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考生:高考心理自助手冊(2019最新完整版)

高考 心理學 高考志願研究院 2019-05-25
致考生:高考心理自助手冊(2019最新完整版)

臨近高考,請這樣對自己說:

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

我已做好了充分準備,高考已成竹在胸。

我將以大海為墨,用森林作筆,將萬里白雲當紙,書寫我快樂人生,高考會變得快樂輕鬆,我一定能成功!

親愛的高三同學:

高考快到了,大家都在緊張地複習。其實,要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知識的複習很重要,心理的調整同樣重要。那麼,在離高考不遠的日子裡,我們在心理上還需再做些什麼準備呢?學校心理老師就高考前同學們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為大家準備了這本心理自助手冊,相信大家定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心理,更自信地迎接高考。其中有些問題涉及到家長,你也可以給家長看看,讓家長明白如何更好地為你複習迎考、取得理想成績助力。

同學們,高考既是對大家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的檢驗,也是對大家身心狀態的考驗,充分的複習,恰當的身心狀態的調整都是必須的。在此,我們有如下總體建議:

1.複習的節奏要“慢”下來,“慢”可使大腦更清晰;

2.對各學科知識和自己的身心狀態有整體分析,制定計劃去改變或改善;

3.抓知識的主幹,如有時間再抓細枝末節;

4.對各學科知識多做梳理,有選擇地適量做題;

5.保持適時適量運動;

6.強化自信,優化情緒,學會自我減壓;

7.更有效地管理時間;

8.如有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主動尋求合理幫助。

需要說明的是,本手冊介紹的一些方法,僅供同學們參考,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需要心理幫助,可以和本手冊封底所列心理老師聯繫,老師會提供給你儘可能的幫助!

祝同學們快樂高考,取得理想成績!

1.最近我總是集中精力學習,全力以赴備戰高考,可越是這樣,效果越差,為什麼付出沒有回報?

很能理解你目前的感受,相信有你這種“遭遇”的學生應該不少。如果揮灑汗水,結果成績依然沒有提升,那種心理上失衡的滋味確實很難受。

首先,仔細分析後,覺得你可能正處於心理疲勞期,即心理學上常說的“學習中的高原現象”。可以說,正是由於你學習動機的強烈,使你內心焦慮不安,特別是模考之後成績的不理想使你內心壓力增大,慢慢地就導致了你今天的結果。

其實,出現“學習中的高原現象”,是我們快節奏備考複習,但還沒有能夠及時消化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情況,也是取得學習上新的突破前難免要經歷的一個階段。所以放下思想包袱,不要增添心理上的負擔,否則最終會欲速則不達。

其次,貴在堅持!其實你的付出還是有了回報的,比如,你養成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習慣,難道這不是“回報”嗎?只是回報還暫時不能從成績上立竿見影地顯示出來。態度好了,基礎打紮實了,習慣養成了,提高成績的“春天”近在咫尺,所以持之以恆,一如既往地堅持再堅持!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胡思亂想上,因為越想越不踏實,反而影響學習效果。

第三,付出沒有回報,或許是你的付出沒到點兒上,付出要有“含金量”!這就需要靜下心來分析一下,原因是什麼呢?是所學知識沒有掌握,還是解題不符合規範?是學習方法問題,還是粗心大意問題?這些都需要你自己靜心分析,然後對症下藥。要學會反思學習中的得與失,同時對成績要有恰當的評價。

最後,希望你強化自信,優化情緒,學會自我減壓,相信你一定能夠走出學習中的疲勞期,取得屬於你的收穫!

2.高考還有一個月左右,是緊跟老師複習,還是以自己自主複習為主?又該怎樣進行自主複習?

首先,希望你緊跟老師複習節奏,重基礎知識。即使老師的授課內容是熟記於心的基礎知識,也仍要跟隨老師們的複習節奏,切不可一味自己鑽研一些零散的偏題、難題。

其次,在完成老師的複習任務後,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進行自主複習,系統整理學習內容,迴歸課本,回顧舊知識,查缺補漏。建議不要再做更多的新題目,只要系統地把各科目基礎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即可。

你可圍繞科目的知識脈絡整體梳理基礎內容,重點記憶以前考試時經常遺忘或記錯的知識點。對於一些理科常用公式、文科常識性內容,可重新整理一遍,既能加深印象,又方便複習和查閱。

你也可以圍繞之前做過的試卷和模擬題進行消化複習,特別是要用好《錯題集》。除查缺補漏外,還要注意總結審題和答題的方法,並做好各科目複習計劃,避免顧此失彼。

最後這段複習時間,通過基礎的鞏固和答題方法的積累,大部分成績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考生,能在基礎知識上收穫較多。根據以往經驗,很多考生能在考前一個月成績上升30分左右。記住要多複習基礎知識並注意靈活運用。要學會抓大放小,提高效率學習,並適當放鬆。

3.離高考沒幾天了,這麼緊的時間我該如何複習?

