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橋頭堡”聚焦聚力新動能

冠縣“一縣連三省”,是山東省的“西大門”,省際聯通的重要樞紐。這裡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地處京九鐵路、邯濟鐵路、青蘭高速、309國道沿線,既緊靠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又面向市場廣闊、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內陸省份,是齊魯西進、晉冀東出的支點縣和開拓中原市場的理想之地。

冠縣資源、產業、環境“三大優勢強”。土地、能源、基礎設施等生產要素充裕,工業園區設施完備;87萬人民忠厚朴實、勤勞善良,人力資源豐富,用工條件優越。精品鋼板、紡織服裝、現代農業、機械裝備製造等產業基礎雄厚,精品鋼板年產量過千萬噸,稀土永磁、藍寶石晶體、光伏等新能源新材料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棉紗、坯布、服裝產量及品牌馳名全國;林果、蔬菜、畜牧、農副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優勢強勁。傾力打造“政策窪地”,最大限度為投資者提供最優惠政策;優化營商環境,厚植親商、安商、惠商文化,為投資者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務,創造最優、最特、最寬鬆的發展環境。 (孫亞飛 許永飛)

持續改善營商環境 打造“雙招雙引”政策窪地 冠縣縣委書記 李春田

發展是第一要務,“雙招雙引”是中心任務,抓住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就抓住了經濟工作的主動權。冠縣堅持解放思想,凝聚共識,舉全縣之力抓好“雙招雙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出臺激勵政策,完善工作機制,夯實基礎支撐,營造“雙招雙引”濃厚氛圍。

創新服務舉措,優化營商環境。按照“應劃盡劃”要求,將分散於23個部門的220項行政許可事項劃轉到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審批事項提速15%。編制1177項“一次辦好”事項清單,調整縣級行政權力清單,公佈42項中介服務項目清單,打造權力約束網。全面落實“一窗受理”,探索容缺受理、幫辦代辦、網上註冊等改革措施,新開辦企業電子化登記率95%,1個工作日完成新開辦企業5個環節手續。

出臺激勵措施,釋放政策紅利。制定《冠縣招商引資激勵政策》,明確規定對內資項目、總部經濟最高獎勵企業500萬元,對外資項目最高獎勵企業1000萬元,對冠縣研發機構最高給予100萬元資助,對引薦單位(個人)最高獎勵100萬元。對重大招商項目“一事一議”,在土地、資金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落實《冠縣企業科技創新獎勵資助暫行辦法》,縣財政每年設立200萬元引導資金,鼓勵企業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引進高科技人才。

完善工作機制,規範招引體系。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拿出主要精力推動“雙招雙引”,縣級幹部帶領所包鄉鎮(街道)每月至少外出招商一次。實行黨政聯席會議定期調度、重大項目引進協調推進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項目推進難題。實行招商項目聯繫幫包制度,對重點招商項目,明確一位縣級幫包乾部、一個責任單位、一套工作班子、一套分包方案,實行綠色服務通道。制定《關於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實施意見》《縣級領導幹部聯繫服務非公經濟組織細則》,支持幫助非公企業健康發展。

強化要素支撐,保障項目建設。擁有省級經濟開發區一處,管轄面積15.76平方公里,實現“九通一平”,進駐企業130家。縣財政設立1000萬元先期引導基金,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在盤活閒置土地700畝的基礎上,力爭再完成窯廠置換土地900畝,向上爭取土地指標470畝,優先保障招商項目。

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全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 冠縣縣委副書記、縣長 崔新樂

冠縣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以產業為依託、項目為支撐,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助推高質量發展。

突出產業優化升級,引領工業高端發展。目前,冠縣精品鋼板年加工能力1100萬噸,擁有紗錠150萬枚、服裝生產能力1200萬件,年產工程機械車輛4萬臺、軸承10億套,交通安全設施產品佔全國市場份額50%以上,以稀土永磁、納米陶瓷、新型建材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初具規模。立足現有產業基礎,著力做大做強精品鋼板產業,創建全國金屬鍍塗複合材料質量提升示範區;著力完善提升紡織服裝產業,推動形成“棉紗—印染—布料—服裝家紡”完整鏈條,規劃建設紡織服裝產業園;著力優化整合機械製造產業,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配套,規劃建設高端智能機械生產基地;著力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重要新材料產業基地。

突出重點項目建設,引領工業提速發展。實行幫包機制,一個重點項目、一名縣級幹部、一個依託單位,現場辦公、全程服務、一抓到底,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實行公示機制,將所有項目幫包情況在全縣人民面前公示,每半月更新一次,確保幫包責任落到實處;實行會商機制,堅持投資方、承建方、服務方三方協調會商,做到問題及時反饋、快捷會辦、精準解決;實行動態管理機制,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大項目、好項目,及時納入重點項目盤子,促進項目規模和質量雙提升。

