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投資200億建廣場,他投資50億建大樓,每年租金收益達50億

中國最高的一座樓,是建在廣州的117大廈,這座大樓的作者就是潘蘇通。而在北京,有一座郭鶴年投資50億建的大樓,郭鶴年也正是靠著這座大樓,每年的收益高達150億,成為中國最富有的“包租公”。


李嘉誠投資200億建廣場,他投資50億建大樓,每年租金收益達50億


“製糖大王”

郭鶴年是“製糖大王”這個稱號,還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郭鶴年的父親郭欽鑑,共有兄弟六人。為了謀生,兄弟幾個到馬來西亞去打工,郭欽鑑的四哥郭欽仁在馬來西亞開了一家專營大米、大豆、糖等生意的公司,取名為東昇公司。這個公司在郭氏家族“欽”字輩的手裡,經營的還算有聲有色,但是到了郭鶴年等“鶴”字輩手裡之後,這家公司就好像是一個會變魔術的魔法棒。

1947年,年僅24歲的郭鶴年前往新加坡,用十萬元馬幣的資本,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力務克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商務、船務經濟、雜貨業務等。第二年,返回馬來西亞,並在1949年的時候正式成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這個公司繼承了東昇公司的傳統業務,經營大米、麵粉、豆類、食糖等,郭鶴年才識出眾,被推舉為公司的董事。


李嘉誠投資200億建廣場,他投資50億建大樓,每年租金收益達50億


1957年,馬來西獨立,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郭鶴年發現,隨著英國經濟勢力在馬來西亞的衰退,馬來西延的消費品市場必然會出現很大的空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1959年,郭鶴年和馬來西亞當地的土地發展局合作,辦了一個煉糖廠,也就是馬來西亞糖廠,他從泰國購入粗糖,然後經過加工之後銷往各地,並通過在中國的公司銷往中國。短短几年的時間,郭鶴年就在馬來西亞的蔗糖業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同時,他也被人們稱為是馬來西亞的“糖王”。

在郭鶴年的努力下,馬來西亞的製糖業依賴進口的歷史被改變了。1970年,也就是糖價上漲之前的那一段時間,郭鶴年收購了大量了原糖。在糖價上漲的時候,他又投資了60萬馬元在糖市場,這一舉動不僅僅震驚了國際糖交易市場,郭氏兄弟公司在市場上所佔的份額高達80%。而且通過貿易,郭氏兄弟公司的糖總量達150萬噸,這在當時的糖市場上,大約佔了20%的市場份額。當年年僅40歲的郭鶴年,再次成為“亞洲糖王”。


李嘉誠投資200億建廣場,他投資50億建大樓,每年租金收益達50億


“酒店大王”

其實郭鶴年除了是製糖大王,還是一個“酒店大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郭鶴年投資了幾十億,建造了50多家香格里拉酒店,才有了“酒店大王”這個稱號。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郭鶴年開始涉足房產,最早的投資就是馬來西亞的彩虹集團。香格里拉酒店產業是真正讓郭鶴年大放光彩的產業。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是在1971年的時候建成的,郭鶴年也因此盈利頗豐。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的郭鶴年,在泰國、香港、菲律賓等地投資建酒店。據統計數據顯示,截止1993年,已經有22間酒店建成。

這些酒店每年能給郭鶴年帶來過百億的租金收入。而北京國貿大廈的建成,又讓他的租金收入上了一層樓,高達每年150億。


李嘉誠投資200億建廣場,他投資50億建大樓,每年租金收益達50億


多方位發展

其實除了酒店和製糖業,郭鶴年還帶領著郭氏家族兄弟公司的業務不斷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包括1960年成立的馬來西亞木板廠、1962年成立的聯邦麵粉廠、1971年成立的馬來西亞國際航運公司、金融、礦業、文化娛樂、電視廣播等產業和領域。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航運公司共2000萬元的資本當中,政府佔了61%,郭鶴年佔有10%,其餘的是多方籌集而來的。

在郭鶴年的帶領下,郭氏兄弟公司不斷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郭鶴年也因此被稱為是國際商場上的“多面人”。

郭鶴年從父親和叔叔手裡接過公司,在他的帶領下,改變了馬來西亞製糖業依賴進口的歷史,而且公司的業務還在不斷擴張。公司多元化的發展,也讓他獲得了一個“多面人”的稱號。

郭鶴年可以稱作是中國的最富有的“包租公”,每年的租金收益高達150億元。就不得不提到陳麗華,這個中國最富有的“包租婆”,不僅僅每年的租金收益高達幾十億,手裡還有中國最貴的一條街。


李嘉誠投資200億建廣場,他投資50億建大樓,每年租金收益達50億


而且,郭鶴年已經連續多年成為馬來西亞的首富,但是他卻更喜歡在香港居住,並且花18億元買下了李嘉誠家旁邊的房子。現如今,已經95歲高齡的郭鶴年,依舊活躍在商場上。而李嘉誠,在自己90歲的時候就已經選擇了退居二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