此時掌握的知識就像臨近飽和的溶液,不可能會有太多的增加,所以,不要耗時做大塊成套的試題,而應迴歸課本,多做一些提綱挈領的工作,如可以按照各學科的教材和考綱梳理式地進行回顧思考。

就一門學科而言,不妨先靜下心來問一問自己,這門學科有哪些內容,哪些章節?就章節來說,有哪些定理,哪些公式?就一個定理或公式來說,有哪些重點難點,哪些需要記憶,哪些需要理解?按此方法每個學科進行回顧思考,可把自己的複習內容形成網狀系統;還可以翻閱瀏覽做過的高三考試試卷,多熟悉歷年考試題型,這會使自己在考前的心情平靜下來。

要做好知識的查缺補漏工作,可查看過去大型考試的錯題筆記,找出過去常出現的錯誤的原因;也可以回顧性地瀏覽自己做對、做得很得意的難題,總結成功經驗,增強自信心。

時間緊,要搞好考前複習,最關鍵的是依據自身情況,每天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到臨睡前回顧自己今天都學了哪些東西,相信你會覺得很充實。

4.我不知道考前幾天是在家複習好,還是在學校教室裡複習好,怎麼辦?

其實自我備考最好的場所是教室,因為教室環境是自己最熟悉、最習慣的,而且同學們一起復習,有助於相互鼓勵,減輕壓力。自己在家自己安排時間看似自由,但常常會控制不住,容易三心二意,放鬆自己。當然,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究竟在哪裡,還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

5.離高考越來越近了,壓力感也越來越大,很多時候覺得很疲勞,想休息,可看身邊的同學都在認真做題看書,又覺得自己是在浪費時間。

高考是一場持久戰,三年準備只為這一刻,有壓力會緊張在所難免,極其正常。人有疲勞感就是大腦在給你亮紅燈告訴你需要休息了,如果繼續超負荷工作,不僅效率不高,還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如果健康出了狀況,更會影響學習效率,得不償失。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所以也無法比較,學習不在於時間長短,關鍵看效率。關注自我,儘量不受外界因素影響,及時休息,以更好的狀態面對高考才是最佳選擇。

6.快高考了,該怎樣掌握複習的時間節奏?

大腦就跟機器一樣,整天運轉,不僅生產效率不高,同時還會嚴重磨損,我們的大腦連續工作大約50分鐘就會出現疲勞現象。因此在最後複習期間,大家應該在學習1~2小時之後就到室外更換空氣,或輕鬆散步,閉目養神,才能增強注意力,使知識牢固於腦海中,這就跟不定時歇息給機器添加點潤滑劑是一樣的道理。

7.考試過程中,大腦在“放電影”怎麼辦?

有同學常常反映,每到自己覺得很重要的考試或是重視的學科考試,常常在考試的過程中,出現胡思亂想的現象,腦海中出現電影情節或是歌曲什麼的。對於這種情況,總是覺得自己無能為力。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對自己期待過高,過度緊張,產生焦慮的表現之一。

其實,在考試的過程中要做到絕對的全神貫注是不現實的。大腦偶爾走神是很正常的現象。當意識到自己走神時,不用去理會它,趕緊提醒自己,將注意力放到考卷上繼續答題。

同時可以花一分鐘暗示自己:“沒問題的,我準備得已經很充分了,我相信自己能考好。”也可以微微閉上眼睛,深呼吸10次左右,給自己信心,繼續答題,相信你會好得多。

8.臨考前太緊張,晚上失眠怎麼辦?

