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讀懂公攤面積

購房 建築 法律 房產 苟趣 2018-12-06
一篇文章讀懂公攤面積


最近,題為《買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這麼坑的“公攤面積”到底怎麼來的?》的文章在網絡熱傳,激起了很多網民共鳴。在房價高企、調控不斷加碼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問:既然國際上基本都是按套內面積計算房價,為何我國計算房價、物業費等都要包括佔比頗高的公攤面積?公攤面積到底都有些什麼東西?購買房屋時我們又該如何計算面積呢?下面就由小編來幫大家解決以上問題?

1.公攤面積定義

公用建築面積 是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共有建築面積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以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築面積。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計入共有建築面積。公用分攤建築面積是指每套(單元)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公用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的產權歸整棟樓購房人共有,購房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其享有權利,承擔責任。

2.分攤原則

約束開發商的有關商品房銷售面積與公攤面積的法規主要有建設部《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試行)及北京市2000年9月26日頒佈的北京市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暫行規定》。其中北京市的規定明確了公用建築面積的分攤原則、可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及不應計人的公用建築空間。分攤原則如下:

(1)商品房公用面積的分攤以幢為單位。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為本幢內的公用建築面積,與本幢不相連的公用建築面積不得分攤到本幢房屋內;

(2)為整幢商品房服務的公用建築面積,由該幢樓各套商品房分攤;為局部範圍服務的公用建築面積,由受益的各套商品房分攤;

(3)公用建築面積分攤後,不劃分各套商品房攤得建築面積的具體部位,但任何人不得侵佔或改變原設計的使用功能。

3.公攤面積明細

購房時應向開發商索要公攤表,這個公攤表要包括:

(1)將整幢建築的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之和、不應分攤的建築面積等基本數據告知購房人,以便購房人通過這些數據求出其他數據,以明確自身的權益;

(2)開發商也應將購房人應分攤的公有公共部位的面積總值及各構成項目的面積加以列明,以備購房人查驗和監督。

除此之外,購房人有權自查或者聘請律師向設計單位、規劃單位、測繪部門等機構查閱所購房產的相關文件,比如最終設計圖紙或者最終設計方案、最終面積測量報告、各種數據的計算方式及其文件等等。

4.如何避免風險

新啟用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有附件標明瞭"公共部位與公用房屋分攤建築面積構成說明",但只列明瞭應分攤的部位及其構成,具體數據仍不確定,所以仍然存在著開發商讓業主多攤的可能性。這裡我們總結了幾招,提供給購房者參考。

第一招:索取公攤數據;

在簽訂購房合同時,讓發展商出示有關計算公攤面積的數據,包括整幢建築的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之和、不應分攤的建築面積等基本數據,也可以要求發展商列明公攤公用建築面積的具體項目以及各項目的面積,這樣業主可以通過數據求出公攤面積,以明確自身的權益。

第二招:查閱有關資料;

業主們有權自查或者聘請律師向設計單位、規劃單位、測繪部門等機構查閱所購房產的相關文件,比如最終設計圖紙或者最終設計方案、最終面積測量報告、各種數據的計算方式及其文件等等。

第三招:在購房合同中約定公攤面積。

《商品房買賣合同》第三條和附錄二中有關公共部位和公用房屋分攤建築面積的條款,購房人應當在合同中約定公攤面積的數字,並在附件二"有關公共部分與公用房屋公攤建築面積構成說明"中,詳細約定公攤的具體部位、面積大小。特別是有關共有建築分攤部位變更的情況,約定得越詳細,對購房者就越有利。一旦發生糾紛,購房者就可以以合同約定來保障自己的利益。

萬一真的發生了糾紛,唯一的選擇就是訴之法律,避免浪費不必要的人力和精力。當然,我們期望的是,隨著法律的不斷健全,政府監督力度的不斷加強,發展商誠信意識的不斷增強,普通購房者的權益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買房時,各種建築面積、套內面積、使用面積和公攤面積,讓人傻傻分不清。這些面積具體都是指什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聯,大大小小的各種面積,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

1、建築面積

其指建築物外牆外圍所圍成空間的水平面積。

一篇文章讀懂公攤面積


2、套內建築面積

套內建築面積由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臺建築面積三部分組成。

一篇文章讀懂公攤面積


另外,有網友反饋:在看房過程中,房子的建築面積是107平米,套內面積是122平米。這是因為開發商贈送的面積比較多,有些開發商贈送露臺、一間房等,所以會使得實際可以使用的面積變大。寫入購房合同中的是建築面積,贈送的面積一般寫進補充協議裡面。另外,內保溫會減少商品房的使用面積,因為其是在外牆結構的內部加做保溫層。

3、套內使用面積

①套內使用面積為套內臥室、起居室、過道、廚房、衛生間、貯藏間、壁櫃等空間面積的總和。

②套內樓梯按自然層數的面積總和計入使用面積。

③不包括在結構面積之內的套內煙囪、通風道、管道井均計入使用面積。

④內牆面裝飾厚度計入使用面積。

一篇文章讀懂公攤面積


4、套內牆體面積

套內牆體面積是指商品房各套內使用空間周圍的維護或承重牆體所佔的面積,牆體分為共用牆及非共用牆兩種。商品房套內牆體面積的計算方法為:

①共用牆包括各套之間的分隔封牆,套與公用建築空間投影面積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共用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入套內牆體面積。

②非共用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套內牆體面積。

5、公攤面積

公用分攤建築面積是指每套(單元)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為本幢內的業主所共有且要滿足只為本幢服務。

買房的時候,這些面積一定要搞清楚。

建築面積關係到你買房要繳納多少錢,因為房屋的總價=每平米的單價*建築面積;其還關係到物業費的多少,因為每月物業費=每平方米的物業費*建築面積。

套內使用面積,則關係到我們實際可以使用的面積有多大。

公攤面積的大小,則關係到我們究竟花了多少“冤枉錢”,畢竟,房屋總價裡面,包含了公攤部分的房價。如果房子的建築面積為100平米,其公攤比例為20%,那麼,我們實際的套內建築面積則為83平米,而套內的實際使用面積,可能就只剩下不到80平米了

部分內容來源於網上侵權聯繫小編刪除

文章首發於 公眾號 有房有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