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貴州關嶺“動物墳場”之謎

貴州關嶺,一個令世界考古界都感到驚奇的地方。在方圓200平方千米的古生物化石群中,集中埋藏著億萬年前不同生活環境的生物化石,且保存極為完好,儼然一個“動物墳場”。為什麼無論來自深海、淺海,還是陸地的生物,都把這裡作為了生命的歸宿?

神祕的死亡現場

在貴州關嶺的大山深處,有一個叫臥龍崗的地方。當地農民以偷挖、倒賣海百合化石為生。1998年的一天,兩個農民在挖海百合化石時,挖到了一種既像魚又像龍的化石。這種化石很快被一個不明身份的人用20萬的高價買走了。

探索貴州關嶺“動物墳場”之謎

這個價格震驚了當地村民,也驚動了當地政府。很快,當地政府派考古專家到此地進行考察。考古工作者在這裡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調查發現:離臥龍崗不遠的地方,幾乎整座山頭都被生物化石填滿。接著,其他山頭又不斷傳來發現新化石的消息,方圓200平方千米。面積如此廣闊的地方,密密層層地分佈著遠古動物的屍體,猶如一個巨大的動物墳場,讓在場的人無不震驚。

考古工作人員對發現的化石進行鑑定,結果表明:關嶺古生物化石群形成於晚三疊紀(距今約2. 2億年前)的小凹組底部。是由海生爬行動物、魚類、海百合等生物組成,形成一個奇妙而完整的三疊紀海洋生態系統。而且,關嶺生物群化石保存得非常完好,這在世界上也比較罕見。

考古人員在驚奇的同時,也倍感困惑。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總工程師王尚彥博士說:“關嶺的生物群,大部分生活在海洋,有一些來自陸地。這些種類不同、生活環境迥異的遠古生物,怎麼會合葬在同一個地方呢?而且,大部分古生物其骨骼沒受到一點外力衝擊,均保持其原始狀態。這個現象可以表明,他們是安靜地死亡的。”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奇異的死亡現象呢?

探索貴州關嶺“動物墳場”之謎

揭祕安靜死亡

專家一致認為:這現象只有在當時沒有任何動盪的條件下才能形成。否則,如果水體快速流動,則必然會衝散肉體腐爛後的動物骨骼。以海百合為例,其纖細的莖幹、柔軟的冠部,即使輕微的海浪拍打,它們死後的身軀也承受不了多久,想變成化石,就更是奢望了。然而,在關嶺的生物化石中,即使看起來最不經風浪的海百合,也依然能夠完好地保持它生前的形態。面對這種奇異的現象,考古學家中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推測,那就是2億多年前的關嶺,是一片死水般波瀾不驚的海洋。

怎麼來證明這點呢? 依據地質學的觀點, 水的動力一定會在岩石上留下痕跡。於是,地質學者開始面對動物墳場的岩石,仔細觀察它的結構。通過對岩石的觀察,考古學者發現,岩石中有許多水平層理,這種水平層理是由於沉積物懸浮狀態經過極其漫長的時間沉積下來的。要形成這種水平層理,只有在水域安靜到了幾乎沒有流動的程度才能實現。

探索貴州關嶺“動物墳場”之謎

後來,考察小組開始剖析岩石的物理成分時,又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線索: 斷層中有一層岩石的顏色非常深, 明顯含有髮質,跟普遍存在的淡黃色岩層有著明顯區別。經過分析確認,這是典型的缺氧環境的表現。這個結果一經得出, 有的學者立刻聯想到曾經出土的一條魚龍化石。這條魚龍在死亡時肢體扭曲,地質學者曾為它的死因費盡猜疑,而從現在得出的結果來分析,這條魚龍很可能因缺氧窒息而死。

於是,專家們循著這條線索推測,2億多年前,曾經與大海相連的關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地質變化,變成了一片封閉的水域。遠古時代,關嶺屬於熱帶氣候,十分適宜生物的繁殖生長。而封閉的環境使得水下空間變得擁擠不堪。一些如魚龍之類的深海動物,便因此窒息而死。缺氧的環境,使沉積在海底的生物腐爛速度變得極其緩慢。前一批骨骼還沒來得及被分解,新的沉積物就又覆蓋上來,使其有效地與氧氣隔絕,從而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於是,不同年代、不同水域、不同種族的生物得以沉積在一起。

至此,這個隱藏了億萬年的動物墳場的祕密,終於揭曉了。實際上,這只是萬里長征邁出了一小步,因為在這片密密層層的動物墳場中,還埋藏著更多更神祕的未解之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