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和河南省一個縣重名而改名'

"

廣東省,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截至2018年底,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包括6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其中,就蕉嶺縣來說,人口超20萬,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名為鎮平縣,因為河南省下轄的鎮平縣重名,所以改名為“蕉嶺縣”。

"

廣東省,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截至2018年底,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包括6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其中,就蕉嶺縣來說,人口超20萬,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名為鎮平縣,因為河南省下轄的鎮平縣重名,所以改名為“蕉嶺縣”。

廣東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和河南省一個縣重名而改名

首先,蕉嶺縣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舊稱鎮平縣。在地理位置上,蕉嶺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閩粵贛三省邊陲,韓江上游,地跨東經116°01′~22′,北緯24°25′~53′之間。西界梅州市平遠縣,東南與梅州市梅縣區接壤,北與福建省武平縣、上杭縣相連,也即該縣地處廣東、福建兩省的交界處。就蕉嶺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發兵平南越,設南海郡,今廣東省蕉嶺縣一帶屬南海郡龍川縣。公元前183年,西漢分龍川縣為龍川、揭陽兩縣,蕉嶺地屬揭陽縣。

"

廣東省,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截至2018年底,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包括6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其中,就蕉嶺縣來說,人口超20萬,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名為鎮平縣,因為河南省下轄的鎮平縣重名,所以改名為“蕉嶺縣”。

廣東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和河南省一個縣重名而改名

首先,蕉嶺縣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舊稱鎮平縣。在地理位置上,蕉嶺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閩粵贛三省邊陲,韓江上游,地跨東經116°01′~22′,北緯24°25′~53′之間。西界梅州市平遠縣,東南與梅州市梅縣區接壤,北與福建省武平縣、上杭縣相連,也即該縣地處廣東、福建兩省的交界處。就蕉嶺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發兵平南越,設南海郡,今廣東省蕉嶺縣一帶屬南海郡龍川縣。公元前183年,西漢分龍川縣為龍川、揭陽兩縣,蕉嶺地屬揭陽縣。

廣東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和河南省一個縣重名而改名

東漢時期,今梅州市蕉嶺縣一帶仍屬揭陽縣這一建制。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蕉嶺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在三國時期,該地區仍屬揭陽縣。晉太康元年(280年),設立義安郡,揭陽縣屬之。東晉咸和六年(331年),蕉嶺地屬義安郡之海陽縣。南朝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分海陽縣為海陽、程鄉兩縣,蕉嶺地屬程鄉縣。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年),設立潮州,以程鄉、海陽、潮陽等縣屬之。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南北朝時期,今蕉嶺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

廣東省,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截至2018年底,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包括6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其中,就蕉嶺縣來說,人口超20萬,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名為鎮平縣,因為河南省下轄的鎮平縣重名,所以改名為“蕉嶺縣”。

廣東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和河南省一個縣重名而改名

首先,蕉嶺縣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舊稱鎮平縣。在地理位置上,蕉嶺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閩粵贛三省邊陲,韓江上游,地跨東經116°01′~22′,北緯24°25′~53′之間。西界梅州市平遠縣,東南與梅州市梅縣區接壤,北與福建省武平縣、上杭縣相連,也即該縣地處廣東、福建兩省的交界處。就蕉嶺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發兵平南越,設南海郡,今廣東省蕉嶺縣一帶屬南海郡龍川縣。公元前183年,西漢分龍川縣為龍川、揭陽兩縣,蕉嶺地屬揭陽縣。

