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觥籌交錯,換盞推觴;寧綢馬褂,風流倜儻;衫裙玉簪,靈動生姿;吳儂軟語,暗流湧動……優雅的場景設計與光影佈局通過膠片修復技術重綻傳奇精緻之美。緩緩的長鏡頭之中,油燈搖曳之下,清末上海的繁華與風情,清晰如昨,讓人恍如隔世。2019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炙手可熱的一部電影,就是侯孝賢導演在1998年呈現的作品《海上花》。

海上花的重開日

"

觥籌交錯,換盞推觴;寧綢馬褂,風流倜儻;衫裙玉簪,靈動生姿;吳儂軟語,暗流湧動……優雅的場景設計與光影佈局通過膠片修復技術重綻傳奇精緻之美。緩緩的長鏡頭之中,油燈搖曳之下,清末上海的繁華與風情,清晰如昨,讓人恍如隔世。2019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炙手可熱的一部電影,就是侯孝賢導演在1998年呈現的作品《海上花》。

海上花的重開日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海報

電影修復後的首映式上,侯孝賢導演雖未親臨導賞現場,但還是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迷們發來了寄語:“原作是蘇州話,電影裡講著舊的、新的、南腔北調、臨時硬學的上海話,這是《海上花》在上海放映的獨特意義吧。”

談到《海上花》中傳遞出的“上海記憶”,作家金宇澄感慨說:“無論是文學還是電影,都是藝術家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復原與保存各自時代的生活場景。《海上花列傳》保存了當年的上海記憶,其中牽涉的都是人的情感,侯孝賢的長鏡頭把當年的飯局應酬、生活場景以影像保存了下來了。如果沒有小說或電影,這部分的上海生活就沒有機會修復了。”

作為親自採訪過侯孝賢導演的影評人,吳李冰特別提醒了觀眾留意電影中的空間調度,“雖然都是室內場景的鏡頭,但侯導用了登峰造極的空間調度手法,描繪出了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包括縱深空間和色調運用,都是空前絕後的。”

"

觥籌交錯,換盞推觴;寧綢馬褂,風流倜儻;衫裙玉簪,靈動生姿;吳儂軟語,暗流湧動……優雅的場景設計與光影佈局通過膠片修復技術重綻傳奇精緻之美。緩緩的長鏡頭之中,油燈搖曳之下,清末上海的繁華與風情,清晰如昨,讓人恍如隔世。2019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炙手可熱的一部電影,就是侯孝賢導演在1998年呈現的作品《海上花》。

海上花的重開日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海報

電影修復後的首映式上,侯孝賢導演雖未親臨導賞現場,但還是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迷們發來了寄語:“原作是蘇州話,電影裡講著舊的、新的、南腔北調、臨時硬學的上海話,這是《海上花》在上海放映的獨特意義吧。”

談到《海上花》中傳遞出的“上海記憶”,作家金宇澄感慨說:“無論是文學還是電影,都是藝術家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復原與保存各自時代的生活場景。《海上花列傳》保存了當年的上海記憶,其中牽涉的都是人的情感,侯孝賢的長鏡頭把當年的飯局應酬、生活場景以影像保存了下來了。如果沒有小說或電影,這部分的上海生活就沒有機會修復了。”

作為親自採訪過侯孝賢導演的影評人,吳李冰特別提醒了觀眾留意電影中的空間調度,“雖然都是室內場景的鏡頭,但侯導用了登峰造極的空間調度手法,描繪出了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包括縱深空間和色調運用,都是空前絕後的。”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觥籌交錯,換盞推觴;寧綢馬褂,風流倜儻;衫裙玉簪,靈動生姿;吳儂軟語,暗流湧動……優雅的場景設計與光影佈局通過膠片修復技術重綻傳奇精緻之美。緩緩的長鏡頭之中,油燈搖曳之下,清末上海的繁華與風情,清晰如昨,讓人恍如隔世。2019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炙手可熱的一部電影,就是侯孝賢導演在1998年呈現的作品《海上花》。

海上花的重開日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海報

電影修復後的首映式上,侯孝賢導演雖未親臨導賞現場,但還是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迷們發來了寄語:“原作是蘇州話,電影裡講著舊的、新的、南腔北調、臨時硬學的上海話,這是《海上花》在上海放映的獨特意義吧。”

談到《海上花》中傳遞出的“上海記憶”,作家金宇澄感慨說:“無論是文學還是電影,都是藝術家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復原與保存各自時代的生活場景。《海上花列傳》保存了當年的上海記憶,其中牽涉的都是人的情感,侯孝賢的長鏡頭把當年的飯局應酬、生活場景以影像保存了下來了。如果沒有小說或電影,這部分的上海生活就沒有機會修復了。”

