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罪艦”起死回生?變身亞洲最大直升機航母

航母 直升機 海軍 武器 參考消息 2017-03-30

1942年6月6日,“加賀”號航母被美軍艦載機擊沉,這艘服役於1928年的日本海軍侵華“罪魁”頓時灰飛煙滅。75年後的2017年3月22日,“加賀”號起死回生,在橫濱磯子造船廠舉行了隆重的新艦交付和授旗儀式。

“加賀”號的正式服役標誌著日本海上自衛隊(以下簡稱“海自”)聯合艦隊的4個護衛隊群分別擁有1艘直升機航母作為旗艦,也意味著海自本世紀頭20年4個最重要的艦艇發展項目——出雲級直升機母艦、愛宕級防空驅逐艦、通用型驅逐艦和蒼龍級AIP潛艇全部取得突破性進展,海自新一代主戰艦艇陣容悄然成形。

一座浮動的海上堡壘

有資料顯示,“加賀”號基準排水量19500噸,滿載排水量26000噸,全長248米,飛行甲板最寬處38米(不含升降機),高23.5米,吃水7.1米,配備4臺雙軸推進、可變螺旋槳LM2500燃氣輪機(COGAG)。“加賀”號燃氣輪機輸出功率可達11.2萬馬力,最高航速30節。“加賀”號可搭載7架SH-60J/K型警戒直升機,以及2架MCH-101掃雷/運輸直升機,編制員額約520人(含司令部50人、女性隊員90人)

“加賀”號的右舷是由艦橋、桅杆和煙囪構成的一體化艦島(分5層),艦島前部負責艦艇操控,設有通信設備室、氣象海洋觀測室,艦島後部區域主要負責艦隊指揮和分配作戰任務,艦島側面設有飛行員候機室。

“加賀”號共設8層甲板,飛行甲板(即第1甲板)之下的第2甲板是艦艇作戰指揮中樞,指揮控制中心就位於此,直升機機庫則佔據了第3到第5甲板的大部。第5甲板左舷設有飛行控制室和停船裝置。位於直升機停放甲板下面的第6甲板稱為應急甲板,甲板中部設有操作室兼應急指揮所,旁邊是大型食堂。

據悉,“加賀”號炊事部隊相當龐大,能為艦員製作出上百種款式的可口菜餚。為此,第7甲板除設有發動機室和航空彈藥庫外,還有專門的食品冷藏庫。第8甲板是“加賀”號的最底層,這層除了有機械室和發電機室外,還有航空燃料庫和倉庫,由於該艦兼有補給功能,倉庫裡堆滿了各種燃料罐和淡水儲存罐。

“加賀”號對安全、戰備、衛生等事項都有嚴格規定,艦上每扇水密門檻底部、通道、艙室內一些突出部位上都塗有黃黑相間的夜光油漆或貼有艦艇安全警示牌,以防人員碰傷。每臺儀器設備上都有標籤,設備使用和維護責任人的姓名、職務和保養要求都清楚標明,以嚴格落實相關責任。

“加賀”號的艦載武器可以用“寒磣”來形容,只裝備了2部11聯裝“拉姆”近程導彈防禦裝置、2部20毫米“密集陣”近程防禦系統。這樣的配置根本無法單獨遂行防空和反潛戰,目的是騰出空間以最大限度保障航空功能的運用、追求制空權。機庫位於飛行甲板之下,長125米,寬21米,高7.2米,從艦艏到舯部分別設置了2個停放庫,中間用防火簾隔開。第1停放庫前部是升降機操作間,左側是機電室,後部直通右舷側門,方便車輛進出。

該艦可確保7架SH-60J型反潛直升機和2架MCH-101救援運輸直升機,最多可搭載14架各型直升機。直通型飛行甲板長度為245米,面積是日向級的1.5倍。艦島左前方有一部隱藏式升降機(長20米、寬13米),艦島後方右舷側面有一部甲板式升降機(長15米、寬14米)。

