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白素珍洩露天機,孫悟空講述長生之道'

孫悟空 小說 元氣 唐朝 隕落之紅 2019-09-08
"

"

小說:白素珍洩露天機,孫悟空講述長生之道

孫悟空聽到白素珍如此詢問,便直接答道:“這山乃是如來一掌所化,其中蘊含五行靈粹,壓住我時,便也鎮壓我腹中五臟,來回消磨諸神。那如來老兒又叫我喝銅汁吃鐵丸,叫我腹中不得安寧,五臟廟宇也被攪毀。”

白素珍聽聞此言,只是無奈嘆道:“我佛如來,到底慈悲。”孫悟空聽得此言,也是沒奈何,只能嘆息。這五百年來的反思,便是當年桀驁不馴,意欲爭天的大聖,也是明白了,拳頭之下不能不服。

白素珍看著孫悟空狼狽模樣,卻突然起了心思,“大聖,你雖有此磨難,但也是並非沒有益處。修煉一途,無時無刻不在受魔考驗。魔者,磨也。大聖此刻受到五行靈粹磨鍊,來日精氣補完,自是大有益處。”

孫悟空卻笑道:“哦,俺老孫卻不知受此刑罰,居然還有益處。”白素珍道:“正所謂,禍福相依,事物不是孤立的,片面的。我只聽聞道消魔長,道長魔消。卻未曾聽說過道尊魔亡,魔尊道亡。

大聖此時便是處於道消魔長之態,待時來運轉,禍福變化之間,便是道長魔消,此刻的磨鍊便是來日的修為。通天坦途只在腳下,精氣補完,也只是輕易之間。”

孫悟空嘆氣道:“五百年都過去了,卻不知這時來運轉,福禍變化到底應在何時?”

白素珍也是閒著無聊,便多嘴道:“不如我來給你演算一番天機,看看大聖你何時轉運。”說罷,白素珍便運轉火丹,計算起世界變化,天道流轉。白素珍修習坐忘之時,忘諸形體,精神還於天地,觸摸宙光虛空,探索天道無盡,一時間多重未來,竟然如同畫卷一般,展現在白素珍眼前。

“我知道矣。”白素珍睜開雙目,撫掌而笑。孫悟空好奇問道:“你知道什麼了?”

白素珍道:“大聖你五臟受損,下元根基紊亂,精氣受損,便是要重新在五臟廟中,重新鎮住下元,補完精氣。你的機緣,便是應在這五莊觀,鎮元子,用他那靈根人蔘果來補完你的精氣。若是我推演不錯,待此果成熟,必是顯化個人形,四肢具全,五官鹹備,取個以精補精之意。我想未來不久,大聖便會脫得生天,能夠去那五莊觀中了。”

孫悟空聽聞此話,也是大喜,道:“白素珍,此番多借你吉言,俺老孫必能出此監牢。你與我有恩,老孫自然也不會知恩不報。老孫未學過占卜之流,只學過長生之道。我看你尚未圓滿,便指點你一二。”

白素珍自是知道自己問題所在,但若是有孫悟空這種在長生之道上,頗有建樹的高人來指點自己,也是極妙。

孫悟空直言道:“天地本質,乃是元氣。萬事萬物,表象不同,但終究還是各類元氣的以不同的形式組合而成。只要掌握了元氣排列規律,某種物質的組合順序,我們修煉之人,便能夠用自己法力將這種物質原封不動復刻出來。

法力與元氣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法力本身可以在修者的意志之下,通過修煉而自我複製。若是旁門,則要日日調理龍虎,來增長一份半份。但你我不同,都是修成金丹之人,金丹純色極高,自我流轉之間,法力運用之時,隨時都可以瞬間複製,幾乎不會有枯竭之日。

但我等修成金丹之後,唯一的弱點便是肉身。要將肉身表象下的元氣,同樣煉化做自身的法力,實在是極難極難。精神發源於肉體,若是肉身有半點受損,直接牽連到精神。俺老孫有幸吃的老君所煉九轉金丹,將肉身改造至金剛不壞之境地。但可恨那如來老兒,趁我功果未完,偏偏壞我內部。

白素珍,我看你剛剛占卜之時,精神遊離天外,不沾肉身分毫。你若以那時的心境,視身為外物,細細研究,要將那肉身化作法力,也只是水磨功夫罷了。

但便是如此,依舊不完美。你所知天地萬物,最硬為何?最韌為何?不懼雷劈為何?不懼火殺為何?一切至極特性,諸如此類。若是見識到天地萬物之極,變化之間,方能應對一切敵,阻一切傷。

然而這還是不夠,你所變化個不懼雷的,旁人便可能用火燒你。你變化個不怕火,對手又會將雷來劈你。若是自身反應慢了一步,便是落入萬劫不復之地。

只有要將萬物萬種至極的特性綜合起來卻又彼此不衝突,那才是真正的完美。我吃的老君九轉金丹,本差些就可以做到如此。但終究還是來不及啊。”

白素珍聽聞如此,也是大驚:“多謝大聖指點,我卻未曾想到長生之難,竟然如此。”

孫悟空摘下自身一根毫毛,遞給白素珍,道:“我的毛髮之中,到底也有老君金丹的部分隱祕,含有金剛不壞的特性,你若是能借此參悟出其中部分奧妙,也是大造化。”

白素珍拿了毫毛,道:“多謝大聖慷慨。”孫悟空與白素珍兩人,又說了些話,卻聽得土地叫道:“白素珍,那五方揭諦吃酒將回,他們若見你,少則運用法力捉拿於你,多則上報佛祖,也將你關起來。趁著他們還未回來,你且先離去吧。”

白素珍聞言,也無奈道:“今日與大聖相識,實在是一件幸事。只是大聖今日受困,實在不方便,來日大聖逃出生天,我等再相會。”

孫悟空亦道:“好,我等來日再相會。”

說罷,白素珍雖是不捨,但還是使個行雲之法,從這兩界山之上,悄悄離開,往大唐首都而去,並不驚動五方揭諦。

便在此刻,靈山之上,如來講法予諸佛子菩薩羅漢。正是說道如何那東土之上,尋一個善信的,教他千山萬水,來求取真經之時,如來卻是微微一笑,眾菩薩不解。如來也不解釋,只是詢問法會之中,可有哪個有法力的,願去尋那取經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