作為親自採訪過侯孝賢導演的影評人,吳李冰特別提醒了觀眾留意電影中的空間調度,“雖然都是室內場景的鏡頭,但侯導用了登峰造極的空間調度手法,描繪出了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包括縱深空間和色調運用,都是空前絕後的。”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觥籌交錯,換盞推觴;寧綢馬褂,風流倜儻;衫裙玉簪,靈動生姿;吳儂軟語,暗流湧動……優雅的場景設計與光影佈局通過膠片修復技術重綻傳奇精緻之美。緩緩的長鏡頭之中,油燈搖曳之下,清末上海的繁華與風情,清晰如昨,讓人恍如隔世。2019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炙手可熱的一部電影,就是侯孝賢導演在1998年呈現的作品《海上花》。

海上花的重開日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海報

電影修復後的首映式上,侯孝賢導演雖未親臨導賞現場,但還是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迷們發來了寄語:“原作是蘇州話,電影裡講著舊的、新的、南腔北調、臨時硬學的上海話,這是《海上花》在上海放映的獨特意義吧。”

談到《海上花》中傳遞出的“上海記憶”,作家金宇澄感慨說:“無論是文學還是電影,都是藝術家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復原與保存各自時代的生活場景。《海上花列傳》保存了當年的上海記憶,其中牽涉的都是人的情感,侯孝賢的長鏡頭把當年的飯局應酬、生活場景以影像保存了下來了。如果沒有小說或電影,這部分的上海生活就沒有機會修復了。”

作為親自採訪過侯孝賢導演的影評人,吳李冰特別提醒了觀眾留意電影中的空間調度,“雖然都是室內場景的鏡頭,但侯導用了登峰造極的空間調度手法,描繪出了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包括縱深空間和色調運用,都是空前絕後的。”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觥籌交錯,換盞推觴;寧綢馬褂,風流倜儻;衫裙玉簪,靈動生姿;吳儂軟語,暗流湧動……優雅的場景設計與光影佈局通過膠片修復技術重綻傳奇精緻之美。緩緩的長鏡頭之中,油燈搖曳之下,清末上海的繁華與風情,清晰如昨,讓人恍如隔世。2019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炙手可熱的一部電影,就是侯孝賢導演在1998年呈現的作品《海上花》。

海上花的重開日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海報

電影修復後的首映式上,侯孝賢導演雖未親臨導賞現場,但還是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迷們發來了寄語:“原作是蘇州話,電影裡講著舊的、新的、南腔北調、臨時硬學的上海話,這是《海上花》在上海放映的獨特意義吧。”

談到《海上花》中傳遞出的“上海記憶”,作家金宇澄感慨說:“無論是文學還是電影,都是藝術家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復原與保存各自時代的生活場景。《海上花列傳》保存了當年的上海記憶,其中牽涉的都是人的情感,侯孝賢的長鏡頭把當年的飯局應酬、生活場景以影像保存了下來了。如果沒有小說或電影,這部分的上海生活就沒有機會修復了。”

作為親自採訪過侯孝賢導演的影評人,吳李冰特別提醒了觀眾留意電影中的空間調度,“雖然都是室內場景的鏡頭,但侯導用了登峰造極的空間調度手法,描繪出了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包括縱深空間和色調運用,都是空前絕後的。”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劇照

作為著名導演侯孝賢上世紀90年代的三部傑作之一,電影《海上花》取材於韓邦慶1892年創作的小說《海上花列傳》,其普通話版由著名作家張愛玲翻譯。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於19世紀80年代的上海,其豐富細膩的情感氛圍中,富有張力的對白、濃墨重彩的設計與琥珀般的色調與光影,皆被攝影大師李屏賓的鏡頭一一捕捉,堪稱侯孝賢導演為電影世界貢獻的經典之作。

重現原作極具美感的視覺效果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為此,侯孝賢導演與攝影師李屏賓均親自參與此次修復項目,併成立多語種跨文化的專家團隊,負責完善字幕,以便更好地捕捉劇中人物對白,及對白之外蘊含的寓意。

十三部電影的新生路

自電影誕生百餘年以來,無數電影佳作超越了時空,在燦若星河的電影藝術史中閃爍著熠熠光輝,成為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電影藝術家用膠片承載藝術創作。歷經百年風雨,如今膠片電影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一大批優秀的電影隨著時光的流逝,面臨褪色、黴變、丟幀乃至損毀的風險,搶救、保護和修復膠片電影的工作迫在眉睫。

2011年開始,瑞士製表品牌積家便攜手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同開啟電影修復項目,這也是國內首次由品牌參與的電影拷貝修復工作。通過最新的技術手段,將傳統物理介質記錄的影片轉換成數字格式,來抵禦時光流逝帶來的損耗。迄今為止,積家已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合作修復了13部影片。從《一江春水向東流》、《舞臺姐妹》,到《英雄本色》、《無盡的愛》,再到《窗外》、《畫魂》……修復作品包含眾多如今鮮少能於大銀幕上映的經典。

"

