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

場所塑造大勢所趨

一個成功的房地產項目不應只是磚瓦及其他建築材料的堆砌,還應以人為本,注重使用者的體驗感,讓人們更願意在這裡工作、購物、旅遊、生活。場所塑造正成為地產領域的大勢所趨,如企業積極提升辦公空間的設計、技術來增強項目競爭力;購物中心及零售店提升服務拉動客流及銷售額;倉儲物流設施改善員工工作環境來提高工作效率,及住宅項目通過居住空間的品質提升來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等。


"

場所塑造大勢所趨

一個成功的房地產項目不應只是磚瓦及其他建築材料的堆砌,還應以人為本,注重使用者的體驗感,讓人們更願意在這裡工作、購物、旅遊、生活。場所塑造正成為地產領域的大勢所趨,如企業積極提升辦公空間的設計、技術來增強項目競爭力;購物中心及零售店提升服務拉動客流及銷售額;倉儲物流設施改善員工工作環境來提高工作效率,及住宅項目通過居住空間的品質提升來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等。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文章來源:網易房產廣州


對此,戴德樑行高級董事、大中華區租戶研究主管Shaun Brodie帶來了《中國地產的體驗式變革》主題報告發布及演講,通過對不同類型的場所塑造方式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間、辦公、零售、工業物流、酒店住宅空間下發揮的作用,來詮釋場所塑造在地產板塊中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打造優質地產項目、驅動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大灣區下勢頭強勁的城市更新

一線城市進入存量時代,城市更新成為主戰場。由戴德樑行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產業地產部主管蘇智淵領銜的“大灣區城市更新進化論”主題演講,結合生動案例深入解讀了多個城市的更新機制與政策對比,透視未來

第一,土地資源稀缺 城市更新迫在眉睫。10萬億級的經濟總量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海內外投資者爭相關注的熱土。截至2018年底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人均GDP高達15萬元,僅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近四年來吸引了新增常住人口563萬。人均GDP居於三大城市群之首,卻有著最多新增常住人口及最稀缺土地資源的大灣區,隨著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結構升級轉型與協同發展下,其物業載體的承載能力亟需跟上腳步,城市更新無疑是盤活存量資產、釋放優質土地資源,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方案。


"

場所塑造大勢所趨

一個成功的房地產項目不應只是磚瓦及其他建築材料的堆砌,還應以人為本,注重使用者的體驗感,讓人們更願意在這裡工作、購物、旅遊、生活。場所塑造正成為地產領域的大勢所趨,如企業積極提升辦公空間的設計、技術來增強項目競爭力;購物中心及零售店提升服務拉動客流及銷售額;倉儲物流設施改善員工工作環境來提高工作效率,及住宅項目通過居住空間的品質提升來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等。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文章來源:網易房產廣州


對此,戴德樑行高級董事、大中華區租戶研究主管Shaun Brodie帶來了《中國地產的體驗式變革》主題報告發布及演講,通過對不同類型的場所塑造方式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間、辦公、零售、工業物流、酒店住宅空間下發揮的作用,來詮釋場所塑造在地產板塊中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打造優質地產項目、驅動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大灣區下勢頭強勁的城市更新

一線城市進入存量時代,城市更新成為主戰場。由戴德樑行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產業地產部主管蘇智淵領銜的“大灣區城市更新進化論”主題演講,結合生動案例深入解讀了多個城市的更新機制與政策對比,透視未來

第一,土地資源稀缺 城市更新迫在眉睫。10萬億級的經濟總量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海內外投資者爭相關注的熱土。截至2018年底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人均GDP高達15萬元,僅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近四年來吸引了新增常住人口563萬。人均GDP居於三大城市群之首,卻有著最多新增常住人口及最稀缺土地資源的大灣區,隨著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結構升級轉型與協同發展下,其物業載體的承載能力亟需跟上腳步,城市更新無疑是盤活存量資產、釋放優質土地資源,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方案。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第二,灣區城市更新各自發力。灣區各城因地制宜採取了相應措施,來推進城市更新的“進化”,包括整合機構、優化流程、加大政府統籌力度、助推“工改工”、加大舊村改造支持力度及設立退出機制等。

戴德樑行收集整理了截至2019年5月底大灣區10個城市的最新城市更新政策(澳門的都市更新相關法規尚未正式出臺,故不在分析範疇內),選取相關指標,對各地政策的完善、便利及可持續性為標準進行評分,灣區核心城市深圳、香港、廣州位列前茅。


