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院門消失的三條小巷 文/劉天文

鍋盔 自行車 日本 讀書 終南文苑 2018-12-14
南院門消失的三條小巷 文/劉天文

南院門消失的這三條街,像是難兄難弟,前後都沒有了。說這三條街是兄弟,並非胡亂聯繫。它們一條叫北牛市巷,一條叫中牛市巷,一條叫南牛市巷。我家曾在中牛市巷居住過。

這三條巷子,街面道路寬窄也只就五米左右。它們互不相連,且少有曲折。巷內無商戶,無作坊。擁有的院落只有幾家到十幾家不等,典型的小巷子。

先說南牛市巷。中牛市巷的南端,隔著南院門街,對面就是南牛市巷。它是一個半截巷,“死巷子”。雖在它旁邊住,但我似乎從來沒有到過這條巷子裡,記憶很是模糊。有人曾問起過南牛市巷,我想了許久,才想起了這個“半截死巷子”的方位何在。

凡是這樣的巷子,巷子口的路牌上,除了街巷的名字外,下面還有一行小字:此路不通。顯得很“牛氣”:愛走不走,我這條路就是不通!當然牛氣中還有一些忠厚,此路不通,請過路各等人士酌情另行通行。

再說北牛市巷。北牛市巷較南牛市巷長些。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父親的一位工友住在此,他答應給我們家買一臺電視機。那時候的電視機實在是難買的很,尤其是從日本進口的!

父親叫我推了自行車,去北牛市巷裡的這位工友家裡領取電視機。事先約好的,工友師傅在家等著我。工友師傅見我來了,給我沏了茶水,點了香菸,說了聲,你等著,我去取去,不遠,半個小時就回來。說完騎著他的自行車就走了。

大約兩個小時後,工友師傅才載著電視機回來了。他解釋說,那朋友家的老婆死活不讓拿走……埋怨丈夫多事,經常給別人買電視機,自己一臺也沒有。所以暮囊了這一陣子,工友師傅在言而有信的朋友的支持下,據理力爭地把電視機弄回來了。

我把電視機拿回了家,據說,這臺日立電視機由北京口岸進來,先是一位山西的朋友把它們迎進到山西地界,再由陝西的朋友帶回到陝西境內。所以與北牛市巷交集的故事雖就此一件,但印象深刻。

最後說說中牛市巷。在中牛市巷居住了五六年,都是兒童時代。好在搬走另居的地方距此不遠,舅母還在這條巷子裡住,常來常往,記憶重複著,往事也就較為清晰地存在著。

我家住在巷子的最南端一家院落。向南的巷口走,這裡東西有兩堵山牆。西牆是一家中醫門診部的,東牆是一家電器材料行的。

這兩堵山牆的存在,使巷子有了二十米長,無門無窗的巷道。這巷道,正好被一家“粉湯羊血”利用,他們依著巷道寬窄,用帆布搭了山型的大棚,嚴嚴實實的大棚下面的牆面,刷了白石灰。這個營業場所裡,木頭制的低桌子矮板凳,都洗刷得白白淨淨的,沿牆擺著。每日裡顧客不斷,人聲鼎沸。大鍋燒著湯,冒饃制飯,花椒大料的香氣頂風都能飄到附近的鐘鼓樓上去!一個大鍋盔,切四份,每份一角錢。要是切八份,每份就只要五分錢了。後來“粉湯羊血”有了門面房,就搬離了中牛市巷。喧鬧沒有了,香氣也沒有了。但是,大棚下面的刷過白石灰的牆面,風雨幾十年,那痕跡卻一直隱隱地留著,直到這條巷子被高樓大廈侵吞。

在“粉湯羊血”的旁邊,靠近我家大門的地方,有一位老大媽,擺持著“娃娃書”攤兒。我們小孩子都叫她“吉大大”(到現在也不明白當時為啥這樣叫),不知這個吉姓對不對?或許是“季”?或是“姬”?每天上午,兩個三尺高的扁的書櫃,她老人家從自己家門裡,分兩趟,用後脊背扛到這裡,很是孔武有力。記得她還是個“小腳”。她有個兒子叫“大龍”,有時會幫吉大大扛書櫃。

大約小時候會裝模作樣的在“娃娃書攤兒讀書學文化”,我們家搬走後,還時常與“吉大大”見面。但凡見了面,她就會對著我說:“文,你小時候,看我的娃娃書,撕破了不少,長大了,掙了錢,要賠我呢。”舅母和吉大大是鄰居,見面說說笑笑,嘮嘮家常話,只要說到了我,總也少不了“賠書”的話題。舅母見了我也會準確地傳達吉大大的“殷切希望”。

“粉湯羊血”從巷子口撤走後,吉大大的娃娃書攤,就挪到了巷子南口。天晴的時候,那書攤就在陽光的照耀下,生意火紅。在娃娃書攤的對面,還有一個攤子,那是馮叔叔的“修鎖攤”。據舅母說,馮叔叔還是公安局安插的“暗探”呢,教人既感神祕又覺得神聖。

我去舅母家串門,必須躲著跑。小孩子當然是怕吉大大“真”的會來追繳書款。吉大大看見了,自然不肯繞過,對著我的後背喊:“跑了和尚你跑不了廟。”吉大大在那裡喊著,馮叔叔在那裡笑著。直到吉大大年歲高了,不再出攤兒了,見不著她了。才聽不見了“賠書”的吶喊。

到了七十年代後期的某一天,舅母來我家告訴我:“你吉大大去世了。”這時忽然想到,該給吉大大賠書了。當然,這個時候也明白了,中牛市巷的孩子們都在吉大大的書攤上“撕過書”。吉大大對這些孩子們都“毫不留情”地追繳過“書款”。當然也是沒有一個孩子給吉大大賠過書錢。吉大大的這番話語,透著一份巷情仁義。熟絡地喊著叫著,是吉大大的生活樂趣,看見了身邊的孩子一天天長大,她高興的沒有辦法表達,才這麼大呼小叫地與當年的“碎娃們”逗一逗。或許,她的兒子大龍哥在母親過世後,把那些滿滿兩櫃子的娃娃書,都分給了中牛市巷的孩子們。我早不在此居住,且已成人,就無權享受這個待遇了。

如今,中牛市巷和北牛市巷,連同南牛市巷一起消失了。惜哉!

想得更多的是小巷子裡的老人們,吉大大,馮叔叔,我的舅母,都已過世去了天國。按照老話說的,他們的靈魂還是要回家來“探視”的。當他們回來的時候,發現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不見了……所以建議:能否在落成的高樓大廈的牆體、柱子上,嵌上一塊牌子,說明這裡原先是北牛市巷、中牛市巷、南牛市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