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

面對美國經久不衰的航母霸主地位,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採取了針鋒相對、毫不相讓的勢頭。甚至在當時“基輔”級航母的3號艦“諾沃羅西斯克號”的設計還沒有完全結束時,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新一級航母的規劃研究。

雖然後續的航母也與“基輔”有些血緣關係,但是從性能和設計要求來說,已經完全可以分為另一代了,這艘新設計的航母便是一對大名鼎鼎的姊妹艦,其中有一艘被命名為“瓦良格”號。

一、新航母

1974年初,蘇聯海軍艦船中央科學研究院根據上級擬定的戰役戰術任務要求,制訂了新一級航母的設計規定,要求新航母的標準排水量在50000~55000噸之間,使用常規動力,但是在滿載的時候要保證最大航速不小於29節。

"

面對美國經久不衰的航母霸主地位,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採取了針鋒相對、毫不相讓的勢頭。甚至在當時“基輔”級航母的3號艦“諾沃羅西斯克號”的設計還沒有完全結束時,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新一級航母的規劃研究。

雖然後續的航母也與“基輔”有些血緣關係,但是從性能和設計要求來說,已經完全可以分為另一代了,這艘新設計的航母便是一對大名鼎鼎的姊妹艦,其中有一艘被命名為“瓦良格”號。

一、新航母

1974年初,蘇聯海軍艦船中央科學研究院根據上級擬定的戰役戰術任務要求,制訂了新一級航母的設計規定,要求新航母的標準排水量在50000~55000噸之間,使用常規動力,但是在滿載的時候要保證最大航速不小於29節。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艦上將搭載固定翼作戰飛機,所載的各種飛行器數量將達到50架左右,保證固定翼飛機可通過滑躍方式起飛,依靠阻攔裝置和應急阻攔網著艦降落。

航母像前幾艘一樣攜帶大量反艦、防空導彈,以減輕對護航艦艇的依賴。作戰系統採用最新一代的無線電電子指揮系統和高度自動化的電子設備。

由於當時任務特別重,要求的時間又比較短。因此,設計局將“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和“基輔”級航母的設計人員全部押寶似的押在了新航母的設計上。

“瓦良格號”與前幾艘艦相比有個明顯的不同,就是甲板變成了3條跑道,分別是2條長90米和1條長180米的滑躍跑道,為此飛行甲板要比幾個前輩大1.5倍,達到了14700平方米。

雖然跑道面積大了,可是上面的艦島反而要大大縮小,還需向右舷偏移十多米,以便騰出更多的空間來讓飛機降落和起飛。而且航母艦載了大量導彈,這些導彈不能用發射架發射,否則太佔甲板,設計人員儘可能用垂直髮射裝置來解決。

"

面對美國經久不衰的航母霸主地位,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採取了針鋒相對、毫不相讓的勢頭。甚至在當時“基輔”級航母的3號艦“諾沃羅西斯克號”的設計還沒有完全結束時,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新一級航母的規劃研究。

雖然後續的航母也與“基輔”有些血緣關係,但是從性能和設計要求來說,已經完全可以分為另一代了,這艘新設計的航母便是一對大名鼎鼎的姊妹艦,其中有一艘被命名為“瓦良格”號。

一、新航母

1974年初,蘇聯海軍艦船中央科學研究院根據上級擬定的戰役戰術任務要求,制訂了新一級航母的設計規定,要求新航母的標準排水量在50000~55000噸之間,使用常規動力,但是在滿載的時候要保證最大航速不小於29節。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艦上將搭載固定翼作戰飛機,所載的各種飛行器數量將達到50架左右,保證固定翼飛機可通過滑躍方式起飛,依靠阻攔裝置和應急阻攔網著艦降落。

航母像前幾艘一樣攜帶大量反艦、防空導彈,以減輕對護航艦艇的依賴。作戰系統採用最新一代的無線電電子指揮系統和高度自動化的電子設備。

由於當時任務特別重,要求的時間又比較短。因此,設計局將“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和“基輔”級航母的設計人員全部押寶似的押在了新航母的設計上。

