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豹”是我國20世紀80年代由中國西安飛機工業公司完全自主研製的中型戰鬥轟炸機,該機主要裝備海軍航空兵,2004年開始裝備中國空軍,之後經過不斷的改進和提高,成為空軍對地攻擊的又一把利劍。殲轟7A是殲轟7飛機的改型,因此,要了解殲轟7A飛機就必須要回顧殲轟7飛機的研製背景。

飛豹凌雲——殲轟7A傳奇

20世紀中後期的中國在軍事上正處於一個南北交困的窘境。上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破裂,蘇聯在中國北部邊境陳兵百萬,隨時準備入侵。彼時的蘇聯正處在與美國爭霸的軍備發展時期,海軍力量發展勢頭迅猛,而中國的海軍力量正在初創時期,根本不具備與蘇聯相抗衡的能力。在南部,1973年南越公然宣佈將中國南沙的10多個島嶼劃歸其福緩省,公開挑釁,雖然中國海軍贏得了西沙海戰,但是也暴露了中國海軍航空兵缺乏空中支援的弱點。

在殲轟7戰鬥轟炸機出現之前,中國航空兵執行攻擊海上目標的任務主要由空軍的大型轟炸機轟5和轟6J攜帶“鷹擊-6’來完成、但轟5雖然作戰航程較遠,飛行速度太慢,極易受到攻擊;轟6J只能攜帶2枚“鷹擊-6”在1000米高空上投彈,容易被對方海軍水面艦艇的對空警戒雷達發現,而且飛行速度慢,載彈量小,容易受到攻擊。面對南北困境和作戰需要,中國海軍強烈要求航空部門研製飛行速度較快,具備較強突防能力的轟炸機滿足作戰需求,中國空軍也迫切需求兼具戰鬥機和轟炸機特點,具備對地攻擊能力的飛機。

國防科工委根據當時的軍事形勢和海空軍的要求,確定關於新殲擊轟炸機的戰術技術要求,要求三機部用一個機型,裝備同種類武器和機載設備,分別滿足海空軍的需求。

飛豹凌雲——殲轟7A傳奇

於是1973年,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根據我國當時的轟炸機和強擊機的現實情況,決定搞一個轟5或轟5和強5共同的後繼機,以便加強攻擊力量。同年底,三機部下發文件,要求603研究所開展超聲速戰術轟炸機轟7的研製,也就是轟7後繼機的方案工作。轟7就是由轟5後繼機發展而來。1974年,603研究所成立了方案論證小組,先後到空軍、海軍有關部隊進行實際調研。1977年2月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常規裝備發展領導小組下發文件,指示:轟7是殲擊轟炸機,不僅具有使用炸彈、導彈進行轟炸、攻擊海上或地面目標的能力,而且還有一定的自衛和空中作戰能力,可以承擔戰役縱深攻擊的任務。它主要用來突擊敵戰役縱深目標(包括交通樞紐、前沿重要海、空軍基地、灘頭陣地、兵力集結點等)以及敵中型以上的水面艦船。還要求該機具有能從二線基地起飛遂行任務,並具有良好的低空性能和夜間複雜氣象條件下的作戰能力,同時要求能帶副油箱轉場航程2800千米以上,作戰半徑800千米以上;機內半油、帶3噸低阻炸彈(或導彈),低空(500米),最大M數0.9。高空無外掛攻擊武器時,最大使用M數1.5。海平面最大表速每小時1200千米;不攜帶攻擊武器時,實用升限15000~16000米;最大起飛重量時應能使用二級機場,超載起飛時允許使用加力。正常載彈量最少3噸,超載載彈量最少5噸。

在轟7醞釀方案過程中,因空海軍作戰對象和使用武器的不同,對轟7的座艙佈局有不同的要求,空軍要求並列雙座,海軍要求串列雙座。最後於1977年11月又一次召開了轟7飛機方案審議會。1980年8月,總參謀部、國防工辦下文批准了“一機兩型”“串座先行”的設計原則。1979年7月,第一次對轟7串座式全機木質樣機進行了審查,為了更好地突出低空機動性能,對樣機進行了局部調整,同時轟7串座式飛機的研製進入了全面打樣設計階段。1982年3月15日,國防工辦傳達中央精神,加快轟7飛機的研製。同年4月,經中央軍委主席等領導同志批准,轟7飛機被列為常規武器裝備重點項目,全面開展研製工作。

