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3年夏天,25歲的白巖鬆如願以償進入北京中央電視臺,成為《東方時空》的新聞主持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4年後的自己將站上又一個世界矚目的舞臺,主持香港迴歸的大型直播。

當時間倒退10年,生活在內蒙古偏遠縣城的15歲少年白巖鬆,還只是當地普普通通的高一學生,這名父親早逝的孩子,正靠著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扯他和哥哥二人長大。

"

1993年夏天,25歲的白巖鬆如願以償進入北京中央電視臺,成為《東方時空》的新聞主持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4年後的自己將站上又一個世界矚目的舞臺,主持香港迴歸的大型直播。

當時間倒退10年,生活在內蒙古偏遠縣城的15歲少年白巖鬆,還只是當地普普通通的高一學生,這名父親早逝的孩子,正靠著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扯他和哥哥二人長大。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白巖鬆,1968年生於內蒙古海拉爾。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記者。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圖片來源:新京報

回憶起當時的日子,白巖鬆的記憶裡“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而串聯起這兩段迥然不同的境遇的交集,是一場名叫“高考”的測試。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點”,這樣的評價放在高考上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任何一位如白巖鬆這樣的普通人來說,讀書或許仍是我們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但在一個“快樂教育”、“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的當下,強調學習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10年前考零分、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題紙上洋洋灑灑地寫滿了自己所謂的“教育宣言”,以交白卷的方式,轟動全國。

"

1993年夏天,25歲的白巖鬆如願以償進入北京中央電視臺,成為《東方時空》的新聞主持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4年後的自己將站上又一個世界矚目的舞臺,主持香港迴歸的大型直播。

當時間倒退10年,生活在內蒙古偏遠縣城的15歲少年白巖鬆,還只是當地普普通通的高一學生,這名父親早逝的孩子,正靠著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扯他和哥哥二人長大。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白巖鬆,1968年生於內蒙古海拉爾。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記者。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圖片來源:新京報

回憶起當時的日子,白巖鬆的記憶裡“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而串聯起這兩段迥然不同的境遇的交集,是一場名叫“高考”的測試。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點”,這樣的評價放在高考上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任何一位如白巖鬆這樣的普通人來說,讀書或許仍是我們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但在一個“快樂教育”、“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的當下,強調學習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10年前考零分、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題紙上洋洋灑灑地寫滿了自己所謂的“教育宣言”,以交白卷的方式,轟動全國。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徐孟南2008年的高中畢業證

他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獲取媒體關注,向社會宣傳他自創的教育理念。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徐孟南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人認可他的教育理念。十年如一夢,和白巖鬆寒門苦讀的十年不同,此後的徐孟南輾轉在全國各地的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髒活累活幹了個遍。

"

1993年夏天,25歲的白巖鬆如願以償進入北京中央電視臺,成為《東方時空》的新聞主持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4年後的自己將站上又一個世界矚目的舞臺,主持香港迴歸的大型直播。

當時間倒退10年,生活在內蒙古偏遠縣城的15歲少年白巖鬆,還只是當地普普通通的高一學生,這名父親早逝的孩子,正靠著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扯他和哥哥二人長大。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白巖鬆,1968年生於內蒙古海拉爾。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記者。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圖片來源:新京報

回憶起當時的日子,白巖鬆的記憶裡“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而串聯起這兩段迥然不同的境遇的交集,是一場名叫“高考”的測試。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點”,這樣的評價放在高考上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任何一位如白巖鬆這樣的普通人來說,讀書或許仍是我們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但在一個“快樂教育”、“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的當下,強調學習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10年前考零分、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題紙上洋洋灑灑地寫滿了自己所謂的“教育宣言”,以交白卷的方式,轟動全國。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徐孟南2008年的高中畢業證

他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獲取媒體關注,向社會宣傳他自創的教育理念。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徐孟南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人認可他的教育理念。十年如一夢,和白巖鬆寒門苦讀的十年不同,此後的徐孟南輾轉在全國各地的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髒活累活幹了個遍。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在工廠工作時的徐孟南,會帶上耳機把握時機學習

期間,即便徐孟南想換一個好一點的工作,但自己的高中學歷讓他只能做一些比較初級的工作。回憶起自己當年的決定,徐孟南坦言懊悔,認為那麼做“太不值”。

因為高考的一次任性,自己的人生軌跡一直不太平坦,娶妻、生子、離異…婚姻不順、工作一事無成,在平庸瑣碎的日子裡,只留下生活的一地雞毛。

2017年底,徐孟南決定再回考場,最後被一所中專錄取。

"

1993年夏天,25歲的白巖鬆如願以償進入北京中央電視臺,成為《東方時空》的新聞主持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4年後的自己將站上又一個世界矚目的舞臺,主持香港迴歸的大型直播。

當時間倒退10年,生活在內蒙古偏遠縣城的15歲少年白巖鬆,還只是當地普普通通的高一學生,這名父親早逝的孩子,正靠著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扯他和哥哥二人長大。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白巖鬆,1968年生於內蒙古海拉爾。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記者。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圖片來源:新京報

回憶起當時的日子,白巖鬆的記憶裡“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而串聯起這兩段迥然不同的境遇的交集,是一場名叫“高考”的測試。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點”,這樣的評價放在高考上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任何一位如白巖鬆這樣的普通人來說,讀書或許仍是我們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但在一個“快樂教育”、“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的當下,強調學習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10年前考零分、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題紙上洋洋灑灑地寫滿了自己所謂的“教育宣言”,以交白卷的方式,轟動全國。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徐孟南2008年的高中畢業證

他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獲取媒體關注,向社會宣傳他自創的教育理念。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徐孟南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人認可他的教育理念。十年如一夢,和白巖鬆寒門苦讀的十年不同,此後的徐孟南輾轉在全國各地的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髒活累活幹了個遍。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在工廠工作時的徐孟南,會帶上耳機把握時機學習

期間,即便徐孟南想換一個好一點的工作,但自己的高中學歷讓他只能做一些比較初級的工作。回憶起自己當年的決定,徐孟南坦言懊悔,認為那麼做“太不值”。

因為高考的一次任性,自己的人生軌跡一直不太平坦,娶妻、生子、離異…婚姻不順、工作一事無成,在平庸瑣碎的日子裡,只留下生活的一地雞毛。

2017年底,徐孟南決定再回考場,最後被一所中專錄取。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曾經義無反顧的交白卷的徐孟南,前往中學勸學

誠然,像徐孟南曾說過的那樣,“應試教育”中的弊端不勝枚舉,但它們應該通過逐步的嘗試來進行改良和調整,而以“放棄考試”這樣的方式來消極抵抗,不僅於事無補,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這個道理,徐孟南用了整整十年,才終於弄懂。

"

1993年夏天,25歲的白巖鬆如願以償進入北京中央電視臺,成為《東方時空》的新聞主持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4年後的自己將站上又一個世界矚目的舞臺,主持香港迴歸的大型直播。

當時間倒退10年,生活在內蒙古偏遠縣城的15歲少年白巖鬆,還只是當地普普通通的高一學生,這名父親早逝的孩子,正靠著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扯他和哥哥二人長大。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白巖鬆,1968年生於內蒙古海拉爾。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記者。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圖片來源:新京報

回憶起當時的日子,白巖鬆的記憶裡“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而串聯起這兩段迥然不同的境遇的交集,是一場名叫“高考”的測試。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點”,這樣的評價放在高考上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任何一位如白巖鬆這樣的普通人來說,讀書或許仍是我們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但在一個“快樂教育”、“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的當下,強調學習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10年前考零分、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題紙上洋洋灑灑地寫滿了自己所謂的“教育宣言”,以交白卷的方式,轟動全國。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徐孟南2008年的高中畢業證

他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獲取媒體關注,向社會宣傳他自創的教育理念。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徐孟南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人認可他的教育理念。十年如一夢,和白巖鬆寒門苦讀的十年不同,此後的徐孟南輾轉在全國各地的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髒活累活幹了個遍。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在工廠工作時的徐孟南,會帶上耳機把握時機學習

期間,即便徐孟南想換一個好一點的工作,但自己的高中學歷讓他只能做一些比較初級的工作。回憶起自己當年的決定,徐孟南坦言懊悔,認為那麼做“太不值”。

因為高考的一次任性,自己的人生軌跡一直不太平坦,娶妻、生子、離異…婚姻不順、工作一事無成,在平庸瑣碎的日子裡,只留下生活的一地雞毛。

2017年底,徐孟南決定再回考場,最後被一所中專錄取。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曾經義無反顧的交白卷的徐孟南,前往中學勸學

