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故事會」(八十七)《三滴血》的故事

韓城 三滴血 不完美媽媽 山西 陝西網韓城 2019-06-12

第八十七天,老姬講了一個《三滴血的故事》。

“祖籍陝西韓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秦腔《三滴血》可以說家喻戶曉。那其中晉信書的“滴血斷案”糊塗做法,活生生拆散了人家親生父子,又使一對從小青梅竹馬的“姐弟戀”蒙冤受屈。據說,這齣戲就是根據韓城杏花村的一個傳說改編的。

杏花村盛產梅杏。每到春季十里杏花香。杏花村有個雷仁義老漢,老伴早逝,膝下一女名蓮心。一天天剛矇矇亮,仁義老漢早早打開家門,看見門口躺著一個小夥子,一摸胸口還有溫度,急忙扶回屋內,一會兒小夥子清醒了,跪地就拜,磕頭感謝救命之恩。小夥說他姓周,叫望義,是山西人,父母雙亡,留下兄弟二人,哥哥望財,嫂嫂不賢,容不下他,只好出來打工餬口。仁義老漢見望義長得壯實,話說的也實在,就留在家裡幫工。這望義的確是個好後生,為人老實,幹活勤快,雷仁義打心眼內喜歡,就和蓮心商量,招贅為婿。婚後小兩口恩恩愛愛。一年後,一胎生下來倆個男孩,這一下子可樂壞了雷仁義老漢,說是天降祥瑞,給兩個孩子取名人祥、人瑞。仁義老漢張羅著請賓客,過滿月,求神許願,忙內忙外,一兩個月下來,真的累病了。雖四處求醫,但仁義身子骨卻一天不如一天,不到一年時間就去世了,女兒蓮心經不起這般打擊,也一病不起,熬不到半年,把兩個孩子撇下走了。這一下可苦了望義,他整天抱著兩個吃奶孩子,苦不堪言。實在沒有辦法,把小的人瑞送給本村的李三娘。

李三娘家道殷實,老伴去世,留下一個兩歲多的寶貝女兒,取名晚春,三娘一心收養一個男孩,養大招贅為婿。這小人瑞到了李家,李三娘高興得合不攏嘴,說這是想啥來啥,改人瑞姓李,取名遇春,僱了個乳孃王媽,悉心撫養。

這邊望義家貧,養不起乳孃,只能既當爹又當娘苦苦支撐,一熬就是十多年,實在熬不下去,就葉落歸根,回了山西老家。誰知到家後,哥哥嫂嫂又生變故,硬說人祥是抱養的,狀告縣衙。縣老爺晉信書“讀死書”“死讀書”,竟用滴血驗親之法,說人祥不是望義親生,眼睜睜把親生父子拆散。

話分兩頭,這邊李遇春和李晚春也漸漸長大,三娘打心眼裡高興,就與王媽商量找個機會,說明親事,選個好日子給遇春、晚春完婚。誰知就在這個時候,偏偏的有個叫阮自用的上門求婚,要娶晚春為妻。李三娘說晚春有婚約在先,不可另嫁他人,這阮自用是個紈絝子弟,為人刁詐,橫行鄉里,見三娘不允,就來橫的,撇下聘禮扭頭就走,並且放下狠話三日後娶親。三娘一氣之下病倒在床,彌留之際,把王媽和一對兒女呼喚到床頭,訴說了遇春的身世和兩個人的婚約,要兩人在床前叩拜,即刻成婚,遇春、晚春兩人叩拜完畢,三娘就閤眼歸天了。

遇春、晚春草草安葬三娘,七七未滿便被傳到縣衙。阮自用狀告他姐弟成婚,混亂倫理。真是無巧不成書。偏偏坐堂審案的又是那個晉信書,又是用滴血驗親的方法,硬說遇春、晚春是一母所生,當堂把晚春、遇春一對夫妻拆散。讓阮自用當堂領晚春回去成婚。阮自用高興,回去後當即在家設宴請客。新婚之夜,阮家無端起火。阮自用平日作惡多端,無人前去救火,眼看著萬貫家財毀於一旦。晚春趁亂逃走,不知去向。遇春也為晚春遠走他鄉。

日轉星移,轉眼又是十多年。周人祥歷盡千辛萬苦,與父親周望義團聚,娶妻成家,生下兩男一女。望義年事已高,心裡惦念著人瑞,全家人又回到杏花村。這邊晚春、遇春也不期而遇,終成眷屬,日久思鄉,攜一對兒女返回故里。一家人歡聚一堂,周望義感念雷仁義當初救命之恩,讓人祥的一個兒子改姓雷,以續雷家香火。人瑞照姓李,以報三娘養育之恩。當年撫養人瑞的王媽尚健在,遇春、晚春接王媽住在一塊,侍奉養老。

看見周望義老漢祖孫三代團聚,和睦相處,村裡都說,誰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但終歸是天有定數,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未完待續)

「韓城故事會」(八十七)《三滴血》的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