"

場所塑造大勢所趨

一個成功的房地產項目不應只是磚瓦及其他建築材料的堆砌,還應以人為本,注重使用者的體驗感,讓人們更願意在這裡工作、購物、旅遊、生活。場所塑造正成為地產領域的大勢所趨,如企業積極提升辦公空間的設計、技術來增強項目競爭力;購物中心及零售店提升服務拉動客流及銷售額;倉儲物流設施改善員工工作環境來提高工作效率,及住宅項目通過居住空間的品質提升來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等。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文章來源:網易房產廣州


對此,戴德樑行高級董事、大中華區租戶研究主管Shaun Brodie帶來了《中國地產的體驗式變革》主題報告發布及演講,通過對不同類型的場所塑造方式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間、辦公、零售、工業物流、酒店住宅空間下發揮的作用,來詮釋場所塑造在地產板塊中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打造優質地產項目、驅動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大灣區下勢頭強勁的城市更新

一線城市進入存量時代,城市更新成為主戰場。由戴德樑行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產業地產部主管蘇智淵領銜的“大灣區城市更新進化論”主題演講,結合生動案例深入解讀了多個城市的更新機制與政策對比,透視未來

第一,土地資源稀缺 城市更新迫在眉睫。10萬億級的經濟總量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海內外投資者爭相關注的熱土。截至2018年底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人均GDP高達15萬元,僅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近四年來吸引了新增常住人口563萬。人均GDP居於三大城市群之首,卻有著最多新增常住人口及最稀缺土地資源的大灣區,隨著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結構升級轉型與協同發展下,其物業載體的承載能力亟需跟上腳步,城市更新無疑是盤活存量資產、釋放優質土地資源,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方案。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第二,灣區城市更新各自發力。灣區各城因地制宜採取了相應措施,來推進城市更新的“進化”,包括整合機構、優化流程、加大政府統籌力度、助推“工改工”、加大舊村改造支持力度及設立退出機制等。

戴德樑行收集整理了截至2019年5月底大灣區10個城市的最新城市更新政策(澳門的都市更新相關法規尚未正式出臺,故不在分析範疇內),選取相關指標,對各地政策的完善、便利及可持續性為標準進行評分,灣區核心城市深圳、香港、廣州位列前茅。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第三,城市更新進程加快

同場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更新進化論》報告數據顯示,2016-2018年,隨著政策的完善,大灣區各城的城市更新進程明顯加快,2018年大灣區十大城市完成改造的土地面積共計5.4萬畝,同比上升32%。城市更新項目遍地開花,舊改進入“爆發年”。未來,城市更新將全面承載大灣區的融合發展,隨著政策體系的不斷進化,市場熱度將穩步上升。


"

場所塑造大勢所趨

一個成功的房地產項目不應只是磚瓦及其他建築材料的堆砌,還應以人為本,注重使用者的體驗感,讓人們更願意在這裡工作、購物、旅遊、生活。場所塑造正成為地產領域的大勢所趨,如企業積極提升辦公空間的設計、技術來增強項目競爭力;購物中心及零售店提升服務拉動客流及銷售額;倉儲物流設施改善員工工作環境來提高工作效率,及住宅項目通過居住空間的品質提升來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等。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文章來源:網易房產廣州


對此,戴德樑行高級董事、大中華區租戶研究主管Shaun Brodie帶來了《中國地產的體驗式變革》主題報告發布及演講,通過對不同類型的場所塑造方式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間、辦公、零售、工業物流、酒店住宅空間下發揮的作用,來詮釋場所塑造在地產板塊中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打造優質地產項目、驅動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大灣區下勢頭強勁的城市更新

一線城市進入存量時代,城市更新成為主戰場。由戴德樑行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產業地產部主管蘇智淵領銜的“大灣區城市更新進化論”主題演講,結合生動案例深入解讀了多個城市的更新機制與政策對比,透視未來

第一,土地資源稀缺 城市更新迫在眉睫。10萬億級的經濟總量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海內外投資者爭相關注的熱土。截至2018年底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人均GDP高達15萬元,僅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近四年來吸引了新增常住人口563萬。人均GDP居於三大城市群之首,卻有著最多新增常住人口及最稀缺土地資源的大灣區,隨著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結構升級轉型與協同發展下,其物業載體的承載能力亟需跟上腳步,城市更新無疑是盤活存量資產、釋放優質土地資源,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方案。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第二,灣區城市更新各自發力。灣區各城因地制宜採取了相應措施,來推進城市更新的“進化”,包括整合機構、優化流程、加大政府統籌力度、助推“工改工”、加大舊村改造支持力度及設立退出機制等。

