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

1995年,桂林穿山村委會的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均突破億元,成為全市第一個“億元村”。同時獲得這個“億元村”殊榮的,還有安新村委會和柘木鎮的同心村委會。時任桂林市長的黎明智帶著隊伍、敲鑼打鼓把金燦燦的“億元村”牌匾送到這三個村裡,以此宣告桂林的農村走上了鄉鎮企業高速發展的康莊大道。

轉眼24年過去了,如今的桂林,通過農業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已經在著力打造十億、百億元產業,桂林農村的面貌正在繼續日新月異的變化著。

"

1995年,桂林穿山村委會的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均突破億元,成為全市第一個“億元村”。同時獲得這個“億元村”殊榮的,還有安新村委會和柘木鎮的同心村委會。時任桂林市長的黎明智帶著隊伍、敲鑼打鼓把金燦燦的“億元村”牌匾送到這三個村裡,以此宣告桂林的農村走上了鄉鎮企業高速發展的康莊大道。

轉眼24年過去了,如今的桂林,通過農業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已經在著力打造十億、百億元產業,桂林農村的面貌正在繼續日新月異的變化著。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見證者:

張次連,57歲,同心村委主任。自1983年到同心村委工作以來,36年從未離開過同心村,1995年,時任同心村委書記的張次連親自從市長手中接過了“億元村”的牌匾,也見證了同心村多年來的發展之路。

"

1995年,桂林穿山村委會的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均突破億元,成為全市第一個“億元村”。同時獲得這個“億元村”殊榮的,還有安新村委會和柘木鎮的同心村委會。時任桂林市長的黎明智帶著隊伍、敲鑼打鼓把金燦燦的“億元村”牌匾送到這三個村裡,以此宣告桂林的農村走上了鄉鎮企業高速發展的康莊大道。

轉眼24年過去了,如今的桂林,通過農業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已經在著力打造十億、百億元產業,桂林農村的面貌正在繼續日新月異的變化著。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見證者:

張次連,57歲,同心村委主任。自1983年到同心村委工作以來,36年從未離開過同心村,1995年,時任同心村委書記的張次連親自從市長手中接過了“億元村”的牌匾,也見證了同心村多年來的發展之路。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張次連

回顧: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5年,33歲的張次連是同心村委書記,直到1996年底劃到象山區之前,那時候的同心村還屬於郊區。他回憶起當年同心村成為“億元村”的往事,說那時為了發展郊區經濟,各村都在大辦企業,市政府也給予鄉鎮企業很多優惠政策,同心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招商引資、自籌資金開始建設發展村辦企業,從1992年起步,到1995年時,村裡已經有了12家村辦企業。

"

1995年,桂林穿山村委會的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均突破億元,成為全市第一個“億元村”。同時獲得這個“億元村”殊榮的,還有安新村委會和柘木鎮的同心村委會。時任桂林市長的黎明智帶著隊伍、敲鑼打鼓把金燦燦的“億元村”牌匾送到這三個村裡,以此宣告桂林的農村走上了鄉鎮企業高速發展的康莊大道。

轉眼24年過去了,如今的桂林,通過農業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已經在著力打造十億、百億元產業,桂林農村的面貌正在繼續日新月異的變化著。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見證者:

張次連,57歲,同心村委主任。自1983年到同心村委工作以來,36年從未離開過同心村,1995年,時任同心村委書記的張次連親自從市長手中接過了“億元村”的牌匾,也見證了同心村多年來的發展之路。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張次連

回顧: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5年,33歲的張次連是同心村委書記,直到1996年底劃到象山區之前,那時候的同心村還屬於郊區。他回憶起當年同心村成為“億元村”的往事,說那時為了發展郊區經濟,各村都在大辦企業,市政府也給予鄉鎮企業很多優惠政策,同心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招商引資、自籌資金開始建設發展村辦企業,從1992年起步,到1995年時,村裡已經有了12家村辦企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同心村委瓦窯村下屬的同心市場。辦市場、辦好市場,已經成為同心村委的發展共識。(資料圖片)

“那時候皮件箱包廠、豆製品廠、日用化工廠、屠宰場等等企業都辦得熱火朝天。”張次連說,村裡上下都一心發展經濟,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在上報企業收益年報時,整村收益居然突破了一個億。很快,張次連就得知了同心村成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這個消息。

不久後,在1995年年末的一天,張次連提前一天接到了通知,第二天黎明智市長要到村裡頒發“億元村”的牌匾。授牌當日,張次連組織了村委所有成員,一大早就等候在村委。上午9點多鐘,市長著很多人熱熱鬧鬧地走進了同心村,金黃色的牌匾上鮮紅色的“億元村”三個字,讓氣氛顯得格外熱烈。

“我親自從市長手裡接過的億元村牌匾,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種鼓勵和認可,接下來我們還是該做什麼做什麼,該怎麼發展怎麼發展,繼續努力。”“億元村”的牌匾在村委掛了不久之後,就摘下來作為紀念收藏了起來。張次連說,榮譽對於同心村並非一種炫耀的資本,而更像是一種鞭策,發展依靠的不是對輝煌過去的緬懷,而是之後每個人繼續努力和付出。

張次連回憶,在成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之後的幾年,又經歷了企業改制、市場轉型等等變化,最終保留了一批優質資產,並確定了村企業發展結合“百姓民生”的側重點,主打與老百姓日常消費有關的產業,發展起了農貿市場、奇石市場,改造沿街老舊老廠房為門面進行租賃招商,讓村民們的年收入做到了年年穩中有升,通過對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的投入,鄉村面貌也得到巨大的提升改觀。

接下來,村裡還計劃建設建材市場、工藝品市場,帶動村民收入更上一層樓。

"

1995年,桂林穿山村委會的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均突破億元,成為全市第一個“億元村”。同時獲得這個“億元村”殊榮的,還有安新村委會和柘木鎮的同心村委會。時任桂林市長的黎明智帶著隊伍、敲鑼打鼓把金燦燦的“億元村”牌匾送到這三個村裡,以此宣告桂林的農村走上了鄉鎮企業高速發展的康莊大道。

轉眼24年過去了,如今的桂林,通過農業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已經在著力打造十億、百億元產業,桂林農村的面貌正在繼續日新月異的變化著。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見證者:

張次連,57歲,同心村委主任。自1983年到同心村委工作以來,36年從未離開過同心村,1995年,時任同心村委書記的張次連親自從市長手中接過了“億元村”的牌匾,也見證了同心村多年來的發展之路。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張次連

回顧: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5年,33歲的張次連是同心村委書記,直到1996年底劃到象山區之前,那時候的同心村還屬於郊區。他回憶起當年同心村成為“億元村”的往事,說那時為了發展郊區經濟,各村都在大辦企業,市政府也給予鄉鎮企業很多優惠政策,同心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招商引資、自籌資金開始建設發展村辦企業,從1992年起步,到1995年時,村裡已經有了12家村辦企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同心村委瓦窯村下屬的同心市場。辦市場、辦好市場,已經成為同心村委的發展共識。(資料圖片)

“那時候皮件箱包廠、豆製品廠、日用化工廠、屠宰場等等企業都辦得熱火朝天。”張次連說,村裡上下都一心發展經濟,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在上報企業收益年報時,整村收益居然突破了一個億。很快,張次連就得知了同心村成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這個消息。

不久後,在1995年年末的一天,張次連提前一天接到了通知,第二天黎明智市長要到村裡頒發“億元村”的牌匾。授牌當日,張次連組織了村委所有成員,一大早就等候在村委。上午9點多鐘,市長著很多人熱熱鬧鬧地走進了同心村,金黃色的牌匾上鮮紅色的“億元村”三個字,讓氣氛顯得格外熱烈。

“我親自從市長手裡接過的億元村牌匾,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種鼓勵和認可,接下來我們還是該做什麼做什麼,該怎麼發展怎麼發展,繼續努力。”“億元村”的牌匾在村委掛了不久之後,就摘下來作為紀念收藏了起來。張次連說,榮譽對於同心村並非一種炫耀的資本,而更像是一種鞭策,發展依靠的不是對輝煌過去的緬懷,而是之後每個人繼續努力和付出。

張次連回憶,在成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之後的幾年,又經歷了企業改制、市場轉型等等變化,最終保留了一批優質資產,並確定了村企業發展結合“百姓民生”的側重點,主打與老百姓日常消費有關的產業,發展起了農貿市場、奇石市場,改造沿街老舊老廠房為門面進行租賃招商,讓村民們的年收入做到了年年穩中有升,通過對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的投入,鄉村面貌也得到巨大的提升改觀。

接下來,村裡還計劃建設建材市場、工藝品市場,帶動村民收入更上一層樓。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8.12 桂林第二水產養殖場 資料圖片

成長:農村經濟逐步“升級”

時代在前進,鄉村也在發展,曾經的“億元村”在鄉鎮企業的蓬勃進程中逐漸“城市化”。

作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之一的同心村,如今轄區常住人口4337人,近年來,對村容村貌、佔道經營、農貿市場進行專項整治,對道路進行專項整修,硬化道路5000多米。完成了低保入戶調查、同心村政務服務中心場所改造、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村級辦公室場所升級改造等工作,並全面進行著西環三期道路改造工程拆遷戶安置、崇信村石家灣、360魚塘土地開發、網格化管理、自然村市場改造升級、崇信村大洲發展等工作。

同心村的風貌提升,同時在折射著桂林城郊的成長變化。

1996年,桂林市區劃調整,二塘鄉等鄉村劃入象山區。

1996 年、2000 年、2006 年,象山區的農業總產值分別為 4042 萬 元、5455 萬元、8264 萬元(2006 年農業服務業產值 178 萬元),年均遞增 7.41%,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 1226 元、1996 元、3560 元,年均遞增 11.25%。

1997年以來,象山區政府制定多項扶農惠農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首先是促進農村城市化,撤銷安新村委會,納入城市管理體系,與城市並軌;在平山、同心兩個村分別設立平山、同心經濟管理委員會,發展工商業和租賃業,向城市發展。在二塘鄉建設工業園區,接納市區“退二進三”的搬遷企業進駐,發展工業。

"

1995年,桂林穿山村委會的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均突破億元,成為全市第一個“億元村”。同時獲得這個“億元村”殊榮的,還有安新村委會和柘木鎮的同心村委會。時任桂林市長的黎明智帶著隊伍、敲鑼打鼓把金燦燦的“億元村”牌匾送到這三個村裡,以此宣告桂林的農村走上了鄉鎮企業高速發展的康莊大道。

轉眼24年過去了,如今的桂林,通過農業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已經在著力打造十億、百億元產業,桂林農村的面貌正在繼續日新月異的變化著。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見證者:

張次連,57歲,同心村委主任。自1983年到同心村委工作以來,36年從未離開過同心村,1995年,時任同心村委書記的張次連親自從市長手中接過了“億元村”的牌匾,也見證了同心村多年來的發展之路。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張次連

回顧: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5年,33歲的張次連是同心村委書記,直到1996年底劃到象山區之前,那時候的同心村還屬於郊區。他回憶起當年同心村成為“億元村”的往事,說那時為了發展郊區經濟,各村都在大辦企業,市政府也給予鄉鎮企業很多優惠政策,同心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招商引資、自籌資金開始建設發展村辦企業,從1992年起步,到1995年時,村裡已經有了12家村辦企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同心村委瓦窯村下屬的同心市場。辦市場、辦好市場,已經成為同心村委的發展共識。(資料圖片)

“那時候皮件箱包廠、豆製品廠、日用化工廠、屠宰場等等企業都辦得熱火朝天。”張次連說,村裡上下都一心發展經濟,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在上報企業收益年報時,整村收益居然突破了一個億。很快,張次連就得知了同心村成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這個消息。

不久後,在1995年年末的一天,張次連提前一天接到了通知,第二天黎明智市長要到村裡頒發“億元村”的牌匾。授牌當日,張次連組織了村委所有成員,一大早就等候在村委。上午9點多鐘,市長著很多人熱熱鬧鬧地走進了同心村,金黃色的牌匾上鮮紅色的“億元村”三個字,讓氣氛顯得格外熱烈。

“我親自從市長手裡接過的億元村牌匾,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種鼓勵和認可,接下來我們還是該做什麼做什麼,該怎麼發展怎麼發展,繼續努力。”“億元村”的牌匾在村委掛了不久之後,就摘下來作為紀念收藏了起來。張次連說,榮譽對於同心村並非一種炫耀的資本,而更像是一種鞭策,發展依靠的不是對輝煌過去的緬懷,而是之後每個人繼續努力和付出。