飛豹凌雲——殲轟7A傳奇

1983年初,先後完成了164項轟7飛機的結構、強度和系統原理性試驗,同時轉入全面詳細設計階段。轟7飛機配掛YJ-8號空艦導彈,是我國自行設計的一個新型武器系統。為了加快轟7飛機的研製進程,縮短飛機定型週期。1984年國防科工委下文,確定將轟5魚雷機改裝為YJ-8號導彈武器的試驗機。該試驗機由603所進行改型設計,由海軍某廠製造。1987年5月25日,改造後的轟5試驗機在上海大場機場進行了YJ-8號導彈武器的成功試驗。轟7飛機於1990年完成了設計定型,試製這批共生產6架。

殲轟7飛機的研製總的來說,只是解決了海軍航空兵的燃眉之急,但仍無法滿足海航要求精確對地攻擊、反艦能力和未來戰場環境的需求;空軍也迫切希望擁有自行研製的優秀空地攻擊平臺,特在臺海局勢動盪的情況下,空軍更迫切的需求能夠執行遠程空地打擊任務的作戰飛機。在這一急迫要求下,國務院、中央軍委原常規裝備發展領導小組,在1977年2月批准立項殲轟7A,即FBC-1,“飛豹”。並由西安飛機設計所設計,西安飛機公司製造,中國試飛研究院完成定型試飛。

飛豹凌雲——殲轟7A傳奇

2000年9月26日,西安飛機設計所做出了中國第一臺電子樣機。同時,殲轟7A全機三維設計是國內首架全機電子樣機,並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電子預裝配”創建三維數模24744個,部分直接應用於飛機制造和工裝設計,實現了無紙設計與製造。

殲轟7A作為當時部隊現役裝備轟5的後繼機,是空、海軍共用的“通用型”飛機,它採用雙人體制,串座型座艙佈局,即兩名空勤人員在前後艙工作,前艙為駕駛員,後艙為領航員並負責武器投放、發射。隨著技術上的步步深入,曾經提出過的空,海軍的要求各異問題更加突出。

空軍需要用殲轟7A對付的目標是大規模的裝甲集群和縱深防禦工事,然而此時的防空武器已經非常完善,幾乎沒有從高空突破的可能;因此,空軍的“飛豹”需要作長時間的超低空高速飛行,而且要快速準確地實施投彈,達到這個要求兩名飛行員之間的配合極為重要,故此空軍希望採用兩名飛行員並列雙座佈局。

而海軍要求的“飛豹”,主要任務是攻規,幾乎完全可以靠儀表完成,這樣就使得後座電子設備複雜,因此海軍希望能給後座武器操作員留出儘可能大的空間,故此希望”飛豹“採用串列雙座佈局;投彈後還要具有較好的殲擊性能。

為串座和並座這一問題,1983年12月,進行過第二次討論。當時,是由航空工業部副部長主持,召開了空軍並座佈局方案會,西安飛機設計所提出了一些具體技術問題。並座方案機身粗,阻力大,導致最大速度達不到戰技指標要求,另外,並座的彈射救生方案還有難以解決的難點。當時,美國的F-111戰鬥轟炸機採用雙人並座設計,空勤人員的彈射救生是把整個座艙連同飛行員一起彈射。我們如按常規彈射方式讓主駕駛後跳,後跳人員將會受到先跳人員座椅火箭噴燒的危險,一齊跳左右開花的方案也研究過,但是否可行需要進行必要的試驗研究和技術攻關,需要時間、人力和精力。

飛豹凌雲——殲轟7A傳奇
飛豹凌雲——殲轟7A傳奇

總之,“一機兩型”即同時幹串、並座佈局,矛盾很大,一時難以加快研製工作。1986年10月20~22日,有原總參裝備部、國防科工委負責組織空軍、海軍和航空工業部以及主機所、廠主管同志,開會討論”飛豹“的空軍型問題。兩天的討論達成共識,根據客觀條件,只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把條件比較好的串座型5架機儘快幹出來。對並座基暫時先開展課題研究,創造條件再上馬。

如此安排和解決的“飛豹”串並座問題充分證明,體現了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做法的正確性。而空、海軍的串並座問題,是這次“飛豹”研製中首先解決的攻關問題。

在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的不懈努力下,開轟7A的性能已經超越了“狂風”、蘇-24等先進飛機,具備精確對地打擊,打擊大型艦艇和一定的殲擊護航能力,成為集殲擊、轟炸任務為一身的海、空戰鬥轟炸機。在作戰中,主要擔負攻擊交通樞紐、前沿重要海、空軍基地、灘頭陣地、兵力集結點等戰場目標,孤立戰場、支持、支援地面和海上作戰,以及執行遠程截擊對敵大中型水面艦艇等攻擊任務。

