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聖關羽賜予湖南益陽兩個名揚千年的地名:馬跡塘和武潭

武聖關羽賜予湖南益陽兩個名揚千年的地名:馬跡塘和武潭

馬跡塘是益陽資水上游約70多公里南岸的一個鎮,歷來就隸屬益陽縣,以志溪河為界,長期以來叫“上益陽”,由於馬跡塘有千多年的歷史,後來儘管曾一度叫“二里”,再之後又是公社、鄉、鎮,但“馬跡塘”的名字千年未改。

馬跡塘名稱的來歷,縣誌、鄉土志均未解釋,只做了這樣的簡介:“馬跡塘鎮歷史悠久,有千年古鎮之說”。但在老益陽城裡,卻一直有一個傳說,那就是關羽曾在馬跡塘與曹操作戰,由於曹操人多勢眾,包圍了關羽,正要捉住時,關羽的赤兔馬騰空而起飛了起來,中間落地時在江心踩了一下,又騰空而起,飛越過了資江,來到了北岸,這個關老爺馬蹄在江心石頭上踩出來的腳印有臉盆大,故此,這個地方就叫“馬跡塘”。

武聖關羽賜予湖南益陽兩個名揚千年的地名:馬跡塘和武潭

可這個傳說,也隨著時間的流逝,傳統文化僅只有口傳而無筆載的緣故,可信度一代比一代降低,再加之文革期間的“破四舊”,老一輩的傳說被理解為迷信,這個傳說的聲音也就幾乎絕跡。

但筆者在益陽三國文化的研習中,卻感到了這個馬跡塘傳說的蛛絲馬跡,一個不著邊的傳說是不可能傳承千年的,況這也不是無風起浪,歷史上關羽確實在益陽資江北岸駐紮過軍,並還有關羽的部隊因水土、口味不適,喝擂茶、吃蒿子粑粑、吃米麵的傳說,尤其是還有南岸曹操八十三萬軍隊吃黃泥湖蘿蔔的說法,理性中感覺到了這個傳說的真實性,於是,在2018年8月4日,專門實地調查了桃江馬跡塘和走訪有關老人。

武聖關羽賜予湖南益陽兩個名揚千年的地名:馬跡塘和武潭

當週春泉老人無意中又講出“武潭”的來歷,便覺得這個傳說越來越靠譜了,絕非空穴來風,因為有了一條可構成邏輯線的三個以上點:

1、關羽在建安二十年(215)駐紮在益陽,各種史志均有記載。

2、馬跡塘的傳說與地名已有千多年的歷史。

3、曹操的巡邏兵抓過江的關羽,這與曹操部隊吃黃泥湖的蘿蔔傳說同出一轍,只是沿資水上走70多公里而已,兩地同說曹操部隊,必定來自同一原因,應該與呂蒙駐軍有關,因呂蒙駐軍黃泥湖就是打的曹軍的旗號。因此,此說有譜!

結合筆者對馬跡塘地勢的瞭解,再結合對《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研習,試探著用邏輯方式進行了這樣的推理:

武聖關羽賜予湖南益陽兩個名揚千年的地名:馬跡塘和武潭

聞名世界的“單刀赴會”應該是在仲春,即陽春三月,但這個茶亭會談是一個僵持的結果,即暫以資江為界。從常識上來講,魯肅拿著劉備的借條與要關羽交割荊州的手諭,應該是理直氣壯的一方,但魯肅沒有得理不饒人步步緊逼,而是靜下心來住在益陽縣衙。

可這對關羽來說,顯然有些不利,因魯肅無論是從名義上來講,是漢昌太守,住自己的轄地,心安理得,從駐軍環境來講,是在城區。但關羽則不同了,從名義上來講是賴賬,從駐軍條件上來講,是荒郊野外,且是軍帳,作不得長期打算的,因此,有些沉不住氣。