張次連回憶,在成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之後的幾年,又經歷了企業改制、市場轉型等等變化,最終保留了一批優質資產,並確定了村企業發展結合“百姓民生”的側重點,主打與老百姓日常消費有關的產業,發展起了農貿市場、奇石市場,改造沿街老舊老廠房為門面進行租賃招商,讓村民們的年收入做到了年年穩中有升,通過對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的投入,鄉村面貌也得到巨大的提升改觀。

接下來,村裡還計劃建設建材市場、工藝品市場,帶動村民收入更上一層樓。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8.12 桂林第二水產養殖場 資料圖片

成長:農村經濟逐步“升級”

時代在前進,鄉村也在發展,曾經的“億元村”在鄉鎮企業的蓬勃進程中逐漸“城市化”。

作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之一的同心村,如今轄區常住人口4337人,近年來,對村容村貌、佔道經營、農貿市場進行專項整治,對道路進行專項整修,硬化道路5000多米。完成了低保入戶調查、同心村政務服務中心場所改造、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村級辦公室場所升級改造等工作,並全面進行著西環三期道路改造工程拆遷戶安置、崇信村石家灣、360魚塘土地開發、網格化管理、自然村市場改造升級、崇信村大洲發展等工作。

同心村的風貌提升,同時在折射著桂林城郊的成長變化。

1996年,桂林市區劃調整,二塘鄉等鄉村劃入象山區。

1996 年、2000 年、2006 年,象山區的農業總產值分別為 4042 萬 元、5455 萬元、8264 萬元(2006 年農業服務業產值 178 萬元),年均遞增 7.41%,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 1226 元、1996 元、3560 元,年均遞增 11.25%。

1997年以來,象山區政府制定多項扶農惠農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首先是促進農村城市化,撤銷安新村委會,納入城市管理體系,與城市並軌;在平山、同心兩個村分別設立平山、同心經濟管理委員會,發展工商業和租賃業,向城市發展。在二塘鄉建設工業園區,接納市區“退二進三”的搬遷企業進駐,發展工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9.5.27 臨桂縣南邊山永平村委竹蓆加工 資料圖片

其次是加大了農村建設的投入。1997—2005年,對農業和農村投入財政資金751萬元,新建和維修紅光路等5條鄉級公路,共12.67千米;全面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實現村村通有線廣播電視;連接城市自來水管網,解決5700多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建設水利工程57處,維修渠道5300米,改善灌溉面積140公頃。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多種經營。獎勵農民發展種養業,以及農家樂旅遊業。同時幫助農民引進推廣68個農牧漁優良品種和35項實用先進技術。在惠農措施引導下,轄區農業有了較大發展,養殖業和花卉業的發展尤為突出,同時充分發揮城郊優勢,一部分農民加入到城市季節性農民工隊伍,非農業性質的收入逐年增加,農民生活和農村面貌有較大改觀。 其中,企業雲集的二塘鄉2018年全鄉財政收入992.87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809元,較2017年增加1346元,增長10.0%。二塘鄉目前共擁有在冊中小微型企業44家,其中註冊資金50萬元以下企業1家,50萬以上200萬以下企業34家,200萬以上企業9家,企業就業人數達1600人。鄉里還出現了萬福竹木開發管理有限公司、廣西歐仕堡門窗有限公司、桂林法德利包裝有限公司、桂林市象山門業有限公司等一批典型企業。

"

1995年,桂林穿山村委會的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均突破億元,成為全市第一個“億元村”。同時獲得這個“億元村”殊榮的,還有安新村委會和柘木鎮的同心村委會。時任桂林市長的黎明智帶著隊伍、敲鑼打鼓把金燦燦的“億元村”牌匾送到這三個村裡,以此宣告桂林的農村走上了鄉鎮企業高速發展的康莊大道。

轉眼24年過去了,如今的桂林,通過農業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已經在著力打造十億、百億元產業,桂林農村的面貌正在繼續日新月異的變化著。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見證者:

張次連,57歲,同心村委主任。自1983年到同心村委工作以來,36年從未離開過同心村,1995年,時任同心村委書記的張次連親自從市長手中接過了“億元村”的牌匾,也見證了同心村多年來的發展之路。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張次連

回顧: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5年,33歲的張次連是同心村委書記,直到1996年底劃到象山區之前,那時候的同心村還屬於郊區。他回憶起當年同心村成為“億元村”的往事,說那時為了發展郊區經濟,各村都在大辦企業,市政府也給予鄉鎮企業很多優惠政策,同心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招商引資、自籌資金開始建設發展村辦企業,從1992年起步,到1995年時,村裡已經有了12家村辦企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同心村委瓦窯村下屬的同心市場。辦市場、辦好市場,已經成為同心村委的發展共識。(資料圖片)

“那時候皮件箱包廠、豆製品廠、日用化工廠、屠宰場等等企業都辦得熱火朝天。”張次連說,村裡上下都一心發展經濟,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在上報企業收益年報時,整村收益居然突破了一個億。很快,張次連就得知了同心村成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這個消息。

不久後,在1995年年末的一天,張次連提前一天接到了通知,第二天黎明智市長要到村裡頒發“億元村”的牌匾。授牌當日,張次連組織了村委所有成員,一大早就等候在村委。上午9點多鐘,市長著很多人熱熱鬧鬧地走進了同心村,金黃色的牌匾上鮮紅色的“億元村”三個字,讓氣氛顯得格外熱烈。

“我親自從市長手裡接過的億元村牌匾,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種鼓勵和認可,接下來我們還是該做什麼做什麼,該怎麼發展怎麼發展,繼續努力。”“億元村”的牌匾在村委掛了不久之後,就摘下來作為紀念收藏了起來。張次連說,榮譽對於同心村並非一種炫耀的資本,而更像是一種鞭策,發展依靠的不是對輝煌過去的緬懷,而是之後每個人繼續努力和付出。

