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買到新產品享受新服務嗎?一文看懂銀行理財子公司!

個人理財 投資 公募 基金 分析師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07
我能買到新產品享受新服務嗎?一文看懂銀行理財子公司!

攝圖網圖

12月2日晚間,銀保監會正式發佈《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大資管領域終於又迎來了一位“新選手”——銀行子公司。

銀行理財子公司會給公募行業、信託行業帶來哪些衝擊和影響的報道已經不少,但投資者小王(化名)表示,“看了這麼多對行業的影響,我想問問對我有什麼影響?未來我能在這裡買到什麼樣的產品?”

接下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帶大家來一探究竟。

我能買到新產品享受新服務嗎?一文看懂銀行理財子公司!

三大業務板塊

銀行理財子公司是指,商業銀行設立的主要從事理財業務、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

雖然正式的《管理辦法》是12月2日才下發的,但目前已有20家商業銀行先後發佈公告,擬發起設立理財子公司。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四大國有銀行中,建行擬出資150億元、中行擬出資100億元、工行擬出資160億元、農行擬出資120億元來註冊成立各自的理財子公司。

含著“金鑰匙”出生,銀行理財子公司自然擁有自己的“獨家稱號”。《管理辦法》規定,凡是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都應當採取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形式。銀行理財子公司名稱一般為“字號+理財+組織形式”。未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任何單位不得在其名稱中使用“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或“理財股份有限公司”字樣。因此,投資者只要認準了單位名稱就能輕易識別出來。

眾所周知,理財的範圍不小,以“理財“為標籤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究竟能從事什麼樣的業務?投資者又能在這裡獲得什麼服務、買到什麼產品呢?

按照《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申請經營下列部分或者全部業務:

(一)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

(二)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

(三)理財顧問和諮詢服務;

(四)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的其他業務。

簡而言之就是公募產品、私募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三大板塊業務。當然,如果監管機構批准了其他業務也可以做。因此,有銀行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類似於“公募基金+信託+私募基金”的綜合體。

公募產品比較

在三大主營業務中,公募業務算是與大眾最為相關的。目前, 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通過對比銀行公募理財產品、公募基金,來帶您仔細瞭解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公募產品的業務範疇。

從發行對象來看,銀行子公司公募理財產品的發行對象範圍介於商業銀行公募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之間。

按規定,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以自有資金投資本公司發行的理財,總量不能超過20%,單隻理財產品不得超過10%;不得投資於分級理財產品的劣後級份額。同時,在一般情況下,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自家發行的理財產品,而公募並無此類限制,比如FOF。雖然有細微不同,但個人投資者均可參與這三類公募產品的配置。

在產品設計和投資範圍上,從目前的監管規定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具有四大特點:

(1)門檻低,和公募基金一樣起投金額自行決定;

(2)投向更廣,能夠直接投資股票和非標準化債權,不過也不是完全開放。《管理辦法》規定,同一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部開放式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一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全部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

(3)可發行分級基金,為了便於識別,《管理辦法》規定這類產品名稱中應包含“分級”或“結構化”字樣。在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需要提醒投資者,一定要看清自己的產品類型,不要誤買了不符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

(4)首次購買理財產品進行面籤。需要說明的是,不進行面籤並不意味著管理放鬆。雖然不用面籤,但風險承受能力評估還是要做的。同時,通過營業場所向非機構投資者銷售理財產品,仍然要在銷售專區內對每隻理財產品銷售過程進行錄音錄像。

投資優勢及風險

銀行理財子公司雖然還沒有提供出具體的產品,但僅從目前發佈的規定來看,相比於現有的公募理財投資範疇,其產品還是有競爭優勢的。

有銀行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理財子公司依託於母行成立,其發佈的產品主要優勢有三點:首先是資產來源優勢,銀行在傳統信貸業務領域積累了多年的經驗,使得子公司的資產項目來源和質量得到一定保障;其次在銷售方面,母行廣泛的客群基礎、銷售渠道和網點、龐大的客戶經理隊伍,能夠給子公司產品的銷售提供較好的支持;最後在產品類型方面,銀行體系的流動性管理能力、與貨基相比的監管優勢,讓子公司在現金管理類產品方面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且基於銀行的資產來源優勢,子公司也可大力發展銀行類信託的項目類產品。

一枚硬幣有兩面。華東某大型證券基金分析師認為,理財子公司產品讓投資者有了更多、更豐富、可能也更具吸引力的產品選擇;但僅從權益投資管理來看,基金公司可能仍然是市場中最專業的群體。銀行在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方面還是弱項。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客群方面,銀行的基礎客群以中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為主,長期以來習慣於購買預期收益型產品。淨值化轉型過程中,銀行對於客戶的教育和引導是一個需要加強的部分。該人士還提及,長期以來,理財產品在銀行體系內運作,在整個資管行業內並未與其他機構進行直接競爭,而成立子公司之後,在業績方面要直接與其他資管機構進行比拼,子公司需要從制度、人員、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積極改變和應對。

隨著銀行理財產品的轉型和子公司的建立,投資者又應該如何看待銀行子公司呢?

一銀行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不能將銀行理財再當作類存款產品,而應當是一類淨值會波動、投資收益不確定、更加市場化的產品。以前,銀行理財產品的客戶主要關注預期收益率,而未來則應關注產品的條款和要素設計、投資對象等多方面的內容;與此同時,還要加強風險意識,從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