戴德樑行收集整理了截至2019年5月底大灣區10個城市的最新城市更新政策(澳門的都市更新相關法規尚未正式出臺,故不在分析範疇內),選取相關指標,對各地政策的完善、便利及可持續性為標準進行評分,灣區核心城市深圳、香港、廣州位列前茅。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第三,城市更新進程加快

同場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更新進化論》報告數據顯示,2016-2018年,隨著政策的完善,大灣區各城的城市更新進程明顯加快,2018年大灣區十大城市完成改造的土地面積共計5.4萬畝,同比上升32%。城市更新項目遍地開花,舊改進入“爆發年”。未來,城市更新將全面承載大灣區的融合發展,隨著政策體系的不斷進化,市場熱度將穩步上升。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各城市政策對改造主體、模式及類型的側重點不同,影響了各自城市更新的改造方向。以大灣區核心城市為例:

香港由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並行。市區重建局是城市更新項目的法定機構,由它主導的項目政策優惠力度顯著。截止2018年底香港共完成重建改造土地面積169.6畝,為市場釋放出73萬平方米的住宅樓面面積和26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

深圳主要由市場主導,存量市場成為新增土地供應的主力軍。自2012年起,深圳通過城市更新實現的土地供應量首次超過新增土地供應,而2016-2018年城市更新土地供應量達1.8萬畝,為一級土地成交量的1.5倍。

廣州以政府為主導,主要改造方向包括微改造及舊村改造。廣州城市更新以解決民生問題為主,包括以老舊小區微改造來改善社會環境、解決城中村“髒亂差”問題的舊村改造。2016-2018年發佈的城市更新計劃中,舊村改造佔全面改造土地面積的比重高達85.9%。

舊廠改造成城市更新“生力軍”

在舊城、舊村及舊廠改造中,因較少的利益主體,使得舊廠房改造成為城市更新“三舊”改造中最容易實施的內容。加之“工改M0”政策陸續登陸大灣區多個城市,具有引導產業升級、促進產城融合的積極作用,工業物業城市更新,正成為舊改領域的“生力軍”。


"

場所塑造大勢所趨

一個成功的房地產項目不應只是磚瓦及其他建築材料的堆砌,還應以人為本,注重使用者的體驗感,讓人們更願意在這裡工作、購物、旅遊、生活。場所塑造正成為地產領域的大勢所趨,如企業積極提升辦公空間的設計、技術來增強項目競爭力;購物中心及零售店提升服務拉動客流及銷售額;倉儲物流設施改善員工工作環境來提高工作效率,及住宅項目通過居住空間的品質提升來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等。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文章來源:網易房產廣州


對此,戴德樑行高級董事、大中華區租戶研究主管Shaun Brodie帶來了《中國地產的體驗式變革》主題報告發布及演講,通過對不同類型的場所塑造方式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間、辦公、零售、工業物流、酒店住宅空間下發揮的作用,來詮釋場所塑造在地產板塊中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打造優質地產項目、驅動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大灣區下勢頭強勁的城市更新

一線城市進入存量時代,城市更新成為主戰場。由戴德樑行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產業地產部主管蘇智淵領銜的“大灣區城市更新進化論”主題演講,結合生動案例深入解讀了多個城市的更新機制與政策對比,透視未來

第一,土地資源稀缺 城市更新迫在眉睫。10萬億級的經濟總量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海內外投資者爭相關注的熱土。截至2018年底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人均GDP高達15萬元,僅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近四年來吸引了新增常住人口563萬。人均GDP居於三大城市群之首,卻有著最多新增常住人口及最稀缺土地資源的大灣區,隨著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結構升級轉型與協同發展下,其物業載體的承載能力亟需跟上腳步,城市更新無疑是盤活存量資產、釋放優質土地資源,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方案。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第二,灣區城市更新各自發力。灣區各城因地制宜採取了相應措施,來推進城市更新的“進化”,包括整合機構、優化流程、加大政府統籌力度、助推“工改工”、加大舊村改造支持力度及設立退出機制等。

戴德樑行收集整理了截至2019年5月底大灣區10個城市的最新城市更新政策(澳門的都市更新相關法規尚未正式出臺,故不在分析範疇內),選取相關指標,對各地政策的完善、便利及可持續性為標準進行評分,灣區核心城市深圳、香港、廣州位列前茅。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第三,城市更新進程加快

