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形成立體式交通運輸網絡'

"

地處中國西南邊陲的廣西,曾被視為中國交通的“神經末梢”,7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廣西交通運輸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公路設施總量實現跨越式發展

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 廣西能通車的公路僅剩555公里。1978年底,全區新建公路1.6萬公里,公路里程增至2.97萬公里 。1997年5月,廣西第一條高速公路——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順利通車,實現了廣西高速公路里程零的突破。到2018年底,廣西公路里程達12.54萬公里,基本形成了出省出海出邊高速公路為主骨架、市縣二級公路為幹線,水陸聯運、城鄉連接、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

鐵路建設高速發展

廣西解放前夕,湘桂、黔桂兩條幹線鐵路通車裡程僅為539公里。改革開放後,廣西鐵路邁入飛速發展階段。1987年,南寧至防城港鐵路全線通車運營。1990年,被譽為“國家最大扶貧項目”的南昆鐵路在南寧興建。1997年,南昆鐵路建成通車運營,構成中國西南地區最便捷出海通道和南方東西向運輸大幹線。2013年,廣西桂林到北京首趟高鐵列車正式發車,廣西成為全國首個開通高鐵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標誌著廣西正式進入高鐵時代。截至2018年,全區鐵路營業里程5202公里,其中,高鐵線路7條,營業里程1771公里。

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

1952年,廣西第一條航線昆明—南寧—廣州航線開通,這是全國開通的第7條航線。1956年,廣西第一條國際航線廣州—南寧—河內航線開通,拉開了拓展國際航空大通道的序幕。截至目前,廣西通航航線320條,可通航國內外110個城市,基本形成了省會通、區內支線通、東盟通;東盟航線達27條,基本實現東盟國家航線全聯通,東盟航線數量、通航城市均在全國保持先進行列。

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快速發展

汽車場站建設加快推進。 截至2018年,廣西共建成客運站點632個、便民候車亭7941個,具備條件建制村通客車率達99.8%,開通農村客運班線3163條,群眾逐步享受到了“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的乘車便利。

城市客運快速發展,南寧快速公交(BRT)1號線已於2017年開通運營,南寧地鐵1、2、3號線開通運營,廣西成為全國第一個開通地鐵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水運事業全面發展

2008年,廣西做出打造“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重大戰略部署。2014年,國務院批覆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在一系列政策影響帶動下,西江航運進入到3000噸級時代,建成總通過能力超億噸的長洲水利樞紐船閘等一批重點樞紐船閘項目。截至2018年,長洲樞紐船閘貨物通過量突破1.3億噸,與長江三峽船閘過閘貨運量持平。

北部灣港是我國與東盟國家海上貿易的重要口岸,1968年,防城港港口開始建設,1983年第一作業區1、2號泊位建成,結束了廣西沒有萬噸級碼頭的歷史。至2018年底,北部灣港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2.49億噸,萬噸級以上泊位88個,集裝箱吞吐能力423萬標箱。廣西沿海貨物吞吐量、沿海箱量、沿海貨重增長率均為全國排名第一。

隨著“公、機、鐵、水”立體式交通的不斷推進,廣西向“高速縣縣通、高鐵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內河條條通”目標進一步邁進,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交通條件的顯著改善,吸引了汽車、冶金、機械等大批產業入駐,當前全區已經擁有10個千億元產業。交通旅遊服務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為運遊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2018年全區接待國內外遊客6.83億人次,同比增長30.6%,實現旅遊總消費7619.9億元,同比增長36.6%。(記者 熊春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