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其中玄妙,高深莫測'

道德經 老子 國學 體育 文化 悅讀國學 2019-08-06
"

這裡是悅讀國學,本期內容,繼續解密老子《道德經》。

老子在道德經第42章裡面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短短几句話,看似不起眼的文字,卻蘊含無盡玄妙,可以這麼說:這幾句話你要是徹悟了,也就算得上得道之人。

那麼,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應該怎樣正確理解呢?這兩句話到底有何玄妙?

首先把道德經42章翻譯一下——道的運行規律,就是“反”字,道在柔弱的狀態下可以更好的發揮作用,天下萬物來自於有,有來自於無

關於有和無,實在一言難盡,以後我會做專門的解釋,這裡就簡單說一下,一筆帶過——有,即可感知,可辨別的物質,包括一切形象,一切現象,一切存在。

無,即不能辨別,無法感知的能量,注意,有並非真有,無不是沒有,有和無是大道的兩種狀態,一體無二,非空非有,有即是無,無便是有,形態不同而已,所以老子會說,有和無“同出而異名”,又說:有無相生。

重點說一下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

這裡是悅讀國學,本期內容,繼續解密老子《道德經》。

老子在道德經第42章裡面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短短几句話,看似不起眼的文字,卻蘊含無盡玄妙,可以這麼說:這幾句話你要是徹悟了,也就算得上得道之人。

那麼,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應該怎樣正確理解呢?這兩句話到底有何玄妙?

首先把道德經42章翻譯一下——道的運行規律,就是“反”字,道在柔弱的狀態下可以更好的發揮作用,天下萬物來自於有,有來自於無

關於有和無,實在一言難盡,以後我會做專門的解釋,這裡就簡單說一下,一筆帶過——有,即可感知,可辨別的物質,包括一切形象,一切現象,一切存在。

無,即不能辨別,無法感知的能量,注意,有並非真有,無不是沒有,有和無是大道的兩種狀態,一體無二,非空非有,有即是無,無便是有,形態不同而已,所以老子會說,有和無“同出而異名”,又說:有無相生。

重點說一下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解密《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其中玄妙,高深莫測

字面上的意思,我先解釋一下

反者道之動:道的法則,就是事物的兩種屬性之間,總是相互向著對立面運行,在臨界點返回,如此反覆循環。

弱者道之用:道在柔弱的狀態下發揮作用

反者道之動,此句結構,是“道之動者反”。意即——道的運行規律,就是這個反字

這裡的反,包含三個含義:

①相反,指大道對萬事萬物的反向調節作用。比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②返回。事物永遠存在對立的兩種屬性,兩種屬性之間永遠相互運動、轉化,在臨界點返回原來的屬性。比如,物壯則老。再比如,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舉個簡單的例子,太陽光在夜晚最弱,然後經歷黎明,上午,一點點變強,到正午達到最強,之後一點點變弱,由最強的那一個點開始,反向、返回,也就是返回它原來的屬性弱,這樣,循環往復,運動不止。同樣,人的生老病死,也是相同的變化規律——嬰兒至柔至弱,到中年至剛至強,進而進入老年,恢復到至柔至弱。

③反覆。道的運行規律,不是單一的一次運動就終止,而是不停的循環往復,老子說: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就是說,天下萬物自然生長,我觀察它們循環往復的規律

那麼,我們就要懂得,不要僅僅重視可見的,有形的,外在的事物,對於不可見,不可知,無形的因素,也要足夠重視

"

這裡是悅讀國學,本期內容,繼續解密老子《道德經》。

老子在道德經第42章裡面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短短几句話,看似不起眼的文字,卻蘊含無盡玄妙,可以這麼說:這幾句話你要是徹悟了,也就算得上得道之人。

那麼,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應該怎樣正確理解呢?這兩句話到底有何玄妙?

首先把道德經42章翻譯一下——道的運行規律,就是“反”字,道在柔弱的狀態下可以更好的發揮作用,天下萬物來自於有,有來自於無

關於有和無,實在一言難盡,以後我會做專門的解釋,這裡就簡單說一下,一筆帶過——有,即可感知,可辨別的物質,包括一切形象,一切現象,一切存在。

無,即不能辨別,無法感知的能量,注意,有並非真有,無不是沒有,有和無是大道的兩種狀態,一體無二,非空非有,有即是無,無便是有,形態不同而已,所以老子會說,有和無“同出而異名”,又說:有無相生。

重點說一下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解密《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其中玄妙,高深莫測

字面上的意思,我先解釋一下

反者道之動:道的法則,就是事物的兩種屬性之間,總是相互向著對立面運行,在臨界點返回,如此反覆循環。

弱者道之用:道在柔弱的狀態下發揮作用

反者道之動,此句結構,是“道之動者反”。意即——道的運行規律,就是這個反字

這裡的反,包含三個含義:

①相反,指大道對萬事萬物的反向調節作用。比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②返回。事物永遠存在對立的兩種屬性,兩種屬性之間永遠相互運動、轉化,在臨界點返回原來的屬性。比如,物壯則老。再比如,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舉個簡單的例子,太陽光在夜晚最弱,然後經歷黎明,上午,一點點變強,到正午達到最強,之後一點點變弱,由最強的那一個點開始,反向、返回,也就是返回它原來的屬性弱,這樣,循環往復,運動不止。同樣,人的生老病死,也是相同的變化規律——嬰兒至柔至弱,到中年至剛至強,進而進入老年,恢復到至柔至弱。