有時失眠是因為白天的任務還沒完成,自己的擔心導致睡不著,此時可拿出課本來把白天沒有完成的任務完成,心安了,相信就可以睡個好覺了。

快要考試了,緊張是正常的現象,白天可適量參加運動,臨睡前漫步半小時讓自己略有疲憊,再去衝個熱水澡,喝杯溫牛奶,聽聽輕音樂等等都是有助睡眠的。

另外,人的生物鐘是有記憶的,有些同學平時睡得比較晚,到高考前夜早早就上床準備休息,卻怎麼也睡不著,此時不要慌張,睡不著說明大腦還不累或者自己有些緊張不安,坐起來看看書,把明天考試要用的考試證件和用具再收拾一遍,看看有沒有遺漏,調好鬧鐘,為以防萬一,可準備兩個鬧鐘。

有些同學喜歡依賴家長叫起床,試想要是家長忘了沒注意時間,早上著急忙慌趕去考場,考試時心情多少也是會受影響的。若遲到太久,錯過了進考場的時間,豈不冤哉?在高考期間,這樣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所以建議我們同學自己也做好準備,定好起床時間。一切都安排妥當,累了或者心安了想睡著也就沒那麼困難了。

9.高考要來了,本來很好的朋友、同學卻突然弄僵了,怎麼辦?

不少同學可能有這樣的感受:自己玩得很好的朋友,隨著一次次考試,有的因為成績上和他們有了差距而疏遠了,有的則害怕朋友會耽誤自己的學習時間而主動減少了聯繫,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其實這種想法並不合理。有時正是因為競爭才促使我們不斷前行和超越。在競爭中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才有了憂患意識,不敢放鬆懈怠。正是因為對方的存在,才使你一直精力充沛毫不懈怠地打好這場持久戰。

同時在複習過程中,因為大家都比較瞭解對方,朋友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你的問題,並且大家可以互通有無,相互借鑑,所以有時身邊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更勝過老師的指導呢!

此外,朋友在我們人生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些無法向家人訴說的煩惱,我們會跟摯友說。但時常也會有矛盾,影響了心情,影響了學習。

那麼,在高考前如何與朋友相處?有以下幾點建議:

坦誠相對,與人交往時講真話,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而且敢於改正;對於他人的不足,能夠以適當的方式告之;學會真誠讚美他人,誠心接受他人讚美。

保持交友距離,很多人認為與人交往越親密越好,其實不然。不注意距離,不把握好分寸常常會使人在人際關係中受到傷害,不論何種朋友,都應保持一個合適的距離,太遠則相離,太近則相斥。彼此心靈相通,有什麼想跟朋友說的,就把朋友叫出來聊聊,要比整天形影不離好得多。

在與朋友發生小摩擦時,不妨主動坦誠與對方交流,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以及疑慮,若覺得自己有責任,主動真誠承認錯誤,做好自己該做的,能做的,盡力去修復關係。

若你能做到以上幾點,即使對方暫時不能接受,也算是對自己有了交代。放下了心結,一定能很快進入較好學習狀態。

10.父母的某些做法讓我很不認同,該怎麼辦?

高考來了,父母總是緊張兮兮的,這常常讓我們同學倍感壓力。對於此,我們可以主動找父母聊聊,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儘量地學會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想,理解他們,給予他們信心;還可以建議父母,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高考前夕對自己的關心要保持常態,既不要過分緊張,也不要故作輕鬆,才能為自己創造一個相對輕鬆和諧的家庭環境。

11.考試來到心慌慌,怎麼辦?

很多同學一想起考試就心煩,甚至有噁心、出汗嚴重、心跳過快、頻繁想去廁所等生理反應,其實都由考試前焦慮心態所致。高考關係到一個人的發展方向,引起重視甚至引起焦慮原本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把高考看得過高,引起的焦慮超過一定限度的話,則會對考前複習和考試發揮產生不利影響,對此我們要學會讓自己輕鬆一點。

可以這樣說服自己:我的命運完全取決於這次考試嗎?高考萬一落榜就永遠失去考學機會了嗎?當然不是!放眼人生,給自己一個充滿理性的答案,緊張或許變緩,心態或許會變得輕鬆自然。

當然,不論怎樣想得開,重大考試總會讓人緊張、焦慮的。既然重大考試引起緊張、焦慮是必然的,那麼必要的緊張、焦慮一樣會贏得考試。再說了,高考對每個人都很重要,成千上萬名考生都會像自己一樣會緊張、焦慮,既然大家都一樣,緊張、焦慮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考前過度緊張、焦慮,還可以通過模擬高考情境來緩解。對於未知的狀況,我們常常產生焦慮情緒。所以可以約幾名跟自己情況差不多的學生,每天花點時間模擬高考情境。同時可請一位家長或老師“監考”,多試幾次,也就對考試氛圍習以為常了,到了真的進了考場也就不會被緊張嚇得太緊張啦!