同場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更新進化論》報告數據顯示,2016-2018年,隨著政策的完善,大灣區各城的城市更新進程明顯加快,2018年大灣區十大城市完成改造的土地面積共計5.4萬畝,同比上升32%。城市更新項目遍地開花,舊改進入“爆發年”。未來,城市更新將全面承載大灣區的融合發展,隨著政策體系的不斷進化,市場熱度將穩步上升。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各城市政策對改造主體、模式及類型的側重點不同,影響了各自城市更新的改造方向。以大灣區核心城市為例:

香港由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並行。市區重建局是城市更新項目的法定機構,由它主導的項目政策優惠力度顯著。截止2018年底香港共完成重建改造土地面積169.6畝,為市場釋放出73萬平方米的住宅樓面面積和26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

深圳主要由市場主導,存量市場成為新增土地供應的主力軍。自2012年起,深圳通過城市更新實現的土地供應量首次超過新增土地供應,而2016-2018年城市更新土地供應量達1.8萬畝,為一級土地成交量的1.5倍。

廣州以政府為主導,主要改造方向包括微改造及舊村改造。廣州城市更新以解決民生問題為主,包括以老舊小區微改造來改善社會環境、解決城中村“髒亂差”問題的舊村改造。2016-2018年發佈的城市更新計劃中,舊村改造佔全面改造土地面積的比重高達85.9%。

舊廠改造成城市更新“生力軍”

在舊城、舊村及舊廠改造中,因較少的利益主體,使得舊廠房改造成為城市更新“三舊”改造中最容易實施的內容。加之“工改M0”政策陸續登陸大灣區多個城市,具有引導產業升級、促進產城融合的積極作用,工業物業城市更新,正成為舊改領域的“生力軍”。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Studio Shanghai在商業城市更新領域有深厚的積累,成功操盤過上海新天地、佛山嶺南天地及重慶天地等標杆性商業更新項目。Studio Shanghai設計總監王聞皓先生在論壇上呈獻了題為“城市更新:建築與街道的活力再注入”的主題演講。通過對工業遺產、城市軸線及城市形態互補三個方向的海內外優質改造項目的剖析,包括上海靜安區老廠房改造、武漢中山大道、紐約時代廣場、邁阿密Bal Harbour等案例,給人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受。這些極具創新及匠心的改造項目中,有對建築空間的分配再利用、街區人行動線的再規劃,如武漢中山大道的街道規劃設計中,通過變更人行動線,將人與車合理分流,既為大量客流的引入提供了足夠的空間承載力,也為區域內順暢的交通條件提供了保障。

王聞皓分享道,商業改造項目不僅應關注商業業態的引入,也要注重年輕人的參與度及項目的體驗感。因此我們在改造舊建築與舊街區時,也會考慮將城市的消極空間變為更積極的空間,將原來廢舊的空間舒適化,提供給更多不同年齡層的人群使用與體驗,為項目本身賦予新生。

“頭號玩家”看大灣區城市更新

“大灣區下的城市更新:變革與展望”圓桌討論環節中,來自學術界、投資方、開發商及產業運營方的代表,作為城市更新領域先行者,紛紛從不同角度對城市更新的變革及未來機遇發表了獨到的見解。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福分享,舊改從早期的市場推倒重建到逐漸走向市場,一個好的城市更新應該與這裡的居民、城市及未來的發展有關係,政府一直在做積極的引導,而在這種環境下,市場亦保持了相當的開發潛力,保持了城市更新市場的充分活力。大灣區的一體化發展,有助於消除城市間的邊界壁壘,促進地產行業的“跨界”。

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增長官、經濟研究院院長劉策,在談到佳兆業作為城市更新領域先行者的經驗時,分析道,入局城市更新時機很重要,尤其是在存量市場下,把握機會才能不落人後,爭取到優質的土地資源。實際上,城市更新並不是一個容易獲利的領域,甚至有些項目是虧損的,過去20年的房地產市場是快週轉模式在運行,而城市更新週期需要5-10多年不等,考驗開發商的耐心。劉策認為在做舊改時,平衡各方利益是關鍵,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為開發商佈局掘金多個城市的存量資產有很大意義,能讓市場更加廣闊。

