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為什麼東吳沒有五虎大將?

關羽 丁奉 三國演義 趙雲 圖說三國 2017-06-15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一部《三國演義》讓我們對三國這段歷史,格外的關注,以及讓這個時候的武將都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比如那些家喻戶曉的蜀漢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曹魏的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等,個個都是名垂千古的存在。然而,很奇怪,明明是三國爭雄,為什麼東吳就沒有媲美魏蜀的五虎上將?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為什麼東吳沒有五虎大將?

五虎上將,雖然不是正史上給予的稱號,一般以小說、曲本等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但是也是一個比較有象徵意義的排位,客觀反映了國家的強弱。作為三國之一的東吳,綜合實力還要比蜀漢強,而且其人才的優越性,都有高於蜀漢和曹魏,立國初期,猛將也如雲,比如《三國志》記載::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等十二人列為一傳:“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雖然人數要超過曹魏和蜀漢,卻知名度遠遠低於曹魏和蜀漢。為何《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不給東吳五虎大將這樣的名頭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為什麼東吳沒有五虎大將?

第一:東吳軍制性質決定

東吳的兵制比較雜亂,其軍隊特點,如《歷代兵制》所說:“吳多舟師,營校略異於漢。”東吳立國江南,北有長江天險,東南有東海、南海,內地多湖泊水澤,多水域的自然條件,尤其是豐富的物產和發達的經濟,決定其水軍強於魏、蜀,以致數次以舟師挫敗來進攻的曹魏大軍。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為什麼東吳沒有五虎大將?

而五虎將,卻是在陸戰中形成的,海戰幾無成例。《鴻蒙·紛飛錄》中出場,說的是是戰國末年燁國的五虎將,小說《說唐》中瓦崗起義軍分別有前期五虎將和後期五虎將,《水滸傳》裡則有馬軍五虎將等等,都是在陸戰之戰,勇猛無敵的存在,相比之下,與東吳水軍有著一定性質的衝突,這或許也是陳壽與羅貫中不給五虎將的一個原因。

第二:東吳缺乏能夠正面匹敵曹魏蜀漢人物。

說實話,東吳的武將確實不少,但是真要與曹魏和蜀漢的五虎級別的大將正面對抗,卻是實在難以匹敵。孫策和太史慈都屬於一流猛將,可惜死的早,戰績不顯,威望不夠;而接下來的程普、韓當、甘寧、潘璋、丁奉等也都很能打,但是,若跟關羽、張飛等“萬人敵”比較,那是沒法比,跟趙雲、馬超、黃忠也不是一個級別。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為什麼東吳沒有五虎大將?

而曹魏的張遼,鎮守合肥多年,幾乎成為東吳諸將心中一道無法消除的魔咒,威震逍遙津,小兒止啼,基本是東吳各大武將的共識了,曹魏的五子良將,哪個不是陸戰中頂級的大將,東吳的猛將,正面匹敵,估計很吃力。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為什麼東吳沒有五虎大將?

第三:東吳的設定就是制衡的配角

先不說《三國志》,關於東吳的記載,是遠少於曹魏和蜀漢的,記載不是很詳細。

再說《三國演義》,羅貫中對東吳的描述也非常的缺乏存在感,英雄事蹟記載甚少,主要以“配角”的視角在闡述,在曹魏和蜀漢兩國之間,一直處於制衡的存在。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為什麼東吳沒有五虎大將?

赤壁之戰,是孫劉兩家眉來眼去;關羽走麥城,是曹孫兩家勾勾搭搭;夷陵之戰,老孫家又被曹家給利用了一回;後來諸葛亮多次出祁山,利用孫權在南線攻擊合肥,讓曹家陷入兩面作戰的境地。三國時期的故事,主要還是曹魏和蜀漢的之爭,東吳謀臣智士全部弱化了。

東吳既然是配角,自然就沒必要存在什麼五虎上將的需要,這不是搶奪曹魏和蜀漢的威風嗎,連東吳的四大都督,都弱化了,甚至過早去世了,更家沒有啥好說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