另外考試前一天考試場地會開放,讓我們同學熟悉場地路線,熟悉考場,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讓我們同學熟悉環境,減少焦慮,所以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機會,好好熟悉考場環境,減少進入新環境的陌生感。

12.家有考生,家長哪些話不該說?

高考前,同學們如果發現自己對家長的有些話影響自己的心理狀態,可建議家長注意下面這些話不要對自己講:

“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學!”

有些家長在高考前,預先給孩子制定了理想的大學目標。這個目標可能會成為考生複習的精神動力,但也可能成為壓在他心裡的大山。

“你一定要在班裡考第幾名!”

有些家長特別是成績優秀的考生家長,總希望孩子能考到前10名、前5名,甚至前3名,有時為了一個名次之差而責怪孩子,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十幾年的學習,關鍵就在這次考試,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從小學到高三,每一個考生都經歷了10多年的學習,家長把高考作為檢驗這10多年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實際上,條條大道通羅馬,上大學也不是非要擠普通高考這座“獨木橋”。

高考固然重要,能考取理想的大學固然很好,但高考絕不是人生的全部,通過高考學會面對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什麼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複習就行了。”

父母往往認為,為了支持孩子高考,他們可以為孩子做任何事。在很多家庭,孩子不需要洗衣服、整理房間,做任何家務,甚至有些家長連孩子梳頭都要包辦。如此“細心”的呵護、包辦,無形中也給孩子增加了壓力。

“好好複習,高考時來個超常發揮!”

每一個家長都應對自己孩子的實力有一個正確估計,千萬不要給予不切實際的高期望值,這樣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壓力,到時候別說超常發揮,很有可能連正常發揮都做不到,還是努力正常發揮吧,正常發揮就是超常發揮!

“去年誰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學,你像他一樣就好了。”

家長說這樣的話時,口氣中往往會帶有羨慕之情。不少考生對此的理解是“我不如他,所以父母把他當作我的目標”,自信心大受打擊,而且有些父母會多次重複,這讓不少考生覺得父母過於嘮叨,相當反感。

“你們班某某同學這次模擬考考了多少分?”

考生最反感父母把自己與他人作比較。

“我們把希望都寄託在你身上了,你可千萬不要讓我們失望啊!”

一些家長因為自己沒有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心有不甘,於是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家長這些話,會讓孩子覺得如果考砸了,就沒法面對父母了,內心的緊張自然更甚。

孩子高考,努力就是成功;孩子通過高考學會努力去追求人生理想,這是孩子未來最大的希望!

“這次考不好沒關係,明年可以復讀再考。”

很多家長以為這是在給孩子減壓,幫助他們放寬心。但其實大部分考生對這句故作輕鬆的話都非常反感,認為家長在高考之前就對他們失去了信心。

13.快高考了,該怎麼安排飲食?

快高考了,不少考生壓力較大,睡眠不是很好,胃口也不太好。“均衡飲食是最根本的。”

專家指出,清淡、營養、變化多樣的日常飲食可以給考生帶來最佳的營養補充。建議考生家長根據膳食均衡的原則合理地安排考生的飲食:

1.保證主食的攝入量,以穀類為主,麵食、紅豆、綠豆等粗谷雜糧也有利於緩解食慾不振的症狀。

2.多吃水果、蔬菜,每天要保證400克蔬菜和200克水果,補充維生素。

3.經常適量地吃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4.保證充足的水分,每天六到八杯,最好是白開水,不能以飲料代替。

5.是忌吃油膩、生冷、辛辣的食品,油膩的食品不容易消化,會使人產生疲勞感,影響大腦思維。

6.是可適當吃些夜宵,因為考生腦力、體力消耗量都比較大。

備考階段,考生家長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給考生吃剩下的飯菜,生吃水果一定要洗淨,可以在淡鹽水中浸泡一會兒,不要給考生吃太多的生冷食品,以免考生出現腸胃不適、腹瀉等病症,影響備考狀態。

可以熬些綠豆糖水、銀耳蓮子羹等既美味可口又營養豐富、清涼祛暑的食物。儘量少服用那些所謂的營養滋補品、保健品。如果確需服用,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不要濫用,要適可而止,最好聽醫生的建議。

14.家有考生,作為家長該怎麼做能不給孩子壓力?

