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強大,從來都是有實力支撐的安靜與從容'

"


"


真正的強大,從來都是有實力支撐的安靜與從容



很多朋友都知道老舍那一篇特別有名的《濟南的冬天》,但是絕大部分人不知道,當時為什麼老舍先生在濟南。

今天正好去山東書城轉了轉,看到杜澤遜先生主編的《國學季刊》,心中感慨萬千。

前天晚上還在一個群裡和大家聊關於齊魯大學的話題。齊魯大學的歷史雖然不長,但是名氣卻非常的大。當然我說的歷史是以齊魯大學之名存在的時間。如果從最早的1864年的登州文會館算起,也有將近90年的時間。齊魯大學的全盛時期與燕京大學並稱“南齊北燕”,最強的醫科有“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

老舍先生當時在濟南就是在齊魯大學的國學研究所,這個研究所還有:顧頡剛、錢穆、嚴耕望、郝立權、余天庥、王敦化、範迪瑞等知名學者在所研究,齊魯大學一時成為全國國學研究的重地。 學校還編輯學術性校刊《齊大季刊》及國學研究所編輯出版的《國學彙編》,影響國內外。

現在《國學季刊》的刊名就是由顧頡剛先生題寫的。


"


真正的強大,從來都是有實力支撐的安靜與從容



很多朋友都知道老舍那一篇特別有名的《濟南的冬天》,但是絕大部分人不知道,當時為什麼老舍先生在濟南。

今天正好去山東書城轉了轉,看到杜澤遜先生主編的《國學季刊》,心中感慨萬千。

前天晚上還在一個群裡和大家聊關於齊魯大學的話題。齊魯大學的歷史雖然不長,但是名氣卻非常的大。當然我說的歷史是以齊魯大學之名存在的時間。如果從最早的1864年的登州文會館算起,也有將近90年的時間。齊魯大學的全盛時期與燕京大學並稱“南齊北燕”,最強的醫科有“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

老舍先生當時在濟南就是在齊魯大學的國學研究所,這個研究所還有:顧頡剛、錢穆、嚴耕望、郝立權、余天庥、王敦化、範迪瑞等知名學者在所研究,齊魯大學一時成為全國國學研究的重地。 學校還編輯學術性校刊《齊大季刊》及國學研究所編輯出版的《國學彙編》,影響國內外。

現在《國學季刊》的刊名就是由顧頡剛先生題寫的。


真正的強大,從來都是有實力支撐的安靜與從容


為什麼我會感慨萬千呢?雖然山東一直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優秀的文化傳統,但是在研究方面卻一直不是很強。而當時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的建立卻是近代以來,山東逐漸成為國學研究重鎮的一個標誌。

我本身是在做國學的應用與傳播,對於我們來講,真正得益於的是那些埋頭故紙堆中做研究的學者們,沒有他們的研究成果,我們很難能夠做到正本清源的基礎上,再去做應用和傳播。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如果只是限於學術研究,不能和我們當下的生活和工作發生關係,也就失去了存在下去的價值和意義。

這幾年,國學開始逐步熱了起來,但是傳播領域卻魚龍混雜,很多人對本意、元典都沒搞清楚的時候,就開始信口開河,其實,消費的是大家對我們傳統文化的崇敬與熱愛,但是,把大家引向了歪門邪道。說實話,我倒不是特別擔心,這是必然的進程,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過程是必然要經歷的,而且撥亂反正的時間也不會特別長。

但是,這一切都離不開那些默默在書齋裡辛勤付出的大先生們。

藉此,作為後生晚輩,作為一個勉強算作業內人的小學生,向他們致敬。

老先生們的時代,正是中國進行各種嘗試以實現救亡圖存的目的的階段。一時之間,中西交融,既有對抗也有融合,好不熱鬧,奠定了我們這一百年左右以來的歷史格局。

那個時候更多的目的是救亡圖存,對讓中國重新強大起來,還處在夢想階段。

為什麼今天寫這個呢?

近期總有朋友問我關於華為事件的看法。

我的回答基本都很一致,我們真的很榮幸能有機會親歷這樣一段歷史,見證這樣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美國徹底撕下面具,連最基本的道義責任也不再顧及,而是全方位對華為圍剿的時候,我們應該已經能夠從側面來應徵,我們已經強大起來了。

我不太願意發表自己看法的原因是,不想進行一些無意義的辯論。

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力,每個人也都有根據自己的思考,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做出自己自主選擇的權力。

