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世紀,阿拉伯興起,侵入法蘭克。普瓦提埃會戰是兩軍在法蘭克西部普瓦提埃附近的一場激戰。

普瓦提埃會戰:法蘭克人制止了阿拉伯人繼續向歐洲的推進

一、阿拉伯的崛起

當拜占庭帝國在地中海地區到處征戰,不斷向西歐進攻之際,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都還處於原始公社制階段。這裡是草原和沙漠地帶,土壤平瘠,氣候乾旱,絕大多數是遊牧民,逐水草,棲氈幕。從六世紀起,阿拉伯西部成了拜占庭和波斯帝國爭奪的對象。這裡自古以來就是東西交通要道。長期的戰爭使阿拉伯西南部遭到嚴重的破壞,古代一度繁盛的阿拉伯南方各城,到七世紀,已是一片荊棘瓦礫,灌溉系統幾乎全部廢棄。

阿拉伯內部,部落貴族與普通成員之間,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矛盾日益深刻和尖銳,經濟危機四伏。阿拉伯貴族為了尋求出路,特別是麥加城的貴族,就提出從侵略戰爭中解決危機,通過掠奪,為發財致富開闢廣泛的機會的主張。

公元610年,麥加城古萊西部落有一個名叫穆罕默德的商人,他揉合了摩西和耶穌等宗教,別創一教叫“伊斯蘭”教。他用宣傳伊斯蘭教義之名,把古萊西部落的主神安拉奉為唯一的宇宙之神,稱他自己是安拉派遣到人間的“真正的使者”、“最偉大的先知”。在他的宣傳下,城市居民、農民和手工業者,很快接受了伊斯蘭教,在麥地那建立了神權國家。

普瓦提埃會戰:法蘭克人制止了阿拉伯人繼續向歐洲的推進

後來,穆罕默德利用教徒穆斯林和麥地那的武裝力量,征服阿拉伯半島的許多地區,到632年穆罕默德死時,整個半島已經大體統一。

穆罕默德死後,阿布貝克爾繼任,改稱“哈里發”,意為安拉使者的繼承人。阿布貝克爾集宗教、政治、軍事大權於一身,殘酷地鎮壓起義,統一了全阿拉伯,接著開始了侵略擴張行動。

二、阿拉伯的擴張

當時,拜占庭和波斯兩大強國,經過二十年長期戰爭,都已精疲力竭,兩敗俱傷。而拜占庭由於經濟不力,無法對東方各行省進行經濟補助,迫使他們向阿拉伯求援。這種情況對阿拉伯侵略擴張的推行和伊斯蘭教的傳播,極為有利。

當阿布貝克爾準備出兵時,阿拉伯有一些貴族都積極支持。他們認為,對外侵略戰爭不僅可以發財致富,而且也是緩和國內矛盾的最好辦法,因為戰爭一起,就可以把廣大階層派去遠征。因此,阿布貝克爾很快集中了三支阿拉伯部隊,共有二萬二千餘人。

普瓦提埃會戰:法蘭克人制止了阿拉伯人繼續向歐洲的推進

公元633年,三路軍同時從阿拉伯半島出發,以閃電速度向西前進,佔領大馬士革,突入耶路撒冷和加沙。

第一任哈里發死於634年,歐默爾繼承阿布貝克爾的事業,繼續擴張。公元640年,阿拉伯人差不多征服了全部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第二年,又分兵兩路,一路繼續向西,進攻埃及;一路向東進攻波斯。西路軍在阿姆魯率領下,未遇抵抗便佔領埃及,奪取開羅。

拜占庭的海軍據點亞歷山大里亞港投降,接著阿拉伯軍又佔領了昔蘭尼加和利比亞;東路在哈里發親自率領下進攻波斯,首先在幼發拉底河畔擊潰波斯主力,次年輕取伊朗國都忒西豐,爾後,阿拉伯人連連取勝,以破竹之勢長驅東向,佔領摩蘇爾,攻克尼哈溫。到642年,整個伊朗全部併入阿拉伯哈里發的版圖。

普瓦提埃會戰:法蘭克人制止了阿拉伯人繼續向歐洲的推進

三、倭馬亞朝期間,瓦連德哈里發的擴張

領土的擴大,提高了阿拉伯的國際地位,同時也造成了內部的分裂。各部落家族之間展開內戰。公元661年,軍事民主派取勝,敘利亞和埃及的阿拉伯大貴族擁立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摩阿維亞為哈里發,遷都大馬士革,號稱倭馬亞朝。