觥籌交錯,換盞推觴;寧綢馬褂,風流倜儻;衫裙玉簪,靈動生姿;吳儂軟語,暗流湧動……優雅的場景設計與光影佈局通過膠片修復技術重綻傳奇精緻之美。緩緩的長鏡頭之中,油燈搖曳之下,清末上海的繁華與風情,清晰如昨,讓人恍如隔世。2019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炙手可熱的一部電影,就是侯孝賢導演在1998年呈現的作品《海上花》。

海上花的重開日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海報

電影修復後的首映式上,侯孝賢導演雖未親臨導賞現場,但還是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迷們發來了寄語:“原作是蘇州話,電影裡講著舊的、新的、南腔北調、臨時硬學的上海話,這是《海上花》在上海放映的獨特意義吧。”

談到《海上花》中傳遞出的“上海記憶”,作家金宇澄感慨說:“無論是文學還是電影,都是藝術家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復原與保存各自時代的生活場景。《海上花列傳》保存了當年的上海記憶,其中牽涉的都是人的情感,侯孝賢的長鏡頭把當年的飯局應酬、生活場景以影像保存了下來了。如果沒有小說或電影,這部分的上海生活就沒有機會修復了。”

作為親自採訪過侯孝賢導演的影評人,吳李冰特別提醒了觀眾留意電影中的空間調度,“雖然都是室內場景的鏡頭,但侯導用了登峰造極的空間調度手法,描繪出了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包括縱深空間和色調運用,都是空前絕後的。”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劇照

作為著名導演侯孝賢上世紀90年代的三部傑作之一,電影《海上花》取材於韓邦慶1892年創作的小說《海上花列傳》,其普通話版由著名作家張愛玲翻譯。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於19世紀80年代的上海,其豐富細膩的情感氛圍中,富有張力的對白、濃墨重彩的設計與琥珀般的色調與光影,皆被攝影大師李屏賓的鏡頭一一捕捉,堪稱侯孝賢導演為電影世界貢獻的經典之作。

重現原作極具美感的視覺效果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為此,侯孝賢導演與攝影師李屏賓均親自參與此次修復項目,併成立多語種跨文化的專家團隊,負責完善字幕,以便更好地捕捉劇中人物對白,及對白之外蘊含的寓意。

十三部電影的新生路

自電影誕生百餘年以來,無數電影佳作超越了時空,在燦若星河的電影藝術史中閃爍著熠熠光輝,成為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電影藝術家用膠片承載藝術創作。歷經百年風雨,如今膠片電影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一大批優秀的電影隨著時光的流逝,面臨褪色、黴變、丟幀乃至損毀的風險,搶救、保護和修復膠片電影的工作迫在眉睫。

2011年開始,瑞士製表品牌積家便攜手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同開啟電影修復項目,這也是國內首次由品牌參與的電影拷貝修復工作。通過最新的技術手段,將傳統物理介質記錄的影片轉換成數字格式,來抵禦時光流逝帶來的損耗。迄今為止,積家已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合作修復了13部影片。從《一江春水向東流》、《舞臺姐妹》,到《英雄本色》、《無盡的愛》,再到《窗外》、《畫魂》……修復作品包含眾多如今鮮少能於大銀幕上映的經典。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舞臺姐妹》電影拷貝修復前後畫面對比。

2014年,積家修復了1965年的電影《舞臺姐妹》。《舞臺姐妹》是由中國著名導演謝晉執導,謝芳、曹銀娣、上官雲珠等明星主演的一部彩色電影,1965年公映後曾引起極大轟動,被視為謝晉導演的經典之作。

"

觥籌交錯,換盞推觴;寧綢馬褂,風流倜儻;衫裙玉簪,靈動生姿;吳儂軟語,暗流湧動……優雅的場景設計與光影佈局通過膠片修復技術重綻傳奇精緻之美。緩緩的長鏡頭之中,油燈搖曳之下,清末上海的繁華與風情,清晰如昨,讓人恍如隔世。2019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炙手可熱的一部電影,就是侯孝賢導演在1998年呈現的作品《海上花》。

海上花的重開日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海報

電影修復後的首映式上,侯孝賢導演雖未親臨導賞現場,但還是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迷們發來了寄語:“原作是蘇州話,電影裡講著舊的、新的、南腔北調、臨時硬學的上海話,這是《海上花》在上海放映的獨特意義吧。”

談到《海上花》中傳遞出的“上海記憶”,作家金宇澄感慨說:“無論是文學還是電影,都是藝術家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復原與保存各自時代的生活場景。《海上花列傳》保存了當年的上海記憶,其中牽涉的都是人的情感,侯孝賢的長鏡頭把當年的飯局應酬、生活場景以影像保存了下來了。如果沒有小說或電影,這部分的上海生活就沒有機會修復了。”

作為親自採訪過侯孝賢導演的影評人,吳李冰特別提醒了觀眾留意電影中的空間調度,“雖然都是室內場景的鏡頭,但侯導用了登峰造極的空間調度手法,描繪出了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包括縱深空間和色調運用,都是空前絕後的。”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劇照

