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0日發表美國麥肯錫諮詢公司前顧問莫乃昂的文章稱,美國收緊簽證和日益不信任中國研究人員只會增加中國的人才庫,令美國付出代價。現將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前不久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作出過保證,但美國還是加強了對中國學生和學者的簽證限制。在藝術、社會學和商科課程中,支付全額學費的中國學生仍然受到歡迎。然而,在中國被視為一個日益崛起的競爭對手的某些技術領域,美國是否正在對中國學生關閉大門?

自從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有超過500萬人曾留學海外,其中300多萬人回國報效祖國。隨著近年來每年有50萬左右的人學成回國,到2025年,中國的留學歸國人員總數將超過香港人口數。

這一迅速擴大的人才庫將在中國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不能讓美國的限制性政策妨礙中國獲得世界一流的國際高等教育。事實上,北京可以採取若干措施來應對這種做法。

首先,從美國的大學轉向多元化。美國的大學擁有世界上最好的一些理工科院系,而且打算去海外留學的中國學生中有80%仍然會選擇英語國家。但在世界排名前10的理工科大學中,有多所並不是美國的大學,一些實力最強的理工科大學院系位於瑞士、德國、日本和韓國,而這些地區近年來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

第二,鼓勵更多地利用高質量的在線學位課程。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佐治亞理工學院在內的許多美國大學都提供了一流的理工科碩士學位在線課程。

第三,加強與海外大學的合作,讓它們在中國設立分校。佐治亞理工學院已經在深圳開設了辦學項目,而以色列理工學院則在汕頭設有合作大學。隨著時間的推移,位於中國境內的跨國教育將在幫助滿足中國對國際高等教育的需求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特別是考慮到它們能讓生活開支留在當地的巨大優勢。

第四,建立更多的博士級別以及更高級別的合作研究項目。中國境內的許多外國項目都是以教學為導向的,需要更多以研究為導向的項目。在中國境外也可以建立中外合作研究項目,比如在歐洲、澳大利亞和亞洲其他地區。

最後,提升大學師資水平,以應對中國不斷擴大的,對建設更多本國世界一流大學的需求。

美國的高等教育一直得益於從世界各地吸引最優秀和最聰明的人才。這裡面也包括中國——中國是美國一流大學博士生的主要來源。華盛頓的限制性措施可能最終會使中國的人才轉而前往其他國家,削弱美國自己的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拉斐爾·裡夫警告說,美國試圖將中國阻擋在美國高等教育門外的做法可能只會令美國陷入平庸。

美國通過限制性的教育政策來阻礙中國的技術進步為時已晚。事實上,這可能適得其反。在帶有麥卡錫時代色彩的環境下,華裔科學家和工程師受到不公平的懷疑,更多的人也許會選擇離開美國而加入中國的大學。美國施加的限制可能最終會為中國邁向更加廣泛且國際融合的高等教育體系提供動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