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51課:說美女“手如柔荑”時,你讀對了嗎?

古詩 說文解字 美女 郭璞 詩經 談藝錄 2018-12-06

老提示:標題中所說的問題,在課程中一定有答案,請關注標題問題的朋友仔細看完。

這是我們這套課程的第51課,依照《說文解字》字序,我們今天要解說的六個漢字仍然是“艸”部漢字,分別是:

《說文解字》第51課:說美女“手如柔荑”時,你讀對了嗎?

(今天要解說的的六個漢字)

1、荑()。這個字兩種寫法,一個下面是“夷”,一個下面是“弟”,不同版本的《說文解字》印刷體印刷的不一樣,但是是同一個字(需要注意,“夷”和“弟”小篆的寫法並不一樣,後面的課程陸續會講到,是完全的兩個字)。讀作tí或者yí。中華書局注音版的《說文解字》只標註了第一個音t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荑,艸也。從艸,夷聲。”讀這個音時,有幾個意思:(1)初生茅草的嫩芽;注意,是專指茅草的嫩芽。《詩經.邶風.靜女》裡有這樣的句子:自牧歸荑,洵美且異。“《毛傳》給的解釋是:”荑,茅之初生也。“《詩經.衛風.碩人》裡寫美人手指和皮膚的經典句子,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毛傳》說:”如荑之新生。“注意,這裡讀tí,不讀yí。

《說文解字》第51課:說美女“手如柔荑”時,你讀對了嗎?

(手如柔荑)

(2)指所有草木的嫩芽。《集韻.齊韻》:”荑,卉木初生葉貌。“《文選》裡郭璞的《遊仙詩》七首寫”臨源挹清波,陵崗掇丹荑“李善給的註解就是這個意思:”凡草之初生,通名曰荑“比如唐代王維寫《贈裴十迪》”桃李雖未開,荑萼滿芳枝“(3)指“發芽”這個動作。這個是嫩芽的引申義。(4)通“稊”,指一種似稗子的草。

這個字還讀yí,讀這個音時,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莁荑”,一種草,出自《爾雅.釋草》:“莁荑, 蔱薔。”郭璞給做注,說:“一名白蕢”現在已無法確認這是一種什麼草了。另一個意思是指的“芟刈”,意思就是割除田裡的野草,引申為削平。

荑()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51課:說美女“手如柔荑”時,你讀對了嗎?

(荑的小篆寫法)

2、(薛)。讀作xuē。這是常用字,就是姓薛的薛,前面是古字“薛”。《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也。從艸辥聲。”只說是草,沒有說是什麼草。《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裡記得有:“其高燥則生葴䔮苞荔,薛莎青蘋。”裴駰給的解釋是“薛,賴蒿也。”也就是說,這種草,在古代叫“賴蒿”,這是薛的第一個意義,至於是現代的哪一種植物,查詢所有的資料,都沒有一對一準確對應的現代植物。所以這裡沒辦法上圖。

第二個意義是指用莎草編制的雨衣。《六韜.龍韜》裡說:“蓑、薛、簦、笠者,其甲冑幹楯也”第三個意義是指的春秋時期的一個國家的名字,戰國的時候為齊國所滅,就在現在的山東省滕縣南。

最後一個意義才是姓氏的薛。據《廣韻》記載:"……本自黃帝,任姓之後,裔孫奚仲居薛,歷夏、殷、周,六十四代為諸侯。週末為楚所滅,後遂氏焉。“薛的小篆寫法是:

《說文解字》第51課:說美女“手如柔荑”時,你讀對了嗎?

(薛的小篆寫法)

3、苦。讀作kǔ。這個是個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苦,大苦,苓也。從艸,古聲”它的本義來源於《詩經.邶風.采苓》:“採苦採苦,首陽之下。”《毛傳》給的解釋是“苦,苦菜也。孔穎達疏引陸機曰:“苦菜生山田及澤中,得霜甜脆而美。”苦菜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51課:說美女“手如柔荑”時,你讀對了嗎?