張次連回憶,在成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之後的幾年,又經歷了企業改制、市場轉型等等變化,最終保留了一批優質資產,並確定了村企業發展結合“百姓民生”的側重點,主打與老百姓日常消費有關的產業,發展起了農貿市場、奇石市場,改造沿街老舊老廠房為門面進行租賃招商,讓村民們的年收入做到了年年穩中有升,通過對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的投入,鄉村面貌也得到巨大的提升改觀。

接下來,村裡還計劃建設建材市場、工藝品市場,帶動村民收入更上一層樓。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8.12 桂林第二水產養殖場 資料圖片

成長:農村經濟逐步“升級”

時代在前進,鄉村也在發展,曾經的“億元村”在鄉鎮企業的蓬勃進程中逐漸“城市化”。

作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之一的同心村,如今轄區常住人口4337人,近年來,對村容村貌、佔道經營、農貿市場進行專項整治,對道路進行專項整修,硬化道路5000多米。完成了低保入戶調查、同心村政務服務中心場所改造、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村級辦公室場所升級改造等工作,並全面進行著西環三期道路改造工程拆遷戶安置、崇信村石家灣、360魚塘土地開發、網格化管理、自然村市場改造升級、崇信村大洲發展等工作。

同心村的風貌提升,同時在折射著桂林城郊的成長變化。

1996年,桂林市區劃調整,二塘鄉等鄉村劃入象山區。

1996 年、2000 年、2006 年,象山區的農業總產值分別為 4042 萬 元、5455 萬元、8264 萬元(2006 年農業服務業產值 178 萬元),年均遞增 7.41%,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 1226 元、1996 元、3560 元,年均遞增 11.25%。

1997年以來,象山區政府制定多項扶農惠農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首先是促進農村城市化,撤銷安新村委會,納入城市管理體系,與城市並軌;在平山、同心兩個村分別設立平山、同心經濟管理委員會,發展工商業和租賃業,向城市發展。在二塘鄉建設工業園區,接納市區“退二進三”的搬遷企業進駐,發展工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9.5.27 臨桂縣南邊山永平村委竹蓆加工 資料圖片

其次是加大了農村建設的投入。1997—2005年,對農業和農村投入財政資金751萬元,新建和維修紅光路等5條鄉級公路,共12.67千米;全面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實現村村通有線廣播電視;連接城市自來水管網,解決5700多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建設水利工程57處,維修渠道5300米,改善灌溉面積140公頃。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多種經營。獎勵農民發展種養業,以及農家樂旅遊業。同時幫助農民引進推廣68個農牧漁優良品種和35項實用先進技術。在惠農措施引導下,轄區農業有了較大發展,養殖業和花卉業的發展尤為突出,同時充分發揮城郊優勢,一部分農民加入到城市季節性農民工隊伍,非農業性質的收入逐年增加,農民生活和農村面貌有較大改觀。 其中,企業雲集的二塘鄉2018年全鄉財政收入992.87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809元,較2017年增加1346元,增長10.0%。二塘鄉目前共擁有在冊中小微型企業44家,其中註冊資金50萬元以下企業1家,50萬以上200萬以下企業34家,200萬以上企業9家,企業就業人數達1600人。鄉里還出現了萬福竹木開發管理有限公司、廣西歐仕堡門窗有限公司、桂林法德利包裝有限公司、桂林市象山門業有限公司等一批典型企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2018年,龍勝的村民享受政策搬進了新居(資料圖片)

發展:打造十億、百億元產業

無論是當年的“億元村”,還是如今的各個縣鄉鎮村,桂林都在以產業發展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模式。

2019年2月28日,桂林市鄉村振興大會進一步明確,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提升三年行動,並提出一系列具體的舉措,旨在通過農業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未來,桂林將著力打造一批十億、百億元產業,其中,糧食、柑桔、羅漢果、蔬菜、優質家畜等5個產業發展成為超100億元產業,食用菌、油茶、優質家禽等產業發展成為超20億元產業,基本形成桂林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新格局。

據悉,桂林將全力提升打造10大產業集群。一是提升打造優質糧食產業集群,二是提升打造柑桔產業集群,三是提升打造特色水果產業集群,四是提升打造以羅漢果等為主的中草藥產業集群,五是提升打造特色蔬菜產業集群,六是提升打造茶產業集群,七是提升打造食用菌產業集群,八是提升打造優質家畜產業集群,九是提升打造優質家禽產業集群,十是提升打造油茶等特色經濟林產業集群。

此外,還將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加大特色農產品出口。2019年,桂林市要新創建各級各類示範區(園、點)700個以上;到2020年,建成各級各類示範區(園、點)2290個,實現示範區縣、鄉、村全覆蓋和種、養、遊三產融合全覆蓋

"

1995年,桂林穿山村委會的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均突破億元,成為全市第一個“億元村”。同時獲得這個“億元村”殊榮的,還有安新村委會和柘木鎮的同心村委會。時任桂林市長的黎明智帶著隊伍、敲鑼打鼓把金燦燦的“億元村”牌匾送到這三個村裡,以此宣告桂林的農村走上了鄉鎮企業高速發展的康莊大道。

轉眼24年過去了,如今的桂林,通過農業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已經在著力打造十億、百億元產業,桂林農村的面貌正在繼續日新月異的變化著。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見證者:

張次連,57歲,同心村委主任。自1983年到同心村委工作以來,36年從未離開過同心村,1995年,時任同心村委書記的張次連親自從市長手中接過了“億元村”的牌匾,也見證了同心村多年來的發展之路。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張次連

回顧: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5年,33歲的張次連是同心村委書記,直到1996年底劃到象山區之前,那時候的同心村還屬於郊區。他回憶起當年同心村成為“億元村”的往事,說那時為了發展郊區經濟,各村都在大辦企業,市政府也給予鄉鎮企業很多優惠政策,同心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招商引資、自籌資金開始建設發展村辦企業,從1992年起步,到1995年時,村裡已經有了12家村辦企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同心村委瓦窯村下屬的同心市場。辦市場、辦好市場,已經成為同心村委的發展共識。(資料圖片)

“那時候皮件箱包廠、豆製品廠、日用化工廠、屠宰場等等企業都辦得熱火朝天。”張次連說,村裡上下都一心發展經濟,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在上報企業收益年報時,整村收益居然突破了一個億。很快,張次連就得知了同心村成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這個消息。