倭馬亞朝期間,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仍非常尖銳。由於阿拉伯人加強了自己的軍隊,一直沒有停止向外擴張。

在東方,阿拉伯的勢力從伊朗一直擴張到印度河流域和中亞。664年佔領阿富汗北部的喀布爾;674年越過烏滸河,先後佔領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等城。在西方,阿拉伯人幾次進攻君士坦丁堡,並向北非和西班牙擴張。698年,攻佔迦太基,消滅了拜占庭在北非的殘餘勢力。709年,到達大西洋沿岸。711年,阿拉伯陸軍三百人在北非柏柏爾人的協助下,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西班牙偵察情況。

普瓦提埃會戰:法蘭克人制止了阿拉伯人繼續向歐洲的推進

由於西哥特人在軍事上軟弱無能,加上王國正發生內訌,社會矛盾和宗教矛盾尖銳複雜,結果這支部隊不但搶劫了許多財物,而且還佔領比利牛斯半島上很大的地區。第二年,阿拉伯主力在西班牙登陸,僅兩年時間,整個比利牛斯半島除北部山地以外都被佔領,並建立了阿拉伯人的統治。

西班牙被征服後,瓦連德哈里發的野心越來越大。開始他對西班牙只是想搶劫,沒想到西班牙竟如此順利地征服了。這樣他就想征服整個地中海,想把意大利、日耳曼和希臘等地都收歸阿拉伯版圖。可是他的計劃還沒有來得及實行就死了。

四、哈里發蘇里曼的繼續擴張

公元715年,哈里發蘇里曼繼位,繼續擴張。不過沒有繼用瓦連德的征服,他是想直接從北方向西,最後進入西班牙。

普瓦提埃會戰:法蘭克人制止了阿拉伯人繼續向歐洲的推進

717年8月中旬,阿拉伯軍隊同時從陸上和海上大舉進攻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十二萬阿拉伯陸軍由馬斯馬拉指揮,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準備用封鎖的方法圍困該城。阿拉伯的海軍艦隊在蘇萊曼指揮下,約一千八百艘船隻從埃及和敘利亞趕來。為配合封鎖,阿拉伯艦隊一路在西,切斷可能來自愛琴海方面的援助和補給;另一路在東,控制來自黑海方面的補給。

拜占庭帝國立奧皇帝面對阿拉伯人的圍攻,決定使用“希臘火”襲擊阿拉伯艦隊,削弱其海上力量,以破壞其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海上封鎖。為此,他們在君士坦丁堡東北海港出口處建起兩座瞭望塔,瞭望塔之間掛起可以升降的大鐵鏈。船艦上,裝有用石油、硝石、硫磺及各種樹脂製成的混合液質,注進吸管。阿拉伯艦船入港後,即放下鐵鏈,切斷退路,隨後,各艦船上的“希臘火”一齊噴射。這種希臘火見水即燃,能在水面上燃燒。頓時,阿拉伯艦船大火沖天,急忙出逃。

拜占庭艦隊利用希臘火不斷襲擊阿拉伯艦隊,使他們受到損失,同時由於阿拉伯人不適應歐洲冬天寒冷的氣候,有數以千計的士兵死亡,蘇萊曼將軍也被凍死。

這些損失打擊了阿拉伯軍隊的士氣,718年8月15日,阿拉伯人被迫解圍撤兵。途中他們的艦隊遇到大風暴襲擊,有十五萬人死亡,一千八百艘戰船到達敘利亞和亞歷山大里亞港時,只剩下十艘。這對阿拉伯人來說,確實是一場災禍,對以後的戰爭進程帶來了無可估量的影響。

普瓦提埃會戰:法蘭克人制止了阿拉伯人繼續向歐洲的推進

五、倔起的法蘭克人處境危險

不久,蘇里曼哈里發死去,繼位的歐默爾哈里發,改變了蘇里曼的計劃,仍採用當年瓦連德的征服路線,即先取法蘭克、日耳曼、意大利,然後進攻君士坦丁堡,最後回到大馬士革。

719年,阿拉伯人在同盟軍支持下,越過比利牛斯山,準備侵入高盧的阿奎丹地區,而倔起的法蘭克人,這時也正從北方進攻阿奎丹。阿奎丹地區由歐多統治。他面對南北兩面之敵的進攻,深感處境危險,就想先收買北非柏柏爾的一個首領,以保障南疆的安全,結果沒有得逞。阿拉伯集中兵力分兩路大舉進攻,主力從西面渡過埃布羅河,沿潘普絡納向北,過比達索瓦河,進入加斯科尼,再從那裡向北運動。