對於華為事件,絕大部分人都還是非常理性的。

有些人願意用實際行動,也就是買華為的產品來支持華為。

但是,如果說用“愛國”來進行道德綁架,非得要求別人用華為的產品那就不合適了。

再就是,有些人亂扣帽子,用蘋果或者國外的產品就是賣國,這已經是完全的錯誤行為。

現在的世界是一個全球化、分工極其細化的時代,實際上,誰也離不開誰,美國的各種行為是為了佔有更多的利益,我們也會有我們的反制措施,這是正常的一種國與國之間的較量。

我們確實有必要確保我們的糧食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工業安全,這是必須的。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很多國家針對中國?不針對別的國家。我明白提問者的那點心思。懶得討論。實際上中國的超大規模性,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必然會成為世界上各主要國家競相爭奪的主戰場。如果我們在一些領域不能確保自己的安全,比如說糧食,比如說基礎工業,哪怕是一個很小的缺口,也會成為很多國家攫取、控制中國這一市場的重要突破口。確保中國在糧食、基礎工業方面的安全,並不是說我們什麼都幹,什麼都自己幹,而是要在能夠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更為廣泛的與各個國家合作,更為廣泛的吸收世界各國的科技和文明成果,讓我們更好的融入世界,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讓中國更好的融入世界,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中國的利益和世界上最廣泛的國家和人民建立起更為緊密和強大的聯繫,這樣,中國才能夠為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也才能夠與世界上最廣泛的利益榮辱與共。

我非常佩服周有光先生的一句話:很多人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文化的世紀,這是非常可笑的,應該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世紀。(大意)

真正的強大,絕對不是喊打喊殺,如果只是那麼簡單,可能這些爭論都沒有了。

今天就分享一段什麼才是真正的強大吧。

《中庸》

子路問強。

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

「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簡單的翻譯一下吧:

子路問什麼是

孔子說:“南方的強呢?北方的強呢?還是你認為的強呢?”

“用寬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對我蠻橫無禮也不報復,這是南方的強,品德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強。”

“用兵器甲盾當枕蓆,死而後已,這是北方的強,勇武好鬥的人就具有這種強。”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順而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強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清平時不改變志向,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黑暗時堅持操守,寧死不變,這才是真強啊!”

每個人對於什麼是強,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有的人認為不向困難低頭,不屈服於一切才是真正的強。

有的人認為能屈能伸、隨機應變,為達目的可以忍辱負重才是真正的強。

還有的人認為,真正的強是一種內心的強大,是來自內心的坦然與寧靜,是一種達觀的生活態度,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從容境界。

這裡孔子所說的是什麼樣的呢?

孔子這裡所說的強,有兩種,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

南方之強的特徵是:寬柔以教,不報無道。也就是用寬厚溫和的方式去對待人,去教化人,對於那些粗魯之人,對自己的無禮冒犯,不去計較,而是以寬容的姿態去感化他們。

北方之強的特徵是:衽金革,死而不厭。也就是能夠視死如歸,勇武好鬥。

那孔老夫子更認可哪一種強呢?

這一段雖然是講個人之強與勇,最後講不管是國家政治清平還是國家政治黑暗,都要不改志向。

但是如果換成國家之勇,而把國家換成世界政治環境,一樣講的通。

中國的文化很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和而不流,中道而不倚

即使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沒有像美國一樣變得歇斯底里,不顧一切,而是有理有據,應對有度

很多人認為這是懦弱,既然這樣,就徹底撕破臉皮,真刀真槍的幹他一仗,大不了魚死網破。很多人說這是要到了賭上一把國運的時候了,就像當年的日本對俄國一樣,一戰崛起。

持有這樣觀點的人,可能思想還停留在原始社會。

不管是對於國家還是個人來講,真正的強大,都不需要天天去秀肌肉,去喊打喊殺,那麼做只會是因為你內心的空虛和無助,只是為了給自己壯膽。

真正的強大是一種安靜的從容,智慧的應對,是老子講的“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

而國與國之間,當然不是一味的忍讓。

而是“鈞(鉤)之以愛,致之以利,結之以信,示之以武”(《管子》)

我們經常說要文修武備。文修的前提,或者說基礎必須是武備,如果沒有武備做基礎,文修有時候就是愚蠢。

說這些,我是想告訴大家,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抑或是個人來講,需要文修武備,而不是過度的強調文,也不能過度的強調武,行仁愛要有武力做後備。對個人來講,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要有菩薩心腸,也要有霹靂手段。

加強、提升自己的實力是一切的基礎,要不最後只能剩下的手段就是歇斯底里、魚死網破式的火拼思維,但是所謂魚死網破,基本上都是自投羅網。

互聯網的出現,讓我們多了一種發表自己的觀點的出口,很多人也把互聯網當成了自己情緒的發洩口。

但是,我們現在的絕大多數人,太喜歡對什麼事情都指指點點,對什麼事情都要評價兩句,生怕不說點什麼,就失去了說話的機會,就沒有了自己的存在一樣。

說話的人太多,真正能夠靜下心來做事的人太少。不管從國家還是從個人角度而言,只知道去指指點點,只知道當個鍵盤俠,卻自己的事永遠做不好。

現在需要你再上戰場拼殺的可能性基本也沒有,即使有心,先把自己身體鍛鍊好,起碼對自己也還不錯。

成天對什麼都指手畫腳,不如安心的把自己的事做好。多幾個華為這樣的企業,我們也用不著成天的這麼群情激憤了。

真正的強大,從來都不是歇斯底里、喊打喊殺,而是一種安靜的從容,是知其雄、守其雌,是有實力支撐的智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