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人的成長看唐帝國的盛衰,命運相似的君臣,一聲嘆息

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是唐明皇李隆基開元盛世後的最大戰亂,這場變故成為了一個時代永久的印記,今天我們由一個邊帥入手,從他的往事後來揭示唐帝國的盛衰榮辱,兩者猶如縮影一般,緊密相連。

從一個人的成長看唐帝國的盛衰,命運相似的君臣,一聲嘆息

天寶初年的軍政局勢

當是時,唐玄宗雖然坐位30載左右,開始將目光轉移,可是帝國仍舊散發著開元盛世之花,可謂是政通人和,表面一片祥和之態,唯一讓人感到有些遺憾的是,在開元后期,賢相張九齡被罷黜,取而代之的口蜜腹劍的奸相李林甫,雖然如此,可是奸相也算是能力不凡,一切總算還是按照規則行事。朝堂有不同的黨派互相攻謁,太子黨一度被攻擊,李林甫黨派顯然一家獨大,而為了制衡,玄宗扶持了邊將集團,那些年,邊帥中勢力最大的還算不上安祿山,而是武功赫赫且身兼四鎮節度使的王忠嗣,有此定海神針,大唐帝國的邊疆安泰非常,唐玄宗在一眾文武的幫扶之下,文治武功達到極盛。

帝王的追逐無非是開疆拓土,而在天寶六載,唐玄宗決定攻克石堡城,以此取得對吐蕃的全面戰略主動,可是這一想法遭到了王忠嗣的反對,實在是石堡城地形險要,硬攻將會對唐軍造成極大的傷亡,幾萬兒郎將為此埋骨他鄉。此時的唐玄宗已不再是那個勵精圖治,從諫如流的開元盛世締造者了,此刻的玄宗想的僅僅是驕奢淫逸,疏遠政治,對權利的貪婪以及對開疆拓土,名垂青史的幻想,由此王忠嗣被玄宗拿下,性命即將不保。

從一個人的成長看唐帝國的盛衰,命運相似的君臣,一聲嘆息

哥舒翰視死如歸,義氣非凡

王忠嗣對哥舒翰有提拔之恩,且兩人相談甚歡,雖為從屬,卻也如好友。聽說了王忠嗣被押,哥舒翰前往長安,當時有人勸說他多拿些金帛去營救主帥,而哥舒翰坦言:“如果正道尚存,王公一定不會冤死。如其正道將喪,多賄賂又有什麼用。”於是一人一包裹獨自進京,由此可見哥舒翰此時心中的正義。話說面見唐玄宗之後,哥舒翰極言王忠嗣無罪,玄宗不聽,轉身離開,哥舒翰扣頭跟隨進言,慷慨激昂,聲淚俱下,正是他這種鍥而不捨,捨身無畏的精神感動了玄宗,這才對王忠嗣網開一面,將其貶往他地。從這件事就可看出哥舒翰的忠義和義氣,這是一個正直而忠誠之人。

此時的唐王朝,盛世已經漸行漸遠,雖然奸臣當道,但是賢臣也終究是不少的,哥舒翰就是其中之一,這顆將星就這樣冉冉升起。

從一個人的成長看唐帝國的盛衰,命運相似的君臣,一聲嘆息

哥舒翰戰功卓著,成為西北軍的靈魂人物

王忠嗣的離去,並沒有帶走哥舒翰的凌雲壯志和建功立業之心,天寶七載,哥舒翰為統帥,一系列軍事行動緊鑼密鼓的佈置著,終於在第二年發動了石堡城攻堅之戰,吐蕃死守,唐軍聲勢浩大,最終贏得了這場大戰,雖然結果是用幾萬唐軍士兵的生命換來的,但是此時的唐玄宗已經管不了這些了,內心除了驕傲,就只有自豪了,而統帥哥舒翰自是心潮澎湃。