“瓦良格號”與前幾艘艦相比有個明顯的不同,就是甲板變成了3條跑道,分別是2條長90米和1條長180米的滑躍跑道,為此飛行甲板要比幾個前輩大1.5倍,達到了14700平方米。

雖然跑道面積大了,可是上面的艦島反而要大大縮小,還需向右舷偏移十多米,以便騰出更多的空間來讓飛機降落和起飛。而且航母艦載了大量導彈,這些導彈不能用發射架發射,否則太佔甲板,設計人員儘可能用垂直髮射裝置來解決。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為了將重達數十噸的戰機從機庫內升起,設計人員還在艦的右舷設有兩臺起重能力各為40噸的舷側升降機,為從艦內彈藥庫將彈藥方便地運至飛行甲板,設計人員為航母設計了多達6部彈藥升降機。

由於增大了軍艦的容積,使新航母被發現和被攻擊的概率大大增加。加強抗打擊力成為設計人員的首選方案,艦體採用了高強度鋼,艦的幹舷更是運用了複合裝甲作為內部保護層,這一措施令該艦的抗打擊能力大為提高。

設計人員還首創了水下結構防火裝置,大大提高了抗沉性。

二、性能參數

1982年,新軍艦的施工設計完成,蘇聯高層認可了設計方案,並決定建造2艘新型軍艦,一艘工程代號為1143.5,也就是俄羅斯現役的“庫茲涅佐夫”號,另一艘是1143.6,起名為“瓦良格”號。兩艦在規格、性能及使用上都是一樣的。

"

面對美國經久不衰的航母霸主地位,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採取了針鋒相對、毫不相讓的勢頭。甚至在當時“基輔”級航母的3號艦“諾沃羅西斯克號”的設計還沒有完全結束時,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新一級航母的規劃研究。

雖然後續的航母也與“基輔”有些血緣關係,但是從性能和設計要求來說,已經完全可以分為另一代了,這艘新設計的航母便是一對大名鼎鼎的姊妹艦,其中有一艘被命名為“瓦良格”號。

一、新航母

1974年初,蘇聯海軍艦船中央科學研究院根據上級擬定的戰役戰術任務要求,制訂了新一級航母的設計規定,要求新航母的標準排水量在50000~55000噸之間,使用常規動力,但是在滿載的時候要保證最大航速不小於29節。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艦上將搭載固定翼作戰飛機,所載的各種飛行器數量將達到50架左右,保證固定翼飛機可通過滑躍方式起飛,依靠阻攔裝置和應急阻攔網著艦降落。

航母像前幾艘一樣攜帶大量反艦、防空導彈,以減輕對護航艦艇的依賴。作戰系統採用最新一代的無線電電子指揮系統和高度自動化的電子設備。

由於當時任務特別重,要求的時間又比較短。因此,設計局將“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和“基輔”級航母的設計人員全部押寶似的押在了新航母的設計上。

“瓦良格號”與前幾艘艦相比有個明顯的不同,就是甲板變成了3條跑道,分別是2條長90米和1條長180米的滑躍跑道,為此飛行甲板要比幾個前輩大1.5倍,達到了14700平方米。

雖然跑道面積大了,可是上面的艦島反而要大大縮小,還需向右舷偏移十多米,以便騰出更多的空間來讓飛機降落和起飛。而且航母艦載了大量導彈,這些導彈不能用發射架發射,否則太佔甲板,設計人員儘可能用垂直髮射裝置來解決。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為了將重達數十噸的戰機從機庫內升起,設計人員還在艦的右舷設有兩臺起重能力各為40噸的舷側升降機,為從艦內彈藥庫將彈藥方便地運至飛行甲板,設計人員為航母設計了多達6部彈藥升降機。

由於增大了軍艦的容積,使新航母被發現和被攻擊的概率大大增加。加強抗打擊力成為設計人員的首選方案,艦體採用了高強度鋼,艦的幹舷更是運用了複合裝甲作為內部保護層,這一措施令該艦的抗打擊能力大為提高。

