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社會的中國,進口的東西對於很對人來說都是最好的,所以說起愛國心裡覺得這個詞輕飄飄的,但是在老一輩人心中愛國卻是畢生的信念。

這個美國最痛恨的女人,憑藉放牛她拿到了中國第一張綠卡!

這個美國老太太在中國生活了60年,

當你問她最崇拜誰,

她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毛澤東”

他就是美國核物力學家

「瓊·辛頓」(1921.10.20——2010.6.8)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1921年10月,瓊·辛頓出生於美國芝加哥一個不平凡的家庭,

她是小說《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孫女,祖父是大數學家「喬治·布爾」,

熱血與理性的兩相結合,給她不平凡的人生埋下了伏筆。

她從小衣食無憂,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充分發展自己的才藝,

直到她的母親告訴她:“要做一個造福人類的人”

她才開始思考長大之後要做什麼。

在她的理科天賦展露無遺後,她勵志成為一名物理學家。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瓊·辛頓就讀於威斯康辛大學,

在拿到物理學碩士之後,

她師從諾獎得主「費米」,

當美國“曼哈頓計劃”開啟時,

費米成為了核彈計劃的負責人,

年僅23歲的她被選為助手,

參與到了這項當時最前沿的研究中。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直到1945年,兩朵巨大的蘑菇雲,

在日本的上空升起,

15萬日本民眾瞬間化為了焦土,

「瓊·辛頓」震驚了。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這不是蘑菇雲,這是日本人的骨頭和血肉,死去的都是和你我一樣的人啊,他們不是炸一顆,而是兩顆!把科技用於武力太可怖了。”

在信仰遭到打擊的她,選擇到芝加哥攻讀博士,

可她很快發現,連獎學金,都是美國軍方提供的。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就在他為信念苦苦掙扎時,

遠在中國的哥哥「韓丁」(威廉·辛頓),正對這個國家讚不絕口。

當時她的男朋友「陽早」,作為聯合國難民救濟總署奶牛專家,

他只為了親眼看毛澤東改變世界,便毅然賣掉了美國的農場,來到中國延安生活。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她被身邊最親近的人,在心中烙上了中國印,

後來來她又讀到了《西行漫記》一書,

深深的被毛澤東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一個正煥發著理想色彩的國家,她決定去那裡看看。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在離開前,她已經是物理界的先驅,

極有可能成為諾獎得主,

所有的親友都來勸阻她。、,

可她還是決定拋下美國的一切,

”這是一個夢想的破滅,

和另一個信仰的開始!“

1948年,她終於來到了中國,

宋慶齡親自接待了她,

在北平解放後她來到了「陽早」所在的延安。

在這裡不分高低貴賤,

老百姓改革熱情高漲,

她就像到了沒有到過的家,

彷彿找到了內心的歸宿。

那時陽早負責延安僅有的30頭奶牛,

那是所有延安黨員的營養來源,

她自然也就成為了「陽早」的助手,

從此她也有了一箇中文名字:「寒春」。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婚後的夫婦倆,心甘情願去越來越艱苦的地方,

幫助當地人改良牛羊,被人們親切的稱為”美國老鄉“

就在他們在中國努力養奶牛時,

寒春卻被美國描繪成逃跑的間諜。

美方判定「寒春」這樣一個,

掌握大量機密的和物理學家,

突然離奇的來到中國,

原因就是要幫中國人研究核武器。

可她卻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撲在提升奶牛產量上,斷然拒絕了西安一所大學的邀請。

對此她只有一句話,

”共產主義不需要原子彈,需要每個人喝上牛奶!“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寒春」、「陽早」在中國,一待就是幾十年,

三個孩子都是在中國出生,

在家中和孩子們都說中文,

帶著他們在偏遠農場生活,

就這樣,他們深深的紮根在了中國大地。

在中國最貧窮最瘋狂的時期,

她作為外國人全部都經歷過,

大躍進時期,組織要求用5只鴨子孵化出5萬隻,

她深知這是不可能事,卻拼命的工作,最後成功孵化出了數以萬計。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文革時期,他們被調去北京搞翻譯,

因為外國專家有”特殊化待遇“

他們被關進專家樓軟禁,

她一次次申請返回農場,卻一次次石城大海,

最後她提筆寫下大字報

”必須和百姓一樣!“

得到了毛「澤東」批示”不許兩樣“

終於回到了農場又過上了“苦日子”。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因為是優秀技術人員,陽早可以領到好的香菸,

他就把中華全部散給同事,自己拿著菸斗抽旱菸。

寒春將牛奶產量不斷提升,得到了組織獎勵,獎金卻分文不要。

從美國到中國,從延安到北京,

寒春將他的科研精神和信仰,

全都用在了養殖領域,

她學的是核物理,卻不斷的找機械資料,

按照書本知識反覆研究,改良了一大批優質農器具。

1974年,「寒春」、「陽早」帶領中國考察團,

前往闊別已久的美國考察,她給大家留下的最大印象,

就是”這個老太太太摳了!”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考察期間,大家全被她帶去華僑家蹭飯,

全部在華僑家打地鋪睡覺,省下的經費都拿去買了奶牛養殖設備。

工資不高的她還自掏腰包,購買國內外先進設備,源源不斷地送到農場裡。

「寒春」說:”錢是國家給的,花在牛身上,應該的。“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人性化養牛的理念,是由「寒春」提出來的,

她試圖讓人們理解牛的感受,為此他設計的飼養場,

是非常”牛“性化的,怎樣方便牛就怎樣來。

正是因為她細緻的理念,

她先後獲得工業部科技進步獎、農業部國際合作獎、上海白玉蘭榮譽獎。

把年產奶量不足7000公斤的奶牛,改良為年產奶9088公斤,個別甚至超過13000公斤。

「寒春」還研製了一套直冷式奶罐,

填補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他們所在牛場的成套設備,

還被推廣到了全國,可以說他就是中國牛奶產業的袁隆平。

”我來到中國不是為了養牛,是為了我心中的信仰。“

寒春不止一次的這樣說道。

她信仰的,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

是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願意彼此犧牲、互幫互助的社會。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2003年12月,「寒春」丈夫「陽早」因病去世,

在她的執意要求下,新華社發佈的訃聞中多了這麼一句,

”為全人類的解放而奮鬥“

在「寒春」看來,自己和丈夫,一生的追求莫過於此。

陽早走後,她依舊省吃儉用,

穿著老棉襖,帶著綠軍帽,

面對著飛速發展的中國,

他很多時候卻顯得並不開心。

”現在很多人都顧著賺錢了,

現在的中國讓我感到陌生。“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2004年,「寒春」拿到了中國第一張綠卡,

很多外國媒體問她,這一生是否有過遺憾?

她十分堅定的回答:

“我參與了20世紀最偉大的兩件事,原子彈和中國革命,這就足夠了。”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2010年,「寒春」在北京病逝,平靜的告別了她熱愛的中國,

養牛,只是她貫徹信仰的手段,建設一個理想的國度。

她是楊振寧的美國師姐,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楊振寧師和瓊·辛頓師出同門

也許一個人,失去信仰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高揚信仰之旗,

卻在啃噬信仰的根基,不斷填補自己的私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