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名村|隋唐驛站藍橋街

韓湘子 唐憲宗 建築 唐朝 白居易 看遍大西北 2018-12-17

—作者:孫興盛(藍田籍著名作家)—

藍田名村|隋唐驛站藍橋街


村情概況

藍橋街隸屬藍橋鎮,距藍田縣城20公里,距西安市40公里,處在城市人1小時生活圈裡邊,是有名的旅遊勝地。

明清時期,藍橋街名藍橋鎮,清朝末年屬藍田縣市北里管轄(統81村)。建國後,先後歸葛玉區、藍橋區、藍橋公社、藍橋鄉管轄。撤鄉並鎮後歸屬藍橋鎮。歷屆鄉、鎮政府駐地均在藍橋街。

藍橋街,據說村民多系山西大槐樹下移民而來,其次是由河南、安徽等地遷移而來的,也有清末、民初因逃荒、躲債、犯事等各種原因落戶在藍橋街的。村民以荊姓為主,其次有林姓、王姓、程姓、郗姓、辛姓、李姓、馬姓、蔣姓、冉姓、魯姓、劉姓、侯姓、龐姓、陳姓、貟姓、黨姓、康姓、張姓等。藍橋街有東街和西街之分,全村有5個村民小組,257戶,1200人,耕地面積500多畝,山林面積1700多畝。

藍橋街處在藍關古道上,地理位置優越,村子處在四山包圍之中,森林覆蓋率達88%,堪稱“天然氧吧”。這裡年平均氣溫10.5攝氏度,即使最熱的六七月份,也比西安平均氣溫低14度。由於山清水秀、氣候溼潤、景色絕佳、人文歷史悠久,所以是人們旅遊、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藍橋街從秦代開始,就處在由秦地通往東南各郡的交通要道上,是一處不可逾越的關隘。隋唐時期,驛站規模更為宏大,南來北往的公差、商旅,都得在此歇宿,所以集鎮形成較早。目前,312國道從鎮子南邊沿河而上,東來西往的車輛呼嘯而過,交通更加便捷。

藍橋鎮人民政府正致力於打造生態大鎮、旅遊強鎮、文化名鎮,擬建設“一中心四區域”,這無疑地會給藍橋街帶來福祉。來王順山森林公園旅遊的客人,必須經過藍橋街,這就給百貨、土特產、小吃,特別是農家樂帶來很大的收益。為了迎接南來北往的客人,藍橋鎮以藍橋街為中心,建設具有江南風情的旅遊小鎮,打造集旅遊、休閒、商貿、購物為一體的“遊客服務中心”。要打造歷史文化旅遊區,就得重修古驛站、古商鋪、碧天洞等人文遺蹟,這些建設項目,將使藍橋街更加靚麗,更加具有招攬遊客的魅力。


藍田名村|隋唐驛站藍橋街


“藍橋相會”

“藍橋”二字,幾乎全世界的華人都知道,皆因“藍橋相會”的愛情故事自古流傳到今,家喻戶曉;就連高鼻子藍眼睛的洋人也大喊“魂斷藍橋”。發生在藍橋的愛情故事很多,其中以“裴航與雲英”、“尾生抱住”、“桃花碥”、“湘子度林英”等比較著名。而“藍橋相會”的故事流傳更為廣泛。

傳說,唐朝長慶年間,秀才裴航,府試不第遊鄂渚,同舟樊夫人云翹國色天姿。裴航頓生愛慕之情,賄賂婢女嫋煙送詩求婚。樊夫人曰:“妾有夫,在漢南,毋得諧謔,但與郎君小有姻緣。他日必為姻懿也!”遂答詩予裴航曰:“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雲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京。”後來,裴航上京應試,路經藍橋,口渴難忍,到一茅屋小店求水,老嫗呼曰:“雲英,擎一甌漿來。”裴航接飲,真玉液也。又見雲英豔麗驚人,願納厚禮娶之。老嫗曰:“老身久病,身邊只有此小孫女,昨日神仙遺靈藥一刀圭,但須玉杵臼搗之百日方就。”月餘,裴航獲玉杵臼來求婚,老嫗解藥令搗之。百日滿,老嫗吞藥曰:“我為裴郎具帷帳。”俄見大弟,仙童侍女引裴航入內。一女言其乃雲英的姐姐,問裴航:“可記鄂渚同舟乎?”裴航驚謝,始知樊夫人云翹乃雲英姊。裴航遂不進京赴試,將妻入玉山洞中,餌丹為仙。道家號稱七十二洞天的藍橋,又多了兩位神仙。