設計人員還首創了水下結構防火裝置,大大提高了抗沉性。

二、性能參數

1982年,新軍艦的施工設計完成,蘇聯高層認可了設計方案,並決定建造2艘新型軍艦,一艘工程代號為1143.5,也就是俄羅斯現役的“庫茲涅佐夫”號,另一艘是1143.6,起名為“瓦良格”號。兩艦在規格、性能及使用上都是一樣的。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1982年9月,1143.5艦正式在船臺上鋪設龍骨。3年後,“庫茲涅佐夫”號下水,由於當時蘇聯的經濟已經開始下滑,軍艦的配件配給進度竟然趕不上航母的建造速度,因此一直拖到了1990年才交付。

而“瓦良格”號的命運就沒有這麼好了,因為關鍵時刻趕上了一系列風波,導致最後在船臺上苦熬了好幾年。

“瓦良格”的數據是比較全面的,從這些數字上我們也可以體會到這艘艨艟鉅艦的威力。艦全長達304.5米,滿載排水量67500噸,吃水10.5米,艦寬37米,飛行甲板最寬70米。

斜角飛行甲板長230米、寬25米,上面設有阻攔索,共4根,每根之間距離為14米,供飛機降落時使用。

動力裝置是8臺鍋爐和4臺蒸汽輪機,總功率達到20萬馬力,4軸推進。最大航速達到30節,續航力13500海里。

"

面對美國經久不衰的航母霸主地位,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採取了針鋒相對、毫不相讓的勢頭。甚至在當時“基輔”級航母的3號艦“諾沃羅西斯克號”的設計還沒有完全結束時,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新一級航母的規劃研究。

雖然後續的航母也與“基輔”有些血緣關係,但是從性能和設計要求來說,已經完全可以分為另一代了,這艘新設計的航母便是一對大名鼎鼎的姊妹艦,其中有一艘被命名為“瓦良格”號。

一、新航母

1974年初,蘇聯海軍艦船中央科學研究院根據上級擬定的戰役戰術任務要求,制訂了新一級航母的設計規定,要求新航母的標準排水量在50000~55000噸之間,使用常規動力,但是在滿載的時候要保證最大航速不小於29節。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艦上將搭載固定翼作戰飛機,所載的各種飛行器數量將達到50架左右,保證固定翼飛機可通過滑躍方式起飛,依靠阻攔裝置和應急阻攔網著艦降落。

航母像前幾艘一樣攜帶大量反艦、防空導彈,以減輕對護航艦艇的依賴。作戰系統採用最新一代的無線電電子指揮系統和高度自動化的電子設備。

由於當時任務特別重,要求的時間又比較短。因此,設計局將“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和“基輔”級航母的設計人員全部押寶似的押在了新航母的設計上。

“瓦良格號”與前幾艘艦相比有個明顯的不同,就是甲板變成了3條跑道,分別是2條長90米和1條長180米的滑躍跑道,為此飛行甲板要比幾個前輩大1.5倍,達到了14700平方米。

雖然跑道面積大了,可是上面的艦島反而要大大縮小,還需向右舷偏移十多米,以便騰出更多的空間來讓飛機降落和起飛。而且航母艦載了大量導彈,這些導彈不能用發射架發射,否則太佔甲板,設計人員儘可能用垂直髮射裝置來解決。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為了將重達數十噸的戰機從機庫內升起,設計人員還在艦的右舷設有兩臺起重能力各為40噸的舷側升降機,為從艦內彈藥庫將彈藥方便地運至飛行甲板,設計人員為航母設計了多達6部彈藥升降機。

由於增大了軍艦的容積,使新航母被發現和被攻擊的概率大大增加。加強抗打擊力成為設計人員的首選方案,艦體採用了高強度鋼,艦的幹舷更是運用了複合裝甲作為內部保護層,這一措施令該艦的抗打擊能力大為提高。

設計人員還首創了水下結構防火裝置,大大提高了抗沉性。

二、性能參數

1982年,新軍艦的施工設計完成,蘇聯高層認可了設計方案,並決定建造2艘新型軍艦,一艘工程代號為1143.5,也就是俄羅斯現役的“庫茲涅佐夫”號,另一艘是1143.6,起名為“瓦良格”號。兩艦在規格、性能及使用上都是一樣的。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1982年9月,1143.5艦正式在船臺上鋪設龍骨。3年後,“庫茲涅佐夫”號下水,由於當時蘇聯的經濟已經開始下滑,軍艦的配件配給進度竟然趕不上航母的建造速度,因此一直拖到了1990年才交付。