為保障主力部隊的成功,另一支獨立支隊,則從東面向北,以羅訥河下游出口處的阿爾為打擊目標,目的是在阿奎丹製造恐怖氣氛,吸引牽制敵人,保證西路主力的襲擊成功。

兩路由西班牙總督阿卜杜拉曼率領,發展順利。在加龍河下游的波爾多擊潰歐多的抵抗,波爾多被搶燒一空。接著分兵出擊,連渡加龍河和多爾多涅河,向北併到達圖爾以南約95公里的普瓦提埃城。一路上,他們毀城鎮,燒村落,殺人如割草,到處是屍體。歐多無力抵抗,節節敗退,實在無法了,他決定向法蘭克人求和,藉助其力量向阿拉伯進攻。

普瓦提埃會戰:法蘭克人制止了阿拉伯人繼續向歐洲的推進

六、法蘭克人鞏固了東北疆界

原來,歐多是法蘭克人。六世紀中葉,法蘭克王國東征西戰,勢力強盛,它的領土南至比利牛斯山,東至萊茵河以東,成為西歐日耳曼人最強大的國家。後來隨著封建貴族勢力的增長,王朝開始衰頹,所有的國王都是少不更事的小孩,一切大權實際都落在宮廷大臣之手。國王徒有虛名,無事可做,號稱“懶王”。

從七世紀起,宮廷大臣將法蘭克分裂為三部分:萊茵河和馬斯之間為奧斯特拉西亞,馬斯河和盧瓦爾河之間為紐斯特里亞,盧瓦爾河和加龍河之間的地區是阿奎丹。714年,歐多控制的阿奎丹地區宣佈獨立。

就在此期間,法蘭克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宰相,名叫查理·馬特。他決心重新統一法蘭克。他召集一批擁護他的人員,首先穩定奧斯特拉西亞的統治權,統一了紐斯特里亞,並征服撒克遜人,日耳曼人和多瑙河流域,鞏固了東北疆界,保證無後顧之憂。

719年,查理·馬特准備向阿奎丹進軍。這樣,阿奎丹的南面是阿拉伯人,北面是查理馬特,歐多被夾在兩條戰線之間。他權衡兩軍的勢力,決定還是投向查理·馬特,因為他畢竟還是法蘭克人。他跑到巴黎,以願意重新統一法蘭克為條件,取得了查理·馬特的支援。

普瓦提埃會戰:法蘭克人制止了阿拉伯人繼續向歐洲的推進

731年,查理·馬特率領一支軍隊從奧爾良渡過盧瓦爾河,進入貝里地區。這時,阿拉伯軍隊正在忙於搶劫,同盟軍統帥、西班牙總督阿卜杜拉曼聞訊後,立即命令部隊退到普瓦提埃城附近。

七、阿卜杜拉曼與查理馬特

歐多得到查理·馬特的支持後,急於想交戰。但是,具有傑出指揮才能的查理馬特知道阿拉伯人的弱點。他阻止了歐多的行動。他認為,阿拉伯前進的時候,不能過早發動攻擊,一定要忍耐。因為他們由於對財物的貪慾所激發的信心和勇氣,就象洪水一樣難以抵擋。等到他們滿載而歸時,就無鬥志了,這時再攻擊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阿拉伯人由於滿載劫獲物,使他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喪失了機動性。阿卜杜拉曼一度曾想放棄這些戰利品,但他的部下不肯服從命令,這樣只好一面把戰利品向南撤退,一面組織力量準備戰鬥。查理馬特也展開了隊形,因民兵還沒有到達,也就沒有主動進攻。兩軍對峙了七天。

法蘭克軍隊主要依賴步兵。他們的部隊分為兩類:一類是主將的私人部隊,這一類部隊軍事素質好,受過嚴格的訓練,參加過多次作戰;另一類是強召來的當地民兵,他們裝備不全,沒有經訓練,說不上有什麼紀律,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搜尋糧秣,保障供給。

普瓦提埃會戰:法蘭克人制止了阿拉伯人繼續向歐洲的推進

法蘭克軍隊的兵器主要有刀劍、匕首、標槍和兩種不同的戰斧:一種是舞動的,一種是投擲的。主要的防護武器是防盾和甲冑。他們沒有後方補給,主要靠以戰養戰,戰術上也沒有什麼特點,只是靠野蠻的硬衝和勇敢精神。