高考考的是孩子,但家長往往比考生更緊張,家長的焦慮很容易“傳染”給孩子。孩子高考,家長應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

高考期間,家長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常規,不管是給孩子準備的飲食,還是家裡的氛圍,原來什麼樣子就什麼樣子,不要刻意改變。

有的家長在家裡走路都要躡手躡腳,就怕影響孩子的學習,這沒有必要,一切可以按照以前的方式進行。當然,有些家長有在家打麻將,電視聲開得很大等現象,更是要注意,應該給考生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的。

高考了,家長要當好孩子的“後勤部長”就好,沒有必要整天圍著孩子打轉。可多參加戶外活動,舒緩焦慮,保持良好心態。家長還應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如果情緒有明顯的波動,要主動與他們交流。

15.校門外的“陪考團”真能給孩子打氣?

家長“陪考團”是歷年高考考場外一道獨特的風景。其實最多把孩子送到考點外,給孩子一個燦爛的笑容,家長就可以回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沒必要幾個小時站在考點外乾等。孩子在考場上,如果想到他們的父母還在外面苦苦等候,他們的心裡也會不是滋味的,這樣反而不好。

16.臨考前幾天該如何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早上不要起太早,一般在6:30~7:00之間最好,晚上最好在11:00左右入睡,最晚不要超過12:00。記得一定要注意睡午覺。每天可針對高考時間安排,選擇上午9:00~12:00,下午2:00~6:00做模擬考卷,至少在此段時間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

17.考試前一天,我該做些什麼?

終於要高考了,同學們一定很興奮,但是有幾個問題,大家不要忘記落實了。

備齊考試用品,尤其是進入考場的有效證件。考試時可注意考室前面牆上的時鐘,合理好安排時間。考試時儘量依照平時習慣,比如有同學有考前喝水的習慣,不要刻意改變。

瞭解高考時段的天氣情況,依據天氣特點,做好準備。考前一天過多做題不僅會讓人更加疲憊,而且若遇到什麼難題還會降低自信心,增加緊張和憂慮。

就像熱身運動一樣,複習一些基礎知識要點很有必要,想一想簡單的問題,使大腦處於一種較活躍清醒的狀態,量不宜大,時間也不宜過長。也可讀一些報紙雜誌,在放鬆心情的同時豐富知識,也許還能為第二天的作文開拓思路。

高考前一天晚上睡覺時間不宜過早,儘量依據平時的作息時間,就算難以入睡也別太緊張,即使一晚不睡,考試時的高度緊張,也不會讓你的狀態有多差。平常心待之,順其自然,不去多想,不知不覺也就睡了。臨睡前避免參加令情緒興奮的活動,做做輕鬆運動,有條件的同學可以臨睡前衝個熱水澡,睡前一小時喝杯溫牛奶相信你會好得多。

18.考試前夕,同學約我一起出去玩,我該做些什麼?

高考了,以前初中或小學同一學校的朋友都聚在同一城市甚至是同一個考場,興奮之情難以言表,便結伴而行,有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心思,甚至相約一起出去吃飯逛街等等。這種情況是應該避免發生的,因為大腦過於放鬆,對記憶學習都會有所影響。高考是一場戰鬥,哪怕在進場的前一分鐘都要為之做準備,看看書,梳理知識點,讓自己少一絲遺憾。考試之後,有好幾個月的時間同學們可以相聚言歡,不必在這關鍵時刻非得聚上一聚,影響第二天的考試狀態。

19.考試終於來啦!這一天我該注意些什麼呢?

終於到了考試這天了,起床時間最好和平時一樣。早飯也最好按平時的時間吃,但注意不要喝牛奶,牛奶有催眠的功效。考試前若緊張,多試幾次深呼吸,心裡給自己打打氣:沒問題的,我肯定行!