而“瓦良格”號的命運就沒有這麼好了,因為關鍵時刻趕上了一系列風波,導致最後在船臺上苦熬了好幾年。

“瓦良格”的數據是比較全面的,從這些數字上我們也可以體會到這艘艨艟鉅艦的威力。艦全長達304.5米,滿載排水量67500噸,吃水10.5米,艦寬37米,飛行甲板最寬70米。

斜角飛行甲板長230米、寬25米,上面設有阻攔索,共4根,每根之間距離為14米,供飛機降落時使用。

動力裝置是8臺鍋爐和4臺蒸汽輪機,總功率達到20萬馬力,4軸推進。最大航速達到30節,續航力13500海里。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搭載的飛機,按通常標準來說為24架固定翼飛機,17架直升機。但必要時,最大載機量可達60架,當然部分飛機將安置在飛行甲板上。機種包括蘇-33艦載戰鬥機,米格-29K艦載戰鬥機、雅克-141艦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卡-27系列直升機、蘇-25教練機,以及至今仍沒露面的安-74或雅克式艦載預警機。

全艦在戰時共擁有艦員1700人,另外還要加上220名艦載機飛行員。

三、自備武器

“瓦良格”自備的武器配置是一大亮點。主要裝備了12具SS-N-19“花崗岩”反艦導彈,可以同時進行多枚齊射,對敵艦發動飽和攻擊。所以雖然她是可以裝載飛機的航母,但導彈的攻擊能力一點也不比“光榮”級巡洋艦差。

"

面對美國經久不衰的航母霸主地位,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採取了針鋒相對、毫不相讓的勢頭。甚至在當時“基輔”級航母的3號艦“諾沃羅西斯克號”的設計還沒有完全結束時,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新一級航母的規劃研究。

雖然後續的航母也與“基輔”有些血緣關係,但是從性能和設計要求來說,已經完全可以分為另一代了,這艘新設計的航母便是一對大名鼎鼎的姊妹艦,其中有一艘被命名為“瓦良格”號。

一、新航母

1974年初,蘇聯海軍艦船中央科學研究院根據上級擬定的戰役戰術任務要求,制訂了新一級航母的設計規定,要求新航母的標準排水量在50000~55000噸之間,使用常規動力,但是在滿載的時候要保證最大航速不小於29節。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艦上將搭載固定翼作戰飛機,所載的各種飛行器數量將達到50架左右,保證固定翼飛機可通過滑躍方式起飛,依靠阻攔裝置和應急阻攔網著艦降落。

航母像前幾艘一樣攜帶大量反艦、防空導彈,以減輕對護航艦艇的依賴。作戰系統採用最新一代的無線電電子指揮系統和高度自動化的電子設備。

由於當時任務特別重,要求的時間又比較短。因此,設計局將“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和“基輔”級航母的設計人員全部押寶似的押在了新航母的設計上。

“瓦良格號”與前幾艘艦相比有個明顯的不同,就是甲板變成了3條跑道,分別是2條長90米和1條長180米的滑躍跑道,為此飛行甲板要比幾個前輩大1.5倍,達到了14700平方米。

雖然跑道面積大了,可是上面的艦島反而要大大縮小,還需向右舷偏移十多米,以便騰出更多的空間來讓飛機降落和起飛。而且航母艦載了大量導彈,這些導彈不能用發射架發射,否則太佔甲板,設計人員儘可能用垂直髮射裝置來解決。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為了將重達數十噸的戰機從機庫內升起,設計人員還在艦的右舷設有兩臺起重能力各為40噸的舷側升降機,為從艦內彈藥庫將彈藥方便地運至飛行甲板,設計人員為航母設計了多達6部彈藥升降機。

由於增大了軍艦的容積,使新航母被發現和被攻擊的概率大大增加。加強抗打擊力成為設計人員的首選方案,艦體採用了高強度鋼,艦的幹舷更是運用了複合裝甲作為內部保護層,這一措施令該艦的抗打擊能力大為提高。

