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站和機場是大手筆之作

從北方工業城市初來廣州的我,感覺廣州並不如想象中的大,老荔灣、越秀、東山、海珠東北部,白雲火車站以及天河城一帶,或許與當年的一五、二五規劃有關。尤其是佛山,傳統的廣東第二,原建城區很小。當然,這些都是從前了。

廣州南站和白雲機場可謂是大手筆之作。進入新世紀,廣州看到了發展,也有了城市擴張的野心。確實,廣州主城區擴張了幾倍,但南站和機場?

廣州南站2003年確定,距離市區17公里,兼顧了佛山中山,顯然對高鐵的發展速度沒有充分考量,(高鐵票價一出,各方罵聲一片)。現在各地有了高鐵站,廣州南站當初選址初衷的弊端顯露。事實上,南站當初都不被房地產商看好,兩次去香港推介土地沒有成功,現只有幾座孤零零的樓房和開挖很多年的地下工程,以及萬科複雜的土地。

上海、蘇州等地在市區也有高鐵站,從高鐵站出來便是市區,交通很方便。當廣州站和東站宣佈變為高鐵站的時候,想想南站是多麼的尷尬。更讓人不解的是,南站依然在強調自己的高大上的定位,泛珠三角市長會議中心等等。想想房地產銷售員向我滔滔不絕背誦南站前景時,都覺得好笑,規劃成為現實這些年在中國概率很高,偏偏南站不是。南站不是沒有機會,佛山和中山對它滿懷期待,從南站的佛山出租車和公交車之多就可看出。佛山和中山有很多私營小企業,廣州有大型批發市場,南站有土地和交通,南站就是高傲,看不上。

說說白雲第二機場吧,上海兩個機場在城市的東西兩側,北京是南北,廣州是北和東北,在增城和從化之間的正果,這次沒有兼顧佛山,佛山本地的機場只有四十萬人次,被白雲機場吸去了。考慮到城市的擴張在減弱,第二機場選址在正果,今後的配套工程會很大,不合算。機場帶動經濟是偽命題。

大手筆之作後,廣州也開始了城市的微改造和修復。沒錯,城市是聚集人的地方,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要想著如何把它建設好,適宜居住和工作,也能帶來其他收穫。從沙面開始向東的沿江地帶,被政府賦予打造上海外灘式的景觀。儘管沙面至人民南的高架橋遮擋視線,改造的行動已經開始,其中創建於1835年的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二院)搬遷,原址改造為醫療博物館。廣州一線城市的雄心點燃了。

廣州南站和機場是大手筆之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