殲轟7A飛機採用常規佈局,採用中等展弦比中等後掠式上單翼,下反角,翼根填角和鋸齒形下垂外翼。全動平尾、高大垂尾和雙腹鰭。兩側進氣,蜂腰形機身,兩合FWS-9(或斯貝MK202)型雙轉子渦輪風扇內外函混合加力式發動機,可提供1萬千克的推力,三點式機身起落架,前起落架為後撐杆形式,主起落架為小輪距“外八字”搖臂式。

飛豹凌雲——殲轟7A傳奇

綜合航電火控系統是殲轟7A飛機的重點。在該機選擇配套項目時正處於上世紀70年代末,當時用於飛行參數顯示的平顯和飛行導航用的慣導在先進國家已經裝機使用了,而我國則是剛剛起步。但實際上,我國的平顯、慣導設備在引進一些技術的基礎上發展很快,到1989年和1991年,殲7改和殲8l的受油機都已採用了平顯慣導,也就是為“飛豹”備用的563慣導設備。當時,海軍提出要安裝平顯和慣導,總設計師擔心繫統試驗多,進度跟不上,怕影響飛機定型。

但現場辦公會議決定不論克服多少困難,還是應該安裝平顯赫慣導系統。現在回過頭去看,當時的確是正確之舉。

飛豹凌雲——殲轟7A傳奇

殲轟7A的綜合航電火控系統以任務計算機為核心,採用了多條1553B數據總線,與殲轟7的火控計算機相比,其運算速度更高、容量更大,可以支持更多的功能和武器。前後艙的綜合顯控技術實現了飛行控制系統和火控系統互聯綜合,是國內最複雜、技術難度最大的系統,大量採用有源液晶顯示器,具備了“玻璃化座艙”的特點。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和火控系統交聯,可以自動完成低空突防飛行,提高了飛機的攻擊精度和低空突擊的安全性,多功能的雷達和平顯的使用,為飛行員提供了良好的作戰手段。導航系統用618所研製的INS/GPS組合導航系統,另外加裝一套環形激光陀螺,定位精度高,利於飛機在海上和陸上作戰。飛機配備了短波電臺和超短波電臺,保證了各種條件下通訊的需要。由全向告警裝置和有無源干擾裝置構成的電子對抗系統、使飛機的自衛能力和生存能力大大增強。寬敞、明亮、舒適的座艙有利於作戰效能的發揮。可靠性增長和多次維修性的改進,使飛機具有良好的固有可靠性、維修性。完整、高效的綜合保障系統,能有效地保證飛機完成作戰和訓練任務。

飛豹凌雲——殲轟7A傳奇

一架新機制造完成後,需要艱苦的定型試飛。而殲轟7A的試飛定型工作量最大、時間也很長。完成了5架飛機82個試飛項目,試飛時間長達9年,試飛架次1603架實。在殲71、殲6、殲教6.殲8ll等飛機的試飛中沒有出現過大的險情和問題、而在殲轟7A的試飛中,參加試飛工作的人一直都處於緊張狀態。因為,它的試飛項目多,而且複雜,入火控系統要考核對空、對地、對海等的功能、使用的測試設備有光測、遙測、且有相當數量的實彈檢查;新成品多達176項大多數都要在飛行申進行考核:雷達、慣導、210多普勒導航系統導彈火控系統、發射某型研究試驗彈、打定型彈等都要進行試驗飛行。在殲轟7A的最初試飛中,故障比較多,漏油、漏水漏氣、漏電(電磁干擾)、摔鉚釘、蒙皮裂紋等都出現在開始試飛的最初2年裡。此外,還有險情不斷,主起落架報部某一固定點也出現過裂紋:還有在試飛中曾出現過空中一側襟翼自動放下,接連兩次60毫米粗的燃油主導管接頭在試飛中突然脫開,造成大量漏油;飛機尾部振動導致振裂振壞垂尾,以及最後還出現過把方向舵飛掉的事故。殲轟7A的試飛是從1989年開始直到1997年全部結束,歷時9年,通過無數次試飛,排故,一而再,再而三的解決問題,終於使我們的殲轟7A翱翔在祖國的藍天。

飛豹凌雲——殲轟7A傳奇

殲轟7的武器系統使其作戰方式發生變化。首先,可實施對改敵艦的防區外攻擊。殲轟7A可攜帶遠程反艦導彈,在敵艦艇的防空系統有效作戰半徑外發射反艦導彈,大大增加突防概率。其次。由於殲轟7A可以攜帶電子戰系統和反輯射導彈,可對敵雷達和電子戰武器進行飽制和攻擊,這是過去強5強擊機和轟6J所不具備的能力,殲轟7A也是我國海軍航空兵第一種具備反輻射攻擊的飛機。最後,由於殲轟7A能夠攜帶4枚導彈,可依靠遠程偵察平臺指示數據,對海上目標進行多批次和多方向的大規模齊射,對目標系統實施飽和攻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