突出要素基礎保障,引領工業集聚發展。按照“有限指標保重點”和“節約集約用地”原則,優先配置土地資源,全力保障項目用地。制定重點項目融資需求清單,強化銀企對接,為項目建設提供優質融資服務。加快寶信鐵路物流園區建設,推進運輸方式“公轉鐵”,規劃建設8條鐵路碼頭,為項目發展開闢一條低成本、高效率、大進大出的運輸通道。

人才有歸屬 項目有園區 發展有依靠 交通有保障 冠縣集聚優勢拓展平臺推進高質量發展

冠縣按照“東進、西控、北優、南展”發展方向,向東跨越東環路主動對接聊城主城區,控制西環路以西建設,優化鐵路以北產業佈局。加快推動南部新城建設,重點豐富現代商業、醫療衛生、文化休閒、教育體育、居住等功能,進一步拓展城市發展格局。冠縣讓人才有歸屬,項目有園區,發展有依靠,交通有保障。

以精品意識建設城市。冠縣今年計劃投資22.8億元,實施城建項目32個。努力打造有品質感的城市,加快推進清泉河綜合治理三期工程,構建城區完整生態水系格局;實施清泉廊橋建設暨功能設施提升工程,打造集觀光、休閒、購物、娛樂為一體的文旅景觀帶。努力打造有幸福感的城市。今年,新建2條城區道路,交通渠化8個道路交通口,實施9條道路綠化,新增綠化面積20萬平方米。努力打造有歸屬感的城市,建設靜雅居等21個宜居舒適、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2個,開工建設回遷安置房13萬平方米,努力把城市建成每個人的溫馨家園。

在研發平臺建設上,冠縣已建有國家級平臺1家,省級研發平臺8家,市級研發平臺32家。冠縣與中國科學院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星瀚股份院士工作站掛牌。

園區是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冠縣不斷強化規劃引領和政策引導,突出園區集聚效應,把縣經濟開發區、工業聚集區建設作為加快產業集聚的平臺,全力實施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聚集、特色在園區展現,構建以縣經濟開發區為龍頭,定遠寨、東古城集聚區為兩翼,鄉鎮園區為補充的園區建設體,有力促進了園區經濟特色化、產業化、集群化。

創新發展園區經濟,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冠縣經濟開發區管轄面積15.76平方公里,實現路、水、電、氣等“九通一平”。現已形成以冠洲集團、星瀚股份等企業為主的金屬板材產業集群;以冠星集團、冠鑫集團等企業為主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以魯盟威金屬科技、金冠集團等企業為骨幹的交通設施產業集群;以上達稀土、恆通晶體、精創磁性材料等企業為骨幹的新材料產業集群;以新瑞集團、百佳食品、百果莊園等企業為骨幹的農副產品加工群體。

暢通運輸通道,冠縣全力加快寶信鐵路物流園區建設。今年4月17日,由邯濟鐵路公司、山東寶信貿易有限公司聯合投資建設,總投資5億元的冠縣鐵路貨場正式開通啟用。該貨場的開通運營,開創了貨物高速運輸的新局面,結束了冠縣沒有大型鐵路貨場的歷史,可輻射館陶、大名、莘縣、魏縣、臨清等周邊縣區。下一步,規劃建設8條鐵路碼頭,推進運輸方式“公轉鐵”,開闢一條低成本、高效率、大進大出的運輸通道,打造區域重要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地。

一枚印章管審批

冠縣“一次辦好”抓住一枚印章管審批這個牛鼻子,深入開展簡政便民、流程再造、精準監管,在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方面做出了探索和努力。

“三張清單”打造權力約束網。編制公佈“一次辦好”事項清單,相關部門(單位)按照清單簡化辦事程序,推動審批提速。動態調整權力清單,2019年共取消縣級行政權力事項23項,承接下放行政權力事項17項,新增縣級行政權力事項40項。清單調整後及時做好銜接落實,確保權力運行公開透明、執行到位。編制中介服務項目清單,公佈縣級政務服務事項中介服務項目42項,縣級政府購買服務的中介服務項目4項。凡未納入清單的政務服務事項中介服務項目一律不得作為政務服務的受理條件,進一步規範中介服務。

“三輪驅動”助力服務高效能。全面落實“一窗受理”,整合設立綜合服務窗口、後臺審批區域和聯審聯辦會議室,推行“受審分離、統一出件”的服務模式。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通過山東省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審批事項網上可申報率80%以上,實體大廳設立“互聯網+”網上申報體驗區,實施免費證照郵寄,大大方便辦事群眾。推行“貼心幫辦”三級聯動,完善鄉鎮、村居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幫辦員為百姓提供上門服務,基層群眾辦事可實現“零跑腿”。

