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小患者被海蜇蜇傷 9天后才求醫

海蜇 皮膚科 皮膚病 健康 大連新聞網 大連新聞網 2017-09-09

本報記者 常婷

記者近日從市皮膚病醫院瞭解到,入秋之後醫院接診了數名被海蜇蜇傷的患者,比夏季略有增多。據有關報道顯示,每到立秋以後,大連便會進入“蜇盛期”,近海海蜇數量會越來越多。醫生提醒,今年海蜇蜇傷的患者出現了遲發性的特點,一旦被海蜇蜇到,切不可掉以輕心。

被海蜇蜇到,半個月才發病

前幾天,一位9歲的小患者來到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劉俐接診時瞭解到,她是在莊河附近海域遭遇海蜇,被蜇傷後家人並沒有及時到醫院就醫,以為是被礁石劃傷。家裡老人還曾先後用牙膏、鹽水等進行治療,但均無效果,病情愈發嚴重,在被蜇傷9天后才來醫院就診。而另一位不久前來到醫院的兒童也是半個月前在海邊玩耍遭遇海蜇,當時沒什麼症狀,直到現在才出現過敏反應。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曹玉平介紹說,已經接診5例這樣的患者,有的是被海蜇蜇傷後3~5日甚至更長時間後才出現皮膚過敏症狀,而有的則是剛被海蜇蜇過後皮膚便出現了過敏症狀,但經治療好轉後數日,皮膚同樣位置又再次出現同樣的過敏症狀。曹玉平介紹說,海蜇的毒液經它的刺胞注入人體後,可引起皮膚過敏、中毒甚至死亡。每個人蜇傷的輕重程度各有不同,這與海蜇的種類、蜇傷的方式、面積、時間、現場處理情況、就診早晚及個人自身體質的敏感程度均有密切關係。

一旦被蜇,千萬不要用淡水衝傷口

醫生提醒,當你在海邊趕海或游泳時,若感覺皮膚有不明原因的刺痛和瘙癢感時,你就要警惕是不是自己已經遭遇海蜇襲擊,不要再玩耍了,立刻觀察自己的皮膚是不是出現之前所描述的條狀或片狀紅疹等症狀。若發現出現過敏等症狀,一定不要用淡水沖洗傷口,這樣會促使留在皮膚上的海蜇觸手繼續釋放毒液。可以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粘附在皮膚上的觸手或毒液,不能直接用手擦拭,可以用海水沖洗。如果有條件可以用酒精或鹼性溶液沖洗或噴灑患處,或用10%的碳酸氫鈉溶液(小蘇打)或明礬水冷敷患處,這樣可以清除殘留在皮膚上尚未放射出毒液的刺胞,可明顯減輕蜇傷症狀。進行緊急處理後,一定要細心觀察,若症狀未有緩解,或已出現了噁心、嘔吐、胸悶等症狀,要儘快就醫,進行正規治療,以緩解過敏或中毒症狀,謹防致命危險的發生。被蜇傷後的一段時間內,都要密切關注皮膚變化,一旦再次發生過敏反應,需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