廣東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和河南省一個縣重名而改名

東漢時期,今梅州市蕉嶺縣一帶仍屬揭陽縣這一建制。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蕉嶺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在三國時期,該地區仍屬揭陽縣。晉太康元年(280年),設立義安郡,揭陽縣屬之。東晉咸和六年(331年),蕉嶺地屬義安郡之海陽縣。南朝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分海陽縣為海陽、程鄉兩縣,蕉嶺地屬程鄉縣。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年),設立潮州,以程鄉、海陽、潮陽等縣屬之。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南北朝時期,今蕉嶺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廣東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和河南省一個縣重名而改名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今蕉嶺縣一帶仍屬程鄉縣。唐朝時期,程鄉縣屬嶺南道。五代南漢乾和三年(945年),設立敬州,領程鄉縣,今蕉嶺縣一帶屬之。公元970年,也即北宋建立後,改敬州為梅州,該地區屬之。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梅州為梅州路。公元1369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廢梅州路,複稱程鄉縣,隸屬潮州府。明嘉靖四十三年(1560年),析程鄉之義化、長田、石窟、石正等都,設立平遠縣,隸潮州,今蕉嶺縣一帶隸屬於平遠縣這一建制。明崇禎六年(1633年),蕉嶺縣鄉賢賴其肖上書明朝,請設立鎮平縣。

"

廣東省,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截至2018年底,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包括6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其中,就蕉嶺縣來說,人口超20萬,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名為鎮平縣,因為河南省下轄的鎮平縣重名,所以改名為“蕉嶺縣”。

廣東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和河南省一個縣重名而改名

首先,蕉嶺縣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舊稱鎮平縣。在地理位置上,蕉嶺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閩粵贛三省邊陲,韓江上游,地跨東經116°01′~22′,北緯24°25′~53′之間。西界梅州市平遠縣,東南與梅州市梅縣區接壤,北與福建省武平縣、上杭縣相連,也即該縣地處廣東、福建兩省的交界處。就蕉嶺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發兵平南越,設南海郡,今廣東省蕉嶺縣一帶屬南海郡龍川縣。公元前183年,西漢分龍川縣為龍川、揭陽兩縣,蕉嶺地屬揭陽縣。

廣東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和河南省一個縣重名而改名

東漢時期,今梅州市蕉嶺縣一帶仍屬揭陽縣這一建制。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蕉嶺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在三國時期,該地區仍屬揭陽縣。晉太康元年(280年),設立義安郡,揭陽縣屬之。東晉咸和六年(331年),蕉嶺地屬義安郡之海陽縣。南朝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分海陽縣為海陽、程鄉兩縣,蕉嶺地屬程鄉縣。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年),設立潮州,以程鄉、海陽、潮陽等縣屬之。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南北朝時期,今蕉嶺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廣東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和河南省一個縣重名而改名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今蕉嶺縣一帶仍屬程鄉縣。唐朝時期,程鄉縣屬嶺南道。五代南漢乾和三年(945年),設立敬州,領程鄉縣,今蕉嶺縣一帶屬之。公元970年,也即北宋建立後,改敬州為梅州,該地區屬之。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梅州為梅州路。公元1369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廢梅州路,複稱程鄉縣,隸屬潮州府。明嘉靖四十三年(1560年),析程鄉之義化、長田、石窟、石正等都,設立平遠縣,隸潮州,今蕉嶺縣一帶隸屬於平遠縣這一建制。明崇禎六年(1633年),蕉嶺縣鄉賢賴其肖上書明朝,請設立鎮平縣。

廣東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和河南省一個縣重名而改名

最後,在此基礎上,明朝正式設立鎮平縣,隸屬於潮州這一建制,今蕉嶺縣一帶屬之。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設立嘉應州,領平遠、鎮平、興寧、長樂四縣。到了1912年,鎮平縣隸屬廣東省。1914年,因河南省已先有“鎮平縣”,廣東省之鎮平縣易名為蕉嶺縣。也即就蕉嶺縣來說,因為重名而改名。1958年12月,蕉嶺與梅縣合併,稱梅縣。1961年3月,恢復了蕉嶺縣這一建制。1988年,撤銷梅縣地區,成立梅州市,蕉嶺縣隸屬梅州市管轄。截至2018年底,蕉嶺縣總面積達961.64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23.5萬人。

文/情懷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