(苦菜)

苦菜應當算中國最早的野菜了。《穆天子傳》卷二里載:“天子於是休獵,於是食苦”郭璞給的注說:“苦,屮名,可食。”於是我們知道了,現在我們說的苦的主要意義,並不是味道的苦,而是指的一種野菜苦菜,苦菜我們現在還吃。

桂馥在《說文義證》裡對苓有另外的解釋,說:“苓當為蘦(蕶),蘦,大苦也。”《釋草》的說法跟這個相同,桂馥說,這裡的苦,就是“黃藥”,而“蘦”的意思,一般指甘草,似乎不合理,但意思又是苦的相對面,似也可作參考,我們採用了《毛傳》的說法,更早一些。

苦的第二個意義才是現在說的味道(它首先是一種草,所以,“苦”是“艹”頭),這種味道,象膽汁或黃連的味道,跟“甘、甜”相反。古時稱的“五味”(酸、苦、甘、辛、鹹)之一。《詩經.邶風.穀風》裡說:“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這裡的荼可能有兩種解釋,或者是指苦菜,或者指茶,但不管指的什麼意思都是有哲理意義的:“誰說苦菜苦呢,它的甘美滋味就像薺菜一樣的。”當然,也有人引申解釋這一句說誰說苦菜苦呢,比起心中的苦,根本不算什麼,我們先不管。總之,這裡的苦,是一種味道。

後來,苦的意義進一步引申,引申為痛苦、困苦、困辱、窮困、悲傷、病痛、勞苦等等,因為苦總是不好的味道,這些意義的引申是合理的。由味道苦而引申出來的其他不好的感受。

再後來,又引申為“深”,比如苦心孤詣,冥思苦想;又引申為耐心,比如苦口婆心;又引申為過度,比如:這指甲剪得太苦了,意思就指甲剪得太狠了。這時,苦慢慢改變了詞性,成為副詞,表示程度,相當於甚、很。比如《三國志.吳主傳》“人言苦不可信,朕為諸君破家保之”,意思是人方很不可信。又表示跟實際情況相反,相當於“偏偏”,比如唐李白的詩《公無渡河》“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狂夫要徒步渡河,別人都在看,只有他的妻子來勸他,但是他偏偏要渡河,最後淹死了。苦的意思在漢語的發展中,引申出來的意義相對比較多,主要的是以上這些,另外還有一些,不能盡列了。

另外,苦還是一個姓氏,《通志.氏族略三》裡說:“苦氏,越大夫苦成。漢有苦灼,為會稽太守”。

其實,苦還有另外的讀音,只是實在不常用,讀作gǔ時,通“盬”(讀作gǔ),通“麤(讀作cū)”,意思是粗劣,因此,在某些篆刻作品裡,寫到"苦"或"粗"也寫作“盬”或“麤”替代,以改變章法(因為苦簡省,而盬或者麤要繁密得多,在調整章法時是個不錯的方法)。它還可以讀作hù,是指的地名,春秋時期楚國的一個地名,到秦時置縣,漢時屬淮陽國,就是現在的河南省鹿邑縣東。這後兩個音,用得極少,瞭解就可以了。苦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51課:說美女“手如柔荑”時,你讀對了嗎?

(苦的小篆寫法)

4、菩。這個字有三個讀音,讀作bèi或者bó,又或讀作pú。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第一個音,讀這個音時,是一種草的名字,《廣韻.有韻》裡說:“菩,香草”,桂馥對《說文》的註解是“……苫屋之草,鄉人呼黃背草”,也就是說,菩,其實是黃背草。

黃背草為多年生 , 簇生草本。葉舌堅紙質,頂端鈍圓,有睫毛。它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51課:說美女“手如柔荑”時,你讀對了嗎?

