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你不好我就開心了,幸災樂禍是什麼心理?

韓國 建築 文章 日本 跳槽那些事兒 無書不行 2019-05-14

當你得知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第一反應是為這聞名於世的建築感到惋惜痛心,還是想到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暗自叫好蒼天饒過誰?

當你發現毫無汙點的明星被媒體曝光出軌,第一反應是懷疑事件的真實性,是否有炒作的可能,還是大聲喝彩活該被曝光,咎由自取?

當你獲悉面試的競爭對手因身體原因無法參加面試,第一反應是同情,想知道病況嚴重程度,還是心中偷笑,這下少了一位競爭對手?

當你看到班上考試成績一直很好的同學偶爾發揮失常,第一反應是驚訝,想知道原因,還是暗地股掌,心想你也有今天?

當你聽聞曾經傷害自己的人不幸遇難,第一反應是心生悲憫,還是覺得罪有應得?

如果你的第一反應是後者,就要打量一下是否是幸災樂禍的心理在作祟,意識到自己偶爾會幸災樂禍也無需太過自責,因為這種心理實在是太普遍了。

看到你不好我就開心了,幸災樂禍是什麼心理?

人們都說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但是他人的痛苦,或是群體的不幸往往能讓人們感到快樂。這種幸災樂禍的愉悅感主要來源比較。

把現實和自己幻想的可能比較,是產生後悔心理的原因,可參見你為什麼後悔?這篇文章說清楚了後悔的來龍去脈

把自己和其他人比較,或者叫做社會比較是產生幸災樂禍心理的原因。


處在群體中的人容易產生幸災樂禍。

2018年19歲甘肅女孩跳樓事件,不少人圍觀起鬨,不時的慫恿女孩“跳啊,快跳啊”,女孩墜落後,還有圍觀者吹口哨表示“跳得好”。圍觀者醜陋的表情引起了媒體和群眾的公憤,展開了一場對起鬨之人口誅筆伐的指責戰,控訴他們沒有人性,冷血無情,應受到法律制裁。冷漠看客們確實應該受到道德譴責,警方也對個別起鬨者進行了行政拘留。問題的關鍵是這些圍觀看客並非十惡不赦之人,很有可能和你我一樣,只是埋藏在人群之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處在人群之中,遮蔽了他們的正義感,一旦有人慫恿女孩跳樓,便會有人附和,群體分散了看客們的責任,當他們覺得女孩的死與自己無關時,幸災樂禍隨之產生。我們在聲討起鬨者缺少良知的同時,也許應該設身處地的思考一下遇到類似情況,自己有多大可能也成為冷漠的看客。

看到你不好我就開心了,幸災樂禍是什麼心理?

圍觀看客的幸災樂禍絕非個案,事實上同樣的心理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只是嚴重程度不已罷了。

看雜技表演的觀眾希望看到表演者出現意外從高空落下。

看滑冰比賽的觀眾希望看到滑冰運動員不慎摔倒。

看賽車比賽的觀眾希望看到有撞車事件的發生。

我們不一定希望這些表演者和運動員出現意外受傷,但我們的潛意識裡都渴望看到他人的痛苦,羅馬鬥獸場裡觀看角鬥士互相殘殺就是最好的例子。

越是沒有獨立思考的人越容易幸災樂禍,聽風點火,在群體中迷失自己。魯迅眼中電影裡中國人被日本人砍頭,國人看熱鬧的場面並沒有徹底消失。


嫉妒心理容易產生幸災樂禍。

人們想看的八卦新聞某過於公眾人物的醜聞了,醜聞的出現讓他們降低了社會地位,讓普羅大眾發現平日羨慕嫉妒的成功人士和自己一樣會犯錯,得到了自我感覺良好的機會。比如周立波持槍涉毒事件,劉強東管不住褲腰帶事件,能讓人們繼續過著百無聊賴生活之餘,多說一句,瞧,所謂的成功人士也不過如此。互聯網上那些面對公眾人物醜聞的謾罵,嘲諷不光是一種宣洩狂歡,本質上通過明星的失敗來彰顯自己的勝利。

我們總是在不斷的與他人比較,試圖尋找自己的定位。和比自己優秀的人比較叫做上行社會比較,和不如自己的比較叫做下行社會比較。和比自己強的人比較起來難免會產生嫉妒心,正是這些嫉妒心為日後的幸災樂禍埋下了伏筆。嫉妒的人遭遇某種不幸,能夠讓我們的嫉妒心得以釋放,內心獲得平衡。這種因嫉妒產生的幸災樂禍之感近乎本能,每個人都期待自我實現,想要被愛,被接受,被尊重。當我們看見一些人擁有我們想要又得不到的能力,聲譽,財富,幸福感等等一系列事物時,我們會本能的希望這些人和自己一樣。如果恰巧發現某些不幸降落到這些人身上後,這種和自己一樣的願望便得以滿足。

比如兩個女人同時愛上一個男人,相互比較一定會出現。如果男人選擇了其中一位,未被選擇的女人即使體面地退出,真誠地祝福,也會在他們吵架的日子裡幸災樂禍,知道他們並不好過自己就開心了。幸災樂禍不是源於心中的惡,是源於得不到愛,不一定希望他們分開,但他們的矛盾多少會讓自己好過一些。

越是自戀的人越容易因嫉妒幸災樂禍。嚴重自戀的人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同情心,不希望嫉妒的人好過。

競爭心理容易產生幸災樂禍。

體育比賽裡,自己喜歡的球隊如果被另一隻球隊淘汰了,如果那隻球隊最終獲得冠軍,理論上更能讓自己心安,輸給一隻冠軍球隊也算心服口服了。事實上,人們很少希望淘汰自己主隊的球隊獲得勝利,如果那支球隊因為自身失誤敗北就更好了。中國男足進不了世界盃,球迷們看到韓國日本被淘汰開心的不得了,誰讓他們是預選賽的競爭對手呢。

越是馬基雅維利主義者越容易因競爭幸災樂禍。競爭對手的不幸減少了對自己的威脅。


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中寫道:一個女人30歲了,整個世界都在憂心忡忡地虎視眈眈地幸災樂禍的看著你,等你把自己用跳樓價大甩賣了。

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誰也不比誰好過多少,在痛苦的日子裡,倘若看見有人比自己更痛苦,便不覺得自己有那般不幸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