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古詩 你好,立春 梧桐樹邊羽 2019-07-27
"


"


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七絕是近體格律詩中的一種體式,是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是一種基礎平仄格式,七絕中第一句和第三句經常用到這種平仄關係。

古人把漢字的音調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其中“平”分為“陰平”、“陽平”,對應我們現代普通話中的“一聲”和“二聲”,“上”對應如今的“三聲”,“去”對應如今的“四聲”,而“入”聲在普通話中已經分散到其他幾個音調中去,不再單獨存在,只在某些方言中還有。

所以,對應我們今天的漢字讀音,“平”就是“一二聲”發音,“仄”就是“三四聲”發音。

標出漢字的平仄有利於我們看清楚古詩的音律起伏,如果符合格律詩的平仄格式,我們就稱之為近體格律詩,否則我們就稱為古風。

"


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七絕是近體格律詩中的一種體式,是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是一種基礎平仄格式,七絕中第一句和第三句經常用到這種平仄關係。

古人把漢字的音調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其中“平”分為“陰平”、“陽平”,對應我們現代普通話中的“一聲”和“二聲”,“上”對應如今的“三聲”,“去”對應如今的“四聲”,而“入”聲在普通話中已經分散到其他幾個音調中去,不再單獨存在,只在某些方言中還有。

所以,對應我們今天的漢字讀音,“平”就是“一二聲”發音,“仄”就是“三四聲”發音。

標出漢字的平仄有利於我們看清楚古詩的音律起伏,如果符合格律詩的平仄格式,我們就稱之為近體格律詩,否則我們就稱為古風。

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平仄格律其實是對古詩的一種格式劃分。用平仄格律寫的近體詩,能夠很自然地避開音律的語病,當然,不使用平仄格律的古詩一樣可以語言通順,音律清爽。

因為格律詩的基礎格式只有四種,並不是包含所有的發音模式。

這四種格式是“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就是“平起仄收”格式,所以如果使用這種格式的詩句就可以肯定是合律的律句。

舉個例子,前幾天寫了一首藏頭“春花秋雨”的七絕,起句就是“平起仄收”格式。

首句為“春江有信潮波起”,按照普通話一二聲標註為“一一三四二一三”,按照古音標註為“平平上去平平上”,不過這樣比較複雜,我們用平仄代替,則得到平仄關係:“平平仄仄平平仄”,這樣就能一眼看出,這個句子就是律句,能夠有條件地存在於七絕詩中。

當然,這個只是單個句子的平仄,整首七絕的平仄還要根據“對”、“粘”的規則進行推導。

"


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七絕是近體格律詩中的一種體式,是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是一種基礎平仄格式,七絕中第一句和第三句經常用到這種平仄關係。

古人把漢字的音調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其中“平”分為“陰平”、“陽平”,對應我們現代普通話中的“一聲”和“二聲”,“上”對應如今的“三聲”,“去”對應如今的“四聲”,而“入”聲在普通話中已經分散到其他幾個音調中去,不再單獨存在,只在某些方言中還有。

所以,對應我們今天的漢字讀音,“平”就是“一二聲”發音,“仄”就是“三四聲”發音。

標出漢字的平仄有利於我們看清楚古詩的音律起伏,如果符合格律詩的平仄格式,我們就稱之為近體格律詩,否則我們就稱為古風。

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平仄格律其實是對古詩的一種格式劃分。用平仄格律寫的近體詩,能夠很自然地避開音律的語病,當然,不使用平仄格律的古詩一樣可以語言通順,音律清爽。

因為格律詩的基礎格式只有四種,並不是包含所有的發音模式。

這四種格式是“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就是“平起仄收”格式,所以如果使用這種格式的詩句就可以肯定是合律的律句。

舉個例子,前幾天寫了一首藏頭“春花秋雨”的七絕,起句就是“平起仄收”格式。

首句為“春江有信潮波起”,按照普通話一二聲標註為“一一三四二一三”,按照古音標註為“平平上去平平上”,不過這樣比較複雜,我們用平仄代替,則得到平仄關係:“平平仄仄平平仄”,這樣就能一眼看出,這個句子就是律句,能夠有條件地存在於七絕詩中。

當然,這個只是單個句子的平仄,整首七絕的平仄還要根據“對”、“粘”的規則進行推導。

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對”是指對句與出句的關鍵位置的平仄需要相反。如果出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關鍵位置(二、四、六)為“平、仄、平”,那麼對句關鍵位置的平仄就是“仄、平、仄”,所以推出對句平仄格式為“仄仄平平仄仄平”。注意這其中非關鍵位“一、三、五”的用字平仄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只是注意不要產生“孤平”之類的其他詩病就行。

