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新世紀以來無強震,這幾個區房屋抗震標準達Ⅵ度

廣州 地震 廣東 四川 成都 大洋網 2019-06-23

近日,四川長寧發生6.0級地震之後,廣州市數字地震臺網的地震臺站監測到了此次地震以及較大餘震帶來的地震波。廣州市地震監測中心主任朱棧表示:“震中距離廣州約1000公里,距離較遠,沒有對廣州市造成影響。”

實際上,自2000年以來,在廣州市範圍內,市數字地震臺網共記錄到發生地震93次,其中里氏2.0級以上地震3次,最大為2019年4月24日發生在增城區的里氏2.4地震和2008年2月11日發生在從化區的里氏2.4地震。

長寧地震發生前,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建立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朱棧坦言,目前,地震預報仍然是世界性科學難題,沒有公認的技術手段能保證準確預測地震的發生。

他還談到,在地震預警方面,廣東省尚未發佈地震預警相關工作法規。不過,廣東省地震局正在進行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廣東子項目建設,將建成覆蓋全省範圍的地震預警發佈系統。

按照《中國地震烈度表》劃分,當地震破壞程度達到地震烈度Ⅵ度(6度)以上時,對房屋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會對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特別是人口密集地區。

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劃定,廣州市花都區、從化區、增城區、部分白雲區的一般建設工程,按照Ⅵ度 (6度)標準進行抗震設防;其他地區的一般建設工程均按Ⅶ度(7度)標準進行抗震設防。

地震烈度不同於震級。一般而言,Ⅵ度 (6度)地震表現為人站立不穩,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Ⅶ度(7度)地震則表現為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記者李鵬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