前一門考完,不管結果如何,不去考慮,避免考完與其他同學對答案的情況。趕緊抓緊時間複習接下來要考科目的內容,注意一下自己平時不是很重視的地方,以“過電影”的方式去看公式或概念等,以加強記憶。

午飯少吃油膩食物,可吃得清淡一些,飯後喝杯酸奶會更好。一定要注意午睡,下午很容易讓人產生疲勞,使考試狀態不好。

晚飯吃到八分飽最相宜,多吃新鮮蔬果,多吃西瓜或黃瓜可預防“上火”。考完後、晚上都不宜進行令情緒興奮的活動,安靜地看會兒書,為第二天的考試做好準備。

20.考試結束,就能盡情玩了?

高考結束了,不管結果如何,知道分數後,不少同學就開始肆無忌憚,痛痛快快地玩啦!其實真的還不是時候,分數很重要,可填志願依然很重要。“七分考三分報”,往年總有學生理想的分數卻與理想大學失之交臂,甚至名落孫山。

所以,高考填志願真的需要我們學生與家長重視起來:1.多收集信息瞭解自己中意的專業,以及從事職業的方向與發展前景;2.分析自己可能能上的幾所大學三年的錄取分數線特點,與比較瞭解自己的師長多交流;3.上網蒐集資料等等,做到填報志願心中有三分底。

填好志願,也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希望每個學子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學自己滿意的專業,幹自己熱愛的工作!

附一:高考減壓小貼士

1.自我宣洩。考生可以將自己的鬱悶心情、緊張情緒向家人、朋友、老師傾訴,或者可以採用跑步、大哭等方式來儘量宣洩自己的情緒。

2.學會深呼吸。考生可以坐著或者躺著,首先緩慢地吸氣,然後停住幾秒,再吐氣,這樣反覆多次。

3.按摩內關穴。考生可以用右手的大拇指順時針按摩左手的內關穴,每回36次,能起到調節情緒的功能。

4.全身肌肉放鬆。閉上眼睛,心裡默唸身體需要放鬆的部位,同時用心去感受放鬆的感覺。比如從手臂開始,暗示身體放鬆,再按頭部、頸部、胸部、肩部、腹部、臀部、大小腿、腳趾肌肉的順序,或交替收縮、放鬆骨骼肌肉,體驗肌肉鬆緊程度。

5.積極想象。可以藉助音樂儘量回想自己曾經成功的場景,或暢想美好的未來,以增強自信。

6.洗澡放鬆。將自己完全浸泡在浴缸水中,通過肌肉鬆弛來達到身體放鬆的感覺。

7.食物減壓。牛奶、香蕉、番茄、柑橘、小米粥、紅茶這六種食物中含有穩定神經系統的成分,考前可多吃些。

附二:考場實戰對策

1.考試入場前,如仍處於緊張狀態,可做幾次深呼吸,做兩節廣播操,哼幾句流行歌曲,想點與考試無關使自己高興的事,積極參與同學間談笑來轉移注意力,沖淡緊張情緒。

2.進入考場,不理會別人的表情和反應,在自己的座位坐好,把視線集中在教室前的某一個點上,凝視1分鐘左右,什麼都不要去想,讓情緒穩定下來。

3.臨考緊張不求人,中醫按摩舒緩法速成:雙手捂耳,沿順時針、反時針方向各揉30次,再用兩拇指用力按揉雙側太陽穴,會有一種清新感,沉浸其中並逐漸放鬆。

4.想象放鬆:在深呼吸時努力放鬆,讓你的胳膊和手自然下垂到身體兩側,你能感覺到流入手內的血液的溫暖,嘗試想象緊張感正從手指尖溜走。還可以身體自然坐正,輕閉雙眼,雙手平放桌上深呼吸,收緊雙拳以及全身肌肉,然後慢慢呼氣,隨之放鬆肌肉,待情緒穩定後再繼續答題。

5.考中心慌還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可以暫停作答,閉合雙眼輕輕對自己說“放鬆”,重複六次,並注意體驗全身鬆弛的感覺;然後,全身高度繃緊十秒鐘後突然放鬆。

也可以嘗試雙手鉤拉法:雙手彎成鉤狀互拉,拉緊放鬆,再拉緊再放鬆。如此反覆幾次,情緒就會逐漸放鬆。

你還可以中斷思路,果斷地對自己說“停”,同時握緊一下拳頭,這樣你能中斷使你產生慌亂的思路,當自覺情況好轉後,應該迅速轉入正常考試。

更多高考資訊可下載高考e志願app查看,用app一鍵模擬填報志願,更有名師一對一,助您金榜題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