不久後,在1995年年末的一天,張次連提前一天接到了通知,第二天黎明智市長要到村裡頒發“億元村”的牌匾。授牌當日,張次連組織了村委所有成員,一大早就等候在村委。上午9點多鐘,市長著很多人熱熱鬧鬧地走進了同心村,金黃色的牌匾上鮮紅色的“億元村”三個字,讓氣氛顯得格外熱烈。

“我親自從市長手裡接過的億元村牌匾,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種鼓勵和認可,接下來我們還是該做什麼做什麼,該怎麼發展怎麼發展,繼續努力。”“億元村”的牌匾在村委掛了不久之後,就摘下來作為紀念收藏了起來。張次連說,榮譽對於同心村並非一種炫耀的資本,而更像是一種鞭策,發展依靠的不是對輝煌過去的緬懷,而是之後每個人繼續努力和付出。

張次連回憶,在成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之後的幾年,又經歷了企業改制、市場轉型等等變化,最終保留了一批優質資產,並確定了村企業發展結合“百姓民生”的側重點,主打與老百姓日常消費有關的產業,發展起了農貿市場、奇石市場,改造沿街老舊老廠房為門面進行租賃招商,讓村民們的年收入做到了年年穩中有升,通過對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的投入,鄉村面貌也得到巨大的提升改觀。

接下來,村裡還計劃建設建材市場、工藝品市場,帶動村民收入更上一層樓。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8.12 桂林第二水產養殖場 資料圖片

成長:農村經濟逐步“升級”

時代在前進,鄉村也在發展,曾經的“億元村”在鄉鎮企業的蓬勃進程中逐漸“城市化”。

作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之一的同心村,如今轄區常住人口4337人,近年來,對村容村貌、佔道經營、農貿市場進行專項整治,對道路進行專項整修,硬化道路5000多米。完成了低保入戶調查、同心村政務服務中心場所改造、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村級辦公室場所升級改造等工作,並全面進行著西環三期道路改造工程拆遷戶安置、崇信村石家灣、360魚塘土地開發、網格化管理、自然村市場改造升級、崇信村大洲發展等工作。

同心村的風貌提升,同時在折射著桂林城郊的成長變化。

1996年,桂林市區劃調整,二塘鄉等鄉村劃入象山區。

1996 年、2000 年、2006 年,象山區的農業總產值分別為 4042 萬 元、5455 萬元、8264 萬元(2006 年農業服務業產值 178 萬元),年均遞增 7.41%,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 1226 元、1996 元、3560 元,年均遞增 11.25%。

1997年以來,象山區政府制定多項扶農惠農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首先是促進農村城市化,撤銷安新村委會,納入城市管理體系,與城市並軌;在平山、同心兩個村分別設立平山、同心經濟管理委員會,發展工商業和租賃業,向城市發展。在二塘鄉建設工業園區,接納市區“退二進三”的搬遷企業進駐,發展工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9.5.27 臨桂縣南邊山永平村委竹蓆加工 資料圖片

其次是加大了農村建設的投入。1997—2005年,對農業和農村投入財政資金751萬元,新建和維修紅光路等5條鄉級公路,共12.67千米;全面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實現村村通有線廣播電視;連接城市自來水管網,解決5700多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建設水利工程57處,維修渠道5300米,改善灌溉面積140公頃。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多種經營。獎勵農民發展種養業,以及農家樂旅遊業。同時幫助農民引進推廣68個農牧漁優良品種和35項實用先進技術。在惠農措施引導下,轄區農業有了較大發展,養殖業和花卉業的發展尤為突出,同時充分發揮城郊優勢,一部分農民加入到城市季節性農民工隊伍,非農業性質的收入逐年增加,農民生活和農村面貌有較大改觀。 其中,企業雲集的二塘鄉2018年全鄉財政收入992.87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809元,較2017年增加1346元,增長10.0%。二塘鄉目前共擁有在冊中小微型企業44家,其中註冊資金50萬元以下企業1家,50萬以上200萬以下企業34家,200萬以上企業9家,企業就業人數達1600人。鄉里還出現了萬福竹木開發管理有限公司、廣西歐仕堡門窗有限公司、桂林法德利包裝有限公司、桂林市象山門業有限公司等一批典型企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2018年,龍勝的村民享受政策搬進了新居(資料圖片)

發展:打造十億、百億元產業

無論是當年的“億元村”,還是如今的各個縣鄉鎮村,桂林都在以產業發展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模式。

2019年2月28日,桂林市鄉村振興大會進一步明確,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提升三年行動,並提出一系列具體的舉措,旨在通過農業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未來,桂林將著力打造一批十億、百億元產業,其中,糧食、柑桔、羅漢果、蔬菜、優質家畜等5個產業發展成為超100億元產業,食用菌、油茶、優質家禽等產業發展成為超20億元產業,基本形成桂林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新格局。

據悉,桂林將全力提升打造10大產業集群。一是提升打造優質糧食產業集群,二是提升打造柑桔產業集群,三是提升打造特色水果產業集群,四是提升打造以羅漢果等為主的中草藥產業集群,五是提升打造特色蔬菜產業集群,六是提升打造茶產業集群,七是提升打造食用菌產業集群,八是提升打造優質家畜產業集群,九是提升打造優質家禽產業集群,十是提升打造油茶等特色經濟林產業集群。

此外,還將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加大特色農產品出口。2019年,桂林市要新創建各級各類示範區(園、點)700個以上;到2020年,建成各級各類示範區(園、點)2290個,實現示範區縣、鄉、村全覆蓋和種、養、遊三產融合全覆蓋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如今的龍勝桑江北岸(資料圖片)

截至目前,桂林市的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29個,各級示範區(園、點)總數達959個,名列全區前茅。今年,桂林市將繼續鞏固永福羅漢果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加快恭城月柿自治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努力將荔浦砂糖桔、陽朔金桔、興安葡萄等一批優勢區域創建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到2020年,力爭創建2箇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4個以上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同時,重點抓好恭城“瑤韻柿鄉”、永福“福壽田園”、灕江東岸休閒園區等一批田園綜合體建設。

"

1995年,桂林穿山村委會的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均突破億元,成為全市第一個“億元村”。同時獲得這個“億元村”殊榮的,還有安新村委會和柘木鎮的同心村委會。時任桂林市長的黎明智帶著隊伍、敲鑼打鼓把金燦燦的“億元村”牌匾送到這三個村裡,以此宣告桂林的農村走上了鄉鎮企業高速發展的康莊大道。