誠然,像徐孟南曾說過的那樣,“應試教育”中的弊端不勝枚舉,但它們應該通過逐步的嘗試來進行改良和調整,而以“放棄考試”這樣的方式來消極抵抗,不僅於事無補,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這個道理,徐孟南用了整整十年,才終於弄懂。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衡水中學的文科狀元@劉嘉森,曾經在知乎講述他當年高考是如何努力的:

每21天洗一次澡。學校每星期給1小時用來洗衣服和洗澡,而我用這一個小時做40道小題+8道大題。因為家太遠,每次放假住在學校附近賓館裡,不看電視不碰電腦,沐浴休整之後,回到學校再奮戰三星期。有幾次,我會在賓館搞一個通宵,第二天回校直接參加周測(每週日都是周測,放假一般在週六下午,週日早晨返校)。這違背了我不熬夜的原則,但是三個星期只發生一次,還可以原諒。最瘋狂的時候,睡覺不脫衣服不脫鞋,這樣可以省下穿脫衣服的時間,可以更早到位。但是20天之後全身浮腫,腳底青白,所以作罷。


很少有人可以達到這樣的拼命狀態,但劉嘉森用這樣的瘋狂,換來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錄取通知書。

"

1993年夏天,25歲的白巖鬆如願以償進入北京中央電視臺,成為《東方時空》的新聞主持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4年後的自己將站上又一個世界矚目的舞臺,主持香港迴歸的大型直播。

當時間倒退10年,生活在內蒙古偏遠縣城的15歲少年白巖鬆,還只是當地普普通通的高一學生,這名父親早逝的孩子,正靠著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扯他和哥哥二人長大。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白巖鬆,1968年生於內蒙古海拉爾。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記者。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圖片來源:新京報

回憶起當時的日子,白巖鬆的記憶裡“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而串聯起這兩段迥然不同的境遇的交集,是一場名叫“高考”的測試。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點”,這樣的評價放在高考上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任何一位如白巖鬆這樣的普通人來說,讀書或許仍是我們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但在一個“快樂教育”、“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的當下,強調學習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10年前考零分、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題紙上洋洋灑灑地寫滿了自己所謂的“教育宣言”,以交白卷的方式,轟動全國。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徐孟南2008年的高中畢業證

他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獲取媒體關注,向社會宣傳他自創的教育理念。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徐孟南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人認可他的教育理念。十年如一夢,和白巖鬆寒門苦讀的十年不同,此後的徐孟南輾轉在全國各地的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髒活累活幹了個遍。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在工廠工作時的徐孟南,會帶上耳機把握時機學習

期間,即便徐孟南想換一個好一點的工作,但自己的高中學歷讓他只能做一些比較初級的工作。回憶起自己當年的決定,徐孟南坦言懊悔,認為那麼做“太不值”。

因為高考的一次任性,自己的人生軌跡一直不太平坦,娶妻、生子、離異…婚姻不順、工作一事無成,在平庸瑣碎的日子裡,只留下生活的一地雞毛。

2017年底,徐孟南決定再回考場,最後被一所中專錄取。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曾經義無反顧的交白卷的徐孟南,前往中學勸學

誠然,像徐孟南曾說過的那樣,“應試教育”中的弊端不勝枚舉,但它們應該通過逐步的嘗試來進行改良和調整,而以“放棄考試”這樣的方式來消極抵抗,不僅於事無補,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這個道理,徐孟南用了整整十年,才終於弄懂。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衡水中學的文科狀元@劉嘉森,曾經在知乎講述他當年高考是如何努力的:

每21天洗一次澡。學校每星期給1小時用來洗衣服和洗澡,而我用這一個小時做40道小題+8道大題。因為家太遠,每次放假住在學校附近賓館裡,不看電視不碰電腦,沐浴休整之後,回到學校再奮戰三星期。有幾次,我會在賓館搞一個通宵,第二天回校直接參加周測(每週日都是周測,放假一般在週六下午,週日早晨返校)。這違背了我不熬夜的原則,但是三個星期只發生一次,還可以原諒。最瘋狂的時候,睡覺不脫衣服不脫鞋,這樣可以省下穿脫衣服的時間,可以更早到位。但是20天之後全身浮腫,腳底青白,所以作罷。


很少有人可以達到這樣的拼命狀態,但劉嘉森用這樣的瘋狂,換來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錄取通知書。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圖片來源:新京報


對於絕大多數和劉嘉森一樣出身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高考是他們唯一的上升階梯,如果沒有了這條固定的賽道,不同階級的人所面臨的選擇機會與成本千差萬別。

近年來,總有人討論高考的不公平以及高考“一考定終身”過於簡單粗暴,但在說姐看來,高考在教育資源緊張的中國,是極為合理、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

學者布迪厄認為,在一些關鍵區域,社會空間是分層的,一些群體會被排斥在外,另一些群體會被包括在內,《不平等的童年》作者對此的解釋是“社會中的精英位置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種要把精英們的做法傳給所有社會成員的努力,都會導致那些做法失去原有的價值,從而被一種不同的選拔機制代替”,高考亦是如此。

高考也許不是開啟未來人生的唯一途徑,卻可能是眾多選擇中,吃苦最少的一條。它是多數人實現階級跨越的唯一途徑,賦予了人生更多的選項。


“快樂教育”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陰謀


BBC曾拍了一個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將英國公立學校的孩子和私立學校的進行交換體驗。

"

1993年夏天,25歲的白巖鬆如願以償進入北京中央電視臺,成為《東方時空》的新聞主持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4年後的自己將站上又一個世界矚目的舞臺,主持香港迴歸的大型直播。

當時間倒退10年,生活在內蒙古偏遠縣城的15歲少年白巖鬆,還只是當地普普通通的高一學生,這名父親早逝的孩子,正靠著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扯他和哥哥二人長大。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白巖鬆,1968年生於內蒙古海拉爾。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記者。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圖片來源:新京報

回憶起當時的日子,白巖鬆的記憶裡“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而串聯起這兩段迥然不同的境遇的交集,是一場名叫“高考”的測試。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點”,這樣的評價放在高考上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任何一位如白巖鬆這樣的普通人來說,讀書或許仍是我們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但在一個“快樂教育”、“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的當下,強調學習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10年前考零分、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題紙上洋洋灑灑地寫滿了自己所謂的“教育宣言”,以交白卷的方式,轟動全國。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徐孟南2008年的高中畢業證

他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獲取媒體關注,向社會宣傳他自創的教育理念。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徐孟南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人認可他的教育理念。十年如一夢,和白巖鬆寒門苦讀的十年不同,此後的徐孟南輾轉在全國各地的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髒活累活幹了個遍。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在工廠工作時的徐孟南,會帶上耳機把握時機學習

期間,即便徐孟南想換一個好一點的工作,但自己的高中學歷讓他只能做一些比較初級的工作。回憶起自己當年的決定,徐孟南坦言懊悔,認為那麼做“太不值”。

因為高考的一次任性,自己的人生軌跡一直不太平坦,娶妻、生子、離異…婚姻不順、工作一事無成,在平庸瑣碎的日子裡,只留下生活的一地雞毛。

2017年底,徐孟南決定再回考場,最後被一所中專錄取。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曾經義無反顧的交白卷的徐孟南,前往中學勸學

誠然,像徐孟南曾說過的那樣,“應試教育”中的弊端不勝枚舉,但它們應該通過逐步的嘗試來進行改良和調整,而以“放棄考試”這樣的方式來消極抵抗,不僅於事無補,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這個道理,徐孟南用了整整十年,才終於弄懂。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衡水中學的文科狀元@劉嘉森,曾經在知乎講述他當年高考是如何努力的:

每21天洗一次澡。學校每星期給1小時用來洗衣服和洗澡,而我用這一個小時做40道小題+8道大題。因為家太遠,每次放假住在學校附近賓館裡,不看電視不碰電腦,沐浴休整之後,回到學校再奮戰三星期。有幾次,我會在賓館搞一個通宵,第二天回校直接參加周測(每週日都是周測,放假一般在週六下午,週日早晨返校)。這違背了我不熬夜的原則,但是三個星期只發生一次,還可以原諒。最瘋狂的時候,睡覺不脫衣服不脫鞋,這樣可以省下穿脫衣服的時間,可以更早到位。但是20天之後全身浮腫,腳底青白,所以作罷。