二戰日本“罪艦”起死回生?變身亞洲最大直升機航母

“加賀”號舉行新艦交付和授旗儀式。

設計完全從實戰出發

細觀“加賀”號設計,可以發現很多獨到之處,比如位於艦島的煙囪使用了反雷達探測材料,發動機和減速裝置採用防震和水下防噪設計,該艦的供電模式採用的是極為少見的高壓配電方式,這種配電方式在商船上較為多見,但在需要精密電流的艦艇上還不曾看到。當然,“加賀”號也不是沒有瑕疵,比如登陸艇停放庫直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據說由於經費不足而未安裝遮蓋板。

“加賀”號所有甲板地面都噴塗了防滑塗層,而且機庫、車庫、維修保養庫也都裝有艦載機和車輛的固定裝置,防止艦體不穩時車輛移動。在艦載機起降點附近,裝備有飛機供油裝置、滅火器以及其他各種必要的保障器材。一旦飛行甲板著火,不但可以使用消防水管,還配有海水噴灑裝置,能快速利用海水滅火。

除機庫外,“加賀”號上與航空運用相關的區劃還有很多。比如艦島後部配有航空管制室,位於飛行甲板之下的第2甲板設有飛行員待命室,第5甲板左舷設有航空電子技術員工作室(存放和維護航空電子器材)、艦載機專用彈藥庫,彈藥可通過專門的升降機運送到甲板。為防止火災,官兵裝卸艦載機燃料、彈藥(導彈、魚雷)時一律不在機庫內進行,而在飛行甲板上開展。

“加賀”號完全從實戰出發著手設計,考慮到戰時艦艇可能被擊中而浸水,艦上不但配有大量消防裝置,還配有排水、排煙設施。艦上佈滿了各種管道,如滅火管(分為海水類和化學類)、注排水管、通風管,還有作為艦載機燃料的油管、真水管、空氣管等。

海自對航空裝備的極度重視,實際上是對戰前海軍忽視艦艇航空、防空能力陳舊思想的糾正。二戰期間日本海軍全然不顧戰爭樣式的變化,依舊狂造戰列艦。以“武藏”號為例,該艦滿載排水量72809噸,艦上有3座3聯裝460毫米口徑主炮,最大射程40公里,單發炮彈就重達1.5噸。但由於制空權喪失,“武藏”號在1944年10月萊特灣的“死亡之旅”中,9小時內即被美軍炸沉。戰後海上自衛隊吸取了作戰思想落後、不重航空能力的沉痛教訓,格外注重艦艇航空支援能力的發揮,這一點在“加賀”號的設計建造上體現得相當充分。

二戰日本“罪艦”起死回生?變身亞洲最大直升機航母

“加賀”號舉行新艦交付和授旗儀式。

是司令部更是大倉庫

到2017年初,海上自衛隊(以下簡稱“海自”)已正式完成以2艘日向級和2艘出雲級直升機母艦為旗艦的4支新型“八·八艦隊”,每支艦隊含1艘直升機母艦、2艘“宙斯盾”防空驅逐艦和5艘通用型驅逐艦。未來,“加賀”號或將扮演作戰指揮中樞、反潛戰中樞、航空運用中樞、投送補給中樞、救災中樞這一“五位一體”的角色,從而大幅提升新型“八·八艦隊”的綜合作戰效能。

作為艦隊機動偵察和反潛力量,艦載直升機將是“加賀”號實施反潛作戰的中樞。每架SH-60K反潛直升機都載有4枚MK46型反潛魚雷或MK9航空深水炸彈,用以攻擊所發現的目標。在直升機母艦形成戰鬥力後,自身可攜帶7架反潛機,加上其他艦艇各自攜帶的1架反潛機,每支“八·八艦隊”所擁有的常備反潛直升機規模能達到12至14架。反潛直升機、反潛導彈和反潛魚雷共同構成了海自遠、中、近多層次反潛力量,在戰時能有效阻止敵方潛艇靠近其水面艦隊,為後者掃清數百平方海里的水面和水下障礙。