設計人員還首創了水下結構防火裝置,大大提高了抗沉性。

二、性能參數

1982年,新軍艦的施工設計完成,蘇聯高層認可了設計方案,並決定建造2艘新型軍艦,一艘工程代號為1143.5,也就是俄羅斯現役的“庫茲涅佐夫”號,另一艘是1143.6,起名為“瓦良格”號。兩艦在規格、性能及使用上都是一樣的。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1982年9月,1143.5艦正式在船臺上鋪設龍骨。3年後,“庫茲涅佐夫”號下水,由於當時蘇聯的經濟已經開始下滑,軍艦的配件配給進度竟然趕不上航母的建造速度,因此一直拖到了1990年才交付。

而“瓦良格”號的命運就沒有這麼好了,因為關鍵時刻趕上了一系列風波,導致最後在船臺上苦熬了好幾年。

“瓦良格”的數據是比較全面的,從這些數字上我們也可以體會到這艘艨艟鉅艦的威力。艦全長達304.5米,滿載排水量67500噸,吃水10.5米,艦寬37米,飛行甲板最寬70米。

斜角飛行甲板長230米、寬25米,上面設有阻攔索,共4根,每根之間距離為14米,供飛機降落時使用。

動力裝置是8臺鍋爐和4臺蒸汽輪機,總功率達到20萬馬力,4軸推進。最大航速達到30節,續航力13500海里。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搭載的飛機,按通常標準來說為24架固定翼飛機,17架直升機。但必要時,最大載機量可達60架,當然部分飛機將安置在飛行甲板上。機種包括蘇-33艦載戰鬥機,米格-29K艦載戰鬥機、雅克-141艦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卡-27系列直升機、蘇-25教練機,以及至今仍沒露面的安-74或雅克式艦載預警機。

全艦在戰時共擁有艦員1700人,另外還要加上220名艦載機飛行員。

三、自備武器

“瓦良格”自備的武器配置是一大亮點。主要裝備了12具SS-N-19“花崗岩”反艦導彈,可以同時進行多枚齊射,對敵艦發動飽和攻擊。所以雖然她是可以裝載飛機的航母,但導彈的攻擊能力一點也不比“光榮”級巡洋艦差。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同時,航母在4個方向配備了6座8單元的SA-N-9防空導彈,這意味著每個方向都有48枚導彈進行自衛。這套系統可以一次同時攔截4個空中目標。消滅1個目標後,就自動轉向下一個目標,直到備用彈用盡為止。

一般情況下,SA-N-9型系統的工作狀態是自動的,能自行決定先打哪個目標和需要發射多少枚,該系統自動化程度極高,除能獨立自動決定如何消滅目標外,還提示操作員做什麼、怎麼做才能使命中率進一步提高,完全是“傻瓜”般的人性化操作。

"

面對美國經久不衰的航母霸主地位,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採取了針鋒相對、毫不相讓的勢頭。甚至在當時“基輔”級航母的3號艦“諾沃羅西斯克號”的設計還沒有完全結束時,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新一級航母的規劃研究。

雖然後續的航母也與“基輔”有些血緣關係,但是從性能和設計要求來說,已經完全可以分為另一代了,這艘新設計的航母便是一對大名鼎鼎的姊妹艦,其中有一艘被命名為“瓦良格”號。

一、新航母

1974年初,蘇聯海軍艦船中央科學研究院根據上級擬定的戰役戰術任務要求,制訂了新一級航母的設計規定,要求新航母的標準排水量在50000~55000噸之間,使用常規動力,但是在滿載的時候要保證最大航速不小於29節。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艦上將搭載固定翼作戰飛機,所載的各種飛行器數量將達到50架左右,保證固定翼飛機可通過滑躍方式起飛,依靠阻攔裝置和應急阻攔網著艦降落。

航母像前幾艘一樣攜帶大量反艦、防空導彈,以減輕對護航艦艇的依賴。作戰系統採用最新一代的無線電電子指揮系統和高度自動化的電子設備。

由於當時任務特別重,要求的時間又比較短。因此,設計局將“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和“基輔”級航母的設計人員全部押寶似的押在了新航母的設計上。