此役過後,哥舒翰聲名震天下,成為西北軍中的第一人,大有取王忠嗣而代之的趨勢,那些年的軍功無過那句西北傳唱: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自此唐帝國對宿敵吐蕃取得了戰略性的主動,這對於唐王朝是濃厚的一筆,對於李隆基本人更是千古傳誦的,李唐幾乎達到極盛。

從一個人的成長看唐帝國的盛衰,命運相似的君臣,一聲嘆息

極盛過後,迎來的是衰弱

人說由盛而衰,自是萬物規律。花海雖美,卻終有凋謝時,自從武惠妃死後,唐玄宗的精氣神一下就被抽乾了似得,不過在高力士的動作下,一個貌美如花,體態豐盈,年輕有活力的女人被送入了李隆基的身旁,這段不倫戀在小說演義以及歷史的宣傳下成為了悽美的愛情故事。也就是從這一刻起,大唐帝國的後宮迎來了其另一個主人,而大唐的朝堂也開始另外一個奸相的闖入,盛名一時的楊氏家族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典型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翻版。

凡是總有一個過程,可是自從楊國忠成為宰相後,他排除異己,打擊政敵,比之前相李林甫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楊氏子弟更是個個飛揚跋扈,大唐帝國的威嚴和神聖就被這些人而無情的踐踏著,往日那不可一世巍峨聳立的大明宮,此刻顯得是那麼的可笑。

極盛之後,竟然是極衰,這可能就是得意忘形之後,親奸逆遠賢臣的最大懲處吧。

天寶後期的哥舒翰

自從功成名就之後,哥舒翰大的動作就已經很少見了,也的確,天下十鎮節度使,抵禦外敵安保大唐繁盛,而哥舒翰的西北邊軍主要職責就是抵抗吐蕃,而石堡城之戰後,哥舒翰建功立業,人生的追逐已經算是圓滿了,在此期間歷史對其描述不再多費筆墨,而他的接下來出場也是其盛極而衰的潼關之戰的臨危受命,此役之前,哥舒翰卻不再是那個豪氣干雲,氣吞山河的戰神,如今的他嗜酒如命,酒色財氣可謂是一樣不落,他的身體早已被掏空,為此在天寶十四載入京面聖的路途中,哥舒翰突然中風,最後半身不遂,才短短几年的時間,那個當初為王忠嗣而拋頭顱灑熱血的熱血男兒如今卻變成了一副如此模樣,不得不令人感慨!

從一個人的成長看唐帝國的盛衰,命運相似的君臣,一聲嘆息

安史之亂初期,唐廷的決策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可能唐王朝命中註定有此一劫。攜平盧、范陽、河東三鎮以及契丹、奚、室韋、粟特等少數民族兵力,安祿山開啟了禍亂天下的序幕。中原承平日久,民眾們幾不知有兵,精銳的邊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打到了黃河邊,朝廷震恐,唐玄宗直到此時才如夢方醒,原來眾人一直在其耳邊念念叨叨的安祿山必反之言是果有其事,只不過此時卻顯得為時尚晚。

不過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也,西北名將封常清受命於前線抗擊叛軍。在洛陽前線,封常清募兵數萬,可是在面對如狼似虎的叛軍,封常清一敗再敗,最後洛陽失守,又敗退陝州,當是時,名將高仙芝攜帶大軍來援,與封常清一合計之後,兩人決定放棄陝州而退守潼關,憑藉潼關易守難攻的險要地形與叛軍周旋,從戰略來考量這無非是最好的部署,可是偏偏因為邊軍邊令誠的從中作梗,而在玄宗面前誣陷封、高二人,結果導致兩位名將被殺害,特別是在高仙芝死前,將士們那聲震寰宇的“枉”,更是顯見出唐玄宗的昏聵和唐朝廷的無能和自我矇蔽。

