物”的重要決策,第二年設計方案選定,1988年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陳列樓建成,正式對外開放。如今,該博物館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成為廣州旅遊的必去的歷史文化景點,迎接著國內外遊客的觀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