民間傳說,裴航與雲英結為夫妻後,一直沒有離開藍橋,就在藍水河南岸山洞裡修身養性,並在碧天洞上邊的珍珠樓燒茅煉丹。由於長期服用仙丹,夫妻雙雙終於成為上界神仙。


藍田名村|隋唐驛站藍橋街


從秦漢以來,藍橋就成為藍武道上的重要驛站。因其特殊的地理條件,和在古道上的重要位置,加上優美的自然風光,造就了藍橋驛的興盛與繁華。藍武道上先後設立十多個驛站,因歷史變遷,有的廢棄,有的更新,唯藍橋驛站一直延用不棄,而且歷朝歷代均加以修葺,是全國聞名的古驛站。

驛站修在藍關門以東2華里較為平坦的地方。唐代,藍橋驛的規格、規模達到極致,驛館驛丞官職等級比其他驛站職位要高。房舍建築華麗,接待、餐飲、辦公、住宿都達到當時較高水平。由於藍橋驛是通往全國各地的交通要道,文人騷客,左遷官吏多經此驛。唐代的“七賢過關”,就經此地出武關。唐憲宗元和十四年,韓愈遭貶謫左遷潮州刺史,路經這裡,其侄孫韓湘子接他到藍橋,就住在藍橋驛,並在此寫下了著名詩篇《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其中有“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千古名句,此詩流傳千年,成為膾炙人口的佳作,吟詠不衰。此後,只要有文人騷客途經此地,都要寫詩留念,竟然達到如白居易所說的“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的盛況。隨著驛站接待量的增多,驛站外逐漸形成集鎮,商貿交易頻繁,南來北往客商聚集,“藍橋鎮”巍然形成。別的驛站可住可不住,藍橋驛卻是非住宿一夜不可,做生意也罷,旅途過往也罷,都欲在此逗留一段時間。期間,客人們瀏覽此地自然風光,尋訪故人來往蹤跡,留戀本地人文軼事。無疑,繁華興隆的藍橋驛,帶動了這兒商貿及文化的交流,使藍橋譽滿神州。

從許多歷史文獻可以看出,當時的藍橋驛,商鋪林立,亭臺樓榭矗立,青樓歌妓的歌聲餘音繞樑。

藍橋街上有一座戲樓,建築華麗,據說,最早修建於唐代,跨藍橋街南北兩岸,樓下行人可以過往,人稱“過街樓”。此樓基礎用藍橋河青石箍成,樓上修戲樓,觀眾站在街道上就可以看戲。近年來,由於舊樓即將倒塌,在村支書林寶民與村主任荊亞龍主持下,將舊樓翻修一新,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重新修蓋,使古文物得以保護。


藍田名村|隋唐驛站藍橋街


碧天洞與珍珠樓

藍河之南半山腰有兩個石洞,下面一孔謂之“碧天洞”,上面一孔謂之“珍珠樓”,與王順山國家森林公園隔河相望,是道教有名的仙窟,隸屬“瑤華洞天”,位列福地之五十六,由地仙張兆期管轄,五瘟神趙公明在此建有別宮。

碧天洞為溶洞發育地貌。洞外風景秀麗,迎朝霞(臥佛照洞為一奇觀),送夕陽,洞內依次有八仙堂、老君堂、迴心石、仙人骨、碧海顯能、仙鶴醉臥、老君騎驢觀神龍、撈錢盆等奇景。

碧天洞起源於先秦,當時作為天下富商的呂不韋,曾在此問道七日,以此確立了棄商從政,最後走商政合一的路線,事業從此走上巔峰,為大秦的統一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此時的碧天洞作為皇家韜略之地,曾一度改名“奉天觀”,各級官員蜂擁而至,以求高升。

唐代,韓湘子在此修道,羽化成仙。傳說是韓湘子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所說的十二郎老成的兒子。十二郎死後,三歲而孤受嫂撫養的韓愈,自然要擔當起教育十二郎的兒子的任務,以報嫂嫂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但是韓湘子在朝作了幾年大理寺丞這個小官之後,看破紅塵,厭惡仕途,在藍關深處幽靜的“碧天洞”內,燒茅煉丹,修身養性,終於在成仙嶺上舍身崖羽化昇天,名列八仙之一,成為道教內有名的人物。此後碧天洞一度稱為“湘子洞”。源啟曰:“韓祖道成天上,餘終南之一席骨,若碧天洞之二洞,神飛而精不化,千年扣若青銅。”故碧天洞乃今全國唯一存有神仙靈骨的祖師洞。