作為著名導演侯孝賢上世紀90年代的三部傑作之一,電影《海上花》取材於韓邦慶1892年創作的小說《海上花列傳》,其普通話版由著名作家張愛玲翻譯。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於19世紀80年代的上海,其豐富細膩的情感氛圍中,富有張力的對白、濃墨重彩的設計與琥珀般的色調與光影,皆被攝影大師李屏賓的鏡頭一一捕捉,堪稱侯孝賢導演為電影世界貢獻的經典之作。

重現原作極具美感的視覺效果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為此,侯孝賢導演與攝影師李屏賓均親自參與此次修復項目,併成立多語種跨文化的專家團隊,負責完善字幕,以便更好地捕捉劇中人物對白,及對白之外蘊含的寓意。

十三部電影的新生路

自電影誕生百餘年以來,無數電影佳作超越了時空,在燦若星河的電影藝術史中閃爍著熠熠光輝,成為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電影藝術家用膠片承載藝術創作。歷經百年風雨,如今膠片電影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一大批優秀的電影隨著時光的流逝,面臨褪色、黴變、丟幀乃至損毀的風險,搶救、保護和修復膠片電影的工作迫在眉睫。

2011年開始,瑞士製表品牌積家便攜手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同開啟電影修復項目,這也是國內首次由品牌參與的電影拷貝修復工作。通過最新的技術手段,將傳統物理介質記錄的影片轉換成數字格式,來抵禦時光流逝帶來的損耗。迄今為止,積家已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合作修復了13部影片。從《一江春水向東流》、《舞臺姐妹》,到《英雄本色》、《無盡的愛》,再到《窗外》、《畫魂》……修復作品包含眾多如今鮮少能於大銀幕上映的經典。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舞臺姐妹》電影拷貝修復前後畫面對比。

2014年,積家修復了1965年的電影《舞臺姐妹》。《舞臺姐妹》是由中國著名導演謝晉執導,謝芳、曹銀娣、上官雲珠等明星主演的一部彩色電影,1965年公映後曾引起極大轟動,被視為謝晉導演的經典之作。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2015年,積家修復電影《新不了情》。

2015年積家修復香港著名導演爾冬升的代表作《新不了情》。這部電影是爾冬升導演1993年指導的影片,講述了懷才不遇的音樂人阿杰與身患絕症的廟街藝人阿敏之間的愛情故事,由劉青雲和袁詠儀主演。《新不了情》沒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背景,處處從溫情處入手,將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描寫刻畫得不溫不火,又恰到好處。精雕細琢的打磨加上劇中演員爐火純青的表演,使這部作品成為經典之作,感動了無數影迷。

2016年,積家與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合作走入第六個年頭。在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展映了修復完成的吳宇森導演經典作品《英雄本色》。這部影片是吳宇森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樹立起其獨特的暴力美學風格,開創了新的電影流派。因為此次修復,影迷們得以見證這部里程碑式的經典電影作品重新煥發生機,在大銀幕上重溫“小馬哥”的燃情歲月。

"

觥籌交錯,換盞推觴;寧綢馬褂,風流倜儻;衫裙玉簪,靈動生姿;吳儂軟語,暗流湧動……優雅的場景設計與光影佈局通過膠片修復技術重綻傳奇精緻之美。緩緩的長鏡頭之中,油燈搖曳之下,清末上海的繁華與風情,清晰如昨,讓人恍如隔世。2019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炙手可熱的一部電影,就是侯孝賢導演在1998年呈現的作品《海上花》。

海上花的重開日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海報

電影修復後的首映式上,侯孝賢導演雖未親臨導賞現場,但還是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迷們發來了寄語:“原作是蘇州話,電影裡講著舊的、新的、南腔北調、臨時硬學的上海話,這是《海上花》在上海放映的獨特意義吧。”

談到《海上花》中傳遞出的“上海記憶”,作家金宇澄感慨說:“無論是文學還是電影,都是藝術家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復原與保存各自時代的生活場景。《海上花列傳》保存了當年的上海記憶,其中牽涉的都是人的情感,侯孝賢的長鏡頭把當年的飯局應酬、生活場景以影像保存了下來了。如果沒有小說或電影,這部分的上海生活就沒有機會修復了。”

作為親自採訪過侯孝賢導演的影評人,吳李冰特別提醒了觀眾留意電影中的空間調度,“雖然都是室內場景的鏡頭,但侯導用了登峰造極的空間調度手法,描繪出了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包括縱深空間和色調運用,都是空前絕後的。”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劇照

作為著名導演侯孝賢上世紀90年代的三部傑作之一,電影《海上花》取材於韓邦慶1892年創作的小說《海上花列傳》,其普通話版由著名作家張愛玲翻譯。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於19世紀80年代的上海,其豐富細膩的情感氛圍中,富有張力的對白、濃墨重彩的設計與琥珀般的色調與光影,皆被攝影大師李屏賓的鏡頭一一捕捉,堪稱侯孝賢導演為電影世界貢獻的經典之作。

