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韓信的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它不可複製

兵仙韓信的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它不可複製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公元前205年8月,韓信舉兵,臨晉佯攻、夏陽暗渡,一戰下魏而生擒魏王豹。

公元前205年9月,韓信再戰破代,拿下戰略要地闕與、生擒代國國相夏說。

攜下魏破代之威、據馬踏太行之勢,韓信大軍銳迫趙地、劍指陳餘。

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歷史從來不會一帆風順,總會在拊手將成之時出現轉折。

正當韓信勢如破竹之時,劉邦卻收其精兵以詣滎陽。

兵仙韓信的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它不可複製

於是,韓信只能徵募數萬代魏新兵,勉強伐趙。

時勢造英雄,但大英雄卻可以創造傳奇。

公元前205年10月,韓信翻越太行山、兵至井陘口,成就了一段兵家傳奇——背水之戰。

1.兵力對比:以少戰多的既成事實

韓信一方:3萬士卒,少量漢軍老兵,但主要是代魏新募之卒,

除兩千騎兵外,主要是步卒。

趙國陳餘一方:號稱20萬,具體數字不詳,但可以砍一半計算,大約十萬吧。

因為下魏破代的韓信太囂張,所以陳餘必須興舉國之兵、必須全力以赴。

2.作戰目標:雙方都想打成速決戰

韓信方的作戰目標是擊潰站、速決戰。

千里奔襲而三萬鬥二十萬,韓信再囂張也不敢把作戰目的定義為殲滅戰。

代魏不穩,所以只有兵勢速決才能震懾後方。

兵鋒正銳,所以只有速戰速決才能得用士氣。

陳餘方的作戰目標是殲滅戰、速決戰。

攜20萬大軍、兼本土作戰、又以逸待勞,不殲滅就愧見趙地父老了。

漢軍靳歙部在朝歌擊潰趙將賁郝部;漢王劉邦已經馬踏邯鄲。

所以,要扭轉戰局,趙相陳餘隻能速殲韓信,而後南下再戰。

3.雙方統帥:陳餘也是英雄一枚

雙方統帥都不是善茬,陳餘也沒有那麼不堪。

兵仙韓信的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它不可複製

韓信自不必說,漢初三傑之一、大漢第一名將,千古兵仙僅此一位。

陳餘確實是書生,但書生並非一定要紙上談兵、一定要打敗仗。

鄭成功是秀才領兵,但收復了臺灣。

袁崇煥是進士領兵,但寧遠一戰、炮斃努爾哈赤。

所以,書生不書生,並不是戰場必敗的決定因素。

陳餘是有自己政治主張的人。

他寧可流亡也不跟秦帝國合作。

就此而言,陳餘也是個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陳餘也是見過世面的。

流亡之時見過民間疾苦,反秦之時打過鉅鹿之戰,他也是一方豪傑。

陳餘是有個人魅力的。

與張耳分裂、兵權被奪。陳餘一怒而南皮打漁,但卻有幾百人跟著他一起走。

陳餘打過勝仗。

張耳被封常山王。但他基本上沒當幾天王,就被陳餘給趕跑了。

都是帶兵的名士,陳餘要強於張耳。

有政治主見、有實踐閱歷、有個人魅力,還有戰場表現,所以陳餘也是秦末梟雄。

4.李左車之計:陳餘也有自己的苦衷和算計

李左車建議陳餘堅壁不出、以逸待勞,而自己帶兵三萬阻韓信後路。

此計著實詭譎,韓信也是歎為觀止,所以戰後奉李左車為上賓。

兵仙韓信的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它不可複製

但陳餘為什麼不採納?

原因就是陳餘的作戰目標是殲滅戰、速決戰。

他就是要利用自己的兵力優勢快速殲滅韓信的全部軍隊。

他要趕緊結束趙國北部戰事,才能回兵對付劉邦。

而韓信呢?