很少有人可以達到這樣的拼命狀態,但劉嘉森用這樣的瘋狂,換來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錄取通知書。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圖片來源:新京報


對於絕大多數和劉嘉森一樣出身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高考是他們唯一的上升階梯,如果沒有了這條固定的賽道,不同階級的人所面臨的選擇機會與成本千差萬別。

近年來,總有人討論高考的不公平以及高考“一考定終身”過於簡單粗暴,但在說姐看來,高考在教育資源緊張的中國,是極為合理、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

學者布迪厄認為,在一些關鍵區域,社會空間是分層的,一些群體會被排斥在外,另一些群體會被包括在內,《不平等的童年》作者對此的解釋是“社會中的精英位置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種要把精英們的做法傳給所有社會成員的努力,都會導致那些做法失去原有的價值,從而被一種不同的選拔機制代替”,高考亦是如此。

高考也許不是開啟未來人生的唯一途徑,卻可能是眾多選擇中,吃苦最少的一條。它是多數人實現階級跨越的唯一途徑,賦予了人生更多的選項。


“快樂教育”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陰謀


BBC曾拍了一個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將英國公立學校的孩子和私立學校的進行交換體驗。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私立學校的孩子每天6點半就起床,放學後還有做不完的習題和課外活動,而在另一邊公立學校的孩子8點才起床,3點就放學,放學後可以一直打遊戲。

相比公立學校的自由散漫,私立精英學校管理嚴格、學業壓力巨大,兩者在教學質量上天壤之別,私立學校在許多地方甚至比中國的重點中學還要殘酷。

而不同管理方式帶來的影響同樣是顯而易見的,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平均閱讀水平已經達到18歲時,公立學校學生的水平平均下來卻只有7歲。

"

1993年夏天,25歲的白巖鬆如願以償進入北京中央電視臺,成為《東方時空》的新聞主持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4年後的自己將站上又一個世界矚目的舞臺,主持香港迴歸的大型直播。

當時間倒退10年,生活在內蒙古偏遠縣城的15歲少年白巖鬆,還只是當地普普通通的高一學生,這名父親早逝的孩子,正靠著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扯他和哥哥二人長大。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白巖鬆,1968年生於內蒙古海拉爾。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記者。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圖片來源:新京報

回憶起當時的日子,白巖鬆的記憶裡“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而串聯起這兩段迥然不同的境遇的交集,是一場名叫“高考”的測試。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點”,這樣的評價放在高考上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任何一位如白巖鬆這樣的普通人來說,讀書或許仍是我們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但在一個“快樂教育”、“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的當下,強調學習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10年前考零分、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題紙上洋洋灑灑地寫滿了自己所謂的“教育宣言”,以交白卷的方式,轟動全國。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徐孟南2008年的高中畢業證

他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獲取媒體關注,向社會宣傳他自創的教育理念。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徐孟南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人認可他的教育理念。十年如一夢,和白巖鬆寒門苦讀的十年不同,此後的徐孟南輾轉在全國各地的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髒活累活幹了個遍。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在工廠工作時的徐孟南,會帶上耳機把握時機學習

期間,即便徐孟南想換一個好一點的工作,但自己的高中學歷讓他只能做一些比較初級的工作。回憶起自己當年的決定,徐孟南坦言懊悔,認為那麼做“太不值”。

因為高考的一次任性,自己的人生軌跡一直不太平坦,娶妻、生子、離異…婚姻不順、工作一事無成,在平庸瑣碎的日子裡,只留下生活的一地雞毛。

2017年底,徐孟南決定再回考場,最後被一所中專錄取。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曾經義無反顧的交白卷的徐孟南,前往中學勸學

誠然,像徐孟南曾說過的那樣,“應試教育”中的弊端不勝枚舉,但它們應該通過逐步的嘗試來進行改良和調整,而以“放棄考試”這樣的方式來消極抵抗,不僅於事無補,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這個道理,徐孟南用了整整十年,才終於弄懂。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衡水中學的文科狀元@劉嘉森,曾經在知乎講述他當年高考是如何努力的:

每21天洗一次澡。學校每星期給1小時用來洗衣服和洗澡,而我用這一個小時做40道小題+8道大題。因為家太遠,每次放假住在學校附近賓館裡,不看電視不碰電腦,沐浴休整之後,回到學校再奮戰三星期。有幾次,我會在賓館搞一個通宵,第二天回校直接參加周測(每週日都是周測,放假一般在週六下午,週日早晨返校)。這違背了我不熬夜的原則,但是三個星期只發生一次,還可以原諒。最瘋狂的時候,睡覺不脫衣服不脫鞋,這樣可以省下穿脫衣服的時間,可以更早到位。但是20天之後全身浮腫,腳底青白,所以作罷。


很少有人可以達到這樣的拼命狀態,但劉嘉森用這樣的瘋狂,換來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錄取通知書。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圖片來源:新京報


對於絕大多數和劉嘉森一樣出身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高考是他們唯一的上升階梯,如果沒有了這條固定的賽道,不同階級的人所面臨的選擇機會與成本千差萬別。

近年來,總有人討論高考的不公平以及高考“一考定終身”過於簡單粗暴,但在說姐看來,高考在教育資源緊張的中國,是極為合理、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

學者布迪厄認為,在一些關鍵區域,社會空間是分層的,一些群體會被排斥在外,另一些群體會被包括在內,《不平等的童年》作者對此的解釋是“社會中的精英位置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種要把精英們的做法傳給所有社會成員的努力,都會導致那些做法失去原有的價值,從而被一種不同的選拔機制代替”,高考亦是如此。

高考也許不是開啟未來人生的唯一途徑,卻可能是眾多選擇中,吃苦最少的一條。它是多數人實現階級跨越的唯一途徑,賦予了人生更多的選項。


“快樂教育”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陰謀


BBC曾拍了一個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將英國公立學校的孩子和私立學校的進行交換體驗。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私立學校的孩子每天6點半就起床,放學後還有做不完的習題和課外活動,而在另一邊公立學校的孩子8點才起床,3點就放學,放學後可以一直打遊戲。

相比公立學校的自由散漫,私立精英學校管理嚴格、學業壓力巨大,兩者在教學質量上天壤之別,私立學校在許多地方甚至比中國的重點中學還要殘酷。

而不同管理方式帶來的影響同樣是顯而易見的,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平均閱讀水平已經達到18歲時,公立學校學生的水平平均下來卻只有7歲。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英國的伊頓公學等5所私立學校學生考上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的人數,相當於1800所公立學校考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人數總和。

私校的強大,在於各個環節層層相因的優秀:學生、老師、家長、硬件、階級、財富…環環相扣形成合力,最終促成一名精英學子的完美人生。

從這些學校走出來的學生,在他們而後的人生裡,構成了英國社會80%的要職。

"

1993年夏天,25歲的白巖鬆如願以償進入北京中央電視臺,成為《東方時空》的新聞主持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4年後的自己將站上又一個世界矚目的舞臺,主持香港迴歸的大型直播。

當時間倒退10年,生活在內蒙古偏遠縣城的15歲少年白巖鬆,還只是當地普普通通的高一學生,這名父親早逝的孩子,正靠著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扯他和哥哥二人長大。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白巖鬆,1968年生於內蒙古海拉爾。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記者。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圖片來源:新京報

回憶起當時的日子,白巖鬆的記憶裡“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而串聯起這兩段迥然不同的境遇的交集,是一場名叫“高考”的測試。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點”,這樣的評價放在高考上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任何一位如白巖鬆這樣的普通人來說,讀書或許仍是我們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但在一個“快樂教育”、“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的當下,強調學習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10年前考零分、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題紙上洋洋灑灑地寫滿了自己所謂的“教育宣言”,以交白卷的方式,轟動全國。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徐孟南2008年的高中畢業證

他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獲取媒體關注,向社會宣傳他自創的教育理念。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徐孟南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人認可他的教育理念。十年如一夢,和白巖鬆寒門苦讀的十年不同,此後的徐孟南輾轉在全國各地的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髒活累活幹了個遍。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在工廠工作時的徐孟南,會帶上耳機把握時機學習

期間,即便徐孟南想換一個好一點的工作,但自己的高中學歷讓他只能做一些比較初級的工作。回憶起自己當年的決定,徐孟南坦言懊悔,認為那麼做“太不值”。

因為高考的一次任性,自己的人生軌跡一直不太平坦,娶妻、生子、離異…婚姻不順、工作一事無成,在平庸瑣碎的日子裡,只留下生活的一地雞毛。

2017年底,徐孟南決定再回考場,最後被一所中專錄取。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曾經義無反顧的交白卷的徐孟南,前往中學勸學