中信資本房地產投資執行董事張平表示,從地產投資的角度來看,價值增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策略,因此大灣區中價值增值型項目是備受青睞的。從前期的挖掘項目機會到完成交易、重新定位,改造、運營管理、提升價值,最後退出。基於這一套邏輯,大灣區中的城市更新機會,是比較符合價值增值型投資策略的。同時,大灣區核心城市是投資的首選,閒置低效的物業值得投資方多多關注。

多麗產業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鄧紹昌提到,城市更新更多的是產業的定位與植入的更新,這也是大灣區發展勢頭下的主旋律,產業可以帶動城市功能佈局的優化及競爭力的提升。產業生態鏈的構築及資源的對接,能成功幫助傳統開發商更好地做好更新項目的規劃與運營。


"

場所塑造大勢所趨

一個成功的房地產項目不應只是磚瓦及其他建築材料的堆砌,還應以人為本,注重使用者的體驗感,讓人們更願意在這裡工作、購物、旅遊、生活。場所塑造正成為地產領域的大勢所趨,如企業積極提升辦公空間的設計、技術來增強項目競爭力;購物中心及零售店提升服務拉動客流及銷售額;倉儲物流設施改善員工工作環境來提高工作效率,及住宅項目通過居住空間的品質提升來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等。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文章來源:網易房產廣州


對此,戴德樑行高級董事、大中華區租戶研究主管Shaun Brodie帶來了《中國地產的體驗式變革》主題報告發布及演講,通過對不同類型的場所塑造方式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間、辦公、零售、工業物流、酒店住宅空間下發揮的作用,來詮釋場所塑造在地產板塊中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打造優質地產項目、驅動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大灣區下勢頭強勁的城市更新

一線城市進入存量時代,城市更新成為主戰場。由戴德樑行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產業地產部主管蘇智淵領銜的“大灣區城市更新進化論”主題演講,結合生動案例深入解讀了多個城市的更新機制與政策對比,透視未來

第一,土地資源稀缺 城市更新迫在眉睫。10萬億級的經濟總量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海內外投資者爭相關注的熱土。截至2018年底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人均GDP高達15萬元,僅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近四年來吸引了新增常住人口563萬。人均GDP居於三大城市群之首,卻有著最多新增常住人口及最稀缺土地資源的大灣區,隨著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結構升級轉型與協同發展下,其物業載體的承載能力亟需跟上腳步,城市更新無疑是盤活存量資產、釋放優質土地資源,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方案。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第二,灣區城市更新各自發力。灣區各城因地制宜採取了相應措施,來推進城市更新的“進化”,包括整合機構、優化流程、加大政府統籌力度、助推“工改工”、加大舊村改造支持力度及設立退出機制等。

戴德樑行收集整理了截至2019年5月底大灣區10個城市的最新城市更新政策(澳門的都市更新相關法規尚未正式出臺,故不在分析範疇內),選取相關指標,對各地政策的完善、便利及可持續性為標準進行評分,灣區核心城市深圳、香港、廣州位列前茅。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第三,城市更新進程加快

同場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更新進化論》報告數據顯示,2016-2018年,隨著政策的完善,大灣區各城的城市更新進程明顯加快,2018年大灣區十大城市完成改造的土地面積共計5.4萬畝,同比上升32%。城市更新項目遍地開花,舊改進入“爆發年”。未來,城市更新將全面承載大灣區的融合發展,隨著政策體系的不斷進化,市場熱度將穩步上升。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各城市政策對改造主體、模式及類型的側重點不同,影響了各自城市更新的改造方向。以大灣區核心城市為例:

香港由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並行。市區重建局是城市更新項目的法定機構,由它主導的項目政策優惠力度顯著。截止2018年底香港共完成重建改造土地面積169.6畝,為市場釋放出73萬平方米的住宅樓面面積和26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

深圳主要由市場主導,存量市場成為新增土地供應的主力軍。自2012年起,深圳通過城市更新實現的土地供應量首次超過新增土地供應,而2016-2018年城市更新土地供應量達1.8萬畝,為一級土地成交量的1.5倍。

廣州以政府為主導,主要改造方向包括微改造及舊村改造。廣州城市更新以解決民生問題為主,包括以老舊小區微改造來改善社會環境、解決城中村“髒亂差”問題的舊村改造。2016-2018年發佈的城市更新計劃中,舊村改造佔全面改造土地面積的比重高達85.9%。

舊廠改造成城市更新“生力軍”