正如李左車而言,長途奔襲、大軍在前,而輜重再後、轉運乏力。

所以,韓信也要一場速決戰,他不願困於堅城之下。

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廣武君策,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李左車之策不用,韓信才敢兵下井陘口。

所以,戰爭是博弈而不是詭計,你能想到的敵人也能想到。

陳餘用李左車之計,韓信寧可在太行山上耗時間,也不會跟他背水一戰。

5.一正一奇:背水一戰的設計沒有那麼簡單

所謂正,大軍夜渡綿蔓水而後背水陳兵紮營堅壁。

背水列陣,並非讓大軍毫無遮擋地站在河邊,然後等著20萬趙軍衝過來對砍。

韓信要是真這麼幹,那些當兵的也不幹。因為你韓信真是在讓他們送死。

背水陳兵,而後紮營,建立營前壁壘,這才是背水。

所謂奇,就是兩千騎兵間行奔襲至趙軍營壘側翼,相時而動。

兵仙韓信的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它不可複製

正面大軍要不避生死。

讓一群“有利就上、不利就跑”的市儈之兵全都站在戰場上,然後一個一個地殺,一直殺到趙軍潰散,而後再列隊屠殺。

奇兵兩千就是要趁趙軍傾巢而出之際,將漢軍赤旗遍插趙軍營壘,人為製造趙軍恐慌。

趙軍恐慌,便會亂陣潰逃。而潰逃的趙軍,人在多也只能是被屠殺的羔羊。

6.簡單直接:陳餘就是要團滅韓信

陳餘則是以逸待勞、擇機而動,就是要等來韓信大軍,然後20萬人集體衝過去、團滅韓信。

陳餘的想法沒毛病。

20萬人,嚇都能把韓信的幾萬人嚇死,更何況鋪天蓋地、喊聲震天地殺過去。

而且趙地自古就是天下精兵之所,而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兵仙韓信的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它不可複製

