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子公司新規落地都有哪些亮點

個人理財 投資 金融 公募 基金 臨沂資訊網 2018-12-10

12月2日,歷經長達45天的徵求意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正式對外發布。

分析稱,銀行通過與理財子公司的細緻分工,能充分發揮線上線下渠道優勢,提高投資效率,有利於做大銀行資管“蛋糕”。

銀行入局理財子公司

截至6月末,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為21萬億元,7月末餘額為21.97萬億元,8月末餘額為22.32萬億元。同時,9月末,非保本銀行理財規模21.77萬億元,10月末為22.43萬億,可以看出,近階段銀行理財規模略有波動,但總體平穩,新規出臺前後,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金融業正在進行著各類業務創新和市場化改革,與此同時,銀行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也為商業銀行在監管部門支持下開始探索獨立經營模式埋下伏筆。

此時,作為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就脫穎而出。

理財子公司,是商業銀行下設的從事理財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從目前已披露的擬設理財子公司公告看,各銀行的理財子公司的註冊資本金從不少於10億元到不超過160億元不等。

商業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易觀金融中心高級分析師王細梅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析說:“銀行理財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如隱形剛性兌付、規避監管、加大金融槓桿及金融風險等,設立理財子公司可以加強銀行理財業務風險隔離,助力防範銀行理財目前存在的風險。”

“國有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是落實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新規的現實需要,將對市場產生積極而廣泛的影響。一是有助於銀行自身規範理財行為;二是對現有的理財業務的市場競爭格局產生影響,從而推動銀行理財市場發展壯大;三是在理財子公司的挑戰下,公募行業內部或面臨一輪重新洗牌。”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共有20家商業銀行公告擬設立理財子公司,其中包括5家國有銀行、9家股份制銀行和6家城商行。

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入局,王細梅指出,理財子公司模式有利於加大銀行理財業務獨立性,擴大銀行資管業務邊界,降低潛在風險,也更加有利於監管;由於理財子公司銷售門檻的降低及代銷渠道的拓寬,預計會對公募基金帶來較大沖擊。

宋清輝也向記者指出,理財子公司設立後,其銷售渠道不再侷限於銀行渠道,加之在與公募基金、券商資管、保險資管激烈的競爭中,理財市場的格局將會有大的改變,此舉必將激發銀行資管業務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活力。根據國外的經驗來看,未來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將可能會是一個連接左右、溝通上下的綜合服務平臺,而不僅僅是把原有銀行理財部門簡單地變個身份而已。

不過,從銀行的資管部門變成理財子公司,對於銀行資管從業人員而言其實是一個挑戰。從組織架構、業務流程重塑、機制建立等方面,理財子公司都需要作出相應的準備。

新規落地,亮點多

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出臺,要求,“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資產管理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強化法人風險隔離”。這是監管制度首次明確要求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立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

9月28日,《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理財新規”)出臺,再次強調,“商業銀行應當通過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並表示另行制定理財子公司監管規定。

據瞭解,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一共六章62條,與“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共同構成理財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需要遵循的監管要求。

多位專家認為,《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地位和業務定位,將導致大資管行業格局重塑。

金融行業分析師嚴哲銘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理財子公司新規的落地主要是監管要求,為了隔離銀行理財的兌付風險和銀行本身的風險。主要包括允許股票開戶,直投股市。沒有設置銷售起點金額。允許自有資金投資公司自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放寬鬆。”

那麼,《管理辦法》正式稿有哪些亮點?

首先,公募理財產品可以直接投資股票。

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的,應當主要投資於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不得投資於未上市企業股權,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另有規定的除外。

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部開放式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一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

王細梅指出,允許理財子公司投資股票可以擴大理財子公司的業務邊界,也利好股市,但考慮到銀行在權益市場的投資能力、經驗及投資文化等因素,預計短期對於股市影響較低。

其次,按管理費收入10%計提風險準備金。

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中第四十四條約定“銀行理財子公司應當按照理財產品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風險準備金,風險準備金餘額達到理財產品餘額的1%時可以不再提取”。

王細梅指出,按照理財產品管理費收入10%計提風險準備金,一方面利於銀行理財投資權益類資產,另一方面取消風險資本計提,降低銀行資本金壓力。

另外,取消部分非標限制。

銀保監會負責人說,在非標債權投資限額管理方面,理財子公司獨立經營理財業務後,根據理財子公司特點,僅要求非標債權類資產投資餘額不得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

此前,銀行資管遵從的非標投資比例限制—“8號文”有(總資產)4%和(理財規模)35%的限制,這意味著,理財子公司取消了4%的非標投資比例限制。

分析稱,由於期限匹配、產品去資金池化和打破剛兌的約束還沒放開,房企與地方政府兩大融資主體加槓桿的手腳還被束縛,資產增量預計有限。

對於理財子公司的發展前景如何,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出臺,將會有更多的銀行向監管機構申請設立理財子公司,預計第一批理財子公司將在2019年1月正式獲批籌建。

王細梅指出,目前來看,已經有近20家銀行申請設立理財子公司,但未來發展如何仍有待市場參與者的不斷嘗試,包括對產品創新、人員、激勵體系、合作機制的不斷完善。

從全球看,商業銀行設立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是國際金融業的普遍做法。未來,我國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投資運作監管體系將會逐步完善。本報記者 邵志媛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