732年10月間,阿拉伯人把戰利品順利地撤到南面,阿卜杜拉曼便下令向法蘭克人進攻。阿拉伯軍隊是一支純粹進攻性的軍隊,沒有防禦能力。對於他們來說,無論在什麼環境下,都只有進攻。法蘭克人的戰術雖然也很粗劣,可查理·馬特是一位良將。他知道敵人的特點,採取了適當的對策。

在普瓦提埃以東有一條人字形三岔河,他把軍隊分為三部分,將法蘭克人的親信部下,列成一個堅強的方陣,作為核心力量配置在人字形岔河低部中央。由於他們來自歐洲各個不同民族,說著不同的語言,稱之為“歐洲軍”。在“歐洲軍”前面還展開了一列前衛步兵。歐多的部隊和紐斯特里亞的部隊,分別配置在人字形岔河的左右兩側。法蘭克人夾水而陣,主力又背水而戰,地形似乎極為不利,而阿拉伯軍隊的陣勢是在小高坡上展開的,倚山俯瞰,地形有利。

普瓦提埃會戰:法蘭克人制止了阿拉伯人繼續向歐洲的推進

八,戰鬥經過

戰鬥開始後,阿拉伯人按平常的慣例,以猛烈的騎兵衝擊作為會戰的序幕。配置在中央陣線前面的法蘭克前衛步兵立即上前迎戰,“歐洲軍”也跟隨向前。他們身穿鎧甲,一手拿盾牌,一手拿著刀劍或標槍。阿拉伯騎兵的猛烈衝擊迅速突破了歐洲軍前面的步兵,接著就向方陣衝去。阿拉伯騎兵竭力衝殺,企圖打亂陣勢。可是,不管阿拉伯騎兵怎樣衝突,法蘭克的方陣仍不條不紊地保持其隊形。不僅如此,歐洲軍還不斷反擊。這些歐洲軍一個個手臂粗壯,力大無比,他們用刀劍砍斷阿拉伯騎兵的馬腿,刺殺士兵。他們勇敢而又有秩序,沒有絲毫的混亂。

黃昏時分,阿拉伯人已經發動多次衝突,一直都沒有衝破這堅固的方陣,而歐多率領的阿奎丹部隊這時繞到阿拉伯軍側翼,渡過小河,突然出現在他們的背後,呼喊著向他們衝去。正在緊張鏖戰的阿拉伯人突然聽到後面的呼喊聲和砍殺聲,頓時驚惶起來。查理·馬特看到阿拉伯軍已經混亂,便下令:進攻的時候到了!隨後,法蘭克人的方陣步兵從正面轉守為攻,歐多的部隊從背後向前衝殺。全軍士氣高昂,縱橫衝突。

普瓦提埃會戰:法蘭克人制止了阿拉伯人繼續向歐洲的推進

阿拉伯人前後受擊,難以應付,遂想奪路而逃,退向營地。那知道,就在歐多投入戰鬥之時,右翼紐斯特里亞的軍隊,也同時向阿拉伯人的營地進攻。他們襲擊營地,殺死總督阿卜杜拉曼和守衛的士兵。時至天黑,當阿拉伯人退到營地時,看到他們的統帥已被殺死,就放棄營地逃走了。

第二天上午,查理·馬特也不知道阿拉伯人已經棄營逃走,仍命令部隊重新列陣,準備對付他們的第二次攻擊,只是後來派偵察兵才探明情況。查理·馬特聽到報告後,沒有派兵追擊。因為,一方面,他們大都是步兵,無法追上阿拉伯人的騎兵部隊;另一方面,查理·馬特也不想全部消除阿拉伯人對歐多的壓力。他感到只是由於南面威脅的存在,才能更好地控制阿奎丹,取得法蘭克的重新統一。於是,他命令部隊清理戰場,整理行裝,然後向北撤退。

九、戰鬥總結

關於此戰的雙方損失情況,有關記載很不可信。據記載阿拉伯人被殺的竟達三十六萬人,而法蘭克人的損失才一千五百人。但是不管怎樣,普瓦提埃之戰制止了阿拉伯人繼續向歐洲的推進,迫使他們退回比利牛斯以南,打破了阿拉伯人企圖控制整個地中海的計劃。查理·馬特為此也威名大震,使他在高盧境內獲得了優勢的地位,稱他為“馬特”,意思是鐵錘。此後,查理·馬特收復了阿奎丹,重新統一了法蘭克,建立起他的王朝。因此,普瓦提埃會戰,是歐洲歷史上一次決定性的會戰。

普瓦提埃會戰:法蘭克人制止了阿拉伯人繼續向歐洲的推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