在舊城、舊村及舊廠改造中,因較少的利益主體,使得舊廠房改造成為城市更新“三舊”改造中最容易實施的內容。加之“工改M0”政策陸續登陸大灣區多個城市,具有引導產業升級、促進產城融合的積極作用,工業物業城市更新,正成為舊改領域的“生力軍”。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Studio Shanghai在商業城市更新領域有深厚的積累,成功操盤過上海新天地、佛山嶺南天地及重慶天地等標杆性商業更新項目。Studio Shanghai設計總監王聞皓先生在論壇上呈獻了題為“城市更新:建築與街道的活力再注入”的主題演講。通過對工業遺產、城市軸線及城市形態互補三個方向的海內外優質改造項目的剖析,包括上海靜安區老廠房改造、武漢中山大道、紐約時代廣場、邁阿密Bal Harbour等案例,給人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受。這些極具創新及匠心的改造項目中,有對建築空間的分配再利用、街區人行動線的再規劃,如武漢中山大道的街道規劃設計中,通過變更人行動線,將人與車合理分流,既為大量客流的引入提供了足夠的空間承載力,也為區域內順暢的交通條件提供了保障。

王聞皓分享道,商業改造項目不僅應關注商業業態的引入,也要注重年輕人的參與度及項目的體驗感。因此我們在改造舊建築與舊街區時,也會考慮將城市的消極空間變為更積極的空間,將原來廢舊的空間舒適化,提供給更多不同年齡層的人群使用與體驗,為項目本身賦予新生。

“頭號玩家”看大灣區城市更新

“大灣區下的城市更新:變革與展望”圓桌討論環節中,來自學術界、投資方、開發商及產業運營方的代表,作為城市更新領域先行者,紛紛從不同角度對城市更新的變革及未來機遇發表了獨到的見解。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福分享,舊改從早期的市場推倒重建到逐漸走向市場,一個好的城市更新應該與這裡的居民、城市及未來的發展有關係,政府一直在做積極的引導,而在這種環境下,市場亦保持了相當的開發潛力,保持了城市更新市場的充分活力。大灣區的一體化發展,有助於消除城市間的邊界壁壘,促進地產行業的“跨界”。

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增長官、經濟研究院院長劉策,在談到佳兆業作為城市更新領域先行者的經驗時,分析道,入局城市更新時機很重要,尤其是在存量市場下,把握機會才能不落人後,爭取到優質的土地資源。實際上,城市更新並不是一個容易獲利的領域,甚至有些項目是虧損的,過去20年的房地產市場是快週轉模式在運行,而城市更新週期需要5-10多年不等,考驗開發商的耐心。劉策認為在做舊改時,平衡各方利益是關鍵,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為開發商佈局掘金多個城市的存量資產有很大意義,能讓市場更加廣闊。

中信資本房地產投資執行董事張平表示,從地產投資的角度來看,價值增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策略,因此大灣區中價值增值型項目是備受青睞的。從前期的挖掘項目機會到完成交易、重新定位,改造、運營管理、提升價值,最後退出。基於這一套邏輯,大灣區中的城市更新機會,是比較符合價值增值型投資策略的。同時,大灣區核心城市是投資的首選,閒置低效的物業值得投資方多多關注。

多麗產業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鄧紹昌提到,城市更新更多的是產業的定位與植入的更新,這也是大灣區發展勢頭下的主旋律,產業可以帶動城市功能佈局的優化及競爭力的提升。產業生態鏈的構築及資源的對接,能成功幫助傳統開發商更好地做好更新項目的規劃與運營。


舊改爆發年:他們爭當大灣區城市更新“頭號玩家”


主持人戴德樑行華中區策略發展顧問部高級董事及主管邵豐總結,大灣區多城已進入存量時代,城市間壁壘的“消除”釋放了城市更新領域的巨大能量,在新政策、新環境下,“頭號玩家”們也因地制宜有了新的投資戰略、運營思路和操盤方法,不變的是,這是一盤需要多方參與的棋局,需要專業的資源對接與服務來保駕護航。

戴德樑行華中區董事總經理劉小華總結道,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大灣區凝聚了包含金融、科創、產業、交通在內的多方優勢,在政策紅利下激發了海量的商業機會與更多可能性。城市更新就是戴德樑行現正積極耕耘的一個領域,相信在存量時代到來、土地資源緊缺的背景下,將爆發出更多能量。戴德樑行在城市更新機制與政策的“進化”中,也在持續進步,未來希望能與合作伙伴攜手共贏,為城市更新提供全週期的卓越服務。

如需瞭解更多關於城市更新/三舊改造資訊,可關注“城智”公眾號,歡迎一同交流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