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青春沒有高考,人生將始有遺憾

高考 大學 清華大學 升學考試 精誠藍盔 2017-06-08

如果青春沒有高考,人生將始有遺憾

有句話說出來要得罪一些人,但我們還是要說:高考成績好的孩子,就是聰明。

那是因為,高考是中國最科學、最公正的人才選拔制度,沒有之一。

前兩天遇到一個小孩,初中畢業就不再上學,出來打工。他咄咄逼人地與我辯論,說我瞧不起學歷低的人,瞧不起沒有上過大學的人。還跟我說,沒上大學怎麼了?沒上大學就笨嗎?

我默默地拉黑了他,心想:如今高達70%的高考錄取率,你都不能堅持上個大學,那不是笨,又是什麼?

如果青春沒有高考,人生將始有遺憾

從1977年開始,中國恢復了被文革中斷的高考制度,多少人奔走相告。那一年的高考,北大、清華迎來了從16歲到36歲的新生。

40年後,回想當年,之所以高考制度被眾人矚目,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在於他公平。不管你家境貧寒還是富甲一方,不管你傾城傾國還是身高五尺,你都有機會獲得去高等學府讀書的機會,進而改變自身的命運,取得從一個階層躍升到另外階層的通行證。

對比文革中“自願報名、群眾推薦、支部審核”的工農兵大學生,期間的是非屈辱和出身論點,誰能說清。

更重要的是,高考在全國樹立起了一個崇尚知識的良好導向。就像我們在文前所說,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這個世界,如果我們不崇尚知識,還是崇尚什麼?知識是倫理、道義、品德的基礎,是社會進步的奠基。年齡稍微大一點的人都能回憶起70年代末中國對人才的渴望。十年浩劫,人才斷檔,全中國把大學生當成寶貝。

高考制度發展到今天,其制度本身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也需要補充、配套和完善,比如大家關注的地區差別問題,與職業高等教育的配比問題,特殊人才的特殊選拔通道等等。隨著選擇渠道的增多,部分高中畢業生選擇放棄高考出國留學,但這些都不影響高考制度本身的科學性。

如果青春沒有高考,人生將始有遺憾

前段時間流傳一個調侃的段子,叫“六月高考不努力,九月部隊做兄弟”。部隊徵兵調整到了9月份以後,一部分高考落榜生在成績公佈後,會選擇當兵入伍。但事實上,現在部隊徵集的新兵中,大學生士兵的比例已經接近和超過了半數。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新兵幾乎清一水的大學生士兵,達到90%以上。個別高中入伍生,也是徵兵部門考慮到本地戶籍青年的需求,預留的名額,否則徵集100%的大學生新兵不是夢。

還有的騷年心存僥倖,認為高考沒考好,我就去當兵,到部隊考軍校。實際上,部隊裡的高考,錄取比例小得多,在地方高考都沒考好的話,來部隊基本上也很難脫穎而出了。

精忠藍盔的粉絲中,青少年比較多,高考之際,我們還是要鼓勵年輕人認真學習。人生如果沒有一個悲催痴顛的高三,不經歷一次高考,那將是多麼的悲哀。也許高考並不能給你帶來富裕的人生,甚至給不了你一個稱心的工作,但高考就是高考。你去考了,今後別人問,你還可以撒謊說你那天拉肚子沒發揮好,如果考都沒考呢?

關注維和主題微信公眾號“精忠藍盔”china_unpf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