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國學 文化 每天讀點道德經 2017-08-02

第十五章

道德經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個人理解:古時候的得道之人,見解高深玄妙,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

因其深藏不可識別,只好勉強用以下比喻來形容他:

辦事沉穩謹慎,像走過冬天的冰河一樣;心懷憂患意識,像警覺著近鄰襲擊一般;

神態恭敬莊嚴,像做客一般;態度和藹可親,像正在消融的冰川一樣;

性情淳樸厚道,像未經雕琢過的木料一樣;

心胸豁達,像空曠的山谷一樣;

個性渾厚包容,像渾濁的江河一樣;

神態深沉恬靜,像深層的大海一樣;

行動起來靈動,像不知停止的風一樣;

誰能夠在渾濁的河水中靜止下來,然後慢慢地自我澄清呢?

誰能夠使靜止不動的東西運動起來,然後慢慢地顯露生機呢?

遵循道之人不追求富有、盈滿。

正因為不崇尚盈滿,所以能推陳出新。

-----02-----

本章主要介紹有道之士的微妙玄通,深不可測,個性豐富,形象多面。他們集沉穩、憂患、謙恭、溫和、敦厚、豁達、寬容、恬淡、活潑於一體,這些特徵充分體現了”道“的無形無象,變化莫測。不僅豐富高深又充滿無窮的魅力,引人遐想。

很多人以為學習道德經,就必須做到那種不食人間煙火一般出塵,其實不然,真正的有道之士,沒有一定的形象,做事也沒有一定之規,完全是順道而行,變化莫測,但執守大道之心不動搖。沉靜如磐石,行動如脫兔。

在塵世中既能和光同塵,也周圍和諧共處,又能做到不隨波逐流,永遠保持一顆出淤泥而不染之心。

既可以做到積極入世,到達”達則兼濟天下,也可以做到超然出世,窮則獨善其身。

而世人往往貪心不足,陷入對完美的追求不能自拔,然而卻無一人能如願。

要明白“月滿則虧,人生也沒有圓滿。所以做到做事都要保持好分寸,掌握好一定的平衡,這才是保持生命力的必然條件。

-----03-----

經典小故事

老師用圓規在黑板上畫圓。當把圓快畫滿時,老師停了下來,問學生:“這是一個圓嗎?”

“還不是。”學生們答。

“為什麼還不是呢?”老師問。

“因為還沒有畫滿,還存在一點缺陷。”學生們答。

老師繼續畫,當畫筆與起點重合時,老師又停了下來,問:“現在這是一個圓了嗎?”

“是。”

“為什麼現在是了呢?”

“因為它已經畫圓滿了。”

老師取下圓規,指著黑板上的圓,說:“同學們,你們發現沒有?一個圓,一個無論多大的圓,無論它出發了多遠,它都要回到起點,回到原點。如果把一個圓比作人生的圓滿,一個執迷於圓滿的人,無論他多麼努力,多麼執著,最終還得回到起點,回到原點,白忙一場,徒勞一場。所以,人生不存在真正的圓滿,否則,那執迷中的圓滿只能成為一場空。用積極的心去追求圓滿,用寬容的心去包容不圓滿,這才是我們應取的人生態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