而“粘”是指下一聯的的出句要和上一聯的對句的關鍵位置平仄相同,人為造成語氣上的黏連,在七絕中,因為總共才四句,所以就是第三句的關鍵位置平仄要和第二句的平仄相同。第二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那麼第三句關鍵位置也應該是“仄、平、仄”,但是因為第三句的收尾只能是仄音,不押韻。所以只能第五字換成平,而用“仄仄”收尾,所以第三句的平仄推導出來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再用平仄相對的方法得出最後一句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我們要用平起仄收格式寫一首七絕的話,自然要符合推導出來的平仄關係: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七絕是近體格律詩中的一種體式,是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是一種基礎平仄格式,七絕中第一句和第三句經常用到這種平仄關係。

古人把漢字的音調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其中“平”分為“陰平”、“陽平”,對應我們現代普通話中的“一聲”和“二聲”,“上”對應如今的“三聲”,“去”對應如今的“四聲”,而“入”聲在普通話中已經分散到其他幾個音調中去,不再單獨存在,只在某些方言中還有。

所以,對應我們今天的漢字讀音,“平”就是“一二聲”發音,“仄”就是“三四聲”發音。

標出漢字的平仄有利於我們看清楚古詩的音律起伏,如果符合格律詩的平仄格式,我們就稱之為近體格律詩,否則我們就稱為古風。

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平仄格律其實是對古詩的一種格式劃分。用平仄格律寫的近體詩,能夠很自然地避開音律的語病,當然,不使用平仄格律的古詩一樣可以語言通順,音律清爽。

因為格律詩的基礎格式只有四種,並不是包含所有的發音模式。

這四種格式是“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就是“平起仄收”格式,所以如果使用這種格式的詩句就可以肯定是合律的律句。

舉個例子,前幾天寫了一首藏頭“春花秋雨”的七絕,起句就是“平起仄收”格式。

首句為“春江有信潮波起”,按照普通話一二聲標註為“一一三四二一三”,按照古音標註為“平平上去平平上”,不過這樣比較複雜,我們用平仄代替,則得到平仄關係:“平平仄仄平平仄”,這樣就能一眼看出,這個句子就是律句,能夠有條件地存在於七絕詩中。

當然,這個只是單個句子的平仄,整首七絕的平仄還要根據“對”、“粘”的規則進行推導。

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對”是指對句與出句的關鍵位置的平仄需要相反。如果出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關鍵位置(二、四、六)為“平、仄、平”,那麼對句關鍵位置的平仄就是“仄、平、仄”,所以推出對句平仄格式為“仄仄平平仄仄平”。注意這其中非關鍵位“一、三、五”的用字平仄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只是注意不要產生“孤平”之類的其他詩病就行。

而“粘”是指下一聯的的出句要和上一聯的對句的關鍵位置平仄相同,人為造成語氣上的黏連,在七絕中,因為總共才四句,所以就是第三句的關鍵位置平仄要和第二句的平仄相同。第二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那麼第三句關鍵位置也應該是“仄、平、仄”,但是因為第三句的收尾只能是仄音,不押韻。所以只能第五字換成平,而用“仄仄”收尾,所以第三句的平仄推導出來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再用平仄相對的方法得出最後一句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我們要用平起仄收格式寫一首七絕的話,自然要符合推導出來的平仄關係: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首句藏頭“春”字,注意整體構思,後面有“秋”字,要考慮到整首詩的時間跨度,要有切換又不能生硬。“春江有信潮波起”,春天的江潮如約而來,心上人又要遠行。平仄為“平平仄仄平平仄”

出於寫詩習慣,第一句出現了“有信”,這種自然對仗詞語,第二句就會使用“無什麼”來呼應:“花落無情競伴君。”平仄合上“仄仄平平仄仄平”。這裡反用典“落花有情,流水無意”,意思是那些花兒很無情啊,競相落到水中伴你一起走了。隨著愛人的離開,春天也就離開了。

第三句“轉”,秋字藏頭,季節自然轉換。“秋意闌珊風漸冷”,一轉眼秋天也快過完了,風也漸漸冷重起來。平仄為:“仄仄平平平仄仄”。

尾句“月光如水思如雲”。注意“思如雲”不是三平尾,平水韻中“思”可平可仄,發仄音(音四)的時候是“悲哀地思念”的意思。冬天都快來了,愛人還沒有回來,月光如涼水一樣浸潤,我悲傷的思緒像秋末夜空中淡淡的浮雲。平仄為“平平仄仄仄平平”