誠然,像徐孟南曾說過的那樣,“應試教育”中的弊端不勝枚舉,但它們應該通過逐步的嘗試來進行改良和調整,而以“放棄考試”這樣的方式來消極抵抗,不僅於事無補,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這個道理,徐孟南用了整整十年,才終於弄懂。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衡水中學的文科狀元@劉嘉森,曾經在知乎講述他當年高考是如何努力的:

每21天洗一次澡。學校每星期給1小時用來洗衣服和洗澡,而我用這一個小時做40道小題+8道大題。因為家太遠,每次放假住在學校附近賓館裡,不看電視不碰電腦,沐浴休整之後,回到學校再奮戰三星期。有幾次,我會在賓館搞一個通宵,第二天回校直接參加周測(每週日都是周測,放假一般在週六下午,週日早晨返校)。這違背了我不熬夜的原則,但是三個星期只發生一次,還可以原諒。最瘋狂的時候,睡覺不脫衣服不脫鞋,這樣可以省下穿脫衣服的時間,可以更早到位。但是20天之後全身浮腫,腳底青白,所以作罷。


很少有人可以達到這樣的拼命狀態,但劉嘉森用這樣的瘋狂,換來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錄取通知書。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圖片來源:新京報


對於絕大多數和劉嘉森一樣出身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高考是他們唯一的上升階梯,如果沒有了這條固定的賽道,不同階級的人所面臨的選擇機會與成本千差萬別。

近年來,總有人討論高考的不公平以及高考“一考定終身”過於簡單粗暴,但在說姐看來,高考在教育資源緊張的中國,是極為合理、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

學者布迪厄認為,在一些關鍵區域,社會空間是分層的,一些群體會被排斥在外,另一些群體會被包括在內,《不平等的童年》作者對此的解釋是“社會中的精英位置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種要把精英們的做法傳給所有社會成員的努力,都會導致那些做法失去原有的價值,從而被一種不同的選拔機制代替”,高考亦是如此。

高考也許不是開啟未來人生的唯一途徑,卻可能是眾多選擇中,吃苦最少的一條。它是多數人實現階級跨越的唯一途徑,賦予了人生更多的選項。


“快樂教育”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陰謀


BBC曾拍了一個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將英國公立學校的孩子和私立學校的進行交換體驗。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私立學校的孩子每天6點半就起床,放學後還有做不完的習題和課外活動,而在另一邊公立學校的孩子8點才起床,3點就放學,放學後可以一直打遊戲。

相比公立學校的自由散漫,私立精英學校管理嚴格、學業壓力巨大,兩者在教學質量上天壤之別,私立學校在許多地方甚至比中國的重點中學還要殘酷。

而不同管理方式帶來的影響同樣是顯而易見的,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平均閱讀水平已經達到18歲時,公立學校學生的水平平均下來卻只有7歲。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英國的伊頓公學等5所私立學校學生考上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的人數,相當於1800所公立學校考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人數總和。

私校的強大,在於各個環節層層相因的優秀:學生、老師、家長、硬件、階級、財富…環環相扣形成合力,最終促成一名精英學子的完美人生。

從這些學校走出來的學生,在他們而後的人生裡,構成了英國社會80%的要職。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伊頓公學

英國中學教育系統有兩類學校,一類是政府撥款的公立學校,一類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免學費;私立學校一年學費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難負擔得起。

但就是這些7%就讀私立學校的人口,包攬了英國境內1/3的國會眾議院議員、半數的高級醫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


"

1993年夏天,25歲的白巖鬆如願以償進入北京中央電視臺,成為《東方時空》的新聞主持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4年後的自己將站上又一個世界矚目的舞臺,主持香港迴歸的大型直播。

當時間倒退10年,生活在內蒙古偏遠縣城的15歲少年白巖鬆,還只是當地普普通通的高一學生,這名父親早逝的孩子,正靠著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扯他和哥哥二人長大。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白巖鬆,1968年生於內蒙古海拉爾。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記者。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圖片來源:新京報

回憶起當時的日子,白巖鬆的記憶裡“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而串聯起這兩段迥然不同的境遇的交集,是一場名叫“高考”的測試。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點”,這樣的評價放在高考上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任何一位如白巖鬆這樣的普通人來說,讀書或許仍是我們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但在一個“快樂教育”、“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的當下,強調學習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10年前考零分、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題紙上洋洋灑灑地寫滿了自己所謂的“教育宣言”,以交白卷的方式,轟動全國。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徐孟南2008年的高中畢業證

他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獲取媒體關注,向社會宣傳他自創的教育理念。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徐孟南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人認可他的教育理念。十年如一夢,和白巖鬆寒門苦讀的十年不同,此後的徐孟南輾轉在全國各地的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髒活累活幹了個遍。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在工廠工作時的徐孟南,會帶上耳機把握時機學習

期間,即便徐孟南想換一個好一點的工作,但自己的高中學歷讓他只能做一些比較初級的工作。回憶起自己當年的決定,徐孟南坦言懊悔,認為那麼做“太不值”。

因為高考的一次任性,自己的人生軌跡一直不太平坦,娶妻、生子、離異…婚姻不順、工作一事無成,在平庸瑣碎的日子裡,只留下生活的一地雞毛。

2017年底,徐孟南決定再回考場,最後被一所中專錄取。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曾經義無反顧的交白卷的徐孟南,前往中學勸學

誠然,像徐孟南曾說過的那樣,“應試教育”中的弊端不勝枚舉,但它們應該通過逐步的嘗試來進行改良和調整,而以“放棄考試”這樣的方式來消極抵抗,不僅於事無補,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這個道理,徐孟南用了整整十年,才終於弄懂。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衡水中學的文科狀元@劉嘉森,曾經在知乎講述他當年高考是如何努力的:

每21天洗一次澡。學校每星期給1小時用來洗衣服和洗澡,而我用這一個小時做40道小題+8道大題。因為家太遠,每次放假住在學校附近賓館裡,不看電視不碰電腦,沐浴休整之後,回到學校再奮戰三星期。有幾次,我會在賓館搞一個通宵,第二天回校直接參加周測(每週日都是周測,放假一般在週六下午,週日早晨返校)。這違背了我不熬夜的原則,但是三個星期只發生一次,還可以原諒。最瘋狂的時候,睡覺不脫衣服不脫鞋,這樣可以省下穿脫衣服的時間,可以更早到位。但是20天之後全身浮腫,腳底青白,所以作罷。


很少有人可以達到這樣的拼命狀態,但劉嘉森用這樣的瘋狂,換來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錄取通知書。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圖片來源:新京報


對於絕大多數和劉嘉森一樣出身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高考是他們唯一的上升階梯,如果沒有了這條固定的賽道,不同階級的人所面臨的選擇機會與成本千差萬別。

近年來,總有人討論高考的不公平以及高考“一考定終身”過於簡單粗暴,但在說姐看來,高考在教育資源緊張的中國,是極為合理、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

學者布迪厄認為,在一些關鍵區域,社會空間是分層的,一些群體會被排斥在外,另一些群體會被包括在內,《不平等的童年》作者對此的解釋是“社會中的精英位置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種要把精英們的做法傳給所有社會成員的努力,都會導致那些做法失去原有的價值,從而被一種不同的選拔機制代替”,高考亦是如此。

高考也許不是開啟未來人生的唯一途徑,卻可能是眾多選擇中,吃苦最少的一條。它是多數人實現階級跨越的唯一途徑,賦予了人生更多的選項。


“快樂教育”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陰謀


BBC曾拍了一個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將英國公立學校的孩子和私立學校的進行交換體驗。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私立學校的孩子每天6點半就起床,放學後還有做不完的習題和課外活動,而在另一邊公立學校的孩子8點才起床,3點就放學,放學後可以一直打遊戲。

相比公立學校的自由散漫,私立精英學校管理嚴格、學業壓力巨大,兩者在教學質量上天壤之別,私立學校在許多地方甚至比中國的重點中學還要殘酷。

而不同管理方式帶來的影響同樣是顯而易見的,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平均閱讀水平已經達到18歲時,公立學校學生的水平平均下來卻只有7歲。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英國的伊頓公學等5所私立學校學生考上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的人數,相當於1800所公立學校考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人數總和。

私校的強大,在於各個環節層層相因的優秀:學生、老師、家長、硬件、階級、財富…環環相扣形成合力,最終促成一名精英學子的完美人生。

從這些學校走出來的學生,在他們而後的人生裡,構成了英國社會80%的要職。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伊頓公學