重現原作極具美感的視覺效果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為此,侯孝賢導演與攝影師李屏賓均親自參與此次修復項目,併成立多語種跨文化的專家團隊,負責完善字幕,以便更好地捕捉劇中人物對白,及對白之外蘊含的寓意。

十三部電影的新生路

自電影誕生百餘年以來,無數電影佳作超越了時空,在燦若星河的電影藝術史中閃爍著熠熠光輝,成為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電影藝術家用膠片承載藝術創作。歷經百年風雨,如今膠片電影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一大批優秀的電影隨著時光的流逝,面臨褪色、黴變、丟幀乃至損毀的風險,搶救、保護和修復膠片電影的工作迫在眉睫。

2011年開始,瑞士製表品牌積家便攜手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同開啟電影修復項目,這也是國內首次由品牌參與的電影拷貝修復工作。通過最新的技術手段,將傳統物理介質記錄的影片轉換成數字格式,來抵禦時光流逝帶來的損耗。迄今為止,積家已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合作修復了13部影片。從《一江春水向東流》、《舞臺姐妹》,到《英雄本色》、《無盡的愛》,再到《窗外》、《畫魂》……修復作品包含眾多如今鮮少能於大銀幕上映的經典。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舞臺姐妹》電影拷貝修復前後畫面對比。

2014年,積家修復了1965年的電影《舞臺姐妹》。《舞臺姐妹》是由中國著名導演謝晉執導,謝芳、曹銀娣、上官雲珠等明星主演的一部彩色電影,1965年公映後曾引起極大轟動,被視為謝晉導演的經典之作。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2015年,積家修復電影《新不了情》。

2015年積家修復香港著名導演爾冬升的代表作《新不了情》。這部電影是爾冬升導演1993年指導的影片,講述了懷才不遇的音樂人阿杰與身患絕症的廟街藝人阿敏之間的愛情故事,由劉青雲和袁詠儀主演。《新不了情》沒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背景,處處從溫情處入手,將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描寫刻畫得不溫不火,又恰到好處。精雕細琢的打磨加上劇中演員爐火純青的表演,使這部作品成為經典之作,感動了無數影迷。

2016年,積家與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合作走入第六個年頭。在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展映了修復完成的吳宇森導演經典作品《英雄本色》。這部影片是吳宇森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樹立起其獨特的暴力美學風格,開創了新的電影流派。因為此次修復,影迷們得以見證這部里程碑式的經典電影作品重新煥發生機,在大銀幕上重溫“小馬哥”的燃情歲月。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英雄本色》海報

2017年,積家修復的是上映於1973年的經典愛情電影《窗外》。《窗外》既是瓊瑤的小說處女作,也是林青霞的電影處女作,同樣還是導演宋存壽清淡雋永風格的代表作,更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文藝愛情電影的典範之作。由於年代久遠,這部電影的膠片拷貝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壞,但是在積家和上海電影節的共同努力下,這部四十餘年前的經典愛情電影也煥發出全新的光彩。

"

觥籌交錯,換盞推觴;寧綢馬褂,風流倜儻;衫裙玉簪,靈動生姿;吳儂軟語,暗流湧動……優雅的場景設計與光影佈局通過膠片修復技術重綻傳奇精緻之美。緩緩的長鏡頭之中,油燈搖曳之下,清末上海的繁華與風情,清晰如昨,讓人恍如隔世。2019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炙手可熱的一部電影,就是侯孝賢導演在1998年呈現的作品《海上花》。

海上花的重開日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海報

電影修復後的首映式上,侯孝賢導演雖未親臨導賞現場,但還是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迷們發來了寄語:“原作是蘇州話,電影裡講著舊的、新的、南腔北調、臨時硬學的上海話,這是《海上花》在上海放映的獨特意義吧。”

談到《海上花》中傳遞出的“上海記憶”,作家金宇澄感慨說:“無論是文學還是電影,都是藝術家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復原與保存各自時代的生活場景。《海上花列傳》保存了當年的上海記憶,其中牽涉的都是人的情感,侯孝賢的長鏡頭把當年的飯局應酬、生活場景以影像保存了下來了。如果沒有小說或電影,這部分的上海生活就沒有機會修復了。”

作為親自採訪過侯孝賢導演的影評人,吳李冰特別提醒了觀眾留意電影中的空間調度,“雖然都是室內場景的鏡頭,但侯導用了登峰造極的空間調度手法,描繪出了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包括縱深空間和色調運用,都是空前絕後的。”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劇照

作為著名導演侯孝賢上世紀90年代的三部傑作之一,電影《海上花》取材於韓邦慶1892年創作的小說《海上花列傳》,其普通話版由著名作家張愛玲翻譯。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於19世紀80年代的上海,其豐富細膩的情感氛圍中,富有張力的對白、濃墨重彩的設計與琥珀般的色調與光影,皆被攝影大師李屏賓的鏡頭一一捕捉,堪稱侯孝賢導演為電影世界貢獻的經典之作。