轉眼24年過去了,如今的桂林,通過農業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已經在著力打造十億、百億元產業,桂林農村的面貌正在繼續日新月異的變化著。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見證者:

張次連,57歲,同心村委主任。自1983年到同心村委工作以來,36年從未離開過同心村,1995年,時任同心村委書記的張次連親自從市長手中接過了“億元村”的牌匾,也見證了同心村多年來的發展之路。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張次連

回顧: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5年,33歲的張次連是同心村委書記,直到1996年底劃到象山區之前,那時候的同心村還屬於郊區。他回憶起當年同心村成為“億元村”的往事,說那時為了發展郊區經濟,各村都在大辦企業,市政府也給予鄉鎮企業很多優惠政策,同心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招商引資、自籌資金開始建設發展村辦企業,從1992年起步,到1995年時,村裡已經有了12家村辦企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同心村委瓦窯村下屬的同心市場。辦市場、辦好市場,已經成為同心村委的發展共識。(資料圖片)

“那時候皮件箱包廠、豆製品廠、日用化工廠、屠宰場等等企業都辦得熱火朝天。”張次連說,村裡上下都一心發展經濟,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在上報企業收益年報時,整村收益居然突破了一個億。很快,張次連就得知了同心村成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這個消息。

不久後,在1995年年末的一天,張次連提前一天接到了通知,第二天黎明智市長要到村裡頒發“億元村”的牌匾。授牌當日,張次連組織了村委所有成員,一大早就等候在村委。上午9點多鐘,市長著很多人熱熱鬧鬧地走進了同心村,金黃色的牌匾上鮮紅色的“億元村”三個字,讓氣氛顯得格外熱烈。

“我親自從市長手裡接過的億元村牌匾,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種鼓勵和認可,接下來我們還是該做什麼做什麼,該怎麼發展怎麼發展,繼續努力。”“億元村”的牌匾在村委掛了不久之後,就摘下來作為紀念收藏了起來。張次連說,榮譽對於同心村並非一種炫耀的資本,而更像是一種鞭策,發展依靠的不是對輝煌過去的緬懷,而是之後每個人繼續努力和付出。

張次連回憶,在成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之後的幾年,又經歷了企業改制、市場轉型等等變化,最終保留了一批優質資產,並確定了村企業發展結合“百姓民生”的側重點,主打與老百姓日常消費有關的產業,發展起了農貿市場、奇石市場,改造沿街老舊老廠房為門面進行租賃招商,讓村民們的年收入做到了年年穩中有升,通過對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的投入,鄉村面貌也得到巨大的提升改觀。

接下來,村裡還計劃建設建材市場、工藝品市場,帶動村民收入更上一層樓。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8.12 桂林第二水產養殖場 資料圖片

成長:農村經濟逐步“升級”

時代在前進,鄉村也在發展,曾經的“億元村”在鄉鎮企業的蓬勃進程中逐漸“城市化”。

作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之一的同心村,如今轄區常住人口4337人,近年來,對村容村貌、佔道經營、農貿市場進行專項整治,對道路進行專項整修,硬化道路5000多米。完成了低保入戶調查、同心村政務服務中心場所改造、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村級辦公室場所升級改造等工作,並全面進行著西環三期道路改造工程拆遷戶安置、崇信村石家灣、360魚塘土地開發、網格化管理、自然村市場改造升級、崇信村大洲發展等工作。

同心村的風貌提升,同時在折射著桂林城郊的成長變化。

1996年,桂林市區劃調整,二塘鄉等鄉村劃入象山區。

1996 年、2000 年、2006 年,象山區的農業總產值分別為 4042 萬 元、5455 萬元、8264 萬元(2006 年農業服務業產值 178 萬元),年均遞增 7.41%,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 1226 元、1996 元、3560 元,年均遞增 11.25%。

1997年以來,象山區政府制定多項扶農惠農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首先是促進農村城市化,撤銷安新村委會,納入城市管理體系,與城市並軌;在平山、同心兩個村分別設立平山、同心經濟管理委員會,發展工商業和租賃業,向城市發展。在二塘鄉建設工業園區,接納市區“退二進三”的搬遷企業進駐,發展工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9.5.27 臨桂縣南邊山永平村委竹蓆加工 資料圖片

其次是加大了農村建設的投入。1997—2005年,對農業和農村投入財政資金751萬元,新建和維修紅光路等5條鄉級公路,共12.67千米;全面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實現村村通有線廣播電視;連接城市自來水管網,解決5700多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建設水利工程57處,維修渠道5300米,改善灌溉面積140公頃。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多種經營。獎勵農民發展種養業,以及農家樂旅遊業。同時幫助農民引進推廣68個農牧漁優良品種和35項實用先進技術。在惠農措施引導下,轄區農業有了較大發展,養殖業和花卉業的發展尤為突出,同時充分發揮城郊優勢,一部分農民加入到城市季節性農民工隊伍,非農業性質的收入逐年增加,農民生活和農村面貌有較大改觀。 其中,企業雲集的二塘鄉2018年全鄉財政收入992.87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809元,較2017年增加1346元,增長10.0%。二塘鄉目前共擁有在冊中小微型企業44家,其中註冊資金50萬元以下企業1家,50萬以上200萬以下企業34家,200萬以上企業9家,企業就業人數達1600人。鄉里還出現了萬福竹木開發管理有限公司、廣西歐仕堡門窗有限公司、桂林法德利包裝有限公司、桂林市象山門業有限公司等一批典型企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2018年,龍勝的村民享受政策搬進了新居(資料圖片)

發展:打造十億、百億元產業

無論是當年的“億元村”,還是如今的各個縣鄉鎮村,桂林都在以產業發展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模式。

2019年2月28日,桂林市鄉村振興大會進一步明確,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提升三年行動,並提出一系列具體的舉措,旨在通過農業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未來,桂林將著力打造一批十億、百億元產業,其中,糧食、柑桔、羅漢果、蔬菜、優質家畜等5個產業發展成為超100億元產業,食用菌、油茶、優質家禽等產業發展成為超20億元產業,基本形成桂林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新格局。

