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科技“牛”校是這樣養成的

航空航天 航天科技 通信 火箭 中國網 2017-04-06

千龍網北京4月5日訊 社會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進步的推動,我國科技進步、科技創新需要人才,而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就要從娃娃抓起。在豐臺區東高地三小,僅近三年全校就有62人次在國家級無線電和電子比賽中摘取獎項,在市級科技賽事中更有170餘人次獲獎······科技實力如此強大,能夠在市區處於領先地位,他們有什麼辦學奧祕呢?

這所科技“牛”校是這樣養成的這所科技“牛”校是這樣養成的

學校把科技教育作為校本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在科普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這所科技“牛”校是這樣養成的

形式多樣的科技活動,不僅體現在課堂上,更見於課外。

“軟”件培育:藉助地域優勢開展全員科技教育

北京市豐臺區東高地第三小學(以下簡稱東高地三小)現一校兩址辦學,東校區坐落於東高地梅源裡小區內,西校區位於南苑警備東路六號院。現有教學班34個,學生1300餘人,教師100名。

藉助周邊豐富的航天科技資源,學校確立了“時空探索教育”辦學理念,培養“能創造生命價值的未來時空探索者”。不管是衛星發射還是火箭升空,必然應用到大量的科技知識,比如電子、通訊、無線電等。於是學校全力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尤其是電子與信息項目,以此錘鍊學生的探索品質。

學校把科技教育作為校本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在科普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普及類課程有航天教育、科幻畫、初級電子、金工製作等,提高類課程有機器人、空模海模、Flash動畫等,每門課每學期安排5或15課時。

對一二年級學生,學校主要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對三四年級學生,學校安排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學習一項科技技能;到了五六年級,學校則組織他們參與社會調查、發明創造、研究性學習等活動,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形式多樣的科技活動,不僅體現在課堂上,更見於課外。學校每年評選科技小博士、科技星級標兵;舉辦不同主題的科技節,如2014年為“航寶放飛科技夢”,2015年為“我參與,我創新,我快樂”,2016年為“攜手科技我參與放飛夢想我創新”,既保證了100%的參與率,又提供了展示空間,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學校會從中選拔表現突出的孩子,參加市級以上活動及競賽。

“近水樓臺先得月”。依託東高地區域特有的資源優勢,學校將錢學森青少年科學院、中華航天博物館、梅源動力站等做為長期科技教育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師生前往基地參加科技實踐活動。很多學生回來後受到啟發,進行深入研究。學生李東宇在參觀體驗後進行了《東高地三小低碳出行方式的調查研究》,方案獲得了北京市科技創新大賽個人項目二等獎、北京市金鵬科技論壇三等獎。

同時,學校成立電子與信息項目校外專家指導團,不僅定期聽取專家對學校發展的意見建議,長期聘請科技館、勞技中心專家為輔導教師,還為本校電子、無線電教師提供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通過傳幫帶培養科技教師隊伍。為了更好地開展科技教育,學校在預算中列出專項經費,對科技教育和電子信息項目上進行持續的專項投入。

作為龍頭項目,學校近年來加大電子與信息社團建設,選擇基本素質好、有發展潛力的好苗子,利用課餘時間對他們進行輔導,組織參與各種競賽。社團每年都會取得佳績,學校以此輻射帶動其他學生追求進步。

“硬”件校園:營造時空探索互動環境

校園環境是最直接反映學校辦學理念的窗口。東高地三小的校園佈置,為學生們營造出神祕的時空探索氛圍。

校徽為一個三角形,猶如準備飛向浩瀚宇宙的火箭,代表起航騰飛的學校。校園吉祥物是一個擬人化的運載火箭,充滿童趣又蘊含科技。校園建設了太陽系模型、時間隧道等設施,讓學生在學習之餘直觀瞭解更多的科技知識。

藍色星球、拔地而起的火箭、行進中的宇航員……走進教學樓,就像是踏入時空隧道一般。圍繞“時空探索”理念,各樓層定有不同主題,以航天科技為線索,從古到今介紹科技發展史。樓層兩邊的牆壁上,展示著學生的科幻畫、風箏、科技手抄報等作品,展現出孩子們對科技的認知和科技成果。

每層都安排了可看可玩的互動區,設計了青蛙吃蟲、壓水機等十餘個互動項目,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認識到齒輪傳動方式、槓桿原理等科技現象。3臺觸屏電腦和9臺PAD觸屏,內置科學小實驗、校園概況、學生活動視頻等,可以無線上網,供學生查閱資料。教學樓裡還建有專用的電子教室、無線電教室,方便學生在科技海洋中自由遨遊。

科技實力:近三年超過200餘人次獲獎

在學校的精心培育下,一個又一個科技尖子湧現而出。

全國青少年無線電通信錦標賽、全國電子比賽、北京市無線電通訊錦標賽、北京市電子創新大賽、北京市金鵬科技論壇……在一項項國家級、市級比賽中,東高地三小的學生披荊斬棘,屢創佳績,近三年超過200餘人次獲獎,其中89人次獲得一等獎。

通過在校學習對無線電產生濃厚興趣,表現突出的王曦入選無線電社團,利用業餘時間跟著科技教師深度學習,相繼在全國無線電通信錦標賽上獲得三個一等獎第一名,兩個一等獎第三名,隨之獲得北京市銀帆獎,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十二中。上中學後,她繼續學習無線電課程,組建了無線電社團,還當上社團“小老師”,為母校增光添彩。

2016年11月10日,豐臺區第一顆由中學生參與研製的科普衛星——“豐臺少年一號暨少年夢想一號”衛星搭載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衛星升空後,東高地三小無線電社團的學生們開始每天圍著它轉,成為名副其實的“追星族”。學生們分工默契,有人控制天線,有人調電臺,有人捕捉信號,用錄音筆把它錄下來。通過不懈的努力,到第三天,他們第一次聽到了來自太空的摩爾斯電碼。五年級三班學生鮑敏頤興奮地說:“面對來自太空的召喚,我相信我是航天超新星。”

憑藉過硬的科技實力,學校多次承接區級競賽活動,在市區工作會議上做經驗介紹;《人民日報》、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晚報》等知名媒體進行過專門報道。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航天特色學校、全國名優學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特色學校、航天科技活動基地校,是豐臺區唯一獲得“北京市金鵬科技團”稱號的小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