英國中學教育系統有兩類學校,一類是政府撥款的公立學校,一類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免學費;私立學校一年學費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難負擔得起。

但就是這些7%就讀私立學校的人口,包攬了英國境內1/3的國會眾議院議員、半數的高級醫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誠然,公立學校給了孩子一個開心、幸福的童年,但當他們走向社會,不懂得高等數學,也不懂愛因斯坦,更不懂哲學,大多隻能從事底層工作,端個盤子,乾點體力活。

英國快樂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處於領導階層的精英保持整個社會階層穩定的手段。大多數老百姓的孩子,就在“快樂教育”的圖景中,如同溫水裡煮著的青蛙,被偷偷地沉澱到底。


美國中產堅信“讀書改變命運”


睡4個小時,喝4杯咖啡,考4.0的GPA(滿分)

這是曾獲得美國最高新聞獎“普利策獎”的記者愛德華·休姆斯,在一座名為惠特尼高中(Whitney High School)的公立學校,“蹲點”一學年後得出的結論。

在他的筆下,愛德華·休姆斯描述這裡的學生: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績4.0,他們一天只睡4個小時,灌下4大罐拿鐵咖啡,為的就是能夠熬過一整夜。

"

1993年夏天,25歲的白巖鬆如願以償進入北京中央電視臺,成為《東方時空》的新聞主持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4年後的自己將站上又一個世界矚目的舞臺,主持香港迴歸的大型直播。

當時間倒退10年,生活在內蒙古偏遠縣城的15歲少年白巖鬆,還只是當地普普通通的高一學生,這名父親早逝的孩子,正靠著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扯他和哥哥二人長大。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白巖鬆,1968年生於內蒙古海拉爾。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記者。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圖片來源:新京報

回憶起當時的日子,白巖鬆的記憶裡“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而串聯起這兩段迥然不同的境遇的交集,是一場名叫“高考”的測試。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點”,這樣的評價放在高考上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任何一位如白巖鬆這樣的普通人來說,讀書或許仍是我們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但在一個“快樂教育”、“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的當下,強調學習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10年前考零分、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題紙上洋洋灑灑地寫滿了自己所謂的“教育宣言”,以交白卷的方式,轟動全國。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徐孟南2008年的高中畢業證

他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獲取媒體關注,向社會宣傳他自創的教育理念。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徐孟南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人認可他的教育理念。十年如一夢,和白巖鬆寒門苦讀的十年不同,此後的徐孟南輾轉在全國各地的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髒活累活幹了個遍。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在工廠工作時的徐孟南,會帶上耳機把握時機學習

期間,即便徐孟南想換一個好一點的工作,但自己的高中學歷讓他只能做一些比較初級的工作。回憶起自己當年的決定,徐孟南坦言懊悔,認為那麼做“太不值”。

因為高考的一次任性,自己的人生軌跡一直不太平坦,娶妻、生子、離異…婚姻不順、工作一事無成,在平庸瑣碎的日子裡,只留下生活的一地雞毛。

2017年底,徐孟南決定再回考場,最後被一所中專錄取。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曾經義無反顧的交白卷的徐孟南,前往中學勸學

誠然,像徐孟南曾說過的那樣,“應試教育”中的弊端不勝枚舉,但它們應該通過逐步的嘗試來進行改良和調整,而以“放棄考試”這樣的方式來消極抵抗,不僅於事無補,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這個道理,徐孟南用了整整十年,才終於弄懂。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衡水中學的文科狀元@劉嘉森,曾經在知乎講述他當年高考是如何努力的:

每21天洗一次澡。學校每星期給1小時用來洗衣服和洗澡,而我用這一個小時做40道小題+8道大題。因為家太遠,每次放假住在學校附近賓館裡,不看電視不碰電腦,沐浴休整之後,回到學校再奮戰三星期。有幾次,我會在賓館搞一個通宵,第二天回校直接參加周測(每週日都是周測,放假一般在週六下午,週日早晨返校)。這違背了我不熬夜的原則,但是三個星期只發生一次,還可以原諒。最瘋狂的時候,睡覺不脫衣服不脫鞋,這樣可以省下穿脫衣服的時間,可以更早到位。但是20天之後全身浮腫,腳底青白,所以作罷。


很少有人可以達到這樣的拼命狀態,但劉嘉森用這樣的瘋狂,換來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錄取通知書。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圖片來源:新京報


對於絕大多數和劉嘉森一樣出身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高考是他們唯一的上升階梯,如果沒有了這條固定的賽道,不同階級的人所面臨的選擇機會與成本千差萬別。

近年來,總有人討論高考的不公平以及高考“一考定終身”過於簡單粗暴,但在說姐看來,高考在教育資源緊張的中國,是極為合理、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

學者布迪厄認為,在一些關鍵區域,社會空間是分層的,一些群體會被排斥在外,另一些群體會被包括在內,《不平等的童年》作者對此的解釋是“社會中的精英位置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種要把精英們的做法傳給所有社會成員的努力,都會導致那些做法失去原有的價值,從而被一種不同的選拔機制代替”,高考亦是如此。

高考也許不是開啟未來人生的唯一途徑,卻可能是眾多選擇中,吃苦最少的一條。它是多數人實現階級跨越的唯一途徑,賦予了人生更多的選項。


“快樂教育”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陰謀


BBC曾拍了一個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將英國公立學校的孩子和私立學校的進行交換體驗。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私立學校的孩子每天6點半就起床,放學後還有做不完的習題和課外活動,而在另一邊公立學校的孩子8點才起床,3點就放學,放學後可以一直打遊戲。

相比公立學校的自由散漫,私立精英學校管理嚴格、學業壓力巨大,兩者在教學質量上天壤之別,私立學校在許多地方甚至比中國的重點中學還要殘酷。

而不同管理方式帶來的影響同樣是顯而易見的,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平均閱讀水平已經達到18歲時,公立學校學生的水平平均下來卻只有7歲。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英國的伊頓公學等5所私立學校學生考上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的人數,相當於1800所公立學校考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人數總和。

私校的強大,在於各個環節層層相因的優秀:學生、老師、家長、硬件、階級、財富…環環相扣形成合力,最終促成一名精英學子的完美人生。

從這些學校走出來的學生,在他們而後的人生裡,構成了英國社會80%的要職。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伊頓公學

英國中學教育系統有兩類學校,一類是政府撥款的公立學校,一類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免學費;私立學校一年學費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難負擔得起。

但就是這些7%就讀私立學校的人口,包攬了英國境內1/3的國會眾議院議員、半數的高級醫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誠然,公立學校給了孩子一個開心、幸福的童年,但當他們走向社會,不懂得高等數學,也不懂愛因斯坦,更不懂哲學,大多隻能從事底層工作,端個盤子,乾點體力活。

英國快樂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處於領導階層的精英保持整個社會階層穩定的手段。大多數老百姓的孩子,就在“快樂教育”的圖景中,如同溫水裡煮著的青蛙,被偷偷地沉澱到底。


美國中產堅信“讀書改變命運”


睡4個小時,喝4杯咖啡,考4.0的GPA(滿分)

這是曾獲得美國最高新聞獎“普利策獎”的記者愛德華·休姆斯,在一座名為惠特尼高中(Whitney High School)的公立學校,“蹲點”一學年後得出的結論。

在他的筆下,愛德華·休姆斯描述這裡的學生: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績4.0,他們一天只睡4個小時,灌下4大罐拿鐵咖啡,為的就是能夠熬過一整夜。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根據學校2016年的數據,這所加州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共有156名高中生畢業,共收到全美各類高校的822份錄取通知書,其中包括14份常春藤盟校的錄取通知書和以及其他全美一流大學的250多份錄取通知書。

學校極高的聲譽,吸引了中產家庭的家長們,他們花高價購買當地小鎮的學區房,送孩子上補習班,甚至放棄一方的事業給孩子陪讀,只為千辛萬苦將子女送入這所學校。

《紐約時報》2013年報道,紐約市的高檔私人家教每小時學費是600美元,半天輔導的費用超過大多數工薪人士半個月的薪水。

"

1993年夏天,25歲的白巖鬆如願以償進入北京中央電視臺,成為《東方時空》的新聞主持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4年後的自己將站上又一個世界矚目的舞臺,主持香港迴歸的大型直播。