碧天洞最早由一祠一廟及兩洞組成,即湘子祠、黑虎廟(財神廟)、湘子洞、珍珠樓。此處屬藍田八景之一——藍橋仙窟。後來不斷建有高大的廟宇,沿河谷平臺一直連到近百米的洞口,並住有許多道人。廟宇周圍栽植著許多稀有的參天異樹,如今雖然廟宇已毀,異樹不在,但新的樹種已覆蓋了整個山坡,滿目蔥蘢。潺潺的藍河水從山腳下環繞而過,真可謂一處風光秀麗的山色美景。

碧天洞深約200米,共三個大廳。洞中有泉,從一塊大水晶中流出,傳說能驅雨,歷代記載為“神水”,還說可治百病。第一大廳壁頂有乳石殘吊,正中有民間祭拜的香臺,壁的兩旁繪有韓湘子會八仙的彩像。通往後面洞廳的是一條約三十米的暗道,暗道口在一塊大石的後面。暗道的中部有一小路,側身可爬進。第二個大廳正中有一巨石,圍繞巨石而轉甚為有趣。

由碧天洞原路返回西拐,便可攀上珍珠樓。珍珠樓為天然幹洞,深約30米,洞中有洞,樓上有樓,這是一處驚險而奇異的去處,上眺絕壁百仞,下望懸崖千丈。珍珠樓其實仍是一孔石洞,洞有兩層,可容百人。在第一層建有仿古式瓦房,正中塑有韓湘子像。第二層的盡處,有傳說中的珍珠米,據傳說是裴航與雲英夫婦燒煉丹頭所化,小如米粒,晶瑩剔透,當地稱為“米玉”,其實是米粒狀的英石,這些英石藏在沙層裡,信男善女們來此,採集可裝枕頭,能去心火,降血壓,闢百邪,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建國後至“文革”期間,碧天洞一祠一廟和兩洞被毀,改革開放後香火才得以延續。1998年開始重建,2002年經各級宗教部門批准為合法的宗教活動場所。

西安某大公司老闆是碧天洞的居士,常來此地朝山,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定在此投資。工程正在建設中,相信不久的將來,藍田八景之一的藍橋仙窟,會更加亮麗。


藍田名村|隋唐驛站藍橋街


藍橋暴動

藍橋街曾是我黨上世紀30年代搞武裝鬥爭的紅色根據地,具有悠久的革命傳統。

1930年,留守關中的國民黨劉鬱芬部,為了擴充兵力,給所部藍田籍人張子厚一個師長的名義,令其招兵買馬。張子厚又給南山團匪劉漢三一個營長的頭銜,駐紮在藍橋街。劉的匪兵在藍橋勾結劣紳惡霸,千方百計搜刮民財,購買槍支彈藥,要糧要款,一日三催,民不堪命;綁架、拉票、姦淫婦女,無惡不作,南山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中共藍田特支在省委同意與支持下,決定發動武裝暴動,利用南山野竹坪、白石河等村“紅槍會”的農民武裝,發動對劉漢三團匪的攻擊。

特支決定派楊珊、白耀庭、林子屏、齊振國、趙啟民等人進入南山,開展先期活動。在說服了野竹坪紅槍會頭目曾水娃後,積極向南山群眾宣傳團匪的惡劣罪行,終於有窄峪、下四牌、白石河等地群眾積極響應,農曆八月初六日午夜兵分三路向團匪劉漢三盤踞在藍橋街的總部發起總攻。以野竹坪、黃沙嶺農民武裝為一路,從藍橋河向西街進攻;以白石河、窄峪、南界牌的農民武裝為另一路,從東街向西街進攻;以白石河部分農民武裝和其他村的武裝,沿北山腳向西街包抄。南路因地勢險要,未佈置兵力。各交通要道均由武裝哨兵把守。曾水娃為總指揮,其他紅槍會頭目分路負責,圍而殲之。

拂曉,指揮部一聲炮響,四周土炮響應,號角齊鳴,各路農民武裝手持大刀、長矛、獵槍,喊聲震天,衝向藍橋街道。但因東路堵擊力量薄弱,致使部分匪兵衝出包圍,向王順山逃去。劉漢三也因提前得到消息,於開戰前逃亡縣城。

