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詩經》:這才是《詩經》當中最美的一首詩,開創詩美之先河

古詩 詩經 詩歌 文學 每日古詩詞 2017-06-01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在中國,不是詩人的專利,而是所有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雖然現在的年輕人,口頭禪是“臥槽”,但是並不妨礙我們吟誦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古詩流傳千年有很多原因,但是有一點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美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是美的;“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是美的,“簾外雨潺潺,春意將闌。羅衾不耐五更寒”是美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美的。。。

而這些所有美的詩歌,源頭都在《詩經》。

尤其是《詩經》裡的一首古詩,奠定了後世詩歌美的基礎,押韻、意境等等都源自這首詩。

這首詩叫《蒹葭》。

重讀《詩經》:這才是《詩經》當中最美的一首詩,開創詩美之先河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押韻美

這首詩之所以美,首先在於它的音樂美,也就是詩歌本身的押韻。

我們看,蒼、霜、方、長、央;萋、唏、湄、躋 、坻 構成了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同時,疊字的疊音,在詩歌當中也很受歡迎,蒼蒼、萋萋 、采采 ,是疊字兼疊韻,詩歌更加富有韻味。

意境美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可以看出是秋天。中國文學有悲秋的傳統,也就起源於《詩經》中的這首詩。

秋天的河畔,白露為霜,霜打在蘆葦上,秋風習習,河水中蕩起層層漣漪。

而我們的詩人,站在河岸,正在為伊人傷神。

望穿秋水,然而伊人,卻依然在水一方。

若即若離卻又水乳交融,就像很多愛情初體驗中的錯覺。

這是純粹的中國式詩歌。這種人生體驗在後世當中不斷得到強化,一些名家名篇的意境創作,都是從這裡得到的靈感。

比如曹植的《洛神賦》,比如李商隱的《無題》等等。

這種意境,這種情感,只存在於中國的文學當中。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擴展閱讀:

重讀《詩經》:《蒹葭》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伊人”指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