彪悍趙卒對陣六國,誰都沒服過。

長平一戰,被白起活埋四十萬。但始皇帝攻滅六國之時,趙國仍舊難打。

原因就是民風彪悍。

在趙地壯士看來,除了虎狼秦兵,其他一切不過爾爾。

7.完美腳本:雙方都想這麼打

井陘之戰,既是按照韓信的設計打的,也是按照陳餘的設想打的。

背水陳兵,韓信出軍營前叫陣。

但陳餘卻按兵不動。

他要等,必須得等到漢軍全部到齊,然後自己才能一鼓作氣。

陳餘不想再費一回事,打完一場擊潰戰、再去打另一場擊潰站,必須一戰定乾坤。

韓信明白陳餘再等什麼,既然你在等我,那我便與君一會。

兵仙韓信的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它不可複製

平旦,信建大將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

於是,一場野戰對決就此拉開大幕。

壁前展開的韓信軍陣,就是陳餘算定的“不過爾爾”,他們一擊即潰。

但陳餘沒算定韓信的“背水”軍陣。

這群置之死地的“不過爾爾”,已是退無可退、逃無可逃。

他們就如韓信所設計的:站在戰場上一個一個地殺,要麼被人殺、要麼殺人。

於是,陳餘一鼓作氣而團滅韓信的計劃落空了,落空了就只能撤。

因為“再而衰、三而竭”。陳餘不犯這種錯誤。

但是,回過頭來的趙軍士卒,看到的卻是“滿營盡插漢紅旗”。

8.昨日重現:又一次長平之戰

李左車為韓信設計的“前不得鬥,退不得還,野無所掠”,卻成了趙軍窘境。

當真前不得鬥,前面是一群站在那裡一個一個地殺的“背水銳士”。

當真退不得還,後面已是“滿營盡插漢紅旗”,漢軍已得趙營壁。

長平之戰的戰國趙卒,就是這樣的窘境:前不得進、後不得退。

人屠白起但一喝,四十萬人齊被坑。

兵仙韓信的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它不可複製

於是,恐懼就像瘟疫一樣席捲了全軍,自相踐踏、軍陣自亂。

殺紅了眼的韓信背水軍陣繼續整齊著隊列,向前推進著、屠殺著。

士氣大振的兩千精銳騎兵立即由奇轉正,開始幹騎兵該乾的事:追亡逐北。

趙軍一個也跑不掉。

因為陣型全亂,他們只能是待宰的羔羊。

因為前後夾擊,他們進不得進、退不得退。

因為井陘絕地,這裡立山成井、無處可逃。

於是,成安君陳餘被殺於泜水、廣武君李左車被俘於亂軍。

9. 兵仙謀略:一個一個地殺,殺到最後一個人

第一次希波戰爭,希臘一萬人、波斯十萬人,希臘勝而波斯敗,希臘戰死192人而波斯死了4500人。

溫泉關之戰,希臘300人而波斯60萬人,希臘不勝而勝,在幾天的時間裡300人殺了2萬人,平均一個希臘人要殺70個波斯人。

兵仙韓信的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它不可複製

扎馬會戰,羅馬勝而迦太基敗,羅馬死1500人;迦太基人戰死兩萬、被俘一萬五。

以上統計數據主要來自維克托•漢森的《殺戮與文化》。

兵仙韓信的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它不可複製

羅馬和希臘的作戰方式,沒有奇謀詭計,也沒有什麼精彩。

他們就是站在戰場上一個一個地殺,殺到最後一個人為止。

那麼他們為什麼能夠這樣?

宏觀是文化制度的因素,而具體則是兵源的因素。

希臘人和羅馬人,他們有財產、有榮譽的公民兵。

而波斯人呢?卻是一群僱傭兵和工農兵,他們勝則劫財、敗則散逃。

雅典人按照財富把人分為四等,第一等和第二等人可以當騎士、第三等人可以當重裝步兵,而第四等人連上戰場的資格都沒有。

所以,站在戰場的希臘和羅馬士兵,他們為國而戰,也為自己而戰,可以一個一個地殺、殺到最後一人為止。

沒有任何自貶的意思,但我們的歷史確實多是擊潰站或圍城戰,而很少有這種殲滅戰。

只有秦戰國曾經有過此種雄風,因為戰場上的秦軍銳士也是一種類似的公民兵。

他們的財產有秦法保障,他們的作戰有爵位激勵,為國而戰就是為自己而戰。

所以,戰國秦兵是虎狼之兵,可以被打敗但很難被擊潰。

背水之戰的核心關鍵不是那2000騎兵,而是韓信的“背水軍陣”。

他們被韓信置之死地,所以也能站在那裡一個一個地殺、殺到最後一個人為止。

10.陳餘之敗:他少算了自己是本土作戰

趙地壯士,自是豪邁、甚是勇武。

但是,他們做不到一個一個地殺、殺到最後一個人為止。

他們見利則聚、見敗則逃,稍有風動,便會潰逃。

所以,韓信的2000騎兵“遍插漢軍旗”就可以製造趙軍恐慌。

而恐慌的趙軍士卒就會四散奔逃。

而且,他們一定會四散奔逃,因為他們都是本土作戰。

漢兵遠鬥窮戰,其鋒不可當。齊、楚自居其地戰,兵易敗散。

這是濰水之戰時,軍中謀士對龍且所做的戰前分析。

這個分析非常重要。

它說明了本土作戰的一大弊端:

本土作戰的齊楚之兵,是有地方跑的,他們從戰場上逃走,就可以直接回家。於是,諸侯本土之兵很容易被打成潰兵和逃兵。

11.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徐晃、王平引軍至漢水,晃令前軍渡水列陣。平曰:“軍若渡水,倘要急退,如之奈何?”晃曰:“昔韓信背水為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也。”

名將徐晃要模仿韓信的背水之戰。

兵仙韓信的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它不可複製

結果如何呢?