戰鬥於九點左右結束,經清點,此次暴動共殺死劉漢三匪兵一百多名,而參加暴動的農民武裝卻無一傷亡。黨組織乘機在碧天洞前召開祝捷大會,白耀庭、林子屏發表講話,勉勵農民發揚革命鬥爭精神。農民武裝很順利地佔領了藍橋街,趕走了團匪劉漢三,為南山農民除去了一個惡患。

藍橋暴動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農民鬥爭的勇氣,使農民群眾更加鬥志昂揚,同時擴大了我黨的政治影響和在群眾中的威信。


藍田名村|隋唐驛站藍橋街


招商引資初見端倪

藍橋街雖然地處交通要道,人文歷史悠久,但村民平日仍然靠著單一的農耕生產維持生活,發展速度遲緩。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在林寶民支書和荊亞龍主任領導下,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欲在藍橋鎮政府力改舊貌的決心下,依託藍橋街周圍人文歷史及旅遊資源,大力招商引資,從根本上改變貧窮面貌,使藍橋街走上富村、強村之列。

林寶民被選為支書一職後,深感肩上責任重大,晝思夜想,寢食不安,曾在半夜三更走出家門,轉悠在村前的河道邊,村後的山樑上,觀察生他養他近五十年而且十分熟悉的地形,分析哪一片土地、哪一條山樑、哪一條河水,會給村民帶來福祉。老婆見他神經兮兮地到處亂跑,就無不嗔怪地訴說他:“半夜三更到處亂跑,莫非中了魔咧?”他說:“我在想,如何能把藍橋街257戶、1200多口人引到富裕的道路上……”老婆說他:“人老幾輩就是這樣,指望你能把世界翻個個兒?”他說:“我就想做一些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林寶民說幹就幹,他上手以後,立即解決村民“出行難”的問題,和其他村幹部一起,將村內幾條主要街道先打成水泥路,再解決通戶、通田水泥路。經他手,先後硬化主幹道2.5公里,入戶、入田路1.8公里,群眾出行再也不用踏泥踩水了。

改革開放的春風,將村裡的青壯年男女,送進大都市的各個行列,但村裡還留守相當一部分老年人,被孩子拖累的青年婦女,和因各種原因不能離開故土而有牽絆的人,他們的生活、特別是經濟問題,怎麼解決?這是林寶民日夜揪心的事。他和村委會其他幾個同志就此事反覆商量,決心要招商引資,使外界的資金在藍橋街發光發熱,然後,把這些勞力安排進去,讓他們有所收益,在家門口賺錢!

林寶民和他的一干人馬,曾外出跑項目,尋找喜歡在藍橋投資的經營者,終於有一家老闆想在藍橋街背後建設現代農業生態觀光的企業。這種企業,能不能給藍橋街帶來資金,能不能讓村民致富,林寶民支書和他的搭檔們從2006年提起此事,2007~2009年用三年時間反覆思考、醞釀、考證,終於在2011年開始實施。一個名為“陝西藍橋祥雲現代農業生態文化養生園”在藍橋街掛牌成立。

該項目依託藍橋優美的生態環境,厚重的人文底蘊,旨在打造集現代農業展示、假日休閒、農業觀光、民俗文化為一體的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現代農業觀光示範園區。園區佔地面積200畝,總投資1.2億元,把藍橋街後大片山樑、河渠、森林包括在一體,主要建設現代科技農業,以示範為契機,以觀光為動力,達到養生、休閒、旅遊等目的。建設年限為2013~2015年,計劃建設70畝現代農業科技園、100畝生態觀光旅遊區和30畝養生休閒區。2013年度計劃投資2100萬元,年底前完成項目土地徵用,建設詳細規劃編制;完成項目大橋建設;完成現代農業科技園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啟動綜合樓建設工程。截至2013年6月,已完成投資1100萬元,完成項目建設詳細規劃,平面圖和鳥瞰圖設計。村前大橋建設工程完成主拱圈、引橋、牌坊及基礎工程。農業科技園建設中完成栽植藍莓樹80畝,完成項目區道路規劃設計,給排水管網鋪設和路基工程。

現代農業觀光養生園已經動工,本村不能出外的閒散勞力得到利用。目前,男勞每日80元,女勞每日70元,正在不間斷地流入村民的腰包。預計,項目完成後,將有大量勞力進入該企業,成為養生園的主力軍。

林寶民和他的村民們,對現代農業養生園抱有很大的希望。相信,不久的將來,藍橋街會迎來更大的輝煌,村民們會過上更加幸福更加美滿的生活。(本文作者寫於2013年)


藍田名村|隋唐驛站藍橋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