重現原作極具美感的視覺效果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為此,侯孝賢導演與攝影師李屏賓均親自參與此次修復項目,併成立多語種跨文化的專家團隊,負責完善字幕,以便更好地捕捉劇中人物對白,及對白之外蘊含的寓意。

十三部電影的新生路

自電影誕生百餘年以來,無數電影佳作超越了時空,在燦若星河的電影藝術史中閃爍著熠熠光輝,成為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電影藝術家用膠片承載藝術創作。歷經百年風雨,如今膠片電影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一大批優秀的電影隨著時光的流逝,面臨褪色、黴變、丟幀乃至損毀的風險,搶救、保護和修復膠片電影的工作迫在眉睫。

2011年開始,瑞士製表品牌積家便攜手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同開啟電影修復項目,這也是國內首次由品牌參與的電影拷貝修復工作。通過最新的技術手段,將傳統物理介質記錄的影片轉換成數字格式,來抵禦時光流逝帶來的損耗。迄今為止,積家已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合作修復了13部影片。從《一江春水向東流》、《舞臺姐妹》,到《英雄本色》、《無盡的愛》,再到《窗外》、《畫魂》……修復作品包含眾多如今鮮少能於大銀幕上映的經典。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舞臺姐妹》電影拷貝修復前後畫面對比。

2014年,積家修復了1965年的電影《舞臺姐妹》。《舞臺姐妹》是由中國著名導演謝晉執導,謝芳、曹銀娣、上官雲珠等明星主演的一部彩色電影,1965年公映後曾引起極大轟動,被視為謝晉導演的經典之作。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2015年,積家修復電影《新不了情》。

2015年積家修復香港著名導演爾冬升的代表作《新不了情》。這部電影是爾冬升導演1993年指導的影片,講述了懷才不遇的音樂人阿杰與身患絕症的廟街藝人阿敏之間的愛情故事,由劉青雲和袁詠儀主演。《新不了情》沒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背景,處處從溫情處入手,將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描寫刻畫得不溫不火,又恰到好處。精雕細琢的打磨加上劇中演員爐火純青的表演,使這部作品成為經典之作,感動了無數影迷。

2016年,積家與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合作走入第六個年頭。在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展映了修復完成的吳宇森導演經典作品《英雄本色》。這部影片是吳宇森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樹立起其獨特的暴力美學風格,開創了新的電影流派。因為此次修復,影迷們得以見證這部里程碑式的經典電影作品重新煥發生機,在大銀幕上重溫“小馬哥”的燃情歲月。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英雄本色》海報

2017年,積家修復的是上映於1973年的經典愛情電影《窗外》。《窗外》既是瓊瑤的小說處女作,也是林青霞的電影處女作,同樣還是導演宋存壽清淡雋永風格的代表作,更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文藝愛情電影的典範之作。由於年代久遠,這部電影的膠片拷貝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壞,但是在積家和上海電影節的共同努力下,這部四十餘年前的經典愛情電影也煥發出全新的光彩。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窗外》海報

2018年,積家修復了經典電影《畫魂》。《畫魂》這部電影根據石楠的小說改編,主要講述了著名畫家潘玉良在其丈夫海關總督潘贊化的幫助下,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天賦,擺脫沉淪的命運,成就斐然的故事。一個在經歷了無數次蛻變後終於獨立、成熟的女性形象,在鞏俐純熟以及多層次的表達下,躍然銀幕。

"

觥籌交錯,換盞推觴;寧綢馬褂,風流倜儻;衫裙玉簪,靈動生姿;吳儂軟語,暗流湧動……優雅的場景設計與光影佈局通過膠片修復技術重綻傳奇精緻之美。緩緩的長鏡頭之中,油燈搖曳之下,清末上海的繁華與風情,清晰如昨,讓人恍如隔世。2019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炙手可熱的一部電影,就是侯孝賢導演在1998年呈現的作品《海上花》。

海上花的重開日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海報

電影修復後的首映式上,侯孝賢導演雖未親臨導賞現場,但還是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迷們發來了寄語:“原作是蘇州話,電影裡講著舊的、新的、南腔北調、臨時硬學的上海話,這是《海上花》在上海放映的獨特意義吧。”

談到《海上花》中傳遞出的“上海記憶”,作家金宇澄感慨說:“無論是文學還是電影,都是藝術家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復原與保存各自時代的生活場景。《海上花列傳》保存了當年的上海記憶,其中牽涉的都是人的情感,侯孝賢的長鏡頭把當年的飯局應酬、生活場景以影像保存了下來了。如果沒有小說或電影,這部分的上海生活就沒有機會修復了。”

作為親自採訪過侯孝賢導演的影評人,吳李冰特別提醒了觀眾留意電影中的空間調度,“雖然都是室內場景的鏡頭,但侯導用了登峰造極的空間調度手法,描繪出了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包括縱深空間和色調運用,都是空前絕後的。”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劇照

