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學生究竟比二本學生“強在哪”?為什麼很多企業非一本不要?

高考 大學 教育 教育探索君 2018-12-06

首先得明確一下“一本”是指什麼。一般來說,用人單位愛要的“一本”是指985、211學校,這和高考時候的第一批錄取高校不是一個概念。目前各省市在高招中的第一批錄取高校裡,都有或多或少的普通高校在其中。所以高考時候說被一本高校錄取,其實很可能進的是普通高校。而下面所說的“一本”,主要是指用人單位習慣認可為一本的985、211高校。

一本學生究竟比二本學生“強在哪”?為什麼很多企業非一本不要?

很坦白的說,一本畢業的學生,整體而言要明顯優於普通高校的學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本人學習能力的差距。一本學生在高考時要比普通高校學生多考數十分、一百分甚至更多。一般而言,這種分數差距也確實反映出學生學習能力上存在明顯差距。2、學校提供的教育資源的差距。一本高校的教育資源要全面優於普通高校,學校之間的差距比學生之間的差距要更明顯。3、學生個人努力不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自己個人條件可能就有差距,再加上學校的顯著差距,就別說不及一本的學生用功了,你就是和一本學生一樣用功,也不足以縮小與一本學生的差距。更別說還有一些學生比一本學生的努力程度也有差距了。

另一方面,國家實行的是精英教育,大家從小到大都會通過一層一層的篩選,然後再經歷高考這一人生轉折點考上不同的大學或者是院校接受學習不同程度的教育和知識技能。雖然按照現在的科學教育觀念來講,可能不夠嚴謹和客觀,但是人才的發掘和精英的培養還是有一定理論基礎的。不可否認的是一本學校的人才分佈和教育出精英的概率要比二本三本以及專科院校的高甚至高出很多。而且越好的大學或者院校就會有更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資源,供學生去利用。況且在一本院校,學生之間的競爭力也往往是極大的,在這種競爭環境的影響下人才也更容易被激發出來。當然以上所述,可能只是部分企業所考慮的因素。企業可能還會考慮到利用,新員工的學歷來樹立自己的企業形象,提升自己的企業價值等等。

一本學生究竟比二本學生“強在哪”?為什麼很多企業非一本不要?

同時,985,211院校是之前國家教育戰略的一部分。在當初設立這樣的計劃時就是因為國家的教育資源有限,所以要優中選優,集中資源給這些院校。資金,設備,場地,師資,各種各樣的機會,包括海外交流的機會等等都會向這些院校集中。自然這些院校的學生得到的收益也就越多,簡歷上的經歷也就越豐富。招聘單位很少管你在大學的學習努力和畢業之後的努力有多少,因為這些比較難衡量,所以學校就是個很重要的卡人的手段了。

誰也不能否認一本高校照樣出學渣,普通高校一樣有學霸;誰也不能排除普通高校也會出比一本學生還好的學生。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一個基本事實:一本的學生平均水平比普通高校高,一本學生的優良率比普通高校高。所以有些單位非一本的學生不要,從道理上說確實不合適,因為完全無視了普通高校學生的努力與成效。但從管理角度看,這是降低管理成本的被動選擇。

一本學生究竟比二本學生“強在哪”?為什麼很多企業非一本不要?

最後我想說,面對這樣的現實,普通高校的學生不必氣餒,更不必怨天尤人。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前途一樣光明,超越一本學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1、正視自身的不足和所在學校的不足,找出自己的短板。2、不放棄追求,加倍努力,特別是針對自己的不足採取措施。3、要相信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生比拼是人綜合能力、素質的對決,要找到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把自己的好變的更大更強。4、要明白人生是一場包含無限可能的馬拉松,開始跑的快未必能笑到最後。所以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堅持住,自己的路就一定會越走越寬。

小編想說的,有天賦和實力的學生,你就努力985、211高校吧,這樣大學畢業有了一定的保障,能力有限的,考取一個本科也是可以的,進入社會後,會做人和做事的,你一樣有出息,有的時候會讀書不一定不會做人,現在的社會,努力固然重要,但一個人的情商更重要,個人成長關鍵還是在於自己的努力,一本或者二本可能只是一個出身和入職起點的問題,可進到國企的人不見得就比去小公司打拼的人前途差,起點沒有努力重要,如果學生們可以認識到自己的起點在哪裡,方向在哪裡,合理利用資源,哪個學校出身都可能成就自己的最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