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師講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國學 文學 小說 南京師大 合適就好 2017-06-01

南師講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南師講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是孔子的名言。天下的書本,不管是聖人的經典(聖人的書本叫經典,普通人的叫書本),還是任何書本,都不能完全表達出來它真正要說的話。我們講的話,並不足以代表我們的意思。有時候一句很好的話會變成壞意,被對方誤會了。所以我們講話,往往會有辭不達意的情形。人類的文字語言,不管英文、中文,任何一種語文,到現在還很可憐,也還不能表達人類真正的意思;假使真能表達意思,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誤會了。文字語言,不但不能表達人類的意思,更不能表達一切生物內在的思想,它只是一個臨時用的符號而已。

這個符號的使用,也有很大的限制領域。人與人之間的講話,不一定是隻靠嘴來講,還要靠表情。譬如我們看到一件驚駭的事情,會大聲地驚叫“哇”;看到一件好事,也會同樣發出“哇”的一聲。同樣是一種“哇”的聲音,它所表現的意思,還要看那個人的表情,甚至他的肌肉、眉毛、眼睛、手勢等……一個人講話,全身都在講話,可見文字、語言並不能完全表達人們的意思。

二十幾年前的時候,大家主張用錄音機傳播的教育法,我說沒有用,假使錄音機或擴音器可以教育的話,世界上便不需要有人教書啦!世界上發達國家,教學用錄像機、電視來代替人,還是隔了一層。現場就不同了!因為教育除了言語、態度等等以外,還有一種講不出來的感受與力量。這個道理很多古人都講過,孔子在這裡就特別提出來: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書是由許多的文字集合而成的,文字語言既不能表達人們的真正意思,所以做學問,瞭解一個東西很難。根據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兩句話,我們便知道不少史書是不可靠的;歷史上說的多是假話,只有人名、地點是真的,內容卻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小說呢?正好相反!小說說的都是真話,可是那個人名、地點卻是假的;那個事情好像也是假的,可是人類的確發生過那樣的事。所以我是主張看小說的,而且我認為一個不讀小說的人,恐怕也是一個永遠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我們小時候讀書,一方面讀很古老的古書,一方面也偷偷摸摸地讀小說。像我們小時候讀小說,是擺在抽屜裡的,易經是擺在桌上面的;父親坐在後邊,兩眼瞪著;我們嘴裡唸的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眼睛看的是紅樓夢呀,三國演義呀等等。讀小說的確有好處,我是極力主張看小說的;很多家的小孩不準看小說,我的家裡是小說教育,在家裡功課可以馬虎,小說不能不看。不過孩子還沒有成人之前,要看什麼小說,要先問我,我看了才告訴他可不可以看。有些小說不是不可以看,是要等你年齡到了才能看。

——恭錄自《易經系傳別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