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森林生態效益總值達5413.7億元 20年增近4倍'

"

從1999年至今20年來,廣東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從5102萬畝增加到7212萬畝,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26.8%,佔林業用地的43.9%,位居全國前列;森林生態效益總值由1085.8億元增加到5413.7億元,增加近4倍,進一步築牢了廣東省森林生態安全屏障。

這一生態文明成果的背後在於,廣東實施長達20年的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制度,對森林資源的保護髮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記者近日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1999年起,廣東在全國率先實施該制度,並逐步建立健全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穩步增長機制。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由1999年試點的每畝2.5元提高到2019年的平均每畝36元,20年裡增長約13.4倍。

森林涵養水源 萬綠湖水滋養粵港4000多萬人

日前,記者走進廣東河源萬綠湖看到,湖面碧波盪漾,兩岸青山環繞,航拍鏡頭下的綠色島嶼多如玉珠。

四季皆綠、處處皆綠,萬綠湖又名新豐江水庫,被譽為“廣東大水缸”,承擔著為東江中下游城市和香港特區的4000多萬居民提供優質飲用水的重要使命。

為加強保護水源,廣東省新豐江林業管理局多年來致力加強新豐江水庫庫區林業生態建設,通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補植套種等措施提高森林涵養水源能力,著力維持生態平衡。

河源市東源縣新回龍鎮東星村就位於新豐江水庫的岸邊,當地立下禁砍禁伐的村規民約,實行了全封山。東星村黨支部委員黃景稱,村民們已經有十多年沒有上山砍伐,保護生態成為了一種自覺行動。

新豐江水庫庫區總面積240萬畝,56萬畝水域被173萬畝森林包圍。其中,150.3萬畝森林全部劃為生態公益林中的水源涵養林,2019年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標準為每畝達39.1元,是廣東省補償標準最高的地區之一。“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年年都有提高,今年我家有5000多元的收入,直接發到了個人銀行賬戶。”東星村村民楊偉強告訴記者,如今,大家守著青山不吃虧。

“目前,新豐江水庫庫區森林覆蓋率達71.77%,森林綠化率達100%,基本不存在裸露荒山。”廣東省新豐江林業管理局副局長吳東科表示,在森林資源的有效涵養下,新豐江水庫水質得以長期保持國家地表水I類水標準。

全省新建149個生態公益林示範區

據廣東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1999年以來,廣東省重點推進林業分類經營、自然保護區示範省、林業生態省、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等綠色戰略,紮實推進以生態功能為主導的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體系建設,提高了以鄉土闊葉樹為主的混交林覆蓋面,大江大河和水庫周邊水源涵養林(生態公益林)有效發揮了調節水量、淨化水質的作用,全省生態公益林一、二類林比例提高到82.7%,有力地促進了生態狀況持續改善。

20年來,廣東省新建設149個生態公益林示範區,使示範區成為展示南粵大地生態公益林建設成果的窗口、探索經營管理新模式的試驗田、開展森林生態效益監測的基地;新增生態公益林2110.5萬畝,全省初步形成了省、市、縣三級職責明晰、監管有力、運作有序的生態公益林管理體系;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效益補償標準獲得“雙提高”,建立了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效益補償穩定增長機制,全省森林生態質量大幅提升。

在生態公益林的推動下,20年間,廣東全省森林覆蓋率由1999年的56.80%增加到58.59%,森林蓄積量由3.08億立方米增加到5.52億立方米。目前,全省森林面積1.58億畝,林業產業總產值8167.8億元,位居全國前列。

據廣東省林業統計,廣東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總值由1999年的1085.8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5413.7億元,全省生態公益林總生物量由1999年的0.81億噸增加到2018年的3.04億噸,其中全省森林釋放氧氣總量由0.94億噸增加到3.58億噸,全省森林植物儲能總量由1.57億兆焦增加到5.94億兆焦,全省森林調水蓄水總量由61.21億噸增加到86.5億噸。

廣東森林生態效益的明顯提高,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生態支撐和保障作用。

優化空間佈局 提升綠色惠民效益

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制度不僅為廣東帶來生態效益,也促進了農民增收脫貧奔小康。

在河源市東星村,近年來發展森林旅遊、林果採摘等林下經濟,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交通、農副產品等行業發展。據統計,該村森林農家樂有30多家,專營火龍果、柑桔場、茶場、疏菜基地等農副業20多戶。通過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森林旅遊開發等,人均年增涉林收入1000多元,當地2000多名農民已順利脫貧。

東星村黨支部委員黃景稱,除了收益公益林補助,村民們還有農家樂、景區分紅等方面的收入,很多人也外出經商、打工,日子越過越好,現在幾乎家家戶戶在市區等地有了房產。

萬綠湖的綠水青山構築了優良的生態系統,讓遊子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也成為了當地發展的鮮明底色與核心競爭力。此前,新豐江水庫移民故土——東源縣就入選全國第一批13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是廣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成為了“綠色崛起”的樣本。

在佛山高明,雲勇林場從原來的商業性林場轉型為佔地3萬多畝的生態公益型林場和省級生態公益林示範區。如今,遊客爭相到此暢遊綠海,享受天然氧吧,從而帶來了商機。“林場生態搞好了,附近村民可以發展民宿、銷售農產品,增加收入。”該林場場長蘇木榮說。

綠色發展以富民惠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廣東將持續推動森林生態系統高質量發展,加大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讓生態文明成果更多惠及廣大民眾。

據廣東省林業局透露,到“十三五”期末,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等珠三角核心城市力爭實現生態公益林全覆蓋。同時,全省各地持續推進生態公益林樹種結構調整,實施低效生態公益林更新改造、補植套種,推廣珍貴樹種、鄉土闊葉樹種種植,推行多樹種、多層次、多混交的造林模式,培育生態質量比較高的“近自然”林分。

在不影響生態功能的前提下,廣東將大力支持科學合理經營公益林,在雷州半島生態修復地區、江河源頭等重點生態功能區開展分級經營管理綜合試驗、試點。通過多措並舉,進一步優化全省的生態公益林空間佈局,顯著提高綠量,提升生態公益林體系的綠色惠民效益。(完)

原標題:廣東森林生態效益總值達5413.7億元 20年增近4倍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