③反覆。道的運行規律,不是單一的一次運動就終止,而是不停的循環往復,老子說: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就是說,天下萬物自然生長,我觀察它們循環往復的規律

那麼,我們就要懂得,不要僅僅重視可見的,有形的,外在的事物,對於不可見,不可知,無形的因素,也要足夠重視

解密《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其中玄妙,高深莫測

正因為反者道之動,所以呢,我們做人做要把握好一個“度”字,不要過度把持,也不要過分強求,正所謂,過猶不及,因為一旦事物發展到臨界點,很容易走向它自己的反面。所以老子會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因為道的反向調節作用,所以我們就要懂得:凡事應該柔和,不要強勢,要隨順自然,不要張揚跋扈,否則,道會讓你適得其反,道會讓你得到反面。

另一方面,做人做事,不要過度,適可而止就好,如果用力過猛,過於求勝心切,必然走向事物的反面,正所謂,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把握好一個度字,守於中,止於善,這樣,才可以和“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道融合於一處,得到天道正能量的加持,自然無往不利。所作必成。

正如老子所言,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

這裡是悅讀國學,本期內容,繼續解密老子《道德經》。

老子在道德經第42章裡面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短短几句話,看似不起眼的文字,卻蘊含無盡玄妙,可以這麼說:這幾句話你要是徹悟了,也就算得上得道之人。

那麼,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應該怎樣正確理解呢?這兩句話到底有何玄妙?

首先把道德經42章翻譯一下——道的運行規律,就是“反”字,道在柔弱的狀態下可以更好的發揮作用,天下萬物來自於有,有來自於無

關於有和無,實在一言難盡,以後我會做專門的解釋,這裡就簡單說一下,一筆帶過——有,即可感知,可辨別的物質,包括一切形象,一切現象,一切存在。

無,即不能辨別,無法感知的能量,注意,有並非真有,無不是沒有,有和無是大道的兩種狀態,一體無二,非空非有,有即是無,無便是有,形態不同而已,所以老子會說,有和無“同出而異名”,又說:有無相生。

重點說一下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解密《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其中玄妙,高深莫測

字面上的意思,我先解釋一下

反者道之動:道的法則,就是事物的兩種屬性之間,總是相互向著對立面運行,在臨界點返回,如此反覆循環。

弱者道之用:道在柔弱的狀態下發揮作用

反者道之動,此句結構,是“道之動者反”。意即——道的運行規律,就是這個反字

這裡的反,包含三個含義:

①相反,指大道對萬事萬物的反向調節作用。比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②返回。事物永遠存在對立的兩種屬性,兩種屬性之間永遠相互運動、轉化,在臨界點返回原來的屬性。比如,物壯則老。再比如,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舉個簡單的例子,太陽光在夜晚最弱,然後經歷黎明,上午,一點點變強,到正午達到最強,之後一點點變弱,由最強的那一個點開始,反向、返回,也就是返回它原來的屬性弱,這樣,循環往復,運動不止。同樣,人的生老病死,也是相同的變化規律——嬰兒至柔至弱,到中年至剛至強,進而進入老年,恢復到至柔至弱。

③反覆。道的運行規律,不是單一的一次運動就終止,而是不停的循環往復,老子說: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就是說,天下萬物自然生長,我觀察它們循環往復的規律

那麼,我們就要懂得,不要僅僅重視可見的,有形的,外在的事物,對於不可見,不可知,無形的因素,也要足夠重視

解密《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其中玄妙,高深莫測

正因為反者道之動,所以呢,我們做人做要把握好一個“度”字,不要過度把持,也不要過分強求,正所謂,過猶不及,因為一旦事物發展到臨界點,很容易走向它自己的反面。所以老子會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因為道的反向調節作用,所以我們就要懂得:凡事應該柔和,不要強勢,要隨順自然,不要張揚跋扈,否則,道會讓你適得其反,道會讓你得到反面。

另一方面,做人做事,不要過度,適可而止就好,如果用力過猛,過於求勝心切,必然走向事物的反面,正所謂,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把握好一個度字,守於中,止於善,這樣,才可以和“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道融合於一處,得到天道正能量的加持,自然無往不利。所作必成。

正如老子所言,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解密《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其中玄妙,高深莫測

弱者道之用。道在弱的狀態下發揮作用,這個弱又如何理解,怎麼把握呢?

弱,非懦弱,非孱弱,也不是虛弱,而是柔弱,柔,就是不強硬,弱,就是不強勢,心存善念,常懷感恩,不急躁,不冒進,完完全全按照事物本身的規律法則,有條不紊,不卑不亢,順其自然,這樣,就是老子所謂的弱,只有這種狀態,道可以更好的發揮作用。

反者道之動,任何事物,任何現象,任何狀態都不會永遠常在,都是暫時的,都在過程之中,我們能夠擁有的,也只不過是當下的剎那而已。所以我們不必苦苦強求,緊緊把持,而應該看淡一些,看開一些,雖然努力做事,但不必強求結果,正所謂,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為就可以了,不必爭什麼。要知道: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必然。一切結果,都是最好的安排。坦然面對,欣然接受,因上努力,果上隨緣,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繫當下,由此安詳。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國學經典,這裡是悅讀國學,下期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