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也能轉讓了

個人理財 興業銀行 銀行 投資 廈門日報社 2017-04-26
銀行理財產品也能轉讓了

市民在興業銀行諮詢理財產品。

不少偏好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市民,都有過這樣的煩惱:想購買收益率相對較高的中長期產品,卻又擔心萬一有急事需要用到錢,只好轉投期限較短的產品。好消息來了:最近,部分銀行推出理財產品轉讓業務,解決了理財產品流動性和收益率不可兼得的難題。

文/記者 張詩 郭舒晨 圖/陳立新

哪些銀行

中信、浦發、興業等銀行率先推出

一直以來,由於收益率比儲蓄存款高並且較為穩健,銀行理財產品受到不少投資者青睞。不過,“不可提前終止”、“無權提前贖回”等限制,讓一些投資者對中長期理財產品望而卻步。浦發、興業、中信等部分銀行鍼對這個問題,最近推出了理財轉讓業務,投資者可自主報價轉讓,解決理財資金難變現的問題。

中信銀行支持全部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在櫃面、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的轉讓。投資者可以選擇全部轉讓,也可以選擇部分轉讓,由中信銀行完成資金清算和理財份額登記。客戶所有掛單產品均可自主定價。

興業銀行除了結構性存款理財以及不按投資週期分紅的簽約型產品外,目前大部分理財產品均支持轉讓,系統開放時間是工作日的9:00至20:00。

浦發銀行理財產品轉讓,則僅支持該行發行的固定持有期系列理財產品、封閉式理財產品(不含期間分紅型、外幣、結構性存款、實物支付型)。

記者瞭解到,目前推出理財產品轉讓業務的,幾乎都是股份制銀行。

可轉讓份額多少?記者瞭解到,銀行對這方面的規定較為自由,投資者可全部轉讓,也可部分轉讓。不過,銀行對理財產品轉讓的時限條件有要求,例如,浦發銀行設定“理財產品到期或份額到期前3個工作日不能轉讓”。

什麼模式

可自行聯繫“下家”也可由銀行“撮合”

對於投資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理財產品如何實現轉讓。記者瞭解到,目前已開通理財轉讓業務的銀行,主要支持兩種轉讓模式,即轉讓者自行找到“下家”定向轉讓和銀行線上平臺“撮合”找到“下家”轉讓。

具體來說,第一種模式就是轉讓者自行找到“下家”,或由理財經理幫忙發出轉讓信息,聯繫到願意“接盤”該產品份額的客戶,雙方約定好轉讓價格後前往銀行網點,辦理轉讓手續。

第二種模式是轉讓者通過網上銀行等銀行平臺,以合適的價格掛單,發佈轉讓信息。“下家”通過比照考量,如果所轉讓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期限和金額與自己的需求一致,就可直接通過線上進行確認購買。在轉讓過程中,銀行僅起到“撮合”作用,並沒有兜底承銷。

上週,市民廖先生因急需用錢,嘗試辦理了一筆理財轉讓。他告訴記者,他所購買的理財產品為兩年期,年收益率為5.2%,還剩半年到期。掛單前,他就轉讓價格事先諮詢了理財經理的意見,最終決定按摺合年收益率5%定價102.5萬元,轉讓100萬份理財產品份額。轉讓申請提交後,廖先生賬戶內100萬份理財份額就被凍結。掛單後不到6個小時,廖先生的單就有人來“接盤”,銀行系統進行資金清算和份額轉讓登記後,他的賬戶裡收到102.5萬元的轉讓款。廖先生說,“真沒想到,理財產品轉讓操作起來比想象簡單,最有趣的是可自主定價。”理財產品轉讓後,儘管廖先生未能按預期獲得到期時的全部收益,但他仍保住了本金和大部分收益。對於他的“下家”來說,相當於“淘”到了半年期收益率5%的理財產品,由於從去年下半年起,理財收益率不斷下行,當前大多數銀行發行的同類型產品,收益率基本為4.5%左右,也很划算。

多少費用

部分銀行免收手續費

不少投資者關心,銀行是否需要另外收取轉讓費用呢?記者瞭解到,部分銀行會收取手續費,例如,浦發銀行客服表示,如果是客戶自己找“下家”,銀行收取手續費50元/筆;如果是委託銀行找下家,銀行則收取轉讓金額的0.1%。不過,中信銀行客服表示,因該業務在推廣期,銀行免費搭平臺,目前不收取任何費用。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目前,開通理財產品轉讓的幾家銀行,都可實現在櫃面、網銀和手機銀行的任意渠道發起轉讓和購買。而資金到賬時間,基本規定為自然日18點前成交的資金當天到賬,若18點後成交的下一個自然日到賬。

受歡迎嗎

“嚐鮮”者還不多

“理財產品可轉讓,是很好的方式。”興業銀行廈門自貿試驗片區象嶼支行理財經理李石說,固定週期理財產品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流動性,即使不要收益也取不出來,而轉讓系統很好地解決了流動性問題。同時,在全國範圍尋找受讓方,也可大大提高轉讓的成功率。

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理財產品轉讓業務可以讓處在封閉期的錢流動起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客戶量和產品發行量的增長。

不過,記者從已推出理財產品轉讓業務的銀行了解到,目前嚐鮮這一業務的投資者並不多。“轉讓理財產品的話,出讓方要讓利給受讓方,除非是客戶急於用錢,不然肯定不會這麼做。”我市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說,現在多數客戶都會預留一部分應急資金。此外,多數投資者還不知道理財產品具有可轉讓功能,這兩個原因使得鮮少客戶“嚐鮮”。

另一渠道

還可考慮理財產品質押貸款

記者瞭解到,除了轉讓外,如急需錢,實際上,大多國有銀行已開通了理財產品質押貸款變現業務,市民可在櫃面、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渠道直接拿理財產品向銀行質押貸款,銀行按80%—90%比例放款。

轉讓和貸款質押該如何選擇?我市一商業銀行理財經理建議,如是短期的資金週轉,市民可直接用理財產品質押幾天後及時還款,所付利息不多,且省下尋找資金投資“下家”的煩惱。若資金需要長期使用,選擇中途轉讓則相對省錢又省時,而質押貸款的利率一般比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來得高。

此外,廈門交行理財經理賀鋒提醒,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之前最好先考慮一下自己對資金流動性的需求,根據資金實際使用需求,合理選擇較為適宜的期限和投資金額。因為大部分銀行的理財產品流動性較差,且並未開通理財轉讓業務,在此情況下,投資期間是無法提前贖回資金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