作為著名導演侯孝賢上世紀90年代的三部傑作之一,電影《海上花》取材於韓邦慶1892年創作的小說《海上花列傳》,其普通話版由著名作家張愛玲翻譯。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於19世紀80年代的上海,其豐富細膩的情感氛圍中,富有張力的對白、濃墨重彩的設計與琥珀般的色調與光影,皆被攝影大師李屏賓的鏡頭一一捕捉,堪稱侯孝賢導演為電影世界貢獻的經典之作。

重現原作極具美感的視覺效果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為此,侯孝賢導演與攝影師李屏賓均親自參與此次修復項目,併成立多語種跨文化的專家團隊,負責完善字幕,以便更好地捕捉劇中人物對白,及對白之外蘊含的寓意。

十三部電影的新生路

自電影誕生百餘年以來,無數電影佳作超越了時空,在燦若星河的電影藝術史中閃爍著熠熠光輝,成為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電影藝術家用膠片承載藝術創作。歷經百年風雨,如今膠片電影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一大批優秀的電影隨著時光的流逝,面臨褪色、黴變、丟幀乃至損毀的風險,搶救、保護和修復膠片電影的工作迫在眉睫。

2011年開始,瑞士製表品牌積家便攜手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同開啟電影修復項目,這也是國內首次由品牌參與的電影拷貝修復工作。通過最新的技術手段,將傳統物理介質記錄的影片轉換成數字格式,來抵禦時光流逝帶來的損耗。迄今為止,積家已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合作修復了13部影片。從《一江春水向東流》、《舞臺姐妹》,到《英雄本色》、《無盡的愛》,再到《窗外》、《畫魂》……修復作品包含眾多如今鮮少能於大銀幕上映的經典。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舞臺姐妹》電影拷貝修復前後畫面對比。

2014年,積家修復了1965年的電影《舞臺姐妹》。《舞臺姐妹》是由中國著名導演謝晉執導,謝芳、曹銀娣、上官雲珠等明星主演的一部彩色電影,1965年公映後曾引起極大轟動,被視為謝晉導演的經典之作。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2015年,積家修復電影《新不了情》。

2015年積家修復香港著名導演爾冬升的代表作《新不了情》。這部電影是爾冬升導演1993年指導的影片,講述了懷才不遇的音樂人阿杰與身患絕症的廟街藝人阿敏之間的愛情故事,由劉青雲和袁詠儀主演。《新不了情》沒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背景,處處從溫情處入手,將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描寫刻畫得不溫不火,又恰到好處。精雕細琢的打磨加上劇中演員爐火純青的表演,使這部作品成為經典之作,感動了無數影迷。

2016年,積家與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合作走入第六個年頭。在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展映了修復完成的吳宇森導演經典作品《英雄本色》。這部影片是吳宇森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樹立起其獨特的暴力美學風格,開創了新的電影流派。因為此次修復,影迷們得以見證這部里程碑式的經典電影作品重新煥發生機,在大銀幕上重溫“小馬哥”的燃情歲月。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英雄本色》海報

2017年,積家修復的是上映於1973年的經典愛情電影《窗外》。《窗外》既是瓊瑤的小說處女作,也是林青霞的電影處女作,同樣還是導演宋存壽清淡雋永風格的代表作,更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文藝愛情電影的典範之作。由於年代久遠,這部電影的膠片拷貝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壞,但是在積家和上海電影節的共同努力下,這部四十餘年前的經典愛情電影也煥發出全新的光彩。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窗外》海報

2018年,積家修復了經典電影《畫魂》。《畫魂》這部電影根據石楠的小說改編,主要講述了著名畫家潘玉良在其丈夫海關總督潘贊化的幫助下,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天賦,擺脫沉淪的命運,成就斐然的故事。一個在經歷了無數次蛻變後終於獨立、成熟的女性形象,在鞏俐純熟以及多層次的表達下,躍然銀幕。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畫魂》海報

"

觥籌交錯,換盞推觴;寧綢馬褂,風流倜儻;衫裙玉簪,靈動生姿;吳儂軟語,暗流湧動……優雅的場景設計與光影佈局通過膠片修復技術重綻傳奇精緻之美。緩緩的長鏡頭之中,油燈搖曳之下,清末上海的繁華與風情,清晰如昨,讓人恍如隔世。2019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炙手可熱的一部電影,就是侯孝賢導演在1998年呈現的作品《海上花》。

海上花的重開日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海報

電影修復後的首映式上,侯孝賢導演雖未親臨導賞現場,但還是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迷們發來了寄語:“原作是蘇州話,電影裡講著舊的、新的、南腔北調、臨時硬學的上海話,這是《海上花》在上海放映的獨特意義吧。”

談到《海上花》中傳遞出的“上海記憶”,作家金宇澄感慨說:“無論是文學還是電影,都是藝術家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復原與保存各自時代的生活場景。《海上花列傳》保存了當年的上海記憶,其中牽涉的都是人的情感,侯孝賢的長鏡頭把當年的飯局應酬、生活場景以影像保存了下來了。如果沒有小說或電影,這部分的上海生活就沒有機會修復了。”

