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36億“競自持” 奪白雲黃埔2宅地

購房 黃埔區 保障房 房產 南方都市報 2017-05-02

南都訊 記者張豔芬 實習生戴雅婷 昨日,廣州首試以“限地價+競配建+競自持+搖號”的方式賣宅地,這也是廣州“3·30新政”後的首場土地拍賣。最終白雲黃石西和黃埔長居嶺兩宗宅地均由萬科競得,兩宗地塊跨過最高限價和競配建面積額度,以“競自持”五成宅地面積歸萬科所有。萬科方面表示,這符合企業“全面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的戰略。

除兩宗宅地外,昨日黃埔還有另外4宗商服用地出讓,6宗地塊一共為廣州帶來約55億元土地出讓金。

昨日,國土規劃委再度表態,未來賣地會採取多種政策工具,“堅決防止異常高價地擾亂市場預期”。

萬科36億競得2宗宅地

五成面積需自持只租不賣

昨日上午10點正式網上競價之前,位於白雲黃石西和黃埔長嶺居的宅地已經達到各自的“最高限價”,有超過10家開發商參加報名競價。

而當賣地正式進行網絡競價時,兩宗宅地很快就達到額度不高的競配建面積上限,隨後採取“競自持商品房面積”繼續競爭,最終,由萬科以總價36.1億元、配建2250平方米保障房、以及“競自持商品房五成左右的面積”,獲得2宗宅地。

其中,白雲魚苗場地塊以約23.88億元最高限價和1350平方米保障房面積賣給了萬科,萬科需自持50%的建築面積,地塊樓面價約2.9萬元/平方米。

長嶺居地塊則以12.2億元最高限價和配建900平方米保障房出讓,同樣由萬科競得,此外萬科需自持55%的物業,樓面地價為1.98萬元/平方米。

根據賣地公告的規則,企業自持部分作為租賃住房,須整體確權(只辦一個不動產證),不得銷售,持有年限和土地出讓年限要一致。

房子蓋好之後,有五成的面積“只租不賣”可謂成本不低,開發商怎麼想的?

萬科方面表示,這符合萬科的全面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戰略。競得白雲和黃埔兩個地塊,是為了踐行城市配套服務商理念,推進養老、商業、醫療、教育、產業辦公等拓展業務,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

商服地塊“清冷”

4家開發商底價拿商地

與爭奪火熱的兩宗宅地相比,昨日下午推出土地市場的4宗商服地塊則清冷得多。

黃埔區4宗地塊總佔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總起拍價近20億元,分別由4家開發商單獨競得,樓面價在5209元/平方米到6750元/平方米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出讓公告,其中3宗商業地塊(即科學城KXC-K1-6地塊,科學城KXC-K1- 5地塊,黃埔區、廣州開發區KXCD-D1-7地塊)都對申請人提出類似的嚴格要求,定向引資性質明顯。

國土規劃委:

將以“組合拳”堅決防止異常高價地

昨日一共賣了6宗地塊,政府進賬土地出讓金超過55億元。與3月底出現5.5萬元/平方米“歷史新高地價”的海珠石崗路地塊及增城地價近2.4萬元/平方米的那輪賣地潮相比,這次土地出讓的價格顯然平穩不少。

昨日賣地之後,廣州國土規劃委再度表態,“堅決防止異常高價地擾亂市場預期”,為達這個目的,國土規劃委表示,除繼續採取“限地價+競配建+競自持+搖號”方式、提高保證金繳交比例、嚴格審查購地自有資金、降低購地資金槓桿等措施外,還會組合使用“限房價、競地價”、“限地價、競房價”、現房銷售等政策工具,“一地一策”,達到穩定地價市場的目的。

廣州國土規劃委表示,這次成交的兩宗住宅用地雖然有一定自持的比例,但市場住宅供應並未減少,企業自持部分可作為租賃住房,按規定推向市場,“這也是廣州落實中央、省、市有關‘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構建租售並舉的住房制度’要求的一次具體行動,將增加市場租賃住房供應”。

專家分析:

萬科自持五成拿地“合情合理”

為什麼企業願意自持一成面積也要拿到兩宗宅地?

易居企業集團克而瑞廣州機構首席分析師肖文曉認為,這合情合理。一方面,兩塊地都處於廣州供應緊缺的熱門區域,所以每塊地都有十幾家知名開發商在爭,進入競自持環節幾乎是板上釘釘的,拍地結果也再次證明了廣州的土地還是那麼值錢,調控沒有改變供求定律,所以“合情”。另一方面,因為萬科競自持在北京已有100%自持的先例,本身在長租市場這塊也有嘗試和經驗,所以“合理”。

他說,開發商自持50%,意味著將來在商品住宅市場的供應只剩下50%,這對本來處於嚴重供不應求的市場不一定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萬科“競自持”兩宗宅地

A:

白雲魚苗場宅地

樓面價:約2.9萬元/平方米(不含自持面積)

最高限價:約23.88億元

保障房面積:1350平方米

B:

長嶺居YH-A4-3宅地

樓面價:約1.98萬元/平方米(不含自持面積)

最高限價:12.2億元

保障房面積:900平方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