春江有信潮波起,花落無情競伴君。

秋意闌珊風漸冷,月光如水思如雲。

這樣我們就在“平平仄仄平平仄”的規則下完成了一首平起仄收,押平水韻“十二文”的藏頭七言律絕。

"


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七絕是近體格律詩中的一種體式,是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是一種基礎平仄格式,七絕中第一句和第三句經常用到這種平仄關係。

古人把漢字的音調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其中“平”分為“陰平”、“陽平”,對應我們現代普通話中的“一聲”和“二聲”,“上”對應如今的“三聲”,“去”對應如今的“四聲”,而“入”聲在普通話中已經分散到其他幾個音調中去,不再單獨存在,只在某些方言中還有。

所以,對應我們今天的漢字讀音,“平”就是“一二聲”發音,“仄”就是“三四聲”發音。

標出漢字的平仄有利於我們看清楚古詩的音律起伏,如果符合格律詩的平仄格式,我們就稱之為近體格律詩,否則我們就稱為古風。

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平仄格律其實是對古詩的一種格式劃分。用平仄格律寫的近體詩,能夠很自然地避開音律的語病,當然,不使用平仄格律的古詩一樣可以語言通順,音律清爽。

因為格律詩的基礎格式只有四種,並不是包含所有的發音模式。

這四種格式是“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就是“平起仄收”格式,所以如果使用這種格式的詩句就可以肯定是合律的律句。

舉個例子,前幾天寫了一首藏頭“春花秋雨”的七絕,起句就是“平起仄收”格式。

首句為“春江有信潮波起”,按照普通話一二聲標註為“一一三四二一三”,按照古音標註為“平平上去平平上”,不過這樣比較複雜,我們用平仄代替,則得到平仄關係:“平平仄仄平平仄”,這樣就能一眼看出,這個句子就是律句,能夠有條件地存在於七絕詩中。

當然,這個只是單個句子的平仄,整首七絕的平仄還要根據“對”、“粘”的規則進行推導。

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對”是指對句與出句的關鍵位置的平仄需要相反。如果出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關鍵位置(二、四、六)為“平、仄、平”,那麼對句關鍵位置的平仄就是“仄、平、仄”,所以推出對句平仄格式為“仄仄平平仄仄平”。注意這其中非關鍵位“一、三、五”的用字平仄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只是注意不要產生“孤平”之類的其他詩病就行。

而“粘”是指下一聯的的出句要和上一聯的對句的關鍵位置平仄相同,人為造成語氣上的黏連,在七絕中,因為總共才四句,所以就是第三句的關鍵位置平仄要和第二句的平仄相同。第二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那麼第三句關鍵位置也應該是“仄、平、仄”,但是因為第三句的收尾只能是仄音,不押韻。所以只能第五字換成平,而用“仄仄”收尾,所以第三句的平仄推導出來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再用平仄相對的方法得出最後一句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我們要用平起仄收格式寫一首七絕的話,自然要符合推導出來的平仄關係: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首句藏頭“春”字,注意整體構思,後面有“秋”字,要考慮到整首詩的時間跨度,要有切換又不能生硬。“春江有信潮波起”,春天的江潮如約而來,心上人又要遠行。平仄為“平平仄仄平平仄”

出於寫詩習慣,第一句出現了“有信”,這種自然對仗詞語,第二句就會使用“無什麼”來呼應:“花落無情競伴君。”平仄合上“仄仄平平仄仄平”。這裡反用典“落花有情,流水無意”,意思是那些花兒很無情啊,競相落到水中伴你一起走了。隨著愛人的離開,春天也就離開了。

第三句“轉”,秋字藏頭,季節自然轉換。“秋意闌珊風漸冷”,一轉眼秋天也快過完了,風也漸漸冷重起來。平仄為:“仄仄平平平仄仄”。

尾句“月光如水思如雲”。注意“思如雲”不是三平尾,平水韻中“思”可平可仄,發仄音(音四)的時候是“悲哀地思念”的意思。冬天都快來了,愛人還沒有回來,月光如涼水一樣浸潤,我悲傷的思緒像秋末夜空中淡淡的浮雲。平仄為“平平仄仄仄平平”

春江有信潮波起,花落無情競伴君。

秋意闌珊風漸冷,月光如水思如雲。

這樣我們就在“平平仄仄平平仄”的規則下完成了一首平起仄收,押平水韻“十二文”的藏頭七言律絕。

用好平仄推導,寫出七言律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