兩位名將的被殺,不僅是唐廷大將的損失,這對於前線士兵的積極士氣的打擊更是前所未有。

從一個人的成長看唐帝國的盛衰,命運相似的君臣,一聲嘆息

哥舒翰臨危受命,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李隆基盛怒之下自毀長城,而今遍觀朝堂和西北邊將體系唯有一個帶病的哥舒翰是能力和威望都能夠服人的。臨危受命,哥舒翰雖然身體恢復了不少,可是他還是百般推脫,無奈聖意再三,他只好勉強應允。

奔赴潼關,此時陸陸續續的有著河西、隴右精銳邊軍以及新招募的士兵,合計20萬,雖然之前的戰鬥一敗再敗,可是隨著郭子儀、李光弼等人在河北打開局面,形式已經向唐朝一方傾斜,被酒色財氣浸蝕過的哥舒翰,身體還沒有恢復好,也就沒能掌控好軍隊,雖然擁軍20萬,卻是呈現出種種的亂象,防禦尚可,就這樣雙方在潼關呈現出膠著的狀態,時間的推移對於唐廷將會有所好轉,可是因為楊國忠與哥舒翰將相失和,導致內部傾軋,楊國忠為防哥舒翰,催促唐玄宗,結果哥舒翰無奈下而兵出潼關。

歷史記載哥舒翰陳言利弊,請求堅壁清野,防守潼關,可是年老昏聵的玄宗硬是催促其出關,迫於壓力,哥舒翰兵出潼關,在三軍面前慟哭,揚言此戰必敗。

歷史對於哥舒翰的失敗,大抵是歸咎於唐玄宗和楊國忠之流的,可是回到正題,哥舒翰好歹是一員悍將,戰功赫赫,怎麼就會在集中優勢兵力的情況下而敗給了可能僅僅只有幾萬精銳的崔乾佑呢?

崔乾佑使用的是示敵以弱,將唐軍誘入埋伏圈,這是很明顯的戰術,可是能征慣戰的哥舒翰卻是於靈寶之戰被伏擊,結果20萬精銳所剩無幾,自己最終也被手下挾持而投降了安祿山。

說來也是有些可笑了,堂堂名將,竟然是一戰而敗北,全軍覆沒,潼關失守,導致唐朝的有利局勢瞬間逆轉,這一切的亂象雖然是唐廷統治者的不作為,卻也間接說明哥舒翰封王立業後的自甘墮落。

從一個人的成長看唐帝國的盛衰,命運相似的君臣,一聲嘆息

哥舒翰投降安祿山,硬漢也眷戀生命

李隆基待哥舒翰不薄,對他寄予厚望,可是靈寶戰敗後,哥舒翰也順勢投降了對頭安祿山,當初的對手,仇人,如今哥舒翰卑躬屈膝於前,為了保住這條性命,他竟然願意主動寫信勸降唐廷將帥,昔日那意氣風發,快意恩仇的哥舒翰,因為這一場大戰而輸掉了所有,硬漢也唯願奴顏,跪地而生,視死如歸當名垂青史,可是他選擇了屈節,結果僅僅苟延殘喘了一年,這個唐廷的郡王落得個生死的慘淡下場。

再來看看李隆基,這個代表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隨著哥舒翰的屈節,長安也被攻克,出逃蜀中的路上,路經馬嵬驛,他最深愛的楊貴妃被兵變而買單,而他本人也因為太子李亨於靈武繼位而退出了權利中心,縱是後來兩京被收復,迴歸政治中樞的玄宗已是垂垂老矣,不復當年,落得獨居深宮,淒涼的下場,最終鬱鬱寡歡中帶著無盡的遺憾而逝去。

回顧哥舒翰的歷程,有前期的發憤圖強,中期的戰功赫赫,後期的腐敗酒色,這與唐玄宗是多麼的相似,與盛唐轉衰是多麼的雷同啊,往事後來,唐帝國盛世縮影!

從一個人的成長看唐帝國的盛衰,命運相似的君臣,一聲嘆息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今日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