當時間倒退10年,生活在內蒙古偏遠縣城的15歲少年白巖鬆,還只是當地普普通通的高一學生,這名父親早逝的孩子,正靠著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扯他和哥哥二人長大。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白巖鬆,1968年生於內蒙古海拉爾。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記者。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圖片來源:新京報

回憶起當時的日子,白巖鬆的記憶裡“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而串聯起這兩段迥然不同的境遇的交集,是一場名叫“高考”的測試。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點”,這樣的評價放在高考上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任何一位如白巖鬆這樣的普通人來說,讀書或許仍是我們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但在一個“快樂教育”、“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的當下,強調學習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10年前考零分、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題紙上洋洋灑灑地寫滿了自己所謂的“教育宣言”,以交白卷的方式,轟動全國。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徐孟南2008年的高中畢業證

他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獲取媒體關注,向社會宣傳他自創的教育理念。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徐孟南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人認可他的教育理念。十年如一夢,和白巖鬆寒門苦讀的十年不同,此後的徐孟南輾轉在全國各地的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髒活累活幹了個遍。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在工廠工作時的徐孟南,會帶上耳機把握時機學習

期間,即便徐孟南想換一個好一點的工作,但自己的高中學歷讓他只能做一些比較初級的工作。回憶起自己當年的決定,徐孟南坦言懊悔,認為那麼做“太不值”。

因為高考的一次任性,自己的人生軌跡一直不太平坦,娶妻、生子、離異…婚姻不順、工作一事無成,在平庸瑣碎的日子裡,只留下生活的一地雞毛。

2017年底,徐孟南決定再回考場,最後被一所中專錄取。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曾經義無反顧的交白卷的徐孟南,前往中學勸學

誠然,像徐孟南曾說過的那樣,“應試教育”中的弊端不勝枚舉,但它們應該通過逐步的嘗試來進行改良和調整,而以“放棄考試”這樣的方式來消極抵抗,不僅於事無補,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這個道理,徐孟南用了整整十年,才終於弄懂。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衡水中學的文科狀元@劉嘉森,曾經在知乎講述他當年高考是如何努力的:

每21天洗一次澡。學校每星期給1小時用來洗衣服和洗澡,而我用這一個小時做40道小題+8道大題。因為家太遠,每次放假住在學校附近賓館裡,不看電視不碰電腦,沐浴休整之後,回到學校再奮戰三星期。有幾次,我會在賓館搞一個通宵,第二天回校直接參加周測(每週日都是周測,放假一般在週六下午,週日早晨返校)。這違背了我不熬夜的原則,但是三個星期只發生一次,還可以原諒。最瘋狂的時候,睡覺不脫衣服不脫鞋,這樣可以省下穿脫衣服的時間,可以更早到位。但是20天之後全身浮腫,腳底青白,所以作罷。


很少有人可以達到這樣的拼命狀態,但劉嘉森用這樣的瘋狂,換來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錄取通知書。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圖片來源:新京報


對於絕大多數和劉嘉森一樣出身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高考是他們唯一的上升階梯,如果沒有了這條固定的賽道,不同階級的人所面臨的選擇機會與成本千差萬別。

近年來,總有人討論高考的不公平以及高考“一考定終身”過於簡單粗暴,但在說姐看來,高考在教育資源緊張的中國,是極為合理、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

學者布迪厄認為,在一些關鍵區域,社會空間是分層的,一些群體會被排斥在外,另一些群體會被包括在內,《不平等的童年》作者對此的解釋是“社會中的精英位置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種要把精英們的做法傳給所有社會成員的努力,都會導致那些做法失去原有的價值,從而被一種不同的選拔機制代替”,高考亦是如此。

高考也許不是開啟未來人生的唯一途徑,卻可能是眾多選擇中,吃苦最少的一條。它是多數人實現階級跨越的唯一途徑,賦予了人生更多的選項。


“快樂教育”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陰謀


BBC曾拍了一個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將英國公立學校的孩子和私立學校的進行交換體驗。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私立學校的孩子每天6點半就起床,放學後還有做不完的習題和課外活動,而在另一邊公立學校的孩子8點才起床,3點就放學,放學後可以一直打遊戲。

相比公立學校的自由散漫,私立精英學校管理嚴格、學業壓力巨大,兩者在教學質量上天壤之別,私立學校在許多地方甚至比中國的重點中學還要殘酷。

而不同管理方式帶來的影響同樣是顯而易見的,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平均閱讀水平已經達到18歲時,公立學校學生的水平平均下來卻只有7歲。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英國的伊頓公學等5所私立學校學生考上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的人數,相當於1800所公立學校考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人數總和。

私校的強大,在於各個環節層層相因的優秀:學生、老師、家長、硬件、階級、財富…環環相扣形成合力,最終促成一名精英學子的完美人生。

從這些學校走出來的學生,在他們而後的人生裡,構成了英國社會80%的要職。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伊頓公學

英國中學教育系統有兩類學校,一類是政府撥款的公立學校,一類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免學費;私立學校一年學費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難負擔得起。

但就是這些7%就讀私立學校的人口,包攬了英國境內1/3的國會眾議院議員、半數的高級醫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誠然,公立學校給了孩子一個開心、幸福的童年,但當他們走向社會,不懂得高等數學,也不懂愛因斯坦,更不懂哲學,大多隻能從事底層工作,端個盤子,乾點體力活。

英國快樂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處於領導階層的精英保持整個社會階層穩定的手段。大多數老百姓的孩子,就在“快樂教育”的圖景中,如同溫水裡煮著的青蛙,被偷偷地沉澱到底。


美國中產堅信“讀書改變命運”


睡4個小時,喝4杯咖啡,考4.0的GPA(滿分)

這是曾獲得美國最高新聞獎“普利策獎”的記者愛德華·休姆斯,在一座名為惠特尼高中(Whitney High School)的公立學校,“蹲點”一學年後得出的結論。

在他的筆下,愛德華·休姆斯描述這裡的學生: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績4.0,他們一天只睡4個小時,灌下4大罐拿鐵咖啡,為的就是能夠熬過一整夜。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根據學校2016年的數據,這所加州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共有156名高中生畢業,共收到全美各類高校的822份錄取通知書,其中包括14份常春藤盟校的錄取通知書和以及其他全美一流大學的250多份錄取通知書。

學校極高的聲譽,吸引了中產家庭的家長們,他們花高價購買當地小鎮的學區房,送孩子上補習班,甚至放棄一方的事業給孩子陪讀,只為千辛萬苦將子女送入這所學校。

《紐約時報》2013年報道,紐約市的高檔私人家教每小時學費是600美元,半天輔導的費用超過大多數工薪人士半個月的薪水。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位於紐約法拉盛的學術補習中心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曾幾何時,無數人在網絡上大肆推崇西方“快樂教育”, 殊不知如今美國中上層家庭越來越堅信“讀書改變命運”。這些家庭對子女教育的投入幾乎到了執迷的地步,而每一位孩子也都走上了勤學苦讀之路。

艱苦備考當然能夠帶來回報,而這些學生一旦進入惠特尼中學,還沒來得及鬆一口氣,就即將迎來壓力重重的6年中學生涯。很多人都把6年後的目標設定為全美知名大學,尤其是“HYP”——H指哈佛大學,Y指耶魯大學,P指普林斯頓大學。

隨著美國高等教育的競爭分化和普通大學畢業生的“貶值”,美國普通大學本科教育質量被認為正不斷下降。 而教育分化後最顯著的結果,莫過於學生畢業後的社會地位,因此越來越多的美國中上層家庭堅信,上學必須要上常春藤。

"

1993年夏天,25歲的白巖鬆如願以償進入北京中央電視臺,成為《東方時空》的新聞主持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4年後的自己將站上又一個世界矚目的舞臺,主持香港迴歸的大型直播。

當時間倒退10年,生活在內蒙古偏遠縣城的15歲少年白巖鬆,還只是當地普普通通的高一學生,這名父親早逝的孩子,正靠著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扯他和哥哥二人長大。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白巖鬆,1968年生於內蒙古海拉爾。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記者。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圖片來源:新京報

回憶起當時的日子,白巖鬆的記憶裡“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而串聯起這兩段迥然不同的境遇的交集,是一場名叫“高考”的測試。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點”,這樣的評價放在高考上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任何一位如白巖鬆這樣的普通人來說,讀書或許仍是我們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但在一個“快樂教育”、“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的當下,強調學習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10年前考零分、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題紙上洋洋灑灑地寫滿了自己所謂的“教育宣言”,以交白卷的方式,轟動全國。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徐孟南2008年的高中畢業證

