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刀,不是青龍偃月刀,而是另一種當時最強的名刀

小院細說三國系列之二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來日收拾軍器,但恨無馬匹可乘。正思慮間,人報有兩個客人,引一夥伴當,趕一群馬,投莊上來。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莊迎接。原來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張世平,一名蘇雙,每年往北販馬,近因寇發而回。玄德請二人到莊,置酒管待,訴說欲討賊安民之意。二客大喜,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以資器用。

桃園結義的故事被視為“義”字當頭的象徵,流傳很廣。不過很遺憾,這個故事是羅貫中虛構的,史書上找不到任何記載。故事雖然是虛構,三人情同兄弟的情義卻是真實存在的。張飛對關羽是: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劉備與關張二人的關係是: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關係好到睡覺都要在一起,確實是兄弟之情。關張二人對劉備也是忠心耿耿。

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同三國演義中寫到的“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幾乎差不多,所以,“桃園三結義”雖無其事卻有其實。

關羽的刀,不是青龍偃月刀,而是另一種當時最強的名刀

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二人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中山是指的中山國,是漢景帝的庶子中山王劉勝的封地,大致位置是在如今的河北定州一帶,史書也記載“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是由得用合徒眾。”對於年少貧窮的劉備來說,這兩位富商實在是起家的貴人,由此可見生命中貴人的重要性。

玄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張飛造丈八點鋼矛。各置全身鎧甲。共聚鄉勇五百餘人,來見鄒靖。

至於三人的兵器,則都屬於演義的渲染,畢竟名將要配神兵。史書上極少會記載武將所用兵器,就大時代來看,三國兩晉時期最通用的馬上兵器是矛、戟之類的直刺兵器,而且當時並沒有出現馬上使用的長柄大刀,長柄大刀要到了隋唐時期隨儀仗的出現才出現,並非用於實戰。在關羽斬顏良的記載中也能看出: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那麼關羽用刀嗎?肯定是用的,不過不會青龍刀,而是隨身的佩刀,漢朝的通用佩刀是環首刀,關羽必然也會攜帶作為近戰武器,斬顏良之首也需要用刀。環首刀經過反覆鍛打折疊和淬火後製作而成,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戰刀。

關羽的刀,不是青龍偃月刀,而是另一種當時最強的名刀

再看張飛的兵器,張飛應該確實是用的矛,這點沒有疑問,《三國志》中也有記載,張飛長阪坡時曾“瞠目橫矛”,矛是通用的兵器,武將必須會用。不過丈八蛇矛,就是羅貫中的發明了,既然關羽有了青龍刀,為了突出張飛的個性,就要為他配備了這樣一件專屬武器,在演義裡也實屬正常。

劉備的雙股劍,也是杜撰,不過劉備能夠上馬作戰,這點是肯定的。

《三國志》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毋丘毅詣丹楊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

《典略》:“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後以軍功,為中山安喜尉。”

關羽的刀,不是青龍偃月刀,而是另一種當時最強的名刀

這些記載都說明劉備開始是領兵打仗出身,並以軍功得以晉升。領兵打仗的軍官,必然需要精通武藝,至於用劍,劉備肯定也會用,明朝嘉靖時期的何良臣在《陣紀》裡有這樣一句話:“卞莊子之紛擊法,王聚之起落法,劉先主之顧應法,馬明王之閃電法,馬超之出手法,五家之劍有傳。”說明劉備確實精通劍術,不過上馬作戰,單薄的劍顯然不是合適的武器,難以破甲,羅貫中為了配合關張二人的兵器,給劉備造了雙股劍。

第一回講到一半,劉關張已萬事俱備,準備出山建立功業了,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之前文章,請戳這裡:

劉備最後為何能稱帝?全因為他起兵的這個地方,實在是太好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