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物、學篆刻、賞古建,故宮七大活動詮釋“文化中樞”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在延禧宮修文物,去齋宮創作版畫,再到箭亭廣場參加一場合唱音樂會。今天(5月18日)是第43個國際博物館日,故宮博物院舉辦七大主題活動,均由觀眾參與完成。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聚焦博物館作為社區、社群、社會活躍參與者的角色定位。

故宮開展的大型藝術創作、百人篆刻、志願者諮詢與講座、版畫製作體驗、音樂會、古建科技保護教育、古建館展覽導賞七大主題活動,就是為了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互動的平臺,發揮故宮作為博物館的文化中樞職能。

修文物、學篆刻、賞古建,故宮七大活動詮釋“文化中樞”

在專家指導下,青少年觀眾在延禧宮靈沼軒體驗文物保護工作者的日常。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學:觀眾動手體驗“修文物”

被戲稱為故宮“爛尾樓”的延禧宮靈沼軒,是中國首例水族館式的“水晶宮”建築。2019年3月,故宮正式啟動“延禧宮研究性保護項目”。今天上午,故宮古建部聯合故宮文保科技部、清華大學專家,在靈沼軒進行了一堂“水晶宮裡的祕密”古建築科技保護知識青少年教育課。

古建部專家向學生們介紹了靈沼軒建築歷史概況,文保科技部專家介紹了文物保護工作在開展具體保護干預措施之前需要完成哪些檢測分析。隨後,由來自故宮和清華的5位老師帶隊,10名學生分成5個組,現場實地完成取樣分析,體驗如何通過簡易的檢測設備識別金屬、石材、玻璃、瓷磚、灰漿等五種類型材料中的化學元素,理解文物保護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流程。

在熙和門,來自海淀區西二旗小學的學生則以“傳統交融·旗刻未來”為主題,進行了一場百人篆刻活動。學生們還在故宮典藏的書畫噴繪圖上,用完成的印章鈐上了自己的一方印記。

修文物、學篆刻、賞古建,故宮七大活動詮釋“文化中樞”

故宮志願者為觀眾提供專場志願服務。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聽:志願者與專家講授故宮傢俱和古建

每年國際博物館日,故宮志願者團隊都會開展專場志願活動。今年,志願者們統一著裝,在太和門、珍寶館、雕塑館等展廳諮詢臺前,為觀眾解答參觀疑問、提供觀展信息、宣傳文明參觀理念。

故宮資深志願者結合往日的研究和講解經驗,為預約觀眾帶來了一場“閱讀傢俱館”主題講座,深度解讀傢俱館,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明清傢俱知識。

目前,古建館正在展出《故事集:古建工程師的一甲子》,選取故宮古建專家於倬雲職業生涯中的若干重要事件,講述故宮文物建築保護事業的發展。今天,故宮古建專家在東華門古建館裡為觀眾提供專業導賞,帶領公眾欣賞樣式雷燙樣、圖檔、琉璃構件、天花、銅飾件、內簷裝修等建築文物。

看:“一帶一路”國際版畫匯聚故宮

今天,“合作·共贏/一帶一路國際版畫交流項目彙報展”在故宮舉行開幕式,展覽彙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版畫藝術家的作品,呈現風格多樣的藝術創作。

展覽開幕後,齋宮院落中一場大型版畫製作活動也緊隨其後。百餘位公眾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版畫藝術創作,嘗試了絲網印刷、活字凸版印刷以及木刻版印刷等製作技法,製作出帆布袋、書籤和簽名版畫等多種形式作品。

玩:在紫禁城開音樂會和藝術展

今天上午,隨著《愛我中華》的旋律奏響,一臺合唱音樂會在箭亭廣場唱響。中國音樂家協會愛樂樂團合唱團走進故宮,領唱了十餘首經典愛國曲目,包括《我的祖國》《我愛你,中國》《春天在哪裡》《天路》《故鄉是北京》等。

5月11日至18日,故宮還連續舉辦了6場針對不同年齡段公眾的“故宮藝術現場”大型藝術創作活動。“故宮藝術現場”以中國傳統五行為靈感,以白、綠、黑、紅、黃五種顏色對應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千餘名公眾參與到了大型創作中來,以故宮藏品為創作素材,利用軟陶、珍珠棉、馬賽克等現代藝術材料進行拼貼,共完成612塊獨立畫幅,並將完成的作品組合成立體的“七巧板”裝置。

新京報記者 倪偉 協作記者 李木易

編輯 白爽 校對 危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