(黃背草)

黃背草現在主要的作用是造紙或者用來搭建房屋(這個作用古人一直在用),另外也有藥用價值,作用是治閉經、月經不調、崩漏、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耳鳴、高血壓、風溼疼痛等等,另外,當黃背草在嫩草期時,它還可以用來當飼料,牛、羊都可以吃,越長老,適口性越差,而且種子的刺會扎傷牛、羊,並且營養價值也越變越低。

讀作bó時,音出《集韻》,指的是另一種草,叫麻菩楊。這種草也不能在現在找到對應的草,所以也沒有圖。有人考證,這個讀音可能是錯的,只有集韻有,其他辭書均照搬《集韻》,待考。

讀作pú時,是現在的常用音,比如“菩薩”,但這個音卻是從梵文音譯來的,即指菩提,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正覺”,佛教名詞,指對佛教“真理”的覺悟。《廣韻.正韻》裡說:“菩,梵方菩提,漢言王道”,是中國本土所謂的“王道”的梵語稱呼。菩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51課:說美女“手如柔荑”時,你讀對了嗎?

(菩的小篆寫法)

5、(薏)。讀作yì。這個字古文正字的寫法現在已基本不用,代之而用的是“薏”。《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薏(《說文》無此字,代)苢"。也就是說,其實這個字通現在的“薏”,指的是“薏苡”這種植物。它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51課:說美女“手如柔荑”時,你讀對了嗎?

(薏苡)

它的果仁其實就是我們現在在超市見到的薏米,它的藥用價值極高,中醫食療,常用此物,它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51課:說美女“手如柔荑”時,你讀對了嗎?

(薏米)

關於這種植物,還有一個成語叫“薏苡明珠”,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無端受人誹謗而蒙冤。說東漢名將馬援(官封“伏波將軍”)領兵到南疆打仗,因為水土瘴氣的原因,軍中士卒生病的很多。馬援從當地民間收集到有種用薏苡治瘴的方法,用後果然療效顯著。隨後,他平定南疆凱旋時,就帶回幾車薏苡藥種用以種植。誰料等到馬援死後,朝中有人誣告他帶回來的幾車薏苡,是他搜刮來的大量明珠。馬援妻和兒子們惶恐畏懼,不敢把馬援靈柩運回舊墳地安葬,只買了城西的幾畝地草草埋葬了事,賓客們也不敢去弔唁。馬嚴與馬援妻子草索相連,到朝廷請罪,皇帝拿出樑鬆的誣告書相示,才知是挾怨誣告,就上書訴冤,前後六次,辭意哀切,然後才得以安葬。後來這一事件,朝野都認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說是“薏苡之謗”。

(薏)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51課:說美女“手如柔荑”時,你讀對了嗎?

(<薏>的小篆寫法)

6、茅。這個也算是常用字了,讀作má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茅,菅也,從艸,矛聲”。下一課我們會學到“菅”字,許慎給的解釋很好玩,是“菅,茅也。從草,官聲”,用這個字解釋另一個字,又用另一個字解釋這個字,兩字互訓,真省事,不過,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給了說明:“統言則茅、菅是一,析言則菅與茅殊。許菅茅統訓,此從統言也。”好在,茅這種植物現在還有,容易理解。

茅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全草作牧草和造紙材料,根莖叫茅根,可以入藥。它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51課:說美女“手如柔荑”時,你讀對了嗎?

(茅草)

茅草,也可以稱作白茅。茅草可以用來搭建簡陋的住處,稱茅屋,比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即指茅草搭建的居處。

另外,茅還用來借喻道家的“道”。傳說西漢茅盈兄弟三人,“得道”於句曲山(後來稱三茅山,或者茅山),後世借“茅山”喻“真道”,簡稱“茅”。

茅還是古國名,在現在的山東金鄉縣西南,同時茅還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二》裡說:“茅氏,周公之後也。今濟州金鄉是其地,子孫以國為氏”可見,這個茅姓跟茅國有關。茅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51課:說美女“手如柔荑”時,你讀對了嗎?

(茅的小篆寫法)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因此,每一個漢字背後都有相當多的故事,如果展開來詳細說,每課六字是個不小的工程,所以,我們的課程中,有些不經常用的意思或用法,即不在課程裡解說,如果專門以文字學為研究方向的專門家,可以查看其他更專業的相關書籍,比如《說文》四家的註疏,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現在網上都有得買,價格也並不昂貴,我們此套課程的好處在於通俗,上面所說的這些書則要專業得多,但不見得適合初學者閱讀,這也是此套課程的價值吧。

(【說文解字】之51,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