作為親自採訪過侯孝賢導演的影評人,吳李冰特別提醒了觀眾留意電影中的空間調度,“雖然都是室內場景的鏡頭,但侯導用了登峰造極的空間調度手法,描繪出了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包括縱深空間和色調運用,都是空前絕後的。”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海上花》劇照

作為著名導演侯孝賢上世紀90年代的三部傑作之一,電影《海上花》取材於韓邦慶1892年創作的小說《海上花列傳》,其普通話版由著名作家張愛玲翻譯。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於19世紀80年代的上海,其豐富細膩的情感氛圍中,富有張力的對白、濃墨重彩的設計與琥珀般的色調與光影,皆被攝影大師李屏賓的鏡頭一一捕捉,堪稱侯孝賢導演為電影世界貢獻的經典之作。

重現原作極具美感的視覺效果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為此,侯孝賢導演與攝影師李屏賓均親自參與此次修復項目,併成立多語種跨文化的專家團隊,負責完善字幕,以便更好地捕捉劇中人物對白,及對白之外蘊含的寓意。

十三部電影的新生路

自電影誕生百餘年以來,無數電影佳作超越了時空,在燦若星河的電影藝術史中閃爍著熠熠光輝,成為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電影藝術家用膠片承載藝術創作。歷經百年風雨,如今膠片電影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一大批優秀的電影隨著時光的流逝,面臨褪色、黴變、丟幀乃至損毀的風險,搶救、保護和修復膠片電影的工作迫在眉睫。

2011年開始,瑞士製表品牌積家便攜手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同開啟電影修復項目,這也是國內首次由品牌參與的電影拷貝修復工作。通過最新的技術手段,將傳統物理介質記錄的影片轉換成數字格式,來抵禦時光流逝帶來的損耗。迄今為止,積家已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合作修復了13部影片。從《一江春水向東流》、《舞臺姐妹》,到《英雄本色》、《無盡的愛》,再到《窗外》、《畫魂》……修復作品包含眾多如今鮮少能於大銀幕上映的經典。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舞臺姐妹》電影拷貝修復前後畫面對比。

2014年,積家修復了1965年的電影《舞臺姐妹》。《舞臺姐妹》是由中國著名導演謝晉執導,謝芳、曹銀娣、上官雲珠等明星主演的一部彩色電影,1965年公映後曾引起極大轟動,被視為謝晉導演的經典之作。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2015年,積家修復電影《新不了情》。

2015年積家修復香港著名導演爾冬升的代表作《新不了情》。這部電影是爾冬升導演1993年指導的影片,講述了懷才不遇的音樂人阿杰與身患絕症的廟街藝人阿敏之間的愛情故事,由劉青雲和袁詠儀主演。《新不了情》沒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背景,處處從溫情處入手,將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描寫刻畫得不溫不火,又恰到好處。精雕細琢的打磨加上劇中演員爐火純青的表演,使這部作品成為經典之作,感動了無數影迷。

2016年,積家與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合作走入第六個年頭。在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展映了修復完成的吳宇森導演經典作品《英雄本色》。這部影片是吳宇森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樹立起其獨特的暴力美學風格,開創了新的電影流派。因為此次修復,影迷們得以見證這部里程碑式的經典電影作品重新煥發生機,在大銀幕上重溫“小馬哥”的燃情歲月。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英雄本色》海報

2017年,積家修復的是上映於1973年的經典愛情電影《窗外》。《窗外》既是瓊瑤的小說處女作,也是林青霞的電影處女作,同樣還是導演宋存壽清淡雋永風格的代表作,更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文藝愛情電影的典範之作。由於年代久遠,這部電影的膠片拷貝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壞,但是在積家和上海電影節的共同努力下,這部四十餘年前的經典愛情電影也煥發出全新的光彩。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窗外》海報

2018年,積家修復了經典電影《畫魂》。《畫魂》這部電影根據石楠的小說改編,主要講述了著名畫家潘玉良在其丈夫海關總督潘贊化的幫助下,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天賦,擺脫沉淪的命運,成就斐然的故事。一個在經歷了無數次蛻變後終於獨立、成熟的女性形象,在鞏俐純熟以及多層次的表達下,躍然銀幕。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畫魂》海報

《海上花》重新綻放的背後,是十三個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畫魂》修復前後對比

《畫魂》修復過程中,去除了膠片因為老化而出現的變形、閃爍等問題,同時將影片的畫面清晰度、對比度、油畫的色彩質感和聲音效果都做了大幅度提升。

一部老電影,經過漫長的歲月侵蝕,將其修復的光鮮明亮並非難事,而還原老電影的色調與年代感,還需要相關的藝術修養。

據瞭解,積家計劃來年修復的影片則是由桑弧導演,上映於1956年的電影《祝福》。該片劇本由時任中國文化部副部長的編劇夏衍撰寫,改編自魯迅1924年的著名短篇小說《祝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