持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實現新開辦企業最快1個工作日內完成營業執照辦理、公章刻制等事項;全力推行電子化登記,開展政銀合作,推進服務鏈條向商業銀行前移,由銀行為申請人提供“一站式”代辦服務。優化不動產登記流程,不動產登記審核“三審”變“一審”,一般不動產登記業務的辦理時限由10個工作日壓縮為5個工作日。設立“互聯網+不動產登記”便民服務站,由銀行、房企提供不動產登記代辦,實現“外網申請、內網審核”,真正意義上減少群眾跑腿次數。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大力推進項目審批全流程提速,探索推進“多規合一”“多評合一”“多圖聯審”“容缺受理”等改革措施,制定“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流程圖”,製作“項目施工許可服務橫道圖(出讓類土地)”和“項目施工許可服務橫道圖(劃撥類土地)”。提高辦稅效率,持續深化網上納稅服務平臺應用,創新建設全智能自助辦稅服務平臺,實現納稅辦理即來即辦,當日辦結。

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冠縣按照“應劃盡劃”要求,將原分散於23個部門(單位)的220項行政許可事項及關聯事項和收費事項劃轉到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秉承有利於辦事群眾、提高行政效率的服務宗旨,將劃轉事項劃分為市場準入類、食藥衛生類、投資項目工程建設類、農業事務類和社會事務類五大領域,按照所屬領域對劃入人員進行整合,確保審批服務高效便捷。

冠縣優質產業集群邁向高端化智能化

◆精品鋼板產業作為冠縣傳統優勢產業之一,年加工能力1100萬噸。在精品板材產業提檔升級上,冠縣積極引導企業改進生產工藝、引進高端設備、實施高端對接,向鋼板終端產品延伸。現已形成以冠洲集團、山東星瀚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28家企業為主的金屬深加工產業集群,主要產品有普通冷軋板、鍍鋅建築板、彩塗建築板等。

◆冠縣紡織服裝行業形成以冠星集團為龍頭,國冠集團、冠鑫集團為骨幹企業的百億產業集群。全縣棉紡紗錠150萬枚,年產120支以下系列優質棉紗30多萬噸、白坯布和燈芯絨坯布3500萬米、針織服裝1200萬件。其中冠星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冠星系列產品是國家免檢產品、山東省名牌產品。

◆冠縣現代農業發展立足資源優勢,圍繞蔬菜、林果、畜牧、糧油四大主導產業,通過內引外聯、兼併重組等方式,培植了一批加工或銷售型龍頭企業。目前,全縣年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的各類涉農型龍頭企業達112家,擁有國家省市級重點龍頭企業53家。龍頭企業固定資產總規模28.1億元,年總銷售收入88億元,企業帶動基地面積65萬畝,聯結帶動農戶10.6萬戶,安排勞動力就業5.8萬人,有效帶動了全縣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冠縣是全國三大知名櫻桃主產地之一,還是全國知名的靈芝生產經營集散地,靈芝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四成以上。

◆冠縣是魯西機械加工基地、全國軸承鍛造基地。現有相關企業600餘家,主要為工程機械製造業、專用車生產業、軸承加工業等。以犀牛重工、雙力車輛為骨幹企業的工程機械製造業,主要產品有挖掘機、拖拉機、糧食烘乾機、深鬆機等,形成“犀牛”“白象”“雙力”“魯牛”等多個知名品牌。以卓越冠宏智能工業設備、昊威機器人為骨幹企業的機器人制造業,主要產品有數控機床製造、機器人制造等。軸承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30多家,市級以上技術中心8家,可生產各種型號的國標、非標軸承,涉及鍛件加工、車床加工、磨加工及軸承總承、鋼球加工、軸承保持器加工等行業,其中0類佔80%以上。

◆冠縣以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生物改性燃料、風電設備、藍寶石晶體、稀土永磁材料、新型建材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初具雛形。在產業發展上,壯大稀土、結構陶瓷、高分子材料、功能性纖維、特種鋼材等新材料產業,重點推進稀土永磁製品、藍寶石晶體等新材料項目建設。

◆冠縣充分利用省旅遊強縣、省重點服務業城區的優勢及區位優勢,不斷加快旅遊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已建成馬頰河生態溼地、萬畝梨園、百里林海等旅遊景區,擁有AAAA景區1處、AAA景區4處、AA景區4處。此外,冠縣交通物流企業達到145家;成功爭取阿里巴巴“千縣萬村”戰略聊城首個試點縣,農村淘寶縣級運營中心在全市率先啟動;建成電子商務產業園,吸引84家企業進駐。

△冠縣新貌

△藍寶石晶體材料生產線

△匯源優果基地

△紡織產業“智能化”

△美安裝配式建築構件

△智能裝備機器人

△“一次辦好”創優營商環境

△農村淘寶“上連下通”

△精品鋼板暢銷“一帶一路”

△特寬幅家紡織布

△邯濟鐵路貨場開通啟用

△稀土永磁材料生產車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