“加賀”號擁有比日向級更強大的衛星通信-指揮系統,不僅能作為戰時艦隊指揮中心,還能與美海軍順暢聯絡,共享時刻變化的海洋信息和敵海空軍兵力部署情況。除作戰指揮外,“加賀”號在兵員物資投送方面也能發揮巨大價值。該艦不僅可搭載14架直升機,而且能存放50輛陸上自衛隊的3.5噸載重卡車和多部航空自衛隊“愛國者-3”防空導彈車,即使是30噸以上的大型車輛也可進出自如。“加賀”號還能容納10輛島嶼攻防戰必備的兩棲登陸車,並可運送1個大隊約520名全副武裝的步兵(日向級兵力投送規模為380人),而這一數字恰好是實施一次島嶼攻防戰所需的兵力。

“加賀”號同時也是一艘補給艦,艦上攜帶的約3300千升燃料能為其他護衛艦實施海上供油,由此大幅提升整個艦隊的機動能力。此外,艦上醫療場地設施完備,醫療區佔據了很大空間,醫務區分為手術室、牙科、集中治療室、醫務辦公室等多個科室,其中手術室就有35張床位。

二戰日本“罪艦”起死回生?變身亞洲最大直升機航母

“加賀”號舉行新艦交付和授旗儀式。

基地保障能力是軟肋

由於“加賀”號是海自誕生以來最大規模的艦艇,從海自的軍港規模和基地保障能力看,已經跟不上新艦艇服役的速度。當年為容納滿載排水量19000噸、全長197米的“日向”號,海自特地建造了長390米、寬28米、水深11米的新碼頭。不過,比“日向”號還要長50米的“加賀”號服役後能否在逸見碼頭靠岸尚未可知。而將來要讓“加賀”號自由出入海自所有軍港,須對所有基地的艦艇停泊設施進行大規模改建和擴容。

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海自的艦艇停泊吞吐能力還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橫須賀軍港儘管基礎設施完備,但該基地不僅海自在用,更是美海軍第7艦隊司令部駐地,最好的硬件全部為美軍佔據,包括2座分別長255米、280米的航母碼頭和一處容積22萬立方米的幹船塢,後者是美國在夏威夷以西唯一能容納航母的船塢。

另外,“加賀”號進行淡水、電力和燃料補給都不成問題。以此為例,因該艦本身也兼有補給艦的功能,所以基地必須使用專門的油輪對其進行大規模燃料補給。值得關注的是,海自各基地擁有較為完善的儲油設施,光是橫須賀基地就有儲油設施面積約84萬平方米,有大小油庫37個,儲油總容量約40萬千升,包括航空汽油、噴氣機油料、汽車汽油、柴油機重油等8種油料。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國家基地綜合保障能力甚至比裝備能力更緊要,因為從它的建設水平可推測出這個國家能夠支撐一場何種規模的戰爭。安倍晉三主持擬製的《2014年以後的防衛計劃大綱》就明確提出“要強化遠洋機動作戰力量和基地綜合保障能力建設”,由於海自艦艇日益朝著遠洋化、大型化方向發展,為了支撐這一龐大擴軍計劃,日本勢必會加大對基地保障設施建設的投入。

日本是一個始終充滿危機意識的民族,雖然艦艇基地保障能力建設總體上滯後於其先進裝備的下水速度,但從裝備發展水平、基地保障能力、人員素質及訓練水平以及曾經的戰爭經驗而言,海自或已具備支撐一場中等規模戰爭的能力,這一點值得外界警惕。(作者/Katan)

二戰日本“罪艦”起死回生?變身亞洲最大直升機航母

“加賀”號舉行新艦交付和授旗儀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