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過時掛出來就能停戰:這種免戰牌古代真的存在嗎?

打不過時掛出來就能停戰:這種免戰牌古代真的存在嗎?

在中國傳統的評書與小說中經常有這樣的一幕:一開戰雙方各自派出一員武將互打。其中一方打不過了,然後回城或者回營。之後這一方高舉免戰牌,對方也只是乾瞪眼,然後就只剩下口水戰,無論咋罵就是不出來。那麼問題來了,古代打仗時打不過了真的可以靠掛免戰牌自保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打不過時掛出來就能停戰:這種免戰牌古代真的存在嗎?

有讀者會說躲在營裡和城裡不是很安全嗎?這麼想就錯了,戰場之上,如果一方野戰打不過了,退守營寨和城池,另一方確實可能暫時不直接追殺過去。但其實對方是去準備攻城機械,要開始準備攻堅戰了。像洛陽虎牢之戰,王世充在野戰部隊被打廢之後,按小說邏輯是高居免戰牌。實際上之後是異常慘烈的城市攻防戰,唐軍用投石機,王世充軍隊用床弩。這跟掛不掛免戰牌沒關係。

打不過時掛出來就能停戰:這種免戰牌古代真的存在嗎?

▲這個還是屬於打不過,換種打法,還有更慘的。

北宋末年,名將种師中救援太原那一仗要多慘有多慘。根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粘罕圍太原,詔种師中率兵由井陘道與姚古犄角應援太原。……金人乘間衝突,諸軍以神臂弓射卻之,欲賞射者,而行司銀碗只數千枚,庫吏告不足而罷。於是士皆怨憤,相與散去。師中為流矢所中死之,其餘將士退保平定軍。”

打不過時掛出來就能停戰:這種免戰牌古代真的存在嗎?

▲神臂弓

因為沒有賞賜了,所以宋軍神臂弓手不想打了,然後軍隊亂成一團。按照《說岳》之類小說或評書的橋段,這時候种師中,應該高掛免戰牌,整頓軍隊。和金軍約定改日再戰,等銀碗運來之後,再一決勝負。但現實則金軍“趁你病,要你命”。宋軍士兵一有情緒一罷工,金人就開始進攻,然後……然後种師中戰死。不過,歷史上雖然免戰牌這種東西不存在,但真有那種一方表示休戰,另一方就真的不打的情況。

打不過時掛出來就能停戰:這種免戰牌古代真的存在嗎?

當然這種情況基本發生在我國春秋時代。像晉楚邲之戰,《左傳》卷二十三:"楚子又使求成於晉,晉人許之,盟有日矣。楚許伯御樂伯,攝叔為右,以致晉師,許伯曰:「吾聞致師者,御靡旌摩壘而還。」樂伯曰:「吾聞致師者,左射以菆,代御執轡,御下兩馬,掉鞅而還。」攝叔曰:「吾聞致師者,右入壘,折馘,執俘而還。」皆行其所聞而復。晉人逐之,左右角之。樂伯左射馬而右射人,角不能進,矢一而已。麋興於前,射麋麗龜。晉鮑癸當其後,使攝叔奉麋獻焉,曰:「以歲之非時,獻禽之未至,敢膳諸從者。」鮑癸止之,曰:「其左善射,其右有辭,君子也。」既免。"

打不過時掛出來就能停戰:這種免戰牌古代真的存在嗎?

根據《左傳》記載:楚軍的許伯、樂伯、攝叔在一輛戰車上,被晉軍追上。他們的弓箭只剩一支,便射殺一隻麋鹿,獻給追兵的首領鮑癸。鮑癸認為他們“其左善射,其右有辭,君子也”放棄了追捕。同樣,晉國的魏錡被楚國追兵趕上的時候也射殺了一隻麋鹿,結果追兵也放棄了追捕。等到,晉軍最後戰敗逃跑的時候,很多戰車都陷到了泥地裡。結果追擊的楚軍不但沒有痛下殺手,反而教晉軍如何脫困,“楚人惎之脫扃,少進,馬還,又惎之拔旆投衡,乃出。”然後晉軍還有心情回頭開楚軍的玩笑,“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其意思是嘲諷,楚國總打敗仗,所以善於逃跑。

打不過時掛出來就能停戰:這種免戰牌古代真的存在嗎?

▲邲之戰

除此之外,還有鞍之戰,當時齊侯戰敗逃亡,晉國大夫韓厥在後駕車追逐,齊侯御者邴夏建議射殺韓厥,齊侯認為“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最終被追上險些被俘。鄢陵之戰,晉國大將郤至在混戰中依然對敵軍統帥楚王行禮,楚王也派使者問候。還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就是宋襄公。他就是不等楚軍擺好陣型不主動攻擊。

打不過時掛出來就能停戰:這種免戰牌古代真的存在嗎?

以上的例子都是一方失去作戰能力,結果另一方連免戰牌都沒看到,就停止追殺,不但沒有下死手,甚至幫助對方。這種約束住雙方的,其實是當時流行的“禮”。也就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那個禮。當時的貴族、比如諸侯、大夫其實理論上都是周天子的臣子,或者周天子臣子的家臣。有的還是同宗,就算打仗的時候,雙方也都是承認對方的貴族身份的,也就是“君子”。當時齊侯在被韓厥追上時。韓厥還執縶(zhí)馬前[45],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

打不過時掛出來就能停戰:這種免戰牌古代真的存在嗎?

▲鞌之戰

因為將來萬一有點啥事還需要對方照應,因此所以多少給對方點面子。畢竟春秋內鬥,不少貴族在本國內混不下去了可以去其他國家,因為有貴族身份,去其他還能混的不錯。所以簡單說,大家都是貴族,既然大家都是一家人,彼此之間就不下死手,這樣未來也好相見。

打不過時掛出來就能停戰:這種免戰牌古代真的存在嗎?

當然,就如前面所說的“禮不下庶人”,這種免戰資格,平民和外族是沒資格享受的……另外,多說一句,“刑不上士大夫”,筆者更傾向這種解釋:你是個體面人,出了事就自裁吧!別要用刑法那麼不體面!畢竟先秦到漢代的中國人都特別剛烈不是?當然,春秋的這種禮,當孫子那種“兵者,詭道也”的概念出現後,也就沒多少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