據悉,桂林將全力提升打造10大產業集群。一是提升打造優質糧食產業集群,二是提升打造柑桔產業集群,三是提升打造特色水果產業集群,四是提升打造以羅漢果等為主的中草藥產業集群,五是提升打造特色蔬菜產業集群,六是提升打造茶產業集群,七是提升打造食用菌產業集群,八是提升打造優質家畜產業集群,九是提升打造優質家禽產業集群,十是提升打造油茶等特色經濟林產業集群。

此外,還將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加大特色農產品出口。2019年,桂林市要新創建各級各類示範區(園、點)700個以上;到2020年,建成各級各類示範區(園、點)2290個,實現示範區縣、鄉、村全覆蓋和種、養、遊三產融合全覆蓋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如今的龍勝桑江北岸(資料圖片)

截至目前,桂林市的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29個,各級示範區(園、點)總數達959個,名列全區前茅。今年,桂林市將繼續鞏固永福羅漢果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加快恭城月柿自治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努力將荔浦砂糖桔、陽朔金桔、興安葡萄等一批優勢區域創建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到2020年,力爭創建2箇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4個以上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同時,重點抓好恭城“瑤韻柿鄉”、永福“福壽田園”、灕江東岸休閒園區等一批田園綜合體建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近年來,靈川縣把農業與觀光、休閒、旅遊有機結合,大力發展生態遊、鄉村遊,日趨活躍的旅遊消費帶動了縣域經濟蓬勃發展。記者唐豔蘭 攝

在特色農產品出口方面,目前桂林市有恭城、平樂和荔浦三個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下一步按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準和國際通行的農業操作規範,建設一批農產品出口示範基地,申報和創建一批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打造綠色“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肉”;同時,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出口企業,重點支持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產品、木製品等產品出口;此外,擴大對外開放,依託珠江—西江經濟帶,精準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推廣等方面加強合作;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國家為重點,支持農業企業到境外建設生產基地和加工、倉儲物流設施。

農產品附加值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農業產業的興衰和群眾的“錢袋子”,今年,桂林市還將全力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培育壯大一批國家級、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力抓集聚區建設,重點支持農產品原料大縣和農產品主產地打造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力爭到2020年建成6個自治區級農產品加工集聚區,每個縣(市、區)至少創建1個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同時,聚焦農牧業全產業鏈,著力引進一批建鏈、強鏈、補鏈、延鏈的大項目、好項目,力爭到2020年引進1—2家國內外大型龍頭企業。同時,鼓勵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產業化聯合體和社會化服務,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力爭到2020年家庭農場突破1200家,農民合作社達7000家。

"

1995年,桂林穿山村委會的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均突破億元,成為全市第一個“億元村”。同時獲得這個“億元村”殊榮的,還有安新村委會和柘木鎮的同心村委會。時任桂林市長的黎明智帶著隊伍、敲鑼打鼓把金燦燦的“億元村”牌匾送到這三個村裡,以此宣告桂林的農村走上了鄉鎮企業高速發展的康莊大道。

轉眼24年過去了,如今的桂林,通過農業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已經在著力打造十億、百億元產業,桂林農村的面貌正在繼續日新月異的變化著。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見證者:

張次連,57歲,同心村委主任。自1983年到同心村委工作以來,36年從未離開過同心村,1995年,時任同心村委書記的張次連親自從市長手中接過了“億元村”的牌匾,也見證了同心村多年來的發展之路。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張次連

回顧: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5年,33歲的張次連是同心村委書記,直到1996年底劃到象山區之前,那時候的同心村還屬於郊區。他回憶起當年同心村成為“億元村”的往事,說那時為了發展郊區經濟,各村都在大辦企業,市政府也給予鄉鎮企業很多優惠政策,同心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招商引資、自籌資金開始建設發展村辦企業,從1992年起步,到1995年時,村裡已經有了12家村辦企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同心村委瓦窯村下屬的同心市場。辦市場、辦好市場,已經成為同心村委的發展共識。(資料圖片)

“那時候皮件箱包廠、豆製品廠、日用化工廠、屠宰場等等企業都辦得熱火朝天。”張次連說,村裡上下都一心發展經濟,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在上報企業收益年報時,整村收益居然突破了一個億。很快,張次連就得知了同心村成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這個消息。

不久後,在1995年年末的一天,張次連提前一天接到了通知,第二天黎明智市長要到村裡頒發“億元村”的牌匾。授牌當日,張次連組織了村委所有成員,一大早就等候在村委。上午9點多鐘,市長著很多人熱熱鬧鬧地走進了同心村,金黃色的牌匾上鮮紅色的“億元村”三個字,讓氣氛顯得格外熱烈。

“我親自從市長手裡接過的億元村牌匾,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種鼓勵和認可,接下來我們還是該做什麼做什麼,該怎麼發展怎麼發展,繼續努力。”“億元村”的牌匾在村委掛了不久之後,就摘下來作為紀念收藏了起來。張次連說,榮譽對於同心村並非一種炫耀的資本,而更像是一種鞭策,發展依靠的不是對輝煌過去的緬懷,而是之後每個人繼續努力和付出。

張次連回憶,在成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之後的幾年,又經歷了企業改制、市場轉型等等變化,最終保留了一批優質資產,並確定了村企業發展結合“百姓民生”的側重點,主打與老百姓日常消費有關的產業,發展起了農貿市場、奇石市場,改造沿街老舊老廠房為門面進行租賃招商,讓村民們的年收入做到了年年穩中有升,通過對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的投入,鄉村面貌也得到巨大的提升改觀。

接下來,村裡還計劃建設建材市場、工藝品市場,帶動村民收入更上一層樓。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8.12 桂林第二水產養殖場 資料圖片

成長:農村經濟逐步“升級”

時代在前進,鄉村也在發展,曾經的“億元村”在鄉鎮企業的蓬勃進程中逐漸“城市化”。

作為桂林第一批“億元村”之一的同心村,如今轄區常住人口4337人,近年來,對村容村貌、佔道經營、農貿市場進行專項整治,對道路進行專項整修,硬化道路5000多米。完成了低保入戶調查、同心村政務服務中心場所改造、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村級辦公室場所升級改造等工作,並全面進行著西環三期道路改造工程拆遷戶安置、崇信村石家灣、360魚塘土地開發、網格化管理、自然村市場改造升級、崇信村大洲發展等工作。