徐晃擺出了背水一戰的架勢,從早上一直罵陣到晚上。

但蜀漢大軍就是不出戰,任你叫陣、看你演戲。

等到徐晃準備領軍回營了,蜀漢大軍則大開寨門,黃忠和趙雲左右兩翼包抄而來。

於是曹軍大敗,落入漢水者不計其數。

馬謖失街亭則是另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生搬硬套。

馬謖不聽先鋒王平當道紮營的建議,也要玩一場“背水之戰”。

這個王平就是徐晃的那個副將王平,後來投降了蜀漢。

王平肯定恨死了韓信,自己的兩任上司都是因為鐵粉韓信、效仿背水,所以帶著他一直打敗仗。

自命不凡的馬謖非要放棄水源之地、非要上山紮營、非要把大軍置之死地,他一定要模仿兵仙韓信。

儘管找不到可堪背水的“死水”,他卻找了一座堪為死地的“死山”

而結果就是曹魏大將張郃斷其“死地”水源、潰其“背水”大軍,一戰略街亭。

兵仙韓信的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它不可複製

此類戰例,在歷史上還有許多。

有的是被迫逼入背水死地,但卻沒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逆轉,而是到了死地就死了。

有的是自我設計背水死地,但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結果就是落個“死地”必死的結果。

所以,韓信有毒,真不能輕易學。

那麼,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所謂“背水之戰”,都是偽命題嗎?

因為它不可複製,僅是一種偶然。

但是,歷史卻提供了另外一個版本的“背水之戰”和“置之死地而後生”。

12.向死求勝:搶佔上風口的大英海軍

近代大英海軍有兩個作戰條例:一個是作戰成列;一個是搶佔上風口。

但這兩個條例,可不是為了搶得什麼戰術優勢。

兵仙韓信的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它不可複製

作戰成列,是為了旗艦的指揮官能夠監督己方戰艦,誰擅自撤退,作戰成列就可一目瞭然。

而搶佔上風口則更是一種吃虧的戰法。

從背後吹來的風,首先會壓低自己火炮的炮口角度,讓射出的炮彈打到海里去。

從背後吹來的風,更要命的是會把己方艦陣吹向敵人,戰事稍有不利,想跑都沒法跑。

但是,大英海軍要的就是這個“置之死地”的結果:被海風吹向敵人的大炮、被海風吹向敵人的艦隊、被海風吹向自己的墳墓。

1793年至1805年,英國海軍傷亡是5700人,而殺傷敵人則是36000人;英國海軍損失戰艦166艘,而其擊沉的敵艦則是1201艘。

在13年裡,無論人員還是艦船,大英海軍都創造了一比七的戰損比。

韓信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一是自己被置之背水死地;二是對手卻有容易逃生的可能。

大英海軍也是一樣:自己是上風口所以只能不斷向前;對手在下風口於是可以輕易後退。

13.總結:戰爭取勝的關鍵是什麼

古代戰爭,希臘人和羅馬人用公民兵建立了一套最有效率的殺戮機器。

近代戰爭,英國人用作戰條例建立了最為強悍的大英海軍。

古代中國有這樣的軍隊嗎?

秦戰國的虎狼之兵,或許堪可匹敵。

跟山東六國打了上百年、勝了上百年。

大秦銳士可以被打敗但不可被擊潰,他們是可以殺到最後一個人的。

兵仙韓信的背水之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因為它不可複製

古希臘古羅馬的公民兵、大英帝國的無敵艦隊以及秦戰國的虎狼之兵,他們都是制度建立起來。

他們都可以做到:站在戰場上一個一個地殺、殺到最後一個人。

他們可以複製,自己可以複製,所以他們都能稱雄百年。

別人也可以模仿他們,但你得參透他們的底層邏輯。

韓信必須是一個傳奇。

他操縱了一系列偶然和必然的因素,用一條綿蔓河,用一個上午的時間,讓一群新募之卒,升級為一群敢死之士。

背水新兵變成了背水死士,他們能夠站在戰場上一個一個地殺,殺到最後一個人。

但是,韓信的“背水之戰”,不可複製。

背水死士,只能在綿蔓河邊、只能在那個上午、只能面對本土趙卒、只能藉助伐趙攻勢,只能利用陳餘的急於求戰,最關鍵的是隻能由兵仙韓信指揮。

所以,韓信只能封“仙”,但不能封“聖”。

就打仗這件事情而言,在那個時候,最厲害的可能就是大秦銳士、可能就是秦戰國,可能就是那個締造了秦法秦制卻被車裂而死的商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