武聖關羽賜予湖南益陽兩個名揚千年的地名:馬跡塘和武潭

但怎麼結束這種對峙的僵局呢?這裡,我們權且用小人之心揣度一下關羽:水淹益陽。

這裡,我們可以用“馬跡塘”名稱的來歷延長邏輯鏈:資水的下游自黃沙坪起,在資江航運史上一直稱“下河”,意即地勢比較平緩,拿水流來講,落差小。但從益陽城區上溯,一直要走到今天的馬跡塘才有一定的落差,這也是現代建馬跡塘電站的緣故,有1.8——3.5米的落差,因此,關羽想在這裡攔壩決堤用水淹打破這種對峙,這種水淹當然只能對魯肅不利,因關羽除了是主動方有準備外,還是住在離魯肅十里之遙的上游,因此,關羽考察地形一直上溯到了馬跡塘。

與關羽隔河對峙的人是呂蒙,呂蒙從小負氣立志,發奮讀書,又深諳江南的地勢水流,且是能讀懂關羽的人(關羽日後被呂蒙所敗),也想到了關羽眼前的這種處境和心態,於是,早在有可能攔壩的馬跡塘布好了防備,因此,關羽在此過到南岸觀察地形時,被呂蒙的巡邏兵發現,追趕中急忙逃過江回北岸。這裡,關羽倒不是懼怕這些巡邏兵,而是怕被這些人認出來有失君子之風,於是,落得一場狼狽,連戰袍斗篷都打溼弄髒了,以致不得不在資水中洗刷,從而使當地留下1800年的地名;武潭,即武聖人洗戰袍之潭。

武聖關羽賜予湖南益陽兩個名揚千年的地名:馬跡塘和武潭

這個過程是合情合理的,關羽之所以沒帶人過江,除了他的這個不成熟計劃不能讓更多人知道外,最主要的是這種測水觀地形的事情,必須親歷親為,否則稍有差錯就會滿盤皆輸。

關羽雖然沒被呂蒙的部隊抓到證據,但關羽的形象實在是太明顯了;赤面長髯,就是座下的赤兔馬,也是萬騎中的神駿,“馬中赤兔”。見過這場景的人都可認定就是關羽。於是有了後來關羽在曹操的重圍之中,赤兔神駿騰空而起,一足點擊江中巨石,再次騰空,二躍過江,江中石留有馬蹄印跡的民間傳說。

武聖關羽賜予湖南益陽兩個名揚千年的地名:馬跡塘和武潭

史上還一個事件可印證關羽的這次馬跡塘測水觀地形。那就是四年後,建安二十四年(219)關羽在湖北攻打曹洪的樊城,于禁、龐德趕來增援紮營,被關羽攔壩漢水,一舉決堤水淹七軍的輝煌戰例,使得關羽“威震華夏”。這件事如果追溯到根,還應該是關羽在益陽與魯肅對峙三月有餘,在青龍州讀書苦思醞釀出來的計劃,馬跡塘是因為呂蒙也熟讀兵書,識破計謀而未成。而關羽也著手考察地形,並留下“神駿騰空,點擊江中巨石留跡”的傳說,應該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但這個故事終究沒能入史記載,大概是因為益陽人有蜀漢正統的觀念,關羽在益陽生活三個多月的時間,流傳下來的傳說故事都是正面的完美形象,像“單刀赴會”,表現的是關羽英雄虎膽,大義凜然。如關羽的士兵吃不慣大米,於是益陽人就用大米作出了米麵,吃幹坨子,蒿子粑、磨刀水日,喝擂茶等,關羽手不釋卷夜讀春秋等,都是關羽與益陽百姓“軍民一家親”的故事傳說,如果說關羽過界窺視,狼狽撤離最後落荒而逃的形象,顯然有損關羽的高大形象。再就是關羽有一個水淹益陽的構思,也未免會徹底抹黑關羽的“軍民一家親”,於是,這個傳說在文人看來,不應該記錄在案,因此,文字中就一直沒有提及。

武聖關羽賜予湖南益陽兩個名揚千年的地名:馬跡塘和武潭

這個傳說,不管是政治上的審查刪除也還是文史官的隱惡揚善,有馬跡塘、武潭千餘年的歷史地名,還有馬跡塘水勢的落差,加之民間傳說,這應該是“馬跡塘”地名的來歷,其實,時過境遷,到今天,這個故事也損害不了關羽的形象,反而會使關羽更人性、鮮活。

文/老漢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