他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獲取媒體關注,向社會宣傳他自創的教育理念。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徐孟南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人認可他的教育理念。十年如一夢,和白巖鬆寒門苦讀的十年不同,此後的徐孟南輾轉在全國各地的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髒活累活幹了個遍。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在工廠工作時的徐孟南,會帶上耳機把握時機學習

期間,即便徐孟南想換一個好一點的工作,但自己的高中學歷讓他只能做一些比較初級的工作。回憶起自己當年的決定,徐孟南坦言懊悔,認為那麼做“太不值”。

因為高考的一次任性,自己的人生軌跡一直不太平坦,娶妻、生子、離異…婚姻不順、工作一事無成,在平庸瑣碎的日子裡,只留下生活的一地雞毛。

2017年底,徐孟南決定再回考場,最後被一所中專錄取。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曾經義無反顧的交白卷的徐孟南,前往中學勸學

誠然,像徐孟南曾說過的那樣,“應試教育”中的弊端不勝枚舉,但它們應該通過逐步的嘗試來進行改良和調整,而以“放棄考試”這樣的方式來消極抵抗,不僅於事無補,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這個道理,徐孟南用了整整十年,才終於弄懂。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衡水中學的文科狀元@劉嘉森,曾經在知乎講述他當年高考是如何努力的:

每21天洗一次澡。學校每星期給1小時用來洗衣服和洗澡,而我用這一個小時做40道小題+8道大題。因為家太遠,每次放假住在學校附近賓館裡,不看電視不碰電腦,沐浴休整之後,回到學校再奮戰三星期。有幾次,我會在賓館搞一個通宵,第二天回校直接參加周測(每週日都是周測,放假一般在週六下午,週日早晨返校)。這違背了我不熬夜的原則,但是三個星期只發生一次,還可以原諒。最瘋狂的時候,睡覺不脫衣服不脫鞋,這樣可以省下穿脫衣服的時間,可以更早到位。但是20天之後全身浮腫,腳底青白,所以作罷。


很少有人可以達到這樣的拼命狀態,但劉嘉森用這樣的瘋狂,換來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錄取通知書。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圖片來源:新京報


對於絕大多數和劉嘉森一樣出身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高考是他們唯一的上升階梯,如果沒有了這條固定的賽道,不同階級的人所面臨的選擇機會與成本千差萬別。

近年來,總有人討論高考的不公平以及高考“一考定終身”過於簡單粗暴,但在說姐看來,高考在教育資源緊張的中國,是極為合理、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

學者布迪厄認為,在一些關鍵區域,社會空間是分層的,一些群體會被排斥在外,另一些群體會被包括在內,《不平等的童年》作者對此的解釋是“社會中的精英位置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種要把精英們的做法傳給所有社會成員的努力,都會導致那些做法失去原有的價值,從而被一種不同的選拔機制代替”,高考亦是如此。

高考也許不是開啟未來人生的唯一途徑,卻可能是眾多選擇中,吃苦最少的一條。它是多數人實現階級跨越的唯一途徑,賦予了人生更多的選項。


“快樂教育”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陰謀


BBC曾拍了一個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將英國公立學校的孩子和私立學校的進行交換體驗。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私立學校的孩子每天6點半就起床,放學後還有做不完的習題和課外活動,而在另一邊公立學校的孩子8點才起床,3點就放學,放學後可以一直打遊戲。

相比公立學校的自由散漫,私立精英學校管理嚴格、學業壓力巨大,兩者在教學質量上天壤之別,私立學校在許多地方甚至比中國的重點中學還要殘酷。

而不同管理方式帶來的影響同樣是顯而易見的,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平均閱讀水平已經達到18歲時,公立學校學生的水平平均下來卻只有7歲。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英國的伊頓公學等5所私立學校學生考上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的人數,相當於1800所公立學校考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人數總和。

私校的強大,在於各個環節層層相因的優秀:學生、老師、家長、硬件、階級、財富…環環相扣形成合力,最終促成一名精英學子的完美人生。

從這些學校走出來的學生,在他們而後的人生裡,構成了英國社會80%的要職。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伊頓公學

英國中學教育系統有兩類學校,一類是政府撥款的公立學校,一類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免學費;私立學校一年學費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難負擔得起。

但就是這些7%就讀私立學校的人口,包攬了英國境內1/3的國會眾議院議員、半數的高級醫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誠然,公立學校給了孩子一個開心、幸福的童年,但當他們走向社會,不懂得高等數學,也不懂愛因斯坦,更不懂哲學,大多隻能從事底層工作,端個盤子,乾點體力活。

英國快樂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處於領導階層的精英保持整個社會階層穩定的手段。大多數老百姓的孩子,就在“快樂教育”的圖景中,如同溫水裡煮著的青蛙,被偷偷地沉澱到底。


美國中產堅信“讀書改變命運”


睡4個小時,喝4杯咖啡,考4.0的GPA(滿分)

這是曾獲得美國最高新聞獎“普利策獎”的記者愛德華·休姆斯,在一座名為惠特尼高中(Whitney High School)的公立學校,“蹲點”一學年後得出的結論。

在他的筆下,愛德華·休姆斯描述這裡的學生: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績4.0,他們一天只睡4個小時,灌下4大罐拿鐵咖啡,為的就是能夠熬過一整夜。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根據學校2016年的數據,這所加州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共有156名高中生畢業,共收到全美各類高校的822份錄取通知書,其中包括14份常春藤盟校的錄取通知書和以及其他全美一流大學的250多份錄取通知書。

學校極高的聲譽,吸引了中產家庭的家長們,他們花高價購買當地小鎮的學區房,送孩子上補習班,甚至放棄一方的事業給孩子陪讀,只為千辛萬苦將子女送入這所學校。

《紐約時報》2013年報道,紐約市的高檔私人家教每小時學費是600美元,半天輔導的費用超過大多數工薪人士半個月的薪水。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位於紐約法拉盛的學術補習中心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曾幾何時,無數人在網絡上大肆推崇西方“快樂教育”, 殊不知如今美國中上層家庭越來越堅信“讀書改變命運”。這些家庭對子女教育的投入幾乎到了執迷的地步,而每一位孩子也都走上了勤學苦讀之路。

艱苦備考當然能夠帶來回報,而這些學生一旦進入惠特尼中學,還沒來得及鬆一口氣,就即將迎來壓力重重的6年中學生涯。很多人都把6年後的目標設定為全美知名大學,尤其是“HYP”——H指哈佛大學,Y指耶魯大學,P指普林斯頓大學。

隨著美國高等教育的競爭分化和普通大學畢業生的“貶值”,美國普通大學本科教育質量被認為正不斷下降。 而教育分化後最顯著的結果,莫過於學生畢業後的社會地位,因此越來越多的美國中上層家庭堅信,上學必須要上常春藤。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夢想的學校》

圖片來源:Google

當教育機會均等成為空話,家庭對於教育的投資則是空前。在《夢想的學校》一書中,愛德華詳細描述了這裡的校園百態,記錄了學生、家長和教師們面對的壓力、懷抱的希望、心中的憂慮。

為了提高錄取率, 僅有極高的學習成績是遠遠不夠的。惠特尼中學要求學生不僅要學習成績好,在課後活動中也必須要十分活躍。藝術表演、攝影展覽、奧林比克數學競賽、辯論賽、足球運動等不同形式的賽事和活動,如此種種,才能為學生被名校錄取增添籌碼。

"

1993年夏天,25歲的白巖鬆如願以償進入北京中央電視臺,成為《東方時空》的新聞主持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4年後的自己將站上又一個世界矚目的舞臺,主持香港迴歸的大型直播。

當時間倒退10年,生活在內蒙古偏遠縣城的15歲少年白巖鬆,還只是當地普普通通的高一學生,這名父親早逝的孩子,正靠著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拉扯他和哥哥二人長大。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白巖鬆,1968年生於內蒙古海拉爾。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記者。

1985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圖片來源:新京報

回憶起當時的日子,白巖鬆的記憶裡“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而串聯起這兩段迥然不同的境遇的交集,是一場名叫“高考”的測試。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點”,這樣的評價放在高考上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任何一位如白巖鬆這樣的普通人來說,讀書或許仍是我們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但在一個“快樂教育”、“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的當下,強調學習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10年前考零分、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題紙上洋洋灑灑地寫滿了自己所謂的“教育宣言”,以交白卷的方式,轟動全國。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徐孟南2008年的高中畢業證