“瓦良格號”與前幾艘艦相比有個明顯的不同,就是甲板變成了3條跑道,分別是2條長90米和1條長180米的滑躍跑道,為此飛行甲板要比幾個前輩大1.5倍,達到了14700平方米。

雖然跑道面積大了,可是上面的艦島反而要大大縮小,還需向右舷偏移十多米,以便騰出更多的空間來讓飛機降落和起飛。而且航母艦載了大量導彈,這些導彈不能用發射架發射,否則太佔甲板,設計人員儘可能用垂直髮射裝置來解決。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為了將重達數十噸的戰機從機庫內升起,設計人員還在艦的右舷設有兩臺起重能力各為40噸的舷側升降機,為從艦內彈藥庫將彈藥方便地運至飛行甲板,設計人員為航母設計了多達6部彈藥升降機。

由於增大了軍艦的容積,使新航母被發現和被攻擊的概率大大增加。加強抗打擊力成為設計人員的首選方案,艦體採用了高強度鋼,艦的幹舷更是運用了複合裝甲作為內部保護層,這一措施令該艦的抗打擊能力大為提高。

設計人員還首創了水下結構防火裝置,大大提高了抗沉性。

二、性能參數

1982年,新軍艦的施工設計完成,蘇聯高層認可了設計方案,並決定建造2艘新型軍艦,一艘工程代號為1143.5,也就是俄羅斯現役的“庫茲涅佐夫”號,另一艘是1143.6,起名為“瓦良格”號。兩艦在規格、性能及使用上都是一樣的。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1982年9月,1143.5艦正式在船臺上鋪設龍骨。3年後,“庫茲涅佐夫”號下水,由於當時蘇聯的經濟已經開始下滑,軍艦的配件配給進度竟然趕不上航母的建造速度,因此一直拖到了1990年才交付。

而“瓦良格”號的命運就沒有這麼好了,因為關鍵時刻趕上了一系列風波,導致最後在船臺上苦熬了好幾年。

“瓦良格”的數據是比較全面的,從這些數字上我們也可以體會到這艘艨艟鉅艦的威力。艦全長達304.5米,滿載排水量67500噸,吃水10.5米,艦寬37米,飛行甲板最寬70米。

斜角飛行甲板長230米、寬25米,上面設有阻攔索,共4根,每根之間距離為14米,供飛機降落時使用。

動力裝置是8臺鍋爐和4臺蒸汽輪機,總功率達到20萬馬力,4軸推進。最大航速達到30節,續航力13500海里。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搭載的飛機,按通常標準來說為24架固定翼飛機,17架直升機。但必要時,最大載機量可達60架,當然部分飛機將安置在飛行甲板上。機種包括蘇-33艦載戰鬥機,米格-29K艦載戰鬥機、雅克-141艦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卡-27系列直升機、蘇-25教練機,以及至今仍沒露面的安-74或雅克式艦載預警機。

全艦在戰時共擁有艦員1700人,另外還要加上220名艦載機飛行員。

三、自備武器

“瓦良格”自備的武器配置是一大亮點。主要裝備了12具SS-N-19“花崗岩”反艦導彈,可以同時進行多枚齊射,對敵艦發動飽和攻擊。所以雖然她是可以裝載飛機的航母,但導彈的攻擊能力一點也不比“光榮”級巡洋艦差。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同時,航母在4個方向配備了6座8單元的SA-N-9防空導彈,這意味著每個方向都有48枚導彈進行自衛。這套系統可以一次同時攔截4個空中目標。消滅1個目標後,就自動轉向下一個目標,直到備用彈用盡為止。

一般情況下,SA-N-9型系統的工作狀態是自動的,能自行決定先打哪個目標和需要發射多少枚,該系統自動化程度極高,除能獨立自動決定如何消滅目標外,還提示操作員做什麼、怎麼做才能使命中率進一步提高,完全是“傻瓜”般的人性化操作。

蘇聯時期的末代航母——解析當年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

“瓦良格”號還裝備了“卡什坦”近防系統,這套系統屬於彈、炮結合,紙面數據顯示可以在近距離一次攔截10枚以上的反艦導彈,完全可以抗擊超飽和攻擊。

不僅反艦和防空,設計師對反潛也進行了預估,在航母上安裝了兩套反潛火箭的發射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