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阿爾山不是一座大山,不凍河真的不結冰
內蒙古阿爾山不是一座大山,不凍河真的不結冰
內蒙古阿爾山不是一座大山,不凍河真的不結冰
內蒙古阿爾山不是一座大山,不凍河真的不結冰
內蒙古阿爾山不是一座大山,不凍河真的不結冰
內蒙古阿爾山不是一座大山,不凍河真的不結冰
內蒙古阿爾山不是一座大山,不凍河真的不結冰
內蒙古阿爾山不是一座大山,不凍河真的不結冰
內蒙古阿爾山不是一座大山,不凍河真的不結冰
內蒙古阿爾山不是一座大山,不凍河真的不結冰
內蒙古阿爾山不是一座大山,不凍河真的不結冰
內蒙古阿爾山不是一座大山,不凍河真的不結冰
內蒙古阿爾山不是一座大山,不凍河真的不結冰
內蒙古阿爾山不是一座大山,不凍河真的不結冰
風景名勝一起看
1/13 沒去內蒙古阿爾山之前,一直以為阿爾山是一座大山的名稱,直到這個冬季去阿爾山看了大雪,才瞭解阿爾山的真實含義。
2/13 我是於年底的最後兩天飛抵內蒙古興安盟的烏蘭浩特市的,烏蘭浩特也是興安盟的首府所在地。內蒙古自治區下轄9個地級市、3個盟,興安盟便是三個盟當中的一個。“興安”一詞為蒙語,譯成漢語便是“丘陵”的意思,而阿爾山市,則是於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縣級市。
3/13 2016年的最後一天,我從興安盟的前旗坐車前往阿爾山市,三百多公里的路程,汽車開了四個多小時,原因便是一路的冰天雪地。雖說高速路上,路中心已沒有冰雪,但路的兩旁還是有厚厚的冰雪覆蓋,兩個車道,司機只能開在路中央,一旦後面有車超越,便只能小心翼翼把車挪向結了冰的道上避讓。
4/13 對於我這個南方人來說,第一次來到千里冰封的北國,第一次看到滿世界銀裝素裹的大地,內心確實很是喜悅。只是一旦到了戶外,中午雖然不到零下20度,但早晚卻是零下30度以上,時間待久了,還是會讓人腳冷手凍,抵抗不住寒冷的侵襲。
5/13 抵達阿爾山市時,已是傍晚了,內蒙的太陽落山普遍早,下午四點半,太陽便墜入地平線。想著新年的第一天,將在阿爾山度過,尤其是負責接待的人員告訴我說,將要去看不凍河,心裡充滿了各種想象。
6/13 阿爾山市區的核心商圈不大,當地人說你站在街的一頭,一眼就能看到街的盡頭在那裡。阿爾山從每年的十月起,便會下雪,而且這下來的雪還不會融化,一直要到第二年的五月才會解凍,所以冬季也是阿爾山的旅遊淡季。阿爾山市區有許多賓館、民宿、客棧等設施,然而冬季時大部分都是閉門謝客。大概這個時候,南方人會跑到阿爾山看雪,而阿爾山這些閉門的店老闆,都跑去南方晒太陽了。
7/13 阿爾山真的不是一座山,雖然阿爾山市有一望無際的山地、丘陵。阿爾山的全稱為“哈倫·阿爾山”,這個也是蒙古語,譯成漢語意為“熱的聖水”。由於地質上的第四紀火山大噴發,造成阿爾山地區以火山遺蹟為主的地貌,現在整個地區還存有四座活火山。火山溫泉,便是伴隨著火山地貌而來。在阿爾山地區,現已發現的就有冷泉、溫泉、熱泉和高熱泉等逾百餘種泉眼。
8/13 阿爾山當地有個傳說,說阿爾山的得名來自於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當年成吉思汗和他的部下都得了一種胃病,吃不香睡不好。一天成吉思汗獨自一人騎馬,翻越幾座山嶺後,突然遇到了一處噴薄而出的溫泉水,當成吉思汗喝了幾口泉水後,感覺胃病立刻好了。於是成吉思汗橫刀立馬高喊:阿爾山,阿爾山。並返回軍營,令手下全體來喝這神奇的泉水。由此,阿爾山的名字便傳開出去。
9/13 阿爾山的不凍河,位於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內,離阿爾山市區約有七十多公里的路。因為都是山區,道路嚴重冰凍,所以開車去森林公園都會異常小心。阿爾山山裡的氣溫,白天都在零下30度左右,滴水成冰,通常河面的冰層都有五六十釐米厚,但不凍河卻是個列外。
10/13 不凍河,是一條全長約20公里的哈拉哈河的一段,因為在河流的地下,終年冒著溫泉,致使不凍河的水溫超過零度,河面終年無法結冰。不凍河的河面寬的地方有十來米,窄的地方也有三四米,儘管河道兩岸被白雪覆蓋,但河面上依舊流水淙淙,且還會冒著熱氣,在陽光的照射下,水霧在河面上滾動著,宛如五彩雲霞,蔚為壯觀。
11/13 不凍河的兩岸,是一排排筆直的白樺林,儘管早已沒有樹葉,但聳立於河道邊,還是讓人覺得偉岸。受河面水蒸氣的影響,白樺林的樹枝都結著白霜,樹梢略顯紅色,若是早上的話,還可以看到白樺林的霧凇景觀。在這片白茫茫的世界裡,白樺林才是唯一的風景。
12/13 森林公園內的牧民,習慣在不凍河的周邊放養牛群。牛群也沒有人看管,因為周邊的世界寒冷一片,唯有不凍河才有冬天裡的暖意。牛群可以在河面上飲水,可以吞噬河邊的水草,因為其他地方的水草早已枯寂了,一個冬天,牛群便是靠著不凍河為生。
13/13 不凍河的兩岸,有俗稱“饅頭包”的雪包,不規則地排列於河道的邊上。雪包大小不一,除了被白雪包裹著,雪包的造型也不盡相同。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這片美麗的土地時,這些雪包如同新鮮出鍋、熱氣騰騰的“雪饅頭”,熱氣,便來至於河面的水蒸氣,自然,它挑戰的不是你的味蕾,而是你的視覺神經。
2017-10-1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