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致汽車品牌向下求轉型,外籍總設計師離職並不意外

藍鯨財經從觀致汽車內部獲悉,觀致汽車並不打算就外籍設計總監何歌特離職做任何說明。

資料顯示,觀致汽車總設計師何歌特(Gert Volker Hildebrand)於2011年1月加入觀致汽車,如今已經正式從觀致汽車離職。

觀致汽車品牌向下求轉型,外籍總設計師離職並不意外

何歌特(左二) 2015年

此前觀致市場與傳播副總裁寧述勇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稱,何歌特因為個人原因不能繼續在中國工作。

何歌特離職意外嗎?

作為觀致汽車的總設計師,何歌特主導了觀致3、觀致3 都市SUV、觀致5 SUV的設計,創立了觀致汽車的設計語言,其中觀致3 都市SUV還獲得過汽車圈著名的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加入觀致汽車之前,何歌特在MINI工作了十年。何歌特2012年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稱:“

在mini工作了十年,創造了歷史性的品牌,也實現了我人生所有的目標。設計了包括mini敞篷在內的各種mini系列。但是,來到觀致之後,我希望一切重新開始,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在mini的時候,如果拿來比喻的話,我的事業達到了阿爾卑斯山的巔峰,在觀致我希望達到的巔峰應該是珠穆朗瑪峰”。

但是,7年之後,何歌特沒有登上珠穆朗瑪峰,而是選擇了離開。

2017年1-9月的銷量數據顯示,觀致汽車累計銷量僅為9,134輛,在售車型僅兩款:觀致3和觀致5。其中觀致3上市於2013年11月,觀致5上市於2016年10月。

很難評估何歌特在觀致汽車的失利中應該擔當多大的責任,但對觀致汽車來說,剎車並轉身已經勢在必行。

早在成立之初,觀致汽車採取了“外圍突圍”的策略。

公司高管團隊層面,除了當時的董事長郭謙外,包括曾在大眾汽車擔任北美地區負責人的石清仁和前寶馬MINI設計總監何歌特在內,涉及公司董事會及其下屬經管會成員,絕大多數都是“老外”。

在產品層面,觀致汽車也選擇了首先在海外市場打名聲的做法。譬如觀致3於2013年9月獲得歐洲E-NCAP 五星成績,觀致3 都市SUV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觀致5 SUV全球首秀也選擇了在米蘭進行。

如此種種,都和觀致汽車最初制定的“來自中國的國際品牌”這個策略有關。但7年之後,這個策略宣告失敗,觀致汽車當時搭建的包含多名外籍高管的管理層,也逐步瓦解。

這是由品牌策略的變化而引發的自我修正和調整。在這一背景之下,何歌特離職並不意外。

觀致的全新策略:向下

觀致汽車的品牌策略、市場策略正在發生變化。

一直以來,觀致汽車堅持“高價”的策略,其首款車型觀致3宣稱對標一汽大眾的速騰,售價遠高於同類型自主品牌車型。

到2016年,觀致汽車全系的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鬆動的情況,但觀致3 8.89萬-15.79萬的市場報價依然高於同類自主品牌車型。

分析人士認為,“高價”是觀致汽車銷量低迷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和觀致汽車最初把自己定位為“來自中國的國際汽車品牌”,“要做汽車界的蘋果”這個策略不無關係。

今年6月,前沃爾沃中國傳播副總裁寧述勇首次以觀致汽車市場與傳播執行副總裁的身份公開亮相,提出了新的觀念:我們的品牌定位,經過新的環境、新的消費者的梳理之後,堅定不移地做中國市場上的新高端品牌。“中國新高端”,成為了觀致汽車新的品牌策略,這個策略被寫在了觀致汽車官網上。

今年8月的成都車展,觀致發佈了一個副品牌:Model Young,並帶來了一款新的SUV。這是一臺和奇瑞瑞虎7同平臺生產的車型,這款新車除了前臉與瑞虎7不同之外,造型上幾乎和瑞虎7一模一樣。這意味著觀致汽車放棄了此前一直堅持的“獨立開發”的策略。

數據顯示,從2013年推出產品至今,觀致汽車已連年虧損:2014年虧損22億元,2015年虧損25億元,2016年虧損20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近70億元。

今年6月,觀致汽車的外方公司Kenon Holdings發佈公告稱,觀致已與一家中國公司簽訂投資協議,後者擬投資65億元換取觀致汽車的控股權。

截止到目前,這家新的中國公司還沒有正式現身,但觀致汽車削減成本、擴大銷量的需求刻不容緩。

早在2012年,時任觀致汽車副董事長的石清仁(外籍)接受採訪時承認,花重金聘請了全球最好的人才。媒體稱,走進觀致汽車國金中心的辦公室,幾乎三分之二的高管都是外籍人員。石清仁則認為,“雖然看上去單個人的支付比較高,但是我一直有一個理念,通過聘請到這20%最優秀的人把這個企業80%的工作完成了—一切以效率出發可以獲得更低的總體成本。” 顯然石清仁的這個策略並沒有奏效,而每年鉅額虧損的觀致汽車為高管付出更高的薪水卻是事實。

此外,租用上海的地標建築國金中心的四個樓面作為辦公室,以匹配當時的“國際品牌”定位,也讓觀致汽車的辦公成本不堪重負。

如今,觀致汽車的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當初重金聘請的高管多數已經離職,辦公室也從租金昂貴的國金中心搬到了更遠的奇瑞上海研發中心、金橋開發區等地。新的管理團隊也在謀求車型價格的“鬆動”,甚至直接推出了與奇瑞共享平臺的副品牌。

不出意外的話,基於觀致汽車副品牌的新車型,在售價上將會比“主品牌”觀致低不少。

從某種程度來看,隨著觀致汽車價格的下降,以及發佈“副品牌”這樣的“走低”策略,意味著奇瑞系通過觀致主打高端市場的策略已經階段性失利。眼下,觀致汽車成了奇瑞汽車的負擔而不是當年衝鋒陷陣的先鋒。這是一個奇怪的、與中國其他新高端品牌集體向上的趨勢背道而馳的現象(如吉利的領克、長城的WEY),如何扭轉這個趨勢,需要更多的智慧。

在這樣的趨勢之下,觀致汽車的總設計師離職,一點也不稀奇。和觀致汽車官方說法有些出入的是,有消息稱何歌特就職了南京的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博郡汽車。藍鯨財經撥打博郡汽車上海辦公室電話諮詢此事,對方稱“這是我們內部信息不方便透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