他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獲取媒體關注,向社會宣傳他自創的教育理念。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徐孟南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人認可他的教育理念。十年如一夢,和白巖鬆寒門苦讀的十年不同,此後的徐孟南輾轉在全國各地的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髒活累活幹了個遍。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在工廠工作時的徐孟南,會帶上耳機把握時機學習

期間,即便徐孟南想換一個好一點的工作,但自己的高中學歷讓他只能做一些比較初級的工作。回憶起自己當年的決定,徐孟南坦言懊悔,認為那麼做“太不值”。

因為高考的一次任性,自己的人生軌跡一直不太平坦,娶妻、生子、離異…婚姻不順、工作一事無成,在平庸瑣碎的日子裡,只留下生活的一地雞毛。

2017年底,徐孟南決定再回考場,最後被一所中專錄取。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曾經義無反顧的交白卷的徐孟南,前往中學勸學

誠然,像徐孟南曾說過的那樣,“應試教育”中的弊端不勝枚舉,但它們應該通過逐步的嘗試來進行改良和調整,而以“放棄考試”這樣的方式來消極抵抗,不僅於事無補,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這個道理,徐孟南用了整整十年,才終於弄懂。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衡水中學的文科狀元@劉嘉森,曾經在知乎講述他當年高考是如何努力的:

每21天洗一次澡。學校每星期給1小時用來洗衣服和洗澡,而我用這一個小時做40道小題+8道大題。因為家太遠,每次放假住在學校附近賓館裡,不看電視不碰電腦,沐浴休整之後,回到學校再奮戰三星期。有幾次,我會在賓館搞一個通宵,第二天回校直接參加周測(每週日都是周測,放假一般在週六下午,週日早晨返校)。這違背了我不熬夜的原則,但是三個星期只發生一次,還可以原諒。最瘋狂的時候,睡覺不脫衣服不脫鞋,這樣可以省下穿脫衣服的時間,可以更早到位。但是20天之後全身浮腫,腳底青白,所以作罷。


很少有人可以達到這樣的拼命狀態,但劉嘉森用這樣的瘋狂,換來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錄取通知書。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圖片來源:新京報


對於絕大多數和劉嘉森一樣出身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高考是他們唯一的上升階梯,如果沒有了這條固定的賽道,不同階級的人所面臨的選擇機會與成本千差萬別。

近年來,總有人討論高考的不公平以及高考“一考定終身”過於簡單粗暴,但在說姐看來,高考在教育資源緊張的中國,是極為合理、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

學者布迪厄認為,在一些關鍵區域,社會空間是分層的,一些群體會被排斥在外,另一些群體會被包括在內,《不平等的童年》作者對此的解釋是“社會中的精英位置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種要把精英們的做法傳給所有社會成員的努力,都會導致那些做法失去原有的價值,從而被一種不同的選拔機制代替”,高考亦是如此。

高考也許不是開啟未來人生的唯一途徑,卻可能是眾多選擇中,吃苦最少的一條。它是多數人實現階級跨越的唯一途徑,賦予了人生更多的選項。


“快樂教育”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陰謀


BBC曾拍了一個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將英國公立學校的孩子和私立學校的進行交換體驗。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私立學校的孩子每天6點半就起床,放學後還有做不完的習題和課外活動,而在另一邊公立學校的孩子8點才起床,3點就放學,放學後可以一直打遊戲。

相比公立學校的自由散漫,私立精英學校管理嚴格、學業壓力巨大,兩者在教學質量上天壤之別,私立學校在許多地方甚至比中國的重點中學還要殘酷。

而不同管理方式帶來的影響同樣是顯而易見的,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平均閱讀水平已經達到18歲時,公立學校學生的水平平均下來卻只有7歲。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英國的伊頓公學等5所私立學校學生考上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的人數,相當於1800所公立學校考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人數總和。

私校的強大,在於各個環節層層相因的優秀:學生、老師、家長、硬件、階級、財富…環環相扣形成合力,最終促成一名精英學子的完美人生。

從這些學校走出來的學生,在他們而後的人生裡,構成了英國社會80%的要職。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伊頓公學

英國中學教育系統有兩類學校,一類是政府撥款的公立學校,一類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免學費;私立學校一年學費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難負擔得起。

但就是這些7%就讀私立學校的人口,包攬了英國境內1/3的國會眾議院議員、半數的高級醫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誠然,公立學校給了孩子一個開心、幸福的童年,但當他們走向社會,不懂得高等數學,也不懂愛因斯坦,更不懂哲學,大多隻能從事底層工作,端個盤子,乾點體力活。

英國快樂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處於領導階層的精英保持整個社會階層穩定的手段。大多數老百姓的孩子,就在“快樂教育”的圖景中,如同溫水裡煮著的青蛙,被偷偷地沉澱到底。


美國中產堅信“讀書改變命運”


睡4個小時,喝4杯咖啡,考4.0的GPA(滿分)

這是曾獲得美國最高新聞獎“普利策獎”的記者愛德華·休姆斯,在一座名為惠特尼高中(Whitney High School)的公立學校,“蹲點”一學年後得出的結論。

在他的筆下,愛德華·休姆斯描述這裡的學生: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績4.0,他們一天只睡4個小時,灌下4大罐拿鐵咖啡,為的就是能夠熬過一整夜。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根據學校2016年的數據,這所加州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共有156名高中生畢業,共收到全美各類高校的822份錄取通知書,其中包括14份常春藤盟校的錄取通知書和以及其他全美一流大學的250多份錄取通知書。

學校極高的聲譽,吸引了中產家庭的家長們,他們花高價購買當地小鎮的學區房,送孩子上補習班,甚至放棄一方的事業給孩子陪讀,只為千辛萬苦將子女送入這所學校。

《紐約時報》2013年報道,紐約市的高檔私人家教每小時學費是600美元,半天輔導的費用超過大多數工薪人士半個月的薪水。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位於紐約法拉盛的學術補習中心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曾幾何時,無數人在網絡上大肆推崇西方“快樂教育”, 殊不知如今美國中上層家庭越來越堅信“讀書改變命運”。這些家庭對子女教育的投入幾乎到了執迷的地步,而每一位孩子也都走上了勤學苦讀之路。

艱苦備考當然能夠帶來回報,而這些學生一旦進入惠特尼中學,還沒來得及鬆一口氣,就即將迎來壓力重重的6年中學生涯。很多人都把6年後的目標設定為全美知名大學,尤其是“HYP”——H指哈佛大學,Y指耶魯大學,P指普林斯頓大學。

隨著美國高等教育的競爭分化和普通大學畢業生的“貶值”,美國普通大學本科教育質量被認為正不斷下降。 而教育分化後最顯著的結果,莫過於學生畢業後的社會地位,因此越來越多的美國中上層家庭堅信,上學必須要上常春藤。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夢想的學校》

圖片來源:Google

當教育機會均等成為空話,家庭對於教育的投資則是空前。在《夢想的學校》一書中,愛德華詳細描述了這裡的校園百態,記錄了學生、家長和教師們面對的壓力、懷抱的希望、心中的憂慮。

為了提高錄取率, 僅有極高的學習成績是遠遠不夠的。惠特尼中學要求學生不僅要學習成績好,在課後活動中也必須要十分活躍。藝術表演、攝影展覽、奧林比克數學競賽、辯論賽、足球運動等不同形式的賽事和活動,如此種種,才能為學生被名校錄取增添籌碼。

10年前,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樣了?

在美國,沒有中國“一考定乾坤”的高考制度,對於出身平凡的普通家庭孩子來說,想要上一個好大學,就必須從進入公立高中的第一天開始,以“打雞血”的狀態,全力做到最好。

中國古人頭懸梁錐刺股、十年寒窗的求學經歷,已然成為放之四海皆準的定律。

這世界就像一個劇場,當前排觀眾站起來的時候,後排觀眾也不得不那樣做,所以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不焦慮的媽媽,耶魯大學博士薇妮斯蒂·馬丁寫道。

參考資料:

如何評價“白卷”考生徐孟南10年後重新參加高考考取大專?- 知乎

新京報 白巖鬆:恢復高考40年 恢復的是公平和夢想

BBC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

精英說 被遮蔽的美國教育真相:為了讀名校 美國家長比中國人更拼?

精英說 美國最“可怕”高中:批量生產藤校精英,學生們每天4小時睡眠,4杯咖啡...

平成廢物:快樂教育的後果,日本替我們試過了

文匯報 紐約高檔私人家教600美元一小時:美國從來就沒有過教育均等

作者: 小林君,精英說作者,英國文化研究領域海歸小碩,用心碼字。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佈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