同心村的風貌提升,同時在折射著桂林城郊的成長變化。

1996年,桂林市區劃調整,二塘鄉等鄉村劃入象山區。

1996 年、2000 年、2006 年,象山區的農業總產值分別為 4042 萬 元、5455 萬元、8264 萬元(2006 年農業服務業產值 178 萬元),年均遞增 7.41%,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 1226 元、1996 元、3560 元,年均遞增 11.25%。

1997年以來,象山區政府制定多項扶農惠農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首先是促進農村城市化,撤銷安新村委會,納入城市管理體系,與城市並軌;在平山、同心兩個村分別設立平山、同心經濟管理委員會,發展工商業和租賃業,向城市發展。在二塘鄉建設工業園區,接納市區“退二進三”的搬遷企業進駐,發展工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1999.5.27 臨桂縣南邊山永平村委竹蓆加工 資料圖片

其次是加大了農村建設的投入。1997—2005年,對農業和農村投入財政資金751萬元,新建和維修紅光路等5條鄉級公路,共12.67千米;全面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實現村村通有線廣播電視;連接城市自來水管網,解決5700多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建設水利工程57處,維修渠道5300米,改善灌溉面積140公頃。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多種經營。獎勵農民發展種養業,以及農家樂旅遊業。同時幫助農民引進推廣68個農牧漁優良品種和35項實用先進技術。在惠農措施引導下,轄區農業有了較大發展,養殖業和花卉業的發展尤為突出,同時充分發揮城郊優勢,一部分農民加入到城市季節性農民工隊伍,非農業性質的收入逐年增加,農民生活和農村面貌有較大改觀。 其中,企業雲集的二塘鄉2018年全鄉財政收入992.87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809元,較2017年增加1346元,增長10.0%。二塘鄉目前共擁有在冊中小微型企業44家,其中註冊資金50萬元以下企業1家,50萬以上200萬以下企業34家,200萬以上企業9家,企業就業人數達1600人。鄉里還出現了萬福竹木開發管理有限公司、廣西歐仕堡門窗有限公司、桂林法德利包裝有限公司、桂林市象山門業有限公司等一批典型企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2018年,龍勝的村民享受政策搬進了新居(資料圖片)

發展:打造十億、百億元產業

無論是當年的“億元村”,還是如今的各個縣鄉鎮村,桂林都在以產業發展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模式。

2019年2月28日,桂林市鄉村振興大會進一步明確,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提升三年行動,並提出一系列具體的舉措,旨在通過農業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未來,桂林將著力打造一批十億、百億元產業,其中,糧食、柑桔、羅漢果、蔬菜、優質家畜等5個產業發展成為超100億元產業,食用菌、油茶、優質家禽等產業發展成為超20億元產業,基本形成桂林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新格局。

據悉,桂林將全力提升打造10大產業集群。一是提升打造優質糧食產業集群,二是提升打造柑桔產業集群,三是提升打造特色水果產業集群,四是提升打造以羅漢果等為主的中草藥產業集群,五是提升打造特色蔬菜產業集群,六是提升打造茶產業集群,七是提升打造食用菌產業集群,八是提升打造優質家畜產業集群,九是提升打造優質家禽產業集群,十是提升打造油茶等特色經濟林產業集群。

此外,還將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加大特色農產品出口。2019年,桂林市要新創建各級各類示範區(園、點)700個以上;到2020年,建成各級各類示範區(園、點)2290個,實現示範區縣、鄉、村全覆蓋和種、養、遊三產融合全覆蓋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如今的龍勝桑江北岸(資料圖片)

截至目前,桂林市的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29個,各級示範區(園、點)總數達959個,名列全區前茅。今年,桂林市將繼續鞏固永福羅漢果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加快恭城月柿自治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努力將荔浦砂糖桔、陽朔金桔、興安葡萄等一批優勢區域創建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到2020年,力爭創建2箇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4個以上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同時,重點抓好恭城“瑤韻柿鄉”、永福“福壽田園”、灕江東岸休閒園區等一批田園綜合體建設。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近年來,靈川縣把農業與觀光、休閒、旅遊有機結合,大力發展生態遊、鄉村遊,日趨活躍的旅遊消費帶動了縣域經濟蓬勃發展。記者唐豔蘭 攝

在特色農產品出口方面,目前桂林市有恭城、平樂和荔浦三個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下一步按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準和國際通行的農業操作規範,建設一批農產品出口示範基地,申報和創建一批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打造綠色“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肉”;同時,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出口企業,重點支持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產品、木製品等產品出口;此外,擴大對外開放,依託珠江—西江經濟帶,精準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推廣等方面加強合作;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國家為重點,支持農業企業到境外建設生產基地和加工、倉儲物流設施。

農產品附加值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農業產業的興衰和群眾的“錢袋子”,今年,桂林市還將全力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培育壯大一批國家級、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力抓集聚區建設,重點支持農產品原料大縣和農產品主產地打造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力爭到2020年建成6個自治區級農產品加工集聚區,每個縣(市、區)至少創建1個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同時,聚焦農牧業全產業鏈,著力引進一批建鏈、強鏈、補鏈、延鏈的大項目、好項目,力爭到2020年引進1—2家國內外大型龍頭企業。同時,鼓勵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產業化聯合體和社會化服務,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力爭到2020年家庭農場突破1200家,農民合作社達7000家。

1995年,桂林第一個'億元村'誕生,市長送來'億元村'金匾

取之於林,用之於民的新產業 記者李凱 攝

桂林市還將著力發展冷鏈物流和農村電商,延長農產品銷售時間,拓寬銷售渠道。包括推進灕江—全國農特產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建設,今明兩年將支持每個縣(市、區)每年建設一座1萬立方米以上的倉儲冷庫。同時,推進灌陽、荔浦等6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建設農村淘寶、村郵樂購等村級服務點。到2020年,實現農村電商銷售額150億元,年均增長30%。

鄉鎮企業的發展促使農村生產力顯著提高,推進了農村的工業化,加速農村的城鎮化,從當年的3個“億元村”到今天大桂林眾多鄉鎮面貌和鄉村居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可以直接感受到這種農村城市